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開學第一課 >

2021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精選15篇)

2021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精選15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1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精選1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精選15篇)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

按照慣例準點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讓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紀實攝影家解海龍先生的主講部分。

“我要上學!”多麼讓人心顫的一句話!其中包含了多少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對貧窮的不甘和對光明科技的憧憬與嚮往。起初本以為這是一個和往常一樣的一個演講節目,但是映入眼簾的那張“大眼睛”攝影作品讓我猛地從沙發上坐了起來,小女孩手中的鉛筆破爛不堪,小小的身體趴在課桌上,只有那雙大眼睛炯炯有神,與四周的灰暗環境格格不入。那熾熱的眼神在呼喚着:“我要上學!”

解先生講述着相機背後的“大眼睛”、“大鼻涕”、“小光頭”的故事。每講一個故事,我都被他那樸實而又真誠的話語所觸動。愛心鑄就希望,知識改變命運。夢想讓我們成長,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當下的生活。

那三個當年的小孩,如今都已經長大成才了,我不禁感歎現今社會的傳播力着實強大,一張張照片讓無數小孩走出山區,走向他們渴望的世界。創造,真的很偉大。

反覆思考“創造”這二字,我認為獨闢蹊徑才能創造出偉大的成績,在人海中擠來擠去是不會有所作為的。解先生正是用攝影這種方式,讓這羣孩子獲得了廣大羣眾的關注,從而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説,如果能夠打破常規,完全自由地發揮,其影響力是驚人的。作出重在發明的人,大多是敢於向千年不變的陳規、定律挑戰的人,他們以嶄新的角度去觀察這個世界,同時引領着他人一起關注,讓這些平時會被忽視的人、地方展現在大眾面前,從而呼籲廣大民眾一起努力,讓世界變得美好。

創造,才能讓未來變得更好;創造,才能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幸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光明!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

今天晚上,我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創造向未來。

主持人是撒貝寧和何炅!

首先是成龍關於夢想的演講。但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就只能視頻了。他講述他從跑龍套到中國名片,他比別人更加拼命,更加努力。他已經64歲,卻兢兢業業!他講現在的年輕人,有人紮了一根刺,就喊痛。他渾身多處骨折,多次重傷,可是她依舊演他的武打戲。

下面是謝海龍老師用自己青春換來了貧苦孩子們的上學夢的實現。今天,謝海龍老師和他曾經資助的學生見了面,場面很令人感動。

這時,一首《墨梅》唱了起來,這是京劇少年王泓翔和虛擬歌手犀獻唱的,我看到了我們近年我國近年的科技的發展。

王桐晶的閃電心算十分令人稱奇,人腦挑計算機非常非常的厲害。

接下來我又看見了著名的“白洋澱”。(非牛頓流體)這個遊戲非常非常的好玩兒,我都非常有興趣,我也想在家自己做。

之後又介紹了——國產飛機的試飛員和工程師們,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科技的強大。

現在是我最期待的“無殼小雞”小茶缸出現了,王源哥哥也來嘗試,可是卻失敗了N次,但是最後也成功了,所以這隻小雞叫“小幸運”。之後。就是一篇關於創造力的演講。

看完之後我內心深處與創造力產生了共鳴,創造力是無限的,沒有盡頭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做不到的。中國有那麼多刻入歷史的人物,不怕多一人,就怕少一人。創造力是造福人類的關鍵,有了創造力就有了一切,從原始社會到今天如果沒有創造力今天的文明社會與原始時代別無兩樣!失敗是成功之母,那麼創造力便是失敗之母,加油!中國少年郎!為了祖國大膽創造吧!

讓我們“創造向未來,與創造力同在,與科學同在,與中國的明天同在!”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

《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在這一課裏,分成3個篇章,分別是“孝”、“禮”、“愛”,還有“強”。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搖滾爸爸”秦勇和他的兒子大珍珠的故事。當“搖滾爸爸”得知騎自行車是對兒子大珍珠病情最好的訓練,於是他陪着兒子開始了漫長的練習。這個訓練對普通孩子來説不是很難的事情,但對大珍珠來説,要比我們多付出很多很多!

河南村民何紅濤6年來騎着自己改裝了的摩托車載着75歲的父親,行駛十幾萬公里,遊覽了陝西、山西、河北等多個省份的名勝古蹟。他用這種獨特的方式陪伴父親,深深地打動了我。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想了很多,今後的我要學會自立自強,孝敬感恩,做個好少年!

