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報告 >

基層工會工作調研報告

基層工會工作調研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基層工會工作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基層工會工作調研報告

基層工會工作調研報告1

為了摸清當前基層工會組織建設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總結各級工會在加強組織建設、發揮基層作用等方面積累的經驗做法,提出進一步加強基層工會建設、增強基層工會活力的對策建議,省總組織部按照省總統一部署,在冀主席的帶領下,於9月11日至9月30日赴武漢、孝感、天門等地就全省基層工會組織建設難點問題與解決辦法開展調研,並面向17個市州下發了調研通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省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工作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全省各級工會按照 “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的要求,堅持建會、建制、建家並重,注重抓基層、強基礎、增活力,取得點上突破、量上增加、質上提升,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成效明顯,基層工會活力不斷增強。

(一)工會組織覆蓋面不斷擴大。各級工會按照“哪裏有企業,哪裏有職工,哪裏就必須建立工會組織”的原則,把工會組建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截至20xx年9月底,全省建立工會組織130513個,涵蓋單位278580個。按單位類型劃分,機關工會6912個,涵蓋單位9365個;事業單位工會16037個,涵蓋單位24885個;企業工會97069個,涵蓋單位200703個,其他基層工會10495個,涵蓋單位43627個。全省企業中,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集體企業工會13057個,涵蓋單位25187個;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工會7861個,涵蓋單位11064個;私營企業工會74518個,涵蓋單位160357個;外商、港澳台商企業工會981個,涵蓋單位1833個;其他內資企業工會652個,涵蓋單位2262個。全省世界500強等跨國公司在鄂企業建會率達到100%;有縣以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商聯執委等政治安排和榮譽稱號的經營者所在企業已建會4421家;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企業已建會19793家。

(二)工會組織機構不斷健全。各級工會認真貫徹執行《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和全總的相關規定,職工25人以上的法人單位按規定單獨建立了工會委員會;不足25人的,建立單獨工會委員會或聯合工會委員會;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普遍按照聯合制、代表制建立。大多數機關事業單位、公有制企業、國有集體改制企業以及規模較大的非公企業做到了“工會委員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女職工委員會同時醖釀、同時選舉、同時成立,單獨設立工會工作機構,工會組織機構比較健全,設立了工會分會、工會小組,健全了工會組織網絡。截至2013年9月底,全省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130513個,基層工會建立經費審查委員會的59470個,建立女職工委員會或設女職工委員的126166個。

(三)工會組建程序不斷規範。各級工會按照相關規定,嚴格規範建會程序。機關、事業單位、國有集體企業和規模較大的非公企業工會,基本上都嚴格按照建立籌備組、宣傳發動入會、上報建會請示、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民主選舉、上報選舉結果的程序進行建會。上級工會批覆之後,能夠製作並懸掛工會牌子、登記會員信息、辦理社團法人資格及開設工會賬户。同時,針對生產規模較小、職工人數較少且流動性大的小微非公企業工會,採取靈活的方式,邊組建、邊充實、邊完善、邊規範。

(四)工會幹部配備不斷加強。截至20xx年9月底,全省基層專兼職工會幹部308939人,其中,專職工會幹部63628人,兼職工會幹部245311人。大多數產業工會、機關事業單位工會、國有集體企業和職工200人以上的非公企業工會配備了專職工會幹部。各地工會按照全總《企業工會主席產生辦法(試行)》和省總《關於加強基層工會主席直接選舉工作的意見》、《湖北省基層工會主席直接選舉試行辦法》,積極穩妥地推行企業工會主席直選,並向機關、事業單位和鄉鎮(街道)、村(社區)工會延伸,不斷擴大規範基層工會主席候選人的來源渠道,規範選舉程序,落實工會主席的政治、經濟待遇。截至20xx年9月底,全省開展工會主席直選的基層工會達到5.68萬家,80%以上事業單位和規模以上企業工會主席按同級副職配備,享受同級副職待遇。

(五)工會工作制度不斷完善。各級工會以“三亮”、會員代表常任制、會員評家等為載體,積極推進基層工會羣眾化、民主化、法制化建設。企業工會普遍開展“三亮”活動,企業工會工作機構亮職責,工會主席和工會幹部向職工掛牌上崗或發放聯繫卡亮出身份,利用廠務公開欄、局域網發佈會務信息,實施會務公開,亮出工會作為,全面落實會員的知情權,截至20xx年6月底,全省實施“三亮” 的企業工會7.21萬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集體企業和規模以上非公企業工會普遍能夠堅持會員(代表)大會制度,積極探索會員代表常任制,規範基層工會民主選舉,落實會員的選舉權,保證會員的參與權,截至20xx年6月底,全省實施會員代表常任制的基層工會2.13萬家。各類基層工會大力開展“會員評家”活動,把工會工作的評價權真正賦予廣大會員。截至20xx年6月底,全省開展會員評家工作的基層工會99360個,機關事業單位工會、國有企業工會覆蓋率達到95%以上,非公企業工會覆蓋率達到80%以上。

