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古詩絕句 >

關於古詩的作文集合七篇

關於古詩的作文集合七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古詩的作文集合七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長相思,意相守。

思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寥寥詞句,僅僅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那種漂泊異鄉,獨自一人的孤獨寂寞,便縈繞我心。

古代的文人墨客,鍾情於將自身的所思所想,融匯於短小的詩詞之中。羈旅之情,悲秋之恨,便是馬致遠的相思。望月傷懷,傷感不由自地地湧現出來。

古代詩人喜月,喜念故,易遐思。“牀頭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在離開家人之後,漫漫長夜,卻久久不能入睡,雖同故鄉共享一輪明月,但心中的思念如那汪汪潮水,泛着層層漣漪。月亮,是其相思之物,其中延續的,便是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談起月亮,杜甫的《月夜思鄉》便稱得上是佳作了。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在星星稀少月亮冰冷下,獨自一人,蕭瑟悲歌,此情此景,怎得鄉愁二字了得。這,便是相思,綿延細長,情深意切。

懷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段感人至深的名篇,出自於蘇軾緬懷妻子的十年生死分別。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歲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侍翁姑恭謹,對詞人温柔賢惠,恩愛情深。可惜恩愛夫妻不到頭,王弗活到二十七歲就年輕殂謝了。東坡失去了這樣一位愛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當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了愛妻王氏,於是便寫下上面的這首詞作。那不經歲月雕琢的愛,如甜蜜愛戀時光般璀璨。他懷念着曾經的相識,相知,相惜,那個叫王弗的女子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憶,她的離去,無疑給蘇軾帶來了最為沉重的打擊,他們或許能在夢中相逢,現實中時間與空間的距離卻大得令人心酸。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雖情思縈繞,悵惘空虛,但縱使相逢,苦不堪言。徒添悲傷。便罷悽悽慘慘慼戚。

這是古詩中的相思,是蘇軾的相思,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一絲相惜,一縷相識。古詩中的相思勾起了許許多多的人的共鳴,這些情感自然細膩,自然簡單。

無謂思鄉,無謂懷人。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古詩的作文 篇2

“誦古詩,學作文”是將誦讀古詩與小學生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古詩作為材料提供給學生做作文,運用古詩的寫作技巧,指導學生作文,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綜合能力的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範圍內可解決學生不知道寫什麼和怎麼寫的難題。

一、提供材料,進行練筆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遺產,它們大多內容豐富,語言凝練,意境優美,感情真摯。詩人根據表達的需要,語言高度濃縮、概括,情節跨度較大,具有很強的跳躍性。這就使詩中存在許多“空白”之處,為學生留下了想像的餘地。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空白之處,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合理的想像,把跳躍過的情節補充出來,把濃縮概括的語言具體化,就是很好的練筆。

1.拓展外延,練寫全文。

有些古詩,內容充實,結構完整,人物個性鮮明,可以作為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應將詩的出處、背景、詩人的情感等詳盡地介紹給學生。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後,讓學生從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或擴寫,或改寫,或寫讀後感,或寫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像的自由,學生就會放飛想像,趣味盎然,人詩境,悟詩情,寫出精美的文章來。如:我在教唐代詩人賈島的詩作《題李凝幽居》時,學生了解了詩的由來後,仿照當時正在上演的電視劇《戲説乾隆》,寫出了《戲説賈島》一文。

還有許多詩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筆。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讓學生以《瞧這一家子》為題進行擴寫練習;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以《啊,朋友再見》為題,敍述出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盧給的《塞下曲》讓學生以《飛將軍李廣》為題進行寫人文章的訓練。類似這些可以進行練筆的古詩還有很多,如:《石灰吟》、《回鄉偶書》、《七步詩》、《贈汪倫》等。只要悉心鑽研,許多古詩都可以拿來讓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的練筆。

2.根據需要,練寫片斷。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具有一定的共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這裏所説的寫作訓練是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片斷訓練。如:《江畔獨步尋花》要求學生根據詩作,描繪出一幅鮮花盛開、彩蝶翩翩、草歌燕舞的春日江邊美景,對學生寫景進行片斷訓練。再如:《小兒垂釣》要求學生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個頭發蓬亂,手持釣竿,掩映在河邊草叢中,行人問路,急忙擺手,但卻不應聲的天真兒童自由自在、憨態可掬的可愛情態。古詩中可以作為片斷訓練的詩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教師選擇合適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片斷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加強,詞彙不斷豐富,句子更加通順,條理更加清晰,最終達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目的。