劉心睿

伴隨着輕柔的音樂,容祖兒慢慢走上舞台,她是第二節課的演講嘉賓。她説,有禮節有禮貌的孩子才會受到歡迎。她的媽媽教她要愛乾淨,吃飯説話都要有規矩。家裏等長輩來了才能吃飯,不能翻來翻去。很多小習慣令容祖兒獲益良多!

容祖兒説,小時候不喜歡玩娃娃,喜歡雨天和弟弟一起踩水坑,看雨水濺在路人身上的時候開心極了!但是媽媽告訴她説,要顧慮別人的感受,不能太自私,母親的教導就是家風。

從現在起,我要做個受歡迎的人,做個文明禮貌的人。

李俊科

我覺得禮儀非常重要,生活中的每分每秒都要懂禮貌。見到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要主動向他們問好。我覺得孝順也很重要。我們有很多方面可以孝順父母,可以給下班回來的爸爸媽媽倒杯茶,還可以主動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做一個懂事乖巧的孩子。愛父母,愛他人。

PS:做為父母很抱歉沒能陪科仔一起看,在這裏説對不起了。但從電話裏能感受到他看完影片的感觸。心存感恩,自愛愛人。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4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汶川大地震以過了很多時間,但它仍然銘記在我們的心中,久久不能忘懷,故而今日中央2套推出了《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讓我們中小學生學會如何在自然災害中自救。

這一課也讓我學會了很多。

這一課讓我學會了如何敬畏生命並珍惜生命。汶川特大地震災害讓我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同時也可以感受到生命與生命,人與人之間的血肉親情。在學會避險知識的同時,更能夠提高大家的生命意識,懂得了堅持就是勝利,這不但可以培養保護自己生命的意識和能力,更能夠讓我明白如何去尊重別人,尊重生命。任何崇高的品質都是由懷着對生命的敬畏開始,這一課將會影響我的一生。

這一課讓我感受到了團隊精神的偉大和力量。無論是汶川災難的萬眾一心,還是北京奧運的齊心協力,團隊精神無時不刻在現場顯現。團結和諧的團隊精神是奧運精神和抗震救災精神的精神實質。通過這一課,團結互信、相互扶持的集體主義精神將在我的心中打下永久的烙印,這種高貴的品質將使得我們這一代人終身受用,更好地擔負起時代的重任。

這一課也讓學生們樹立民族榮譽感和民族自信心。這是一個時代的青少年應有的民族情感,也是學子們建設美好未來的強大動力。汶川災難中讓大家看到了全民一心的力量,一個堅強的中華民族讓我們為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感到驕傲;北京奧運讓我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巨大潛力和見證北京奧運在世界創造的輝煌,培養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他們為自己是一名龍的傳人而自豪。《開學第一課》是精彩的一課,上好這一課,關乎祖國未來,民族希望。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5

9月2日晚上8:00我準時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開學第一課》。節目是由歐陽夏丹和王小丫阿姨,撒貝寧叔叔共同主持的。

王小丫與一位小班長上來了,她們請出的是劉洋姐姐,她是我們中國第一位女宇航員,她是在千千萬萬個女人女孩中挑選出來的,可以説是千里挑一,萬里挑一。她已經被載入史冊,她的名字將會被千千萬萬,世世代代,子子孫孫記住,她也會像李清照。秋瑾一樣出名,她可以像各位作家一樣出現在我門書本里面。今天由劉洋姐姐為我們講第一堂課:探索美。她説當宇航員是她從小到大的一個夢想,終於在5月24日那一天實現了。我們也要學習她那種不斷努力,不斷追求的精神。

撒貝寧叔叔和林妙可小班長上來了,他們請出的是焦劉洋和葉詩文,她們是在疊泳比賽中獲得吉尼斯紀錄的兩個人。今天由焦劉洋給我們上第二堂課:創造美。她説她五歲開始學游泳,有一天她媽媽問她,願意學游泳還是學習?她説給我三天時間讓我想想。三天時間很快過去了,她對媽媽説我學游泳但我也不會放棄學習。在這十五年裏她不斷努力,在2008年奧運會上,她與金牌擦肩而過,但是她從未放棄過,她的一堂課最長遊一萬米,最難的是學技術。讓我們遇到困難不放棄,堅持就是勝利。

歐陽夏丹與一位小班長上來了,她們請出的是吳斌,他是一位普通司機,可在命懸一線的時候,他選擇的車上的乘客,那24位人的生命,第三堂課由吳斌的女兒悦悦為我們講述他的事蹟……

最後陳一冰説的時候,我只記住了一句話:沒有個人個完美,只有完美的團隊!