(六)工會組織體制不斷理順。全省1232個鄉鎮(街道)結合實際分別設立了總工會、工會工作委員會、工會聯合會和工會委員會,指導所屬村(社區)、企業工會工作,鄉鎮(街道)工會主席(主任)全部由黨委委員擔任或兼任;村(社區)工會普遍建立工會組織,工會主席由書記或副書記兼任,小三級工會體系不斷健全。市、縣兩級有一定規模的局系統都建立了系統工會(產業工會或行業工會),統一領導系統內直屬企事業單位的工會工作,工會主任一般按同級副職配備。對於各地所轄的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內的企業工會,在開發區、工業園區內註冊登記、生產經營的企業,其工會工作接受開發區、工業園區工會領導。

二、全省推進基層工會組織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堅持集中內力與巧借外力相結合。各級工會始終將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作為重點基礎工作,市州、縣(市、區)工會均成立推進工會組建工作的專門領導機構,一些地方的常委主席還親自抓工會組建工作;建立目標責任制,下達量化工作目標,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把組建目標納入工會重點工作考核體系,對未能完成工會組建任務的,年終實行一票否決;建立領導和部室責任區聯繫點制度,集中職能部室力量推進工會組建工作。同時,積極爭取各界支持建會,形成黨委重視、政府支持、工會運作、社會配合的良好氛圍。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先後制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工會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帶工建”工作的意見》等系列文件,將工會組建工作納入黨建總體規劃和基層黨組織的目標考核,強化了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責任。堅持和完善與同級政府聯席會議制度,藉助各職能部門力量推進基層工會組建,研究解決非公企業工會組建、發展會員中的困難和問題。爭取人大、政協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執法檢查和視察,着力推動《湖北省企業工會條例》貫徹落實。聯合工商聯督促非公經濟代表人士所在企業建會;聯合國税系統依法代收工會籌備金,在辦税大廳設立“建會諮詢、現場建會”服務窗口;聯合工商部門開展《組建工會承諾書》活動;聯合省商務廳將是否具有工會條款納入外商投資企業章程的審查範圍;爭取司法、財政、衞生、教育等部門支持,推動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民辦醫院、民辦學校等社會組織建會。

(二)堅持全面覆蓋與突出重點相結合。近年來,各級工會按照依法推進企業普遍建會的要求,廣普查、深組建、全覆蓋。20xx年以來,各級工會堅持每年根據全總非公企業法人數據庫提供的企業名錄走街入巷、按圖索驥,對企業經營、建會情況開展地毯式摸底排查工作,做到對未建會企業數量清、所處區位清、未建會原因清、推進建會工作情況清,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有的放矢地同步推進工會組建。孝感市形成了“五對照五核查”的工作方法,即對照工商、社團法人登記,核查企業個數;對照企業工資冊,核查職工人數;對照企業個數和建會登記,核查建會率;對照職工人數和入會登記,核查職工入會率;對照“達標”標準,核查規範程序。針對絕大多數非公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分佈散等特點,各地工會按照“化零為整、由小變大”、“地域相同、行業相近”的工作思路和原則,採取依託行業協會、商會黨組織、行業行政管理部門、行業企業集聚區內龍頭企業、特色街區(社區)、專業市場、現有的產業工會等方式,大力推進建立樓宇工會、一條街工會、項目工會、市場工會等區域性行業性基層工會聯合會或聯合基層工會,努力實現對小微企業工會組織全覆蓋。宜昌市以城區網格為依託,以網格為範圍建立網格工會聯合會,實現了網格內工會組織全覆蓋,解決了城區社情複雜區域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户建會難、服務難、管理難問題。潛江市依託移民新村,建立新的村級工會組織。同時,針對企業、職工高度聚集的區域,對社會安定穩定影響較大的行業和勞資矛盾相對突出的單位,各及工會每年抓住一兩個重難點,集中時間、集中人力物力,強化分類指導,開展集中攻堅,先後開展了推進沃爾瑪、肯德基等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外商、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出租車企業、勞務派遣企業、開發區企業、投產開業5年、職工50人以上未建會企業等建會集中行動。

