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褒義詞 >

廬山真面目是褒義詞嗎

廬山真面目是褒義詞嗎

廬山臨江靠水,山上煙霧縹緲,人們很難看清它的真實面貌。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廬山真面目是褒義詞嗎,歡迎查看。

廬山真面目是褒義詞嗎

答案:不是,屬於中性成語

成語解釋

詞目:廬山真面目

拼音: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注音: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ㄧㄢˋ ㄇㄨˋ

解釋: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廬山的真實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來面目。

成語出處: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近義詞:真相大白、廬山真面

反義詞:改頭換面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結構:偏正式成語

年代:古代成語

同韻詞:鶴立企佇、橫驅別騖、別無他物、悍然不顧、虛實失度、單門獨户、江山如故、進退中度、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沉迷不悟

英語翻譯:one's true character

俄語翻譯:настоящий облик

廬山真面目故事

殷周時,曾有匡姓兄弟七人在廬山結廬隱居讀書。山間不但到處都是奇特的高巖深壑,而且雲霧瀰漫,變幻無窮,風景優美。宋代傑出的文學家蘇軾,在宋神宗元豐七年初遊廬山時,創作了一首《題西林壁》的.詩,因為是寫在山上西林寺的牆壁上,所以才有這樣的題目。詩的全文是: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寫出了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橫看是綿延起伏的巨嶺,側看是層層峭立的奇峯,遠一些看、近一些看,或站高一步看、低一步看,姿態景色各有不同。真是氣象萬千,沒法辨識它究竟是怎樣一副真面目。 讀書筆記

詩的後兩句,是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的。凡事物的真相不易弄清,或某人的態度不很明朗,則常用“不識廬山真面目”來比喻;形容“當局者迷”,由於自身陷進了複雜的矛盾之中,因此難以清醒客觀地分析問題,也常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來比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baoyici/mnz3m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