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方案 >

關於幼兒園的端午節活動方案範文(通用10篇)

關於幼兒園的端午節活動方案範文(通用10篇)

導語: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之一。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據説,它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接下來小編整理了幼兒園的端午節活動方案,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幼兒園的端午節活動方案範文(通用10篇)

幼兒園的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1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生活經驗,今年端午節我們開展了“快樂端午粽飄香”親子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濃濃的親子氛圍中進一步瞭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藴涵的意義。

活動時間:

8:00———11:00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瞭解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有賽龍舟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説、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説等。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樂於參加包粽子、制香包、編蛋網、賽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端午節的故事;

2、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針、線等;

3、包粽子的糯米、葦葉;

4、編蛋網的繩線、五彩線;

5、自制龍舟兩條;

6、幼兒每人一個熟粽子。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致開場辭: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隨着端午節腳步的臨近,為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今天我們一泉路幼兒園小朋友們邀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用自己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美好的傳統佳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用掌聲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

講述端午節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附: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楚國。他愛護百姓,幫助楚王治理國家,使楚國變得很強大,楚王很信任他。

王后和姦臣們看見楚王這麼信任屈原,心裏很不高興,經常湊在一起商量害屈原。他們拼命在楚王面前説屈原的壞話,動員楚王相信最強大的敵國——秦國的話,放棄跟其他小國家做朋友。屈原堅決反對楚王相信敵人的話,一再勸説楚王不要與周圍的國家絕交。楚王非常生氣,撤掉了屈原的官職,將他流放到很遠的地方,堅持與周圍的國家斷絕了朋友關係。

秦國見楚王中了計,就派了很多兵去攻打楚國。楚國被打敗了,楚王也被秦國捉去,最後死在了秦國。

屈原雖然被免除了官職,但他非常關心自己的國家,他擔心楚國的命運,常常整夜睡不着。在聽到楚國被打敗、楚王死在秦國的消息後,他非常傷心。他昏昏沉沉地走了幾天,來到了汨羅江邊,用力向江心一跳,很快沉了下去。

屈原死的這天,是農曆五月初五。老百姓們聽説後,爭着划船,到處去撈屈原,賽船的風俗就這樣形成了。為了紀念屈原,人們還用竹葉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吃飽了不傷害屈原。

二、端午節賽歌會

請各班的小朋友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小(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中班: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大班:“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三、賽龍舟

每班選5名家長,組成兩隊,賽龍舟接力賽。媽媽或爸爸套着紙箱做的龍舟,繞障礙前行接力。

四、巧手媽媽大比拼———親子活動

每班幼兒家庭分四組進行親子活動。

第一組:與媽媽一起包粽子。

第二組:與媽媽一起做香囊

方法:給每位小選手分發一塊色彩鮮豔的絲布、一根可以掛在脖子上的細帶子、一張小紙條、一支筆、一些香藥、一付針線,若無香藥也可以綠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選手利用手中的材料製作小香囊,在小紙條上寫下祝福和許願的話,縫於香囊內。要求針腳工整,外形美觀。香囊製作完畢後,可以自帶,也可以送給他人。

新意之處: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傳説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本方法的新意之處在於讓小孩自己製作香囊,並且要求在香囊內放入祝福或許願的小紙條,既滿足了小孩喜歡動手的要求,也符合少年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裏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第三組:與媽媽一起編蛋網。

第四組:給孩子結五絲,結繩索。

“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後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裏,使其順水漂走。傳説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為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幼兒。

五、幼兒相互贈送禮物(粽子、香包、鴨蛋網、五彩繩),並大膽向同伴説一句祝福的話。

六、活動結束

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粽子。

在歡樂的氛圍中,我們的活動也該結束了。通過這次親子活動,我們的感觸一定都很深。小朋友們展示了個人的魅力,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展示了良好的積極合作精神。我想説“小朋友真棒!大朋友更棒!”

今天你快樂嗎?讓我們一起把快樂唱出來,好嗎?(對唱:你快樂嗎?我很快樂!)