我們只有不斷地奉獻才有不斷的收穫!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6

《開學第一課》在象徵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長城腳下繼續開講,以"愛讓中國更美麗"為主線,融入演講與互動內容,化傳統的愛國教育課為一次別開生面的聚焦"愛"的主題班會,讓所有的學生理解了愛的內涵——"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愛是榮耀"。

愛是什麼?在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答案。在《開學第一課》中,一位位知名人士用他們的親身經歷講述着他們心中的愛。正如教育家俞敏洪在《開學第一課》中所講到的,愛是承擔。承擔是孩子做人做事的"原動力",承擔讓孩子學會堅持,承擔讓孩子更加自信,承擔讓孩子充滿愛心,承擔讓孩子找到人生目標,承擔讓孩子更主動,承擔給孩子一顆上進心。

三班的班會中,我們認識了堅強、能幹、陽光的男孩——馬鵬飛。從小與奶奶相依為命,後來奶奶沒有錢吃藥失去了雙目,傷心絕望的奶奶聽到了小鵬飛有力的話語"奶奶,不怕,有我呢!"在這麼多的生活壓力下,他的成績還很好,讀着他那排的滿滿、沒有空閒的時間表時,主持人王小丫流淚了,在場的人流淚了,爸爸媽媽流淚了,我流淚了,相信電視機前的你也流淚了,全世界的人都流淚了,都被馬鵬飛那堅強的意志感動了。是愛讓我們迅速成長,是愛讓我們戰勝命運,是愛讓我們對明天充滿希望。

生活在幸福中的我,雖然不能做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我要從愛身邊的人做起,多為別人着想。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7

9月2號晚上,我和媽媽一起收看《開學第一課》。今年這個節目的主題是“美就在身邊”,令我最感動的是一位最美老師張莉。

5月8日晚,在黑龍江佳木斯市第四中學門前,正當一羣學生準備過馬路時,一輛客車卻突然失控衝了過來。與前方停在路邊的另一輛客車追尾相撞,被撞客車衝向正要過馬路的佳木斯十九中學女教師張麗莉和學生們。危急瞬間,本可以躲開逃生的張麗莉,奮不顧身去救學生,自己卻被捲入車輪下。

最美老師她有着臨危不懼、捨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她有着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崇高職業精神。

“最美教師”的義舉正是對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的崇高品質和心繫學生、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的最好詮釋,在她身上印證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為社會各行各業樹立了榜樣。

看完《開學第一課》,聆聽完最美教師的故事,我心裏也想衷心的對每一位老師説一聲;“老師,您們辛苦了,祝你們每天笑口常開。”

身邊美好的事處處存在,只是我們缺乏對美的'認識和理解。

生活中的美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用心去尋找、去體會,就會發現,原來,美就在我們身邊。

美來源於生活,善於發現生活的美,善於從生活中得到啟示,你會感到生活中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就在你身邊,你會覺得生活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

就我們而言吧,考試及格了,成績提高了、作文進步了,這就是成功,應該感到高興,也應該把它歸於美。

只要你擁有善於發現的雙眼,生活就會給你其實,去讀它吧,用心的去讀吧,你會發現,“美”就在你的身邊!“美”就在我們身邊。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乘着夢想的翅膀”為主題。有許許多多為了夢想而從不言放棄的人,其中有用自己的行動實現藍天夢的飛行員王亞平、為了夢想而堅持不懈,咬牙刻苦的13歲女孩付麗娟、地震後身殘志堅的最美舞者廖智、為夢想而拼搏的世界著名鋼琴家郎朗、讓兒子走出困境而永不放棄的加油站媽媽鄭亞波……這些為夢想而拼搏的人和我們一起詮釋夢想的力量,它告訴我們:有夢就有動力,有夢就要堅持,有夢就能出彩!