(三)堅持數量增長與質量提高相結合。20xx年底至20xx年底,全省已建會企業由89111個增至179292個,全省已建會企業增長了一倍。在狠抓工會組建的同時,各級工會堅持高標準抓建會,不斷提升建會質量。仙桃市積極推行小微非公企業“模塊建會”的經驗,將工會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企業建會要求結合,集中人力編印了“模塊建會”手冊,內容包括職工入會申請、企業建會申請、上級工會批覆等24個模塊,從申請建立工會到成立工會的相關請示、報告、表格都製成模板,供基層直接使用,使建會工作更具操作性。天門市總結出“一套帳(即企業工會台賬)、兩個會(即同步開好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職工代表大會)、三報告三批覆(即成立工會的請示報告、召開會員代表大會的請示報告、選舉結果報告及以上3個請示報告對應的批覆)”的規範操作程序和“三加一”(即同步組建工會委員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女職工委員會和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建會標準,分別針對企業和基層工會印發了“建會工作基本程序控制和資料整理建議目錄”,採取了統一的驗收標準,不斷完善組建工作各個環節。孝感、鄂州、黃岡、仙桃、潛江、天門等地統一了基層工會工作標準,概括起來是達到“十有”:即有工會陣地、有工會牌子、有工會章子、有工作台賬、有活動紀錄、有規章制度、有活動場地、有法人登記證、有工會經費和獨立賬户、有檔案資料。荊州、黃岡等地開展“樹千家示範工會”活動,通過扶持和創建一批工會規範化建設示範典型,加強基層工會規範化建設,推動基層工會夯實組織、建章立制、履行職責、發揮作用,取得良好效果。為規範行業工會建設,荊州市總出台了《關於加強行業工會建設完善產業工會體系的實施意見》,嚴格規範行業工會組織形式。

(四)堅持深化品牌與開拓創新相結合。職工之家建設活動是工會工作的傳統品牌,是基層工會工作的重要載體,是工會工作水平的綜合體現。各級工會不斷規範職工之家創建標準、嚴格評選程序,實現制度化評選、程序化考核、實質性獎勵,擴大職工之家創建活動影響,同時,進一步豐富活動載體,創新活動方式,充分激發基層工會活力。各級工會積極開展“會員評家”活動,堅持尊重會員主體地位,落實會員監督權。為使會員評家工作落到實處,宜昌、荊門等地建立了會員評家報告制度,規範會員(代表)大會測評程序,實施會員評議整改制度。襄陽市總工會探索出“四方評議”的作法,組織企業職工、企業行政、上級工會和社會有關方面分別對工會聯合會和職業化工會主席進行百分制量化評議,以此作為工會聯合會工作評先創優、職業化工會主席續聘獎勵的重要依據,有力促進了基層工會聯合會建設。紮實開展工會會員代表常任制試點工作,落實會員參與權。襄陽市總在試點的基礎上,制發了《關於實行基層工會會員代表常任制的意見》,建立了委員聯繫部門(班組),部門(班組)聯繫代表,代表聯繫會員的“三聯制度”,堅持保障權利與日常培訓相結合、年會提案與日常的合理化建議相結合、工會委員聯繫會員代表與代表聯繫職工相結合、推行代表常任制與企業民主管理相結合的工作方法,收到較好效果。普遍開展“三亮”活動,強化分類指導,豐富“三亮”內涵、創新“三亮”方法,把深化“三亮”的着力點放在加強工會自身建設、提高履職能力上,推動“三亮”活動擴面提質。孝感市在開展“三亮”活動的基礎上,堅持三個到位(領導重視到位,職責落實到位、機制建設到位),注重三個探索(探索第三方介入的方法,探索建立工會督查委員會,探索參與內容),抓好四個環節(互聯互動環節,典型引路環節,創新工作載體環節、服務環節),不斷加強工會組織規範化建設,增強基層活力,擴大工會影響力和凝聚力,構建新形勢下企業文化,樹立企業工會新形象新作為。

(五)堅持服務指導和強化保障相結合。各級工會加強建會服務指導和調研督辦,認真研究分析企業及職工所處行業、產業、職業現狀,積極探索一企一策、一行一策,有針對性的推進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工作。荊州市強化建會指導,做到“三個一批”和“三不”,即宣傳一批建會積極户,拔掉一批建會釘子户,幫扶一批建會困難户,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應建盡建。荊門市總實行新建企業工會責任承包、流程指導,要求企業建會後,上級工會定期回訪、上門服務,努力實現組建一家規範一家。近年來,各級工會逐步加大了對各級工會的經費投入力度,從人、財、物三個方面為工會組建工作提供保障。省、市、縣三級工會共同出資,面向社會選聘1983名工會協理員充實到鄉鎮(街道)、開發區(工業園區)從事工會工作,為基層工會組建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三級工會每年投入資金2000萬元以上。各地工會還安排工會組建工作專項經費,用於推進建會工作和獎勵。武漢市總按每個企業5元的標準給予企業法人基本情況核查工作補助,按每個基層工會組織5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法人建會工作補助,僅近兩年就投入建會專項工作經費和獎勵資金近500萬元。另外,市總每年對每個鄉鎮(街道)給予1萬元的經費補貼;對每個開發區(園區)工會給予1萬元的組建工作專項經費補貼;對每個社區工會給予3000元的經費補貼。各縣級以上地方工會按規定設立基層工會幹部權益保障金,逐級承擔保護基層工會主席合法權益的職責。

