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節日常識 >

贛州民間節日風俗

贛州民間節日風俗

贛州的民間風俗源遠流長,幾乎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傳承着頗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反映着贛州人的'勤勞、聰慧、樸實、好客、講衞生等優良的性格特徵。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贛州民間節日風俗,希望有所幫助!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俗稱“過年”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除夕夜,長者通宵不眠,謂之“守歲”。到初一零點,家家鳴放鞭炮份揍新年,清晨起牀,人人更新衣,晚輩拜尊長,尊長給小孩壓歲錢。舊習,這天不串門、禁掃地,忌污言穢語,以圖全年吉祥;有的全日吃素,以求全年老幼平安,解放後,不出門和禁掃地習俗漸除,市區居民串家走户,親戚朋友互相拜訪,各級領導親臨生產第一線走訪堅持工作的人們。

舊習初二始,走訪親友,登門拜年。説“健康長壽”、“萬事如意”等吉利話,主人隨即用臘味、糖果招待來客,陪客飲酒喝茶。從初一開始每日鳴放鞭炮焰火,玩耍各式燈綵,什麼龍燈、鯉魚燈、車子燈、跑蚤燈、搶泡龍、擺字燈,各色各樣彩燈晝夜玩耍,直至元宵節。十五日元宵節更是熱鬧、各色燈綵、高蹺、獅舞在各處街巷村鎮翩翩起舞,爆竹轟鳴,鼓樂喧天,熱鬧非凡。舊時玩龍燈,謂能驅邪降福、大吉大利、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所以燈隊來時,無論機關商店都爭相鳴爆迎接,高喊“龍來龍來,恭禧發財”、“龍燈到府上,四季保興旺”、“龍燈轉個身,今年賺萬金”等,以示吉祥,然後主人請吃茶喝酒或贈送紅包。農村花燈遊村過屋,燈籠火把劃破長空,更是熱鬧異常。

立春

這一天,當立春時刻到來時,那怕是在半夜,人們也要點燃香燭,鳴放鞭炮,謂之“迎春”,接着便擺春酒,吃春捲,舊時還要耍春燈,以示慶賀。這一習俗自古不衰。它反映了贛州人對春的嚮往和摯愛。

清明

舊稱“三月節”。宋元以清明出遊為“踏青”,故又稱“踏青節”。這天家家户户多用三牲(豬、雞、魚)、米酒、香燭紙箔進行基祭。鄉村還有插柳技勸“三月三草”於門前之習俗。解放後,每逢清明節,各機關、團體、學校還組織青少年前往革命烈士陵園,祭掃烈士陵墓,緬懷烈士功績;在此前後的一段時間,也有沿襲古時踏青習俗,組織青少年去郊外遊覽者,渭之“春遊”。

立夏

贛南的瑤族和畲族都將狗視為本民族的圖騰崇拜物,相傳立夏這天是狗的生日,家家都以米粉肉奉狗。贛州人受這一習慣的影響,沿襲下來,立夏這一夭,家家都要吃一頓米粉肉和薤包子。

端午節

每年端午節前夕,贛州各處的農貿市場上都有艾草、楓樹葉、石菖莆、一掃光等鮮草出售。端午節這一天家家都要用這些鮮草烹水洗澡,據説除了可以健身之外,還可以驅邪。舊時這一天,户户門插菖蒲、艾葉,兒童佩帶香包和絲網雞蛋,當午還在房前屋後灑雄黃粉,然後設筵席閤家飲雄黃酒。贛州三面臨江,每年端午節,章江、貢江都有龍舟大賽,是時沿河兩岸,人們邊吃粽子邊為龍舟賽吶喊。一千多年來,從未間斷。

中元節

贛州人稱中元節為“七月半”又稱鬼節。這一天家家都要為去世的親人備些紙錢,有的人還置些紙做的日用品,傍晚時,家家殺一隻鴨子,將鴨血濺在紙錢上,然後點燃香燭,將紙錢和冥物一同焚燒,謂之送給陰間的親人享用。

重陽節

贛州人過重陽節時居然很少人去登高,,但家家户户都要飽食口頓“薯包”,那用腳板薯擂成泥漿狀,交加上面粉或米粉,油炸而成香薯包。近年來每到重陽節,都有大量薯包上市,許多人家已不再自己動手油炸,這一習俗一直彼沿襲下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jierichangshi/9rjpk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