郎朗十五歲時出國學習鋼琴,當時作第六第七替補,演出的機會非常渺茫,但他立志做一名勤奮的替補、時刻做好準備的替補。在一次面試時,考官問“你有什麼曲子”,他則回答“你要什麼曲子”,結果一彈就是兩個半小時。第二天一早,他接到電話,要他參加交響樂團的世紀演出,郎朗高興地參加了,從此,郎朗在世界上一舉成名。“堅信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只要一直相信自己堅持的努力,就算是替補,也有出彩的機會。”郎朗説。

同樣擁有鋼琴夢想並堅持的還有黑龍江的一個普通家庭。鄭亞波是一名加油站工人,作為單親媽媽,她為了給患自閉症的兒子開發智力,11年裏看視頻學習彈鋼琴,再手把手教給兒子,9歲前還不會説話的兒子如今已經能自彈自唱,他開學就要升入初中。“即使全世界都放棄你,媽媽也不會放棄你。”這句話在鄭亞波媽媽口中説出如此平淡,這句小小的話中藴含着多濃的母愛啊!

夢想像宇宙中的一顆恆星,雖然遙不可及,但只要堅持並付出努力就能夠實現。邁入初中的我們,擁有屬於我們的夢想,帶着夢想一起揮灑青春的汗水,我們一定會收穫播種的喜悦。開學第一課給了我力量,我相信只要堅持自己的夢想,付出努力,我們一定會擁抱夢想,實現夢想。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9

我觀看了2018年的開學第一課,這節課讓我感觸很深。最讓我感動的是我們的成龍“大哥”。

成龍“大哥”已經六十多歲了,已經是我們爺爺輩的年齡了。但是,他仍然還在堅持拍攝新的電影,這次演播,正是因為他正在拍攝新電影,所以才無法來到現場,與我們進行交流互動,十分可惜。

成龍“大哥”一直以來都一刻不停地向着全世界推廣中國,推廣着中國那博大精深的中國武術及文化。這麼多年來,他為了更好的向世界推廣中國武術,一直兢兢業業、以身作則。就從他的電影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他所出演的角色,從不使用替身去做那些高難動作,從來都是親力親為,從而給我們在電影中留下了一個個驚心動魄的精彩畫面。

當然了,就是因為從不用替身,成龍“大哥”在拍電影的時候受過許多傷,從小傷到大傷,內傷到外傷,他全都受過,全身上下幾乎沒有一塊皮膚是完整的,就算是對於演員來説最重要的臉,也受過不同程度的傷。成龍“大哥”在表演時,哪怕是受傷也從來都不能阻擋他繼續拍攝,除非暈過去。可每當他清醒又可以行動時,他都會二話不説繼續拍攝,不耽誤一分一秒,而且保質保量。如果要把成龍“大哥”身上受過傷的地方別上勛章,那麼他全身將沒有一塊空地。正是因為成龍“大哥”這種對待電影、對待“中國武術”執着而忘我的態度,才造就了他一部部精彩絕倫的電影經典。

讓我們為這位偉大的成龍“大哥”點贊,為他堅持自我、不忘初心而點贊!

現在,我已經是一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了,在新的起點,我更要學習成龍“大哥”身上那勇敢頑強、堅持不懈的認真態度,在新的初中航程中揚起前進的風帆。讓我們堅持夢想、努力拼搏,爭當勤奮學習、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

幾天前,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裏面講述了我們身邊各種各樣的美,如最美的人,最美的事。只要留心觀察,處處是美。這些使我感觸頗多,受益匪淺。

美在身邊,如自然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了青翠欲滴的樹木,五顏六色的花朵和千奇百怪的飛禽走獸,組成了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大自然是否美取決於人類,人類保護它們,大自然就美;人類破壞他們,自然美不再存在。自然是否美,那就看人類是否也美!

美在身邊,如探索美。現在大家經常談論宇宙的無限,宇宙的美麗。但又有多少人想過那些宇航員們的辛苦?俗話説: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中國第一位上宇宙的宇航員楊利偉上宇宙是冒着生命危險的,誰也不知道在太空會出現什麼情況,他用自己的生命探索中國的未來。他探索到了美,同時自己也更美!

美在身邊,如創造美。劉大成哥哥在生活的空閒時間,琢磨可以吹的東西,用梳子、針管、花生、樹葉等我們認為不可能發出聲音的東西,吹出了美妙動聽的音樂,這就是創造的美!生活中要學會革故鼎新,不斷探究,世界才會更發展,不會永遠停留在原地!