三、全省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工作面臨的現實困難

(一)工會組建的難度和壓力依然較大

1、非公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組建工會難。據省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xx年8月底,全省共有企業34.23萬家,其中,非公企業31.78萬多家,正常經營的非公企業有28.65萬家,已建會17.18萬家,建會率為59.97%。職工25人以下的非公企業24.11萬家,已建會13.61萬家;職工10人以下的非公企業16.55萬家,已建會9.12萬家。由此可見,非公企業尤其是小微非公企業仍然是工會組建的重點。然而,由於企業經營狀況不穩定、職工流動性大等因素,推進小微非公企業建會難度仍然較大。據相關部門統計,武漢市中小非公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5年,武漢市平均每個月註銷、停產的非公企業約1萬家。襄陽高新區內一個企業相對集中的工業園區每年有100多家企業流動,許多私營企業的生存週期僅為1年,甚至更短。一些非公企業建會需要工會幹部上門十幾次、有的甚至幾十次做工作,有的非公企業建會時日不長就瀕臨破產。同時,非公企業職工流動性大,如富士康職工年度流動率高達150%。相當一部分的非公企業特別是小微非公企業還處於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業主們不願也不想在企業內樹立一個“對立面”,而影響他們在企業的“自主權”,更不願意由於要上繳工會經費等現實原因,而影響到企業經濟利益和業主自身利益。加之,一些職工對工會不瞭解,有的職工認為工會和行政都是管理者,有的職工存在“入會有什麼好處,建會有什麼作用”等疑慮,導致部分職工自主入會的意願不強,對加入工會持無所謂的態度。

2、外商投資、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建會難。儘管我省外商、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建會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但還是有個別企業長期抵制建會,成為建會工作難突破的釘子户。由於投資者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經營理念,使得外方和企業高層管理者對中國工會充滿疑慮和牴觸情緒。有的把中國工會與西方工會等同起來,認為企業建立工會就是行政的對立面,束縛行政的手腳,影響企業的政常經營管理。在推動武漢富士康建會過程中,武漢市總工會、東湖高新區總工會幹部積極爭取黨政的重視支持,上門溝通近二十次,並多次赴深圳總部協商談判,才最終推動武漢富士康成立工會。

3、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建會難。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省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不斷壯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兩新”組織從業人員隊伍不斷壯大,聚集了一批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這些從業人員主要為“高學歷、高技能、高收入”的“三高”羣體,自我維權意識較強,因此,對工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由於“兩新”組織的經營模式、用工方式、分配形式的多樣化以及各種利益羣體矛盾的複雜化,為工會組建帶來新的課題。目前我省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有11613家,已建會的僅1533家(據全總非公企業法人數據庫統計)。

4、缺乏剛性法規導致勞務派遣工入會難。儘管全總出台的《關於組織勞務派遣工加入工會的規定》,明確了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依法建立工會組織的責任和義務,倡導勞務派遣工“源頭入會、委託管理”,即通過在勞務派遣單位建立工會、吸收勞務派遣工源頭入會,或者由用工單位工會吸納勞務派遣工入會,把勞務派遣工組織到工會組織中來。但在實際操作中,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之間相互銜接、相互合作的渠道還不是特別暢通,權責不夠明晰。勞務派遣單位往往把勞務派遣工入會問題推給已建會的用工單位,而用人單位擔心勞務派遣工加入本單位工會可能造成的勞動關係糾紛,一般不願意吸納勞務派遣工入會,導致勞務派遣工在一些地方變成了“兩不管”。勞務派遣工無處加入工會組織,無法參加工會活動。

(二)工會組織建設規範有待加強

1、一些地方和單位存在工會組織不夠健全、工作機構不夠獨立的現象。機關事業單位工會、國有集體企業工會和規模較大的非公企業工會基本上建立健全了工會委員會、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和工會女職工委員會,但相當一部分非公企業尤其是中小非公企業工會只建立了工會委員會,未建立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和工會女職工委員會。部分企業工會組織網絡不健全,有的法人單位雖然建立了工會組織,但其所屬的二級及以下單位沒有建立相應的工會組織,分廠、科室、班組未建立工會分會和工會小組,致使工會組織體系斷層。由於受機構編制的制約,部分機關事業單位沒有單獨設立工會工作機構;由於企業的逐利性,一些非公企業工會沒有單獨設立工會機構,工會和黨羣部門合併,工會主席兼任黨羣部門負責人,有的甚至為黨羣部門負責人屬下的一名辦事人員。

