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節日常識 >

嘗新節節日常識

嘗新節節日常識

節日常識,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的知識。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節日的常識您都瞭解清楚了嗎?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嘗新節節日常識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嘗新節節日常識

農曆七月初七,又稱“嘗新節”,“半年節”,嘗新,白族話叫“茵果頂”。是農村的隆重節日。農家從田中摘取少許將熟的稻穗,搓成米粒,煮成新米飯,殺雞宰鴨,舉行家宴,叫做嘗新。宴前,先將飯菜供天地,祭祖先,再將新米飯餵給狗吃,然後按家中長幼次序嘗新米飯。民間傳説稻種是狗從天上偷來的。當時世上沒有水稻。狗漂洋過海跑到天上,在谷種上打了個滾,渾身上下粘滿了穀粒,回來浮游天河時,身上的穀粒被水沖洗掉了,僅翹着的尾巴上剩下幾粒穀子,帶回人間後,才有了水稻。

稻穗初黃的仲秋時節,白族農家又喜氣洋洋歡度本民族的農事節日嘗新節,“初享”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勞動果實。

過嘗新節的前幾天,穿戴一新的大媽大嫂和姑娘媳婦,頭戴着麥秸草帽,身揹着竹編揹簍,到稻田裏採選早熟、豐盈稻穗。她們下田前還把點燃紅線香,插在田埂上。

嘗新節祭畢,放鞭炮進行掃寨、演儺戲、唱山歌、耍武術,寨老則用篩盛雞、肉、酒,將栓有紅辣椒和青蒜的竹杆插在田間地頭,以示送祖畢。節間,仡佬人還要舉行放生活動,主要是野生動物及魚類。今日安順西秀灣子寨、平壩大狗場等仡佬村寨吃新節最為隆重。

稻穗初黃的仲秋時節,白族農家又喜氣洋洋歡度本民族的農事節日———嘗新節,“初享”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勞動果實。嘗新,白族話叫“茵果頂”。

過嘗新節前幾天,穿戴一新的大媽大嫂、姑娘媳婦,頭戴麥秸草帽,身背竹編揹簍,到稻田裏採選早熟、豐盈的稻穗。她們下田前,還把點燃的紅線香,插在田埂上。於是,豐收在望的.田野上,香煙裊裊飄逸,歡聲笑語盪漾……

人們把採選回來的稻穀曬乾後,就用水碓舂打。在這些日子裏,一些村寨裏的舂米聲,猶如一曲曲既富有節奏,又和諧悦耳的田園樂章。

過嘗新節這天,中老年人和少年兒童,喜歡在村裏的大青樹下,或聽人唱大本曲,或看人們打霸王鞭;男女青年喜歡到湖岸邊、田壩裏,在龍頭三絃伴奏下對唱調子;各家各户的主婦,則在家中煮新米飯,做“八大碗”。

夕陽在山,人影散亂,人們端着筵席,點着香火,先到田壩裏祭“田公地母”、“五穀神王”,再回家祭“灶王府君”、“列祖列宗”。之後,才圍坐在桌子周圍,共進晚餐。

嘗新節的晚餐是很豐富的。諸如排骨燉荷包豆、白木瓜雞、泥鰍鑽豆腐、油煎乳扇等白族風味佳餚,在很多人家的席面上都能看到。

白族過嘗新節,沒有固定的日子。哪個村子或哪些人家哪一天過嘗新節,要由稻穗成熟的遲早來決定。

白族過嘗新節的習俗源遠流長,明代學者謝肇淛在其《滇略·風俗》中,就寫下這樣的文字,“夏秋之交,稻向未熟,先取其稚穗,扁而晾之,致饋於親厚,謂之嘗新。”

這些年來,哪家的責任田種得好,選用了什麼新品種,有哪些增產措施,往往成了過嘗新節這天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

標籤: 節日 嘗新 常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jierichangshi/8yr29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