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科普知識 >

毛公鼎是什麼

毛公鼎是什麼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銅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毛公鼎是什麼,僅供參考,歡迎閲讀

毛公鼎是什麼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銅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銅器物,由作器人毛公(廠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獸蹄形足,口沿飾環帶狀的.重環紋。其書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奇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雋,結體方長,較散氏盤稍端整。該鼎製作精美,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

其作用主要是毛公用銘文訓示後人要不忘朝廷恩典,精忠報國。對於後人來説,該鼎是研究西周時期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高53.8釐米,腹深27.2釐米,口徑47釐米,重34.700公斤。口飾重環紋一道,敞口,雙立耳,三蹄足。

毛公鼎銘文長度接近五百字(有497字、499字、500字三説),在所見青銅器銘文中為最長。銘文的內容可分成七段,是説: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興朝政,乃請叔父毛公為其治理國家內外的大小政務,並飭勤公無私,最後頒贈命服厚賜,毛公因而鑄鼎傳示子孫永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kepuzhishi/079e8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