2、一些地方和單位存在組建程序不夠規範、工作基礎參差不齊的現象。近年來,由於建會任務繁重,企業主不配合、職工沒有時間參與,導致有些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非公企業建會程序不夠規範,有的甚至簡化到報一個會員名冊,打一個報告,登記一下企業基本情況,交一份營業執照複印件,沒有召開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進行選舉,工會社團法人登記、制度上牆、工會公章刻制都難以落實,工會無牌子、無辦公場所、無活動陣地、無制度、無檔案、無活動、無經費。

3、一些地方和單位存在工作制度不夠完善、工作運行不夠規範的現象。機關事業單位工會和規模較大的企業工會基本上能堅持“三亮”、會務公開,定期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按時換屆選舉,每年總結工會工作,組織會員對工會主席和工會工作進行評議。但非公企業尤其是中小非公企業工會工作制度不夠健全,一些企業沒有開展以“三亮”、“雙愛雙評”為主要內容的建家工作,沒有定期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並接受會員民主評議和監督,導致企業內一些職工不知道建立了工會,不知道工會主席是誰。在這些企業中,企業工會純粹是為建而建,成為“掛牌工會”、“空殼工會”。還有一些非公企業工會重建制輕規範、重結果輕程序,工會工作台賬和檔案不健全,沒有明確的年度計劃,工作的隨意性較大。

4、一些地方和單位存在工會組織體制不順的現象。長期以來,地方工會、系統(產業)工會和基層工會之間依據企業黨組織隸屬關係確立領導、被領導的關係。但隨着政府職能轉變和企業改革改制,傳統的組織體制、工作機制被打破,一些企業由於黨組織隸屬關係無法確定,造成工會組織關係斷層,直接影響了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和作用發揮。雙重管理單位的工會,其幹部配備、工會經費一般不受地方工會控制,造成這些單位對地方工會的工作部署不夠重視。但在涉及評先名額分配等問題時,這些單位經常要求地方工會給予一定的名額。轉制企業工會關係較難理清。有的企業轉制後,原有的上一級主管單位沒有按規定將這些企業及時轉交給新的主管部門或地方工會,也沒有繼續指導這些企業工會開展工作,造成這些企業多年找不到上一級工會組織。產業(行業)工會面臨機構改革衝擊。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後,一些地方政府工作部門調整優化,而現有產業(行業)工會體制與產業(行業)分工不相適應,迫切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農民工會員雙重管理問題多。隨着各地村級工會建設,農民工源頭入會,輸入地入會,造成的突出問題就是,既有輸入地輸出地雙重管理造成的重複登記現象,又有在農民工維權特別是雙向維權中存在雙方推諉的情況。

(三)工會專兼職幹部配備有待加強

1、工會主席配備的相關規定較難落實。省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工會工作的意見》明確規定,省、市、縣產業工會主任(主席)可由同級產業主管部門副職擔任或兼任。國有、集體及其控股企事業單位工會主席要按同級黨政副職選配,非公有制企業工會主席應享受企業行政副職待遇。全總和省總都對企業工會主席的任職條件作了明確規定,企業行政負責人(含行政副職)、合夥人及其近親屬、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外籍職工不得作為本企業工會主席候選人。對上述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工會和國有集體企業工會執行較好,但相當一部分非公企業工會主席由行政副職、合夥人或其近親屬、人事主管、財務主管等人員擔任,違反了相關規定。一些非公企業工會主席是行政副職、勞資負責人或董事兼任,有的是企業負責人的近親屬,甚至還有企業出資人兼任。從中層幹部或普通職工中產生,通過會員(代表)大會直接選舉出來的工會主席一般未享受企業行政副職待遇。

2、基層工會專職幹部嚴重缺乏。我省地方工會機構編緊、人員偏少。市州工會行政編一般不超過20個,大多數縣(市、區)工會行政編一般7-8個,有的僅3-4個。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後,鄉鎮(街道)、開發區(工業園區)基本上沒有專職工會幹部,一些名義上的專職工會幹部,也同時兼任多個黨政職務,“專職不專”的現象比較普遍。機關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對工會產生了很大的衝擊,由於編制有限,一些單位勉強確保一名專職工會幹部,相當一部分機關事業單位沒有配備專職工會幹部。“職工人數200人以上的企事業單位工會配備專職工會主席”這一規定,在大多數企業沒有得到執行。