幼兒園的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2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文化逐漸多元、信息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中國的傳統,正值節日來臨之際,我們不妨帶着孩子和家長朋友們,來組織一場“端午節民俗體驗活動”吧!讓幼兒用心體驗我國傳統節日中所藴涵的意義,感受節日的喜悦。

活動形式:猜謎語、聚餐

材料準備:粽葉(或蘆葦葉)、用彩紙打印好的謎語和詩歌句子、五彩線、氣球若干、氣球槍三把、獎品若干種(園方自行決定);

服裝準備:用綠色紙或粽葉折成的小粽子若干個,縫製或掛在自己的身上

音樂準備:《愛乘以無限大》、《包粽子》、《步步高》

參與人員:小、中、大班幼兒及家長

活動一:粽葉大藏寶

活動準備:

1.謎語、詩詞紙條——教師事先挑選一些謎語、詩詞等,打印在彩紙上,並在每個謎語、詩詞的下方詳細地寫上一個獎品所藏的地點(如:獎品在XX教室XX地方),然後根據每個謎語、詩詞內容的多少將彩紙剪裁成獨立的紙條,最後把所有的紙條分別放入用粽葉折成的粽子裏,用五彩線纏好即可。

2.射擊氣球板——在教室的一面牆壁上(或用一張超大號的大紙板),做一個上面寫有“粽葉大藏寶”字樣的版塊。在版塊上有序地排列粘好一些吹好的氣球。並在每個氣球下面掛上一個粽子,版塊前用桌子隔出射擊的距離。

活動規則:

1.每個幼兒有兩次射擊機會。如果一次都沒射中者,教師可適當調整桌子的距離,或者請家長配合幫助。

2.活動結束後,給每位參加的幼兒一個氣球做鼓勵。

活動過程:

1.播放《愛乘以無限大》做背景音樂,教師組織幼兒用氣球槍打氣球。

2.每打中一個氣球就可以摘下氣球下面相對應的粽子,並根據紙條上的要求,家長帶着幼兒一起來誦讀或是猜謎語。

3.讀的好或是答對者,就可以按照紙條下的方式去找藏在各地方的寶藏做為獎品了。

活動二:吃粽子

活動準備:

已煮好的粽子、盤子筷子若干、白糖、飲料。

2.教師事先把“五黃”中的食物以自助餐的形式準備好,放在各個班級處。

活動過程:

1.播放《包粽子》做為背景音樂,教師組織幼兒和家長品嚐粽子和。

2.在家長和幼兒吃粽子時,老師可以講解端午節的寓意。

活動三:廚藝大比拼

活動準備:

在參加本次活動之前,通知家長每個家庭準備好自己的拿手菜帶到幼兒園。菜的類別不限(菜可以是家長和幼兒共同來做)。請家長提前給自己的菜寫上小標籤(標籤上寫有菜名和參加家庭)。

活動過程:

1.播放《步步高》做為背景音樂,教師把班級的桌椅放在教室中間圍成一個圈,把所有菜放在桌上。

2.此活動可以和“吃粽子一起進行。

3.在請家長分享之前,教師組織帶菜的家長和幼兒分別介紹一下自己所帶菜的菜名。

活動寓意:

端午節是中國時至今日仍然十分盛行的傳統節日,因此不管是民間還是著名詩人都流傳下來很多詩詞、諺語、兒歌和謎語,代表了人們對端午節的喜愛。這個遊戲通過這種形式,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並從語言文化方面來了解我國端午節的另外一方面內涵。在端午節時,除了能吃到每個人所包的不同形狀和不同味道的粽子,還可以品嚐到每位家庭成員的拿手菜。既讓自助餐的花樣變得豐富多彩,同時也讓每個家庭各顯身手,讓幼兒和家長在節日的氣氛中有玩有吃,同時,也增進了家長之間的交流,使本次活動的氣氛更加輕鬆自在。

幼兒園的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3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説一説、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為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為什麼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反思: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擔憂,眼看着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裏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裏投包子、粽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四、請幼兒説説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裏都已將開始包粽子了,你們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葉和糯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鹹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粽子!