其實,只要你留心觀察,身邊有許多最美的人,最美的事。例如:比我們只大幾歲的葉詩文,在倫敦奧運會上奪冠,為中國贏得榮譽;鄧麗,最美老師,是海拔1800多米的高原上唯一一位年輕的女老師;被鐵片扎入心臟的大巴司機吳斌,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保證了24名乘客的安全。

細心觀察,美在身邊;不斷探索創新,世界會因你而美!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1

今天晚上我要和爸爸媽媽一起看《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到了八點節目開始了。

這個節目由撒貝寧、王小丫和方瓊姐姐主持的《開學第一課》是以中國夢為主題。

第一節課是女航天員王亞平老師講的,她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一名航天員。在神舟五號昇天的時候,她和她的隊友一起在電視上觀看,那時她還是一名小小的觀眾。可誰也沒想到,幾年後,一名小小的觀眾,竟然變成了一名真正的宇航員。王亞平老師説:“如果努力你就能觸摸得到。”在第一節課中我懂了“有夢就有動力”。

第二節課開始了,這次請出的是一名舞蹈老師廖智,她是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倖存者,但還是沒保住自己的雙腿,但他還是堅強地活下來,穿上了假肢,一次次練習,終於會用假肢走路了。在幾年後的廬山大地震中她還去當志願者,每次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廖智老師説;“她一定要堅持跳舞蹈”,完成她的舞蹈夢。現在她成了一位著名的舞蹈家。在這節課中,我懂得了“有夢就要堅持”。

第三節課,請出的是一位普通加油站的女工鄭亞波。他的兒子小時候智力低下,還有自閉症,她帶着他四處求醫,醫生告訴她放棄吧!有一次聽別人説讓他兒子學鋼琴,能幫助她兒子康復。於是媽媽一邊看譜子一邊教兒子,邊學邊教,她想一定要把兒子教會,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她兒子能彈會很多的曲子。在現場她的兒子彈了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她的媽媽感動的流出了眼淚。是她的媽媽改變了他的人生,那也是他媽媽的夢,在這節課中我懂了“有夢人生就能出彩”。

看了這期的開學第一課,我被他們的故事感動了。我要追求這三個目標:有夢就有動力,有夢就要堅持,有夢人生就能出彩。加油!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2

第一位班長是陸子藝,是她告訴了我們要珍惜幸福。是啊,我們今天的幸福都是戰爭年代的革命軍人用生命換來的。革命軍人多不容易啊,他們不想自己的生命有多重要,一心只想保家衞國,,建立中國人民的幸福。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幸福,不枉費他們的犧牲。

接下來是一位小男孩的鋼琴演奏,這位小男孩年僅十歲,就獲得過國際大賽第3名。但他卻看不見,可想而知,他學鋼琴的路一定非常坎坷,非常艱難。他一定要學,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這位小男孩叫劉浩,雖然他什麼也看不見,但他覺得自己和別人沒什麼兩樣。

劉浩是一個自信的小男生,他媽媽也是一個自強不息的女強人。為了讓劉浩能順利學琴,劉浩媽媽特地把五線譜改成盲譜。可見,他媽媽花了多少心思。這讓我明白了:有一個好媽媽多麼幸福啊!成龍也談了談自己的觀點:我要努力,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

他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現在給孩子越多,他們就不懂得珍惜,一定要給孩子困難,孩子才能獨立。于丹老師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我要成長,健康快樂成長比成績更重要。是啊,家長們特別注重孩子的成績?,從來不想想孩子的感受,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來,父母們,請不要把孩子的繩子拴在成績上。然後大家玩了一個遊戲,這個遊戲告訴我們:當每個人都想着自己獲取時,可能什麼也辦不到,如果能打開你的心胸,想一想別人,那樣,也許就在不經意間得到了。

最後,大家一起唸了幸福宣言:我成長,我樂觀,我自信,我超越,我讚美,我寬容,我奉獻,我感恩等等。《開學第一課》使我走上了真正的幸福之路!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3

《開學第一課》是以愛國教育為題,以“愛的教育”為切入點,從自尊自愛、親友之愛、家鄉之愛到祖國之愛,啟示我們如何理解“愛國”,是讓人受益一生的課。

第一節課的主題是“愛是分享”,由愛講故事的知名學者于丹給我們講述。她講了一個和大草原有關的故事,在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大興安嶺深處,有一批少數民族的孩子,組成了“五彩的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用歌聲告訴我們:五十六個民族要和睦相處,才能蒸蒸日上。愛,讓中國更美麗!