3、工會幹部兼職化現象突出。隨着改革的深化,一些機關事業單位面臨取消工會主席編制的問題,使得這些單位工會主席兼職化的趨勢更為明顯。在企業中,除國有集體企業和少數規模較大的非公企業配備專職工會幹部外,絕大多數非公企業的工會工作人員為兼職。企業工會工作人員中,專職的僅12.7%;兼職工會主席中,兼任行政職務的佔38.5%。工會幹部的兼職,雖然給基層工會主席參與企業決策、源頭維護職工權益,與行政正常溝通帶來便利,但也造成工會主席“角色”的兩難。作為企業僱員,他必須聽命於企業,作為工會主席,他必須要為職工説話辦事。雙重身份使他們處在一種尷尬境地,難以旗幟鮮明地為職工説話辦事,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會工作。由於兼職過多,工會幹部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研究工會工作。據反映,我省職業化、社會化的工會協理員在各個鄉鎮(街道)工作時,相當一部分精力用來從事鄉鎮黨政事務,留給工會工作的時間有限。

4、工會幹部隊伍素質有待提高。從目前基層工會隊伍現狀來看,相當一部分基層工會幹部是從行政、技術等崗位調整過來的,素質參差不齊,對工會的基本業務以及與工會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等知識比較生疏。由於條件的制約。工會幹部往往缺乏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各級地方工會組織的培訓多為短期專題培訓,培訓內容一般較為零散。工會幹部協管的相關規定落實不到位,沒有建立系統合理、科學有效的基層工會幹部管理、考核、選用和獎懲機制。對目前存在的工會幹部年齡偏大、工作熱情不高,羣眾意識、民主意識差,思維陳舊、缺乏創新精神,工作畏首畏尾、應付了事等現象沒有制約手段。同時,由於一些非公企業人員流動大,工會幹部更換頻繁,即使有想作為的信心、敢作為的勇氣,但缺乏工會工作經驗,不知道應該如何作為。

5、工會協理員管理使用有待完善。為緩解基層工會人手不足的問題,省市縣三級工會共同出資面向社會選聘了2000名工會協理員,充實到鄉鎮(街道)、開發區(工業園區)工會。目前,少數地方還存在工資和社保未落實、工作補貼難到位、未按規定條件選聘、未按要求崗位使用、考核機制不健全、未嚴格執行勞動合同等問題。同時,工會協理員待遇普遍偏低,缺乏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和考核管理制度。目前,武漢市1950元/人/月,其他市、州、直管市1530元/人/月,神農架林區1350元/人/月,退休退養工會協理員月工資一般為600元。我省民政、人社系統的工會協理員月工資相對較高,武漢市的民政、人社系統的工會協理員月工資為2100元。工會協理員待遇偏低,缺乏科學的薪酬體系,沒有崗位晉升、職業發展的空間,造成工會協理員流動性大,對工作延續性也造成一定的影響。

(四)基層工會經費保障難。現行工會經費的分成體制是全總、省總、市總、縣總四級,大量擔負一線工作的鄉鎮(街道)、社區、開發區(工業園區)工會甚至基層工會聯合會都沒有經費來源,完全依靠上級工會和本級行政的劃撥,經費有限,工作難以開展。在基層工會聯合會推行基層工會經費委託代管的方式,難度較大,基層工會願意不強。相當一部分地方由於財政困難,機關事業單位工會經費沒有足額劃撥。相當數量的非公企業工會尤其是中小非公企業沒有經費獨立賬户,且因為企業規模小、職工少,代收返還企業工會的可用經費寥寥無己,企業工會普遍缺乏工作經費,開展活動完全依靠企業行政補助。另外,一些中小微非公企業還未進入國税代收的範圍,處於無費可返、無錢可用的狀態。同時,有些企業工會經費使用和管理不規範,有些企業工會經費返還到行政賬户上,工會主席“一支筆”權力難以實現。

(五)上級工會指導服務有待加強。上級工會下達建會任務量太大,分解目標時只考慮完成全總目標任務,對各地實際情況和承受能力考慮不足。組建任務層層分解,最終要依靠鄉鎮(街道)、村(社區)工會來完成,有些街道因為城市建設企業全部搬遷無法找到企業建會;有些鄉鎮(街道)內企業數千家,每個鄉鎮(街道)工會僅平均1個專職工會幹部,村(社區)工會沒有專職工會幹部,鄉鎮(街道)工會幹事(包括協理員)要花大部分的時間進行核查、摸底、宣傳、建會,反覆跑多次才能推動一個企業建會。建會佔用了鄉鎮(街道)工會幹部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到企業指導工會工作、開展幫扶維權的時間。上級工會考核檢查時,沒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考核基數,把不符合建會條件的小企業納入到基數中,比如部分企業是“皮包公司”,沒有經營場所,有的根據工商註冊地址根本找不到企業;部分企業是“夫妻店”、“個體户”、“一人公司”,不存在僱傭勞動關係,從而無法推進這些企業建會。還有部分企業“一企多照”,“一套班子多個牌子”,實際工作中不可能重複建會。同時,地方工會只注重“量”的擴張而忽視“質”的提高,滿足於建會和發展會員階段性目標的實現,不注意把發揮作用、規範運作作為企業工會建設的重點,對企業工會亟待解決的問題關注不夠;對企業工會佈置任務多、傳授方法少,檢查評比多、排憂解難少,工作安排有時缺乏針對性,不符合各類企業的實際情況。