活動結束!

幼兒園的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4

一、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同學們在家通過看書,上網查閲等途徑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具體內容如下:

(1)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端午節)

(2)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學生講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節各地的風俗習慣視頻

二、與媽媽一起包粽子

(主持人):同學們,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説了,是十分美味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包粽子的。今天我們就自己動手和媽媽一起來包粽子,看誰的手兒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綠豆、肉粹、粽葉、粽繩。

方法:

1。將粽葉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粽葉裏放入適量的糯米、去皮綠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葉的兩邊把那個比較長的粽葉向糯米這邊壓成一個三角形。

4。將粽葉包好後用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綁緊。

5。蒸煮。

學生和家長動手包。

三、詩歌朗誦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端午節也是什麼節?不知道吧,告訴大家端午節也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讚頌端午的詩歌,下面請看詩朗誦表演。

第一:__同學朗誦。

第二:小組朗誦。

第三:女生齊誦。

第四:男女朗誦。

第五:家長和學生齊誦

(詩歌內容附後)

四、觀看賽龍舟錄像。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到過汨羅江嗎?看過“龍舟競賽”嗎﹖端午節賽龍舟不單是傳統慶祝活動,也是一項國際體壇盛事!端午節起源於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腐敗而投汨羅江自盡,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鑼鼓聲把江中魚蝦嚇走,而同時又把粽子拋進江中喂飼魚蝦,以免它們啄食屈原的軀體。

賽龍舟可以説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隻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二人並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羣的吶喊聲中划向終點。現在,我讓我們一起加入這一行列。

(播放賽龍船慶端午的視頻。)

(主持人):看了剛才的錄像,我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同學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五、吃粽子

請評委根據粽子的樣式,口感評價。並且評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會吃粽子大王。

附活動資料:

1、故事概況。

(1)屈原投江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裏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2)曹娥尋父屍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豪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屍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兩屍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蹟,鄉人羣而祭之。

(3)伍子胥的忌日

傳説伍子胥助吳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勾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言,賜伍子胥自殺,並於於五月五日將屍體投入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紀祀伍子胥。

(4)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

附:習俗的傳説。

1)掛艾草、菖蒲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伸為“蒲劍”,可以斬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鍼灸裏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2)喝雄黃

因端午節後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瘟疫漸多,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傳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黃酒之後,差點現出蛇形,所以民眾則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3)吃粽子

因屈原投江,民眾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用竹籜、竹葉包好投入江裏餵魚、蝦。

4)懸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5)劃龍船競賽

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現代則為一種表現團隊精神的最佳活動,而且舉辦劃龍船比賽,近年來有逐漸發展成國際邀請賽的情形。龍船比賽會讓外國友人喜歡的原因:它是一種有別於國外盛行的獨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種需要更多默契的力與美的運動。

6)佩香袋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2、詩歌內容

祭屈原

明知忠言惹禍根,

報國豈可避死生?

世人莫笑詩人愚,

佞臣昏君最可恨!

端午節詩詞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着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乙卯重五詩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競渡曲

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幼兒園的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5

拂面濃馥六月天,新蕾初綻正童年。

豐富的六一系列活動不僅可以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兒童節回憶,還可以有效幫助塑造幼兒園的品牌形象,對下學期的生源收取及品牌宣傳都能起到助推性的作用。

以下游戲活動可以選擇其中一項,進行多方面不同類型的組合;也可以以每一項作為一場具體的表演,僅供參考。

活動總目的:

1、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如:有關屈原的傳説和賽龍舟的習俗。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活動方案

活動一:《端午節的由來》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 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嚐嚐,共享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PPT圖片、由來、故事、龍舟和粽子和其他習俗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配合圖片講述《屈原的故事》。

2、端午的習俗:教師出示PPT圖片

師:那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出示圖片)