第二課的主題是“愛是承擔”,請來了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來講解。這一次,他給大家上了一堂最難忘的課:來自瀋陽的歲孩子馬鵬飛,歲時就開始燒水做飯,擔當了一家的“頂樑柱”。他從早到晚除了學習,還要照顧雙目失明的奶奶,直到晚上十點半馬鵬飛才能上牀睡覺,至今已經堅持了整整九年。我非常佩服他有這麼強的毅力和獨立生活能力,我比較懶惰,很多事都要父母代勞,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因此我決心向馬鵬飛學習如何自立,首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第三課主要講了愛是力量,由功夫之王李連杰講解。

第四課的主題“愛是榮譽”。航天英雄楊利偉的出場引來小朋友們雷鳴般的掌聲。“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這是楊利偉在太空中寫的一句話,表達了他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也表現了他作為一名中國人的榮耀,榮耀來自於強大的祖國,做一名自尊、自強、自信的中國人,用愛榮耀中國

最後,我希望大家將愛國之情轉化成為每一天的具體行動:勤奮學習、積極向上,長大報效國家!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4

二零一六年九月一日晚上,平時熱熱鬧鬧的廣場上今天格外安靜,咦?那些歡蹦亂跳的小孩哪去了呢?他們在家裏守着電視機。期待着《開學第一課》呢!

《開學第一課》分四節課:“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第一節由胡正先老先生和樑天文老先生講述了紅軍戰士“跟着黨走”、“為國家奉獻一切”的精神。第二節課是賀捷生奶奶與賀陵生爺爺訴説紅軍一往無前的勇敢……

令我十分感動的是胡老先生、賀奶奶、賀爺爺的故事。胡正先老先生曾在黑漆漆的夜裏跌入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峽谷,哆哆嗦嗦時一不小心把重要的電池丟了,摸黑找到了電池,還有一大袋乾糧、金塊,可他説:“我不要金,不要乾糧,我只要電池,電池是我們的生命。”胡正先先生讓我感到了他的執着。賀爺爺述説着父親在打仗時被敵人打碎了右臂,只能截肢,他説:“不行,右臂沒了,怎麼打仗?”可是後來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完成截肢,他忍痛才沒有叫出聲,有着常人難以想像的堅強。賀龍元帥舉起了他鋸下的骨片説:“這是賀炳炎的骨頭,一個紅軍的硬骨頭。”我在賀炳炎紅軍身上學到勇敢。賀捷生奶奶訴説自己和父親的故事,奶奶出生十八天就走在了紅軍路上。過山路時,敵軍扔下了幾個炸彈在邊上的水裏,小馬受了驚,把簍裏的小捷生差點搖下水,賀龍元帥把她摟在懷裏。敵軍又來,賀元帥把奶奶扔在草叢裏,去打仗了。後來傷員找到了奶奶,賀元帥才想起小捷生丟了,臉色蒼白,他找到傷員,説:“那是我的孩子!”我在賀龍元帥身上學到了認真專心。

看完後,我明白了,做人要有信念,遇到困難要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做事情要像長征中的紅軍堅持不懈。

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5

第一個班會讓我知道夢想是需要追求的。只有我們敢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夢想才有可能會實現。李連杰實現了他的武術夢、電影夢和公益夢:完瑪草實現了她的舞蹈夢;龐清和佟健實現了他們的溜冰夢。之所以他們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是因為他們曾經的偶追求過。

第二個班會讓我知道夢想是需要堅持的。如果我們追求了自己的夢想,那在實現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堅持。成功是因為你一直都在堅持,永遠也不會放棄。班會上,馬雲講了一個故事,楊孟衡是一位殘疾人,她的雙臂高位截肢了。他希望08年能進奧運會,可是在選拔是他落選了,因為他只拿了第九名的成績。他原本認為,人只要付出就會有成功。可是,他並沒有成功。在奧運會的夢想破滅後,他又有一個新的夢想——同聲翻譯家,於是他又重返校園,努力的學習,2010年終於考上了中山大學。堅持夢想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超越夢想和實現夢想的過程。

第三個班會讓我知道夢想是需要拼搏的。試飛員李中華的夢和祖國的夢一起飛翔,藍天的夢指引他前行。有一次他正在試飛,突然,飛機出現了故障,但是李中華為了完成中國的夢想,同樣也是他的夢想,他成功的把飛行數據帶了回去。只有探索和創新才能激發我們的夢想。

最後一個班會告訴我夢想需要實現。章子怡實現了自己的舞蹈夢,開啟了她的藝術之門;因為祖國的強大實現了她的電影夢;她永遠也不會放棄自己的最後一個夢想——慈善夢。夢想是可以傳遞的,夢想不會停留,夢想也不會中斷。

讓夢想照耀中國,閃耀世界。放飛我們的夢想,加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diyike/2y79z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