二、吟誦理解,促進感悟

作文本質上的主觀性、形象性、人文性決定了作文必然是感悟的、品味的、揣摩的、咀嚼的。因為在作文中有許多東西,學生已經領悟了其中的意思,卻説不出來,然而從學生的作文中卻可體現出來。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注重通過吟誦,促進學生對詩作意境的理解和寫作方法的感悟,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作文。

如人教版小語六年制教材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作文,要求學生寫一篇記敍文,誇誇自己的爸爸或媽媽,選擇一兩件能表現爸爸或媽媽關心愛護自己、讓自己深受感動的事來寫。這類題材可以説是一個寫了千百遍的老題材了。遇到這類題目,學生的選材不外乎是媽媽送自己上醫院,爸爸幫自己補功課之類老生常談的材料,既無新意,也沒有真情實感。其實,最能體現父母之愛的往往是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甚至説是一幕場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怎樣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新穎的事例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敬意是本次作文的關鍵。這些,教師心裏是明白的,但教師如果只一味地強調要選小事,找細節,在學生沒有感悟,只知其表,不知其裏,對究竟選什麼樣的小事,找什麼樣的細節不理解的情況下,恐怕是難以在選材上有所突破的。為促進學生感悟,我在這兒引入了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一詩。通過引導吟誦理解,使學生明白這是一首讚頌母愛的千古佳作,語句樸實自然,親切感人。這裏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但一片母愛的`純情卻從普通的場景中衝溢出來,撥人心絃,催人淚下。通過誦讀,學生一臉肅穆,很容易地領悟了本次作文選材應做到“小處落筆,大處着眼”,也選出了精彩鮮活的材料:父母為了接送自己上學在風雪中成了一個雪人的情景;因自己暈船,不能進船艙睡覺,母親不顧帶病的身體抱着自己在甲板上坐了一夜;父親因自己考試不好,失手打了自己,後悔得淚流滿面;由於自己的頑皮,不安生,將腳伸入了自行車輻條處被絞傷,而父親卻一個勁地自責,説是他的不小心等等。在後來彙報材料時,許多學生因為激動,在敍述時流下了幸福激動的淚水,學生之所以有這些表現,與學生的感悟和理解是不無關係的。情動而辭發,作文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誦古詩,學作文”是一個內涵豐富的體系,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究。只要我們去發掘其中的寶藏,踏實地進行訓練,相信學生作文水平與語文素養一定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古詩的作文 篇3

中國,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國家,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在中華文化中的詩中雨,更是令人動容。

“呼啦!呼啦!”每當我聽到窗外這些歡快地在雷與電的交相輝映中飛奔的雨滴怒號的時候,腦海裏總是會響起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每當我看見那陰沉的天灑下如豆粒般可愛的渾圓的雨珠時,心中總是會浮出蘇顯祖的《風雨歸舟圖》。

雨啊,你早已融入歷史,浸沒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下雨了,吸入牛毛的雨絲密密地斜織着,我獨倚窗前,看着窗外朦朧的世界,漸漸地,雨大了,屋檐上的水珠接連不斷地落下,形成一道水簾,雖沒有花果山水簾洞的氣勢磅礴,卻頗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勢。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雨踏着輕快的步伐,和着叮叮咚咚的音樂,偷偷地落到田野裏,落到草地上,落到花叢中。春風和着細雨,與楊柳一陣耳語,楊柳就抽出了嫩芽;輕輕撫着小草嫩嫩的髮梢,小草就輕輕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綠得那麼羞澀;輕吻過花兒的臉,花兒的臉就紅了。這一夜,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而這一切都是那麼寂靜,那麼無聲地喚醒了沉睡的生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拴着冰凌兒的時候,春天連影也看不見。但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春天就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冒出頭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春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春雨趕走了寒冷而凜冽的冬風,春雨攜來了無窮的生機,無盡的綠,但卻又是那麼容易令人忽視。

春雨就好似泰戈爾説過的話:“天空不留下飛鳥的痕跡,但它已飛過”。

古詩的作文 篇4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篇佳作卷帙浩繁。而在這燦爛的詩文化中,明月成為名家筆下的寵兒,成為一刻璀璨的明珠。

月,在中國人心中已經被神化了。人們賦予了月亮靈魂和精神。月,在中國歷史上走過了千年,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藴。“嫦娥奔月”的故事婦孺皆知。賞月成為中秋的重大節目。