四、解決基層工會組織建設難點問題的對策建議

基層工會作為各級工會的組織和工作基礎,在整個工會組織和工作體系中佔據重要的基礎性地位。基層工會組織建設是基層工會開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各級工會要把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作為一項長期性、基礎性、戰略性的工作來抓。

(一)進一步推進工會組建,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要按照“鞏固、發展、提高”和動態建會的要求,做到組建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形成組建工作合力。要堅持“黨建帶工建”,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加強依法建會的協作力度。各級工會要主動爭取黨的領導,爭取政府職能部門對工會組建的支持,特別是藉助商務、台辦、工商、税務、勞動、執法等部門的職能推進建會。加強依法建會的宣傳力度,向廣大職工、業主、社會的方方面面廣泛宣傳工會組建的有關法律,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現代媒體,大力宣傳工會工作對於促進企業經濟發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積極作用,向企業家滲透工會理念,不斷提高企業家和職工對工會的認同度。同時,要建立和擴大購物、醫療等會員優惠服務基地,積極為職工羣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使廣大職工認知工會、認同工會,增強職工加入工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工會推動建會、社會支持建會、職工踴躍入會的良好局面。

二是創新工會組織形式和工會組建方法。解決好工會組建工作的重點,就要按照“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的原則,大膽創新工會組織形式,通過組建聯合工會和工會聯合會,推動中小非公企業建立工會、發展會員。與此同時,對規模較大的建會難點企業,上級工會要轉變建會方法,要深入職工羣眾,尊重職工意願,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把“自上而下推動建會”與“自下而上自願建會”結合起來,攻克建會難點。針對建會釘子户,可以由上級工會派工會組建指導員上門幫助組建,也可以改變傳統的組建方式,如對在企業內暫時難以建立工會的,可以採取在“體外”先行建立工會,然後逐步推進的做法。

三是依法規範工會組建。要嚴格依照《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企業工會主席產生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範工會組織形式、工會主席產生程序、職工入會工作、會員管理辦法等。針對規模較大的非公企業,按照組建程序和原則,高標準嚴要求規範組建。針對規模較小,工會人手少的非公企業,可以先組建後規範,但在組建時,基本的組建原則不能丟。督促指導基層工會按規定健全工作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健全組織網絡,使工會建起來、轉起來、作用發揮起來,堅決杜絕出現“架子工會”、“影子工會主席”和“花名冊”會員,為已建工會發揮作用奠定堅實組織基礎。

四是不斷理順工會組織關係。要堅持產業工會與地方工會相結合、地方產業工會的設置與本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職工隊伍發展變化相適應,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產業工會工作的規律和特點,健全產業工會組織。堅持基層工會以同級黨組織領導為主,同時接受上級工會的領導,實行地方和產業相結合的組織領導原則;同時,應當考慮適應黨和行政的領導體制。當前,針對非公企業沒有建立黨組織的現狀,不能機械地將黨組織的隸屬關係作為劃分工會組織領導關係的唯一原則,要根據工會組織的不同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地方工會可以出台突破性的規定,嘗試將企業登記住所地、實際經營地等作為劃分工會組織領導關係的依據。對改革改制的企業工會,要及時調整工會組織隸屬關係。

(二)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推進基層工會規範化建設。要以職工之家創建為載體,通過建立健全基層工會民主機制、基層工會主席產生機制、會員羣眾評價工會工作機制,推進基層工會規範化建設,增強基層工會活力。

一是健全基層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制。各級工會要指導基層工會定期召開會員(代表)大會,堅持會員代表常任制,按期進行換屆選舉,充分體現會員(代表)大會作為企業工會最高權力機構的作用。要堅持重大問題民主決策制度,由會員(代表)大會決定工會重大問題,保證會員羣眾參與權。工會委員會和工會領導人定期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工會重大事項和經費使用情況要向會員公開,保證會員羣眾知情權。

二是完善基層工會選舉機制。堅持基層工會主席、副主席的任職標準,規範完善提名醖釀、組織考察、任前公示、民主選舉、組織批准等程序。在候選人提名辦法上,應注意研究提名的程序和提名的範圍,使會員醖釀時眼界可以寬一些,提名的候選人更有代表性。大力推行會員(代表)大會直接選舉,使更多的會員行使選舉權;實行差額選舉,引入競爭機制,使選舉出來的工會幹部真正體現會員的意願,增強其事業心和責任感。積極推行工會主席選配管理試點經驗,加強上級工會對基層工會主席管理、工作考核獎勵和權益保護,逐步建立一支由會員直接選舉、企業支持認同、上級工會直接領導、綜合素質相對較高的基層工會主席隊伍。