(1) 掛艾葉菖蒲

(2)賽龍舟

(3)吃粽子

(4)佩香包

(5)五彩繩

(6)教師小結

活動二:《美麗的龍舟》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繪畫創作。

2、體驗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觀看有關划龍舟比賽視頻

2、ppt範例畫

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划龍舟比賽,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説一説龍舟的基本特徵(幼兒也可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想想龍舟是怎樣?教師重點引導幼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別是龍頭的建構。

3、啟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活動三:《五月五》詩歌

五月五,是端陽,

插艾蒿,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幼兒園的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6

在歡度“六一”國際兒童節,喜迎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之際,為充分發揮優秀童謠愉悦身心、淨化心靈、啟迪心智的作用,豐富廣大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積極引導少年兒童進一步瞭解傳統、認同傳統、喜愛傳統、過好傳統節日,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根據區文明辦、區文明城市創建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現將開展優秀童謠傳唱活動和“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要求作如下佈置。

一、關於優秀童謠傳唱活動

1.活動對象:主要是小學生和幼兒園兒童。

2.活動安排:

開展網上簽名寄語活動。以“六一”國際兒童節為契機,組織開展“傳唱優秀童謠、做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5月18日至6月10日,中國文明網、視網等網站開闢簽名寄語活動主頁面。各小學、幼兒園要在本地舉辦“傳唱優秀童謠、做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啟動儀式,組織廣大未成年人積極參與,上網瀏覽80首獲獎優秀童謠,簽名寄語,抒發感言,表達心聲,引導少年兒童廣為傳唱優秀童謠,抑制“灰色童謠”,快樂成長,做有道德的人。

充分利用童謠讀物。配合開展優秀童謠傳唱活動,中央文明辦組織編印了《中華是我家》一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將80首獲獎優秀童謠彙編成冊,已在新華書店公開發行。各校(園)要充分利用好這本圖書,組織少年兒童認真閲讀、學唱優秀童謠,推動童謠傳唱活動廣泛開展。

開展校園傳唱活動。各校(園)要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把童謠傳唱與校園文化、課堂學習、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利用大課間、班隊會、德育課等時間,組織學生自編自演優秀童謠節目,開展“唱童謠、學童謠、編童謠、演童謠”活動;利用校報、校刊、校園廣播站、櫥窗、板報等,宣傳展示優秀童謠。有條件的學校可把童謠內容納入校本課程。

二、關於“我們的節日·端午”邗江區市民主題活動

1.活動時間:20xx年6月7日-6月16日。

2.活動形式:各中小學以主題班會形式,介紹端午由來,瞭解民俗知識,學習包粽子。發起“迎世博、講文明、學禮儀、過端午”倡議活動,傳承愛國主義精神,歡慶中華民族傳統佳節。

各中小學校、幼兒園在節日期間開展優秀童謠傳唱活動,有條件的單位可在傳唱基礎上開展優秀童謠節目表演,推動愛國主義精神宣傳,提高中小學生文化素養,展示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三、有關活動要求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端午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是進行愛國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的極好時機。各學校、幼兒園一定要把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和優秀童謠傳唱活動作為對廣大少年兒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精心制定活動方案,有計劃、有步驟推進,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2.加強宣傳,認真總結。要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橫幅、戧牌、宣傳欄及時宣傳報道活動開展活動,營造濃郁的扭轉。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和相關民俗知識。做好優秀童謠歌曲曲目推薦工作,各校(園)要做好活動開展情況材料(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並於6月12日前將活動情況書面總結和圖片上報區教育局辦公室。

幼兒園的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7

活動背景:

為了讓小朋友瞭解“端午節”這一中國的傳統節日,激發小朋友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我們小班組在五月二十七日這天,開展了“走進端午”活動。活動中,我們通過故事向小朋友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瞭解了“屈原”的英雄事蹟。同時又用形象生動的課件向小朋友介紹了端午節的習俗,有掛艾葉草、掛香袋,吃粽子、賽龍舟等。小朋友還和粽子來了個親密大接觸,通過看一看、説一説,剝一剝、嘗一嘗,他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粽子,知道粽子形狀各異,裏面的餡料很豐富,粽子的味道也很好吃,還了解了包粽子的方法。小朋友們還舉行了 “賽龍舟”比賽, 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們齊心協力,讓龍舟快快地航行起來,而“小觀眾”們也熱情澎湃,都為“小運動員”們加油鼓氣。最後活動在分享粽子中落下了帷幕。相信這次活動一定會給小朋友留下美好的回憶!