遷客騷人,情有獨鍾於月。

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成為千古絕唱。似乎每個人從孩提時就開始背誦李白的【靜夜思】。但只有遠離故土時,方能體會到詩中的真諦。想到相思,人們會很自然得抬頭望望明月;看到明月,不禁勾起了相思之情。在中國,“明月”於“相思”似乎已經潛規則般結合在了一起。從古至今,無數像李白一樣的異鄉人,看到明月便會很自然地惦念起家中親人同窗故友。明月呀明月,你牽動着多少遊子的肝腸。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曲【水調歌頭】道出了千百遊子的心聲。詩中作者借月抒懷,表達了對親人深切思念,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身雖離,心相依。即使相隔千里,我們不也能共賞明月嗎?就讓思念與祝福趁着月色,乘着清風飛到想念的人身邊吧。明月呀明月,你成為多少遊子感情的寄託。

王維的“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白居易的“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明月,為中華文明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為月消得人憔悴。

古詩的作文 篇5

從一年級開始我就要學習背古詩。在學校裏,我和同學們一起背古詩,還蠻喜歡的;在家裏,因為有的字不認識,所以不懂意思,還沒有人陪讀,少了許多樂趣,讀起來心不在焉。背古詩對我而言是一杯苦澀的茶!

漸漸地,漸漸地,我認識的字多了,閲讀也“撿”起來了,還學會了查字典,個別不懂的可以看下面的“名詞解釋”,基本能讀懂每首詩的意思,以前要一兩天背一首古詩,現在只要10分鐘。

以前總被我稱為“老大難”的古詩背誦,慢慢變成了我的樂趣。

古詩的作文 篇6

在我們身邊,我們經常接觸許多的文章,但我們接觸最多的仍是古詩,從我們小的時候已經接觸了,不知大家是否記得第一首學的古詩呢?我記得我學的點一首古詩是《關雎》,這首古詩在我小的時候已經給我定下了愛是什麼。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首詩講的是一個男子追求一個女子的故事,男子為追求心儀的女子睡覺睡不着,輾轉反側。為追求女子想盡千方百計,最後追求到了。但是聽老師説追求到是假的,我有一點失落,但是我仍相信這是真的,到現在我仍沉醉在古人的愛情,一生一世,永不分離,相較之下,我們就是與古人的思想相背而行,現在的人為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説分手,離婚。我覺得他們只是為了結婚而結婚,不是因為愛而結婚,我希望現在的人可以學習古人的精神,讓愛情長長久久。

廣東江門蓬江區怡福中學初三:文冠曄

古詩的作文 篇7

詩,像一個隨歌起舞的女子,在竹筏上踏着鼓點,合着仙音,用寬大的流雲袖隨着起舞的身影上下翻飛貝齒輕叩,發出清脆得音響。曼妙的舞姿使人陶醉其中。這樣一幅美妙的畫卷,讓我一見如故,不忍釋卷。

午後的陽光似有實質,織成一張密密的網把我裹住。踩着梯子,從書櫃頂端取下沉睡了幾個春秋的唐詩宋詞

午後的陽光似有實質,像一張密密的網把我裹住。踏着梯子,從書櫃頂端取下沉睡了幾個春秋的唐詩宋詞,細細翻閲,讓我感受到詩裏的韻味。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太白的一首《將進酒》使多少人拍案叫絕?詩裏有他的豪情壯志,也有備受冷落的抑鬱。“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傾訴了他對友人的牽掛。“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寫出他的豁達。怪不得有餘光中評價他“酒入豪腸,三分嘯成了劍氣,七分釀成了月光,秀口一吐,便是半個錦唐。”讀青蓮的詩想豪飲一罈陳年佳釀,有辛辣,回味時變成濃郁的酒香。

餘秋雨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説:“貧瘠而愚昧的國土上,繩子捆紮着一個世界級的偉大詩人,一步步前行。’在黃州,在惠州,在遙遠的儋州,過着悽苦的生活。有詩為證:“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面對權貴打壓,他仍不低頭。大筆一揮就是“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持蒼”的豪邁。“雖然揀盡寒枝不肯棲”卻用微笑給世人做出最好的榜樣。品東坡的詞像一壺沉浮幾許的濃茶。有苦澀,細呷後變成絲絲甘甜。需反覆咀嚼,才能品得箇中滋味。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易安,你心中的守望究竟是為了誰?是破碎的江山還是先你而去的夫君?“風也飄飄,雨夜瀟瀟”你只是一介女子,萬般清腸只能用詩吐訴“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些都是你的國仇家恨。易安的詞像一株籬下悽婉的黃花有恣意的委婉。咀嚼後方是那一抹散不去的情愁。

詩詞竟然如此奇妙,她從靜止的文字變成跳動的生命,從我身邊輕輕走過,留下美好的笑顏。滾滾紅塵中,我與詩詞擦肩而過,衣袖仍有淡淡餘香,芬芳我三百六十五天的分分秒秒。

標籤: 七篇 古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gushijueju/2v2de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