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成語 >

分道揚鑣的成語典故及解釋

分道揚鑣的成語典故及解釋

成語】分道揚鑣

【拼音】fēn dao yang biāo

【解釋】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幹各的事。

【出處】《魏書;河間公齊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近義詞】各奔前程、一拍兩散、風流雲散、各奔東西、各行其是

【反義詞】志同道合、並駕齊驅、齊頭並進

【成語典故】南北朝時代的北魏,國都原在平城,魏孝文帝時遷都洛陽。據《北史》載,洛陽令即京兆尹元志,曾同御史中尉李彪發生過 一件有趣的'爭路糾紛。據説元志仗着自己有些才能,相當驕傲,對於某些學問不高的大官貴族,往往表示輕視。有一天,他坐着車子正在街上走着,恰巧遇見李 彪的車子迎面過來。那時,官員出門總是前呼後擁的,官職越高,隨行人馬就越多,威風氣派也就越大。老百姓在街上遇見他們,老遠就得回 避。官職低的官,也得讓官職高的官先走。如遇官職相仿,客氣些的也就讓道。元志論官職是應該讓李彪的,可是他瞧不起李彪,偏不相讓。 李彪很生氣,當場訓斥元志。元志不服,兩人就爭吵起來。元志和李彪到孝文帝面前去評理。李彪説,他是御史中尉,洛陽一個地方官,怎敢同他對抗,居然不肯讓道。元志説,他是國都所在 地的長官,住在洛陽的人,都編在他主管的户籍裏,他怎可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樣向一個御史中尉讓道。孝文帝聽了,不願意評判他們誰是誰非,便笑道:洛陽是寡人的京城,應該分路揚鑣。從今以後,你們可以分開走,各走各的不就得了嗎!

標籤: 分道揚鑣 成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chengyu/oy0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