活動地點:

中班各教室

活動策劃:中班組全體教師

活動範圍:中班年級組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

2.通過活動體驗包粽子、吃粽子、賽龍舟的樂趣。

3.激發幼兒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程序:

1.年級組成員共同討論制定活動方案。

活動準備:商量活動流程、準備材料、組織形式。

活動名稱:五月五過端午活動形式:各班通過向家長髮送短信告知家長這一活動,再每班開展走進端午活動。

活動材料:粽子、視頻、課件等。

2.各班組織全體幼兒開展活動。

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看課件師:端午節在什麼時候?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瞭解包粽子的流程、習俗。觀看視頻。

師:粽子是怎樣做的?需要哪些原料?為什麼會有端午吃粽子這一習俗?

教師介紹粽子,讓孩子介紹自己吃過什麼樣的粽子什麼餡的粽子。

幼兒欣賞、學習民歌“五月五過端午”。

手工製作彩粽。

3.在“家園櫥窗”或“網站”向家長介紹此次活動,請家長繼續和孩子講有關端午節的故事。

幼兒園的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8

活動目標: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這一天,中國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通過此活動,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節目,從而使幼兒對各地方的風俗習慣有一定的認識,以此增強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流程:

一、主持人講話,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主持人:明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嘛?(端午節) 支持人: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裏,我們會用各種方式來度過這個快樂的節日。我們會在這一天裏做些什麼?吃些什麼呢?

小 結:在這一天裏,中國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

主持人: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二、幼兒觀看視頻,進一步瞭解“端午節”。

1、端午節由來的短片。

2、人們裹粽子的短片。

3、人們賽龍舟的短片。

4、學念兒歌《五月五》。

三、活動結束,主持人總結

幼兒園的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9

(一)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模擬構造龍舟,學習結構物體的基本特徵與某些細微部分的建構方法。

2.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動準備:

1.準備花片、積塑、各種玩具。

2.組織幼兒參觀龍舟的畫展。

(三)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划龍舟比賽,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説一説龍舟的基本特徵(幼兒也可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想想用什麼玩具拼插龍舟?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別是龍頭的建構。

3.幼兒分組製作龍舟,採用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拼插;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頭,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拼插龍舟的龍頭。

4.啟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5.將幼兒自己製作的龍舟放在活動室的周圍,並讓幼兒互相參觀、交流、評評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新。

活動反饋:

1、幼兒對建構活動有濃厚興趣,他們喜歡各種結構材料,尤其是花片、積塑;在拼插物體造型時,在顏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幼兒在拼插龍舟時,特別是龍舟的龍頭拼插的比較難,所以在活動中我重點引導幼兒如何拼插龍頭或是引導幼兒用其它的辦法來解決如:用紙張畫出龍頭來,然後貼在積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兒拼插好龍舟後自己坐在龍舟上划龍舟玩的很開心。

幼兒園的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10

端午節對中班幼兒來説,比較陌生。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粽子、吃粽子、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愛祖國情感。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一些習俗。

2、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粽子,鹽蛋,賽龍舟,屈原等。《過端午》音樂。

活動過程:

1、講解端午節的來歷

(1)講屈原的故事

(2)介紹端午節的慶祝活動及其意義(划龍舟,吃粽子,掛艾草)

2、節奏兒歌朗讀《過端午》

3、讓幼兒回家後給家長朗讀節奏兒歌朗讀《過端午》,分享鹽蛋和粽子,感受節日的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fangan/2mgwkz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