三是建立健全會員監督機制。堅持會務公開,工會的工作計劃、重大活動、經費收支,要向全體會員公開,接受會員監督。建立會員評議工會工作和工會幹部的制度,確立職工和會員在企業工會評價體系中的主體地位,把職工和會員的滿意度、認可度和支持度作為衡量工會工作的基本標準,改變自上而下的單一考核模式,完善上級工會考核下級工會、下級工會評議上級工會、會員民主評議工會工作有機結合的考核評價體系,使基層工會主席和基層工會工作始終在會員羣眾的監督之下。建立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罷免不稱職的工會領導人的制度。

(三)進一步創新管理機制,加強基層工會幹部隊伍建設。要不斷加強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增強基層工會活力,建設好一支能力強、善維護的基層工會幹部隊伍是事關重要的。

一是健全乾部教育培訓機制。上級工會要根據基層實際情況制定幹部教育培訓計劃,採取組建講師團送教上門、建立網上課堂、開辦工會幹部夜校等辦法,提供形式多樣、符合基層實際、以免費培訓為主的幹部教育培訓服務,擴大幹部教育培訓覆蓋面,提高基層工會幹部的業務能力。要通過免費脱產培訓,有重點地培養一批既有較高法律法規和工會理論水平,又精於基層工會工作業務的骨幹,充分發揮業務骨幹的示範帶動作用,擴大工會幹部教育培訓效應。要不定期組織基層工會幹部交流工作經驗和體會,豐富基層工會幹部教育培訓形式,拓寬基層工會幹部教育培訓渠道。探索工會幹部持證上崗制度,落實基層工會幹部崗前培訓的要求。

二是完善幹部協管機制。隨着非公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非公企業湧入縣(市、區)、鄉鎮(街道)工會、開發區(工業園區),縣(市、區)工會和相當一部分鄉鎮(街道)工會、開發區(工業園區)工會既承擔着地方工會參與、指導、協調和服務的職責,又直接面對職工、履行着基層工會的職責,工作任務更加繁重。上級工會應積極與編制部門協商,呼籲增加上述工會機構和人員編制。機關、事業單位在機構調整、企業在改革改制中,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壓縮機構、精簡人員,工會機構設置和幹部配備常常受到衝擊。上級工會積極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積極與黨政部門協調,及時糾正基層工會工作機構的撤銷和合並的錯誤現象。對於各級工會領導幹部調整變動的,上級工會應按照工會幹部協管的有關規定,主動與黨委組織部門聯繫,溝通意見,要站在鞏固、推動工會工作的角度,堅定立場,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並組織聯合考察,力爭把熱愛工會工作、年富力強的優秀幹部選配到工會工作崗位,把業績突出、職工羣眾公認的優秀工會幹部選拔到更加重要崗位,建立“可進可出”的工會用人通道。

三是創新干部選聘機制。各級工會要建設一支職業化、社會化工會幹部隊伍,充實基層工會力量。重點在非公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和行業推行,通過上級委派、考試選拔、公開招聘等形式聘用工會專職幹部,還可以通過民主選舉把優秀的職業化、社會工會幹部選派到基層工會或工會聯合會主席的崗位上。同時,各地工會要積極爭取黨政支持,把一部分職業化、專業化的基層工會幹部隊伍納入政府公益崗位管理。各級工會可以探索出資購買工會工作崗位的形式,為基層工會選好配強專職工會幹部。各地工會要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工會協理員管理辦法,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落實全總專項補貼,提高他們的待遇;為工會協理員提供職業發展和職業晉升途徑及通道,關心他們成長,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為他們創造良好工作環境。

四是建立兼職幹部補貼機制。基層工會工作需要依靠廣大積極分子、一定數量的工會兼職幹部和少數專職工會幹部組成的“專、兼、羣”相結合的隊伍來做,真正體現依靠會員羣眾辦工會。目前,兼職工會幹部參與工會工作基本上憑的是熱情和奉獻;一旦自身工作繁忙,自顧不暇,工會工作疲於應付或者難以開展。各級工會可以根據本地基層工會和職工會員分佈情況,探索給予工會兼職幹部一定數額的補貼,調動其從事工會工作的積極性。

五是建立基層工會幹部考核、激勵和保障制度。基層工會幹部特別是非公企業工會幹部,往往處在維護職工權益的“風口浪尖”上,由於維護職工權益,工會幹部受到打擊報復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為了使基層工會幹部能理直氣壯,挺直腰桿為職工説話、辦事,各級工會理應為基層工會幹部撐起“保護傘”,提供有力的支撐。其中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各層次、各形式的工會幹部保護機制。這種保護機制應該是既有經濟上的,又有政治上,還應有人格尊嚴上的。建立健全工會主席、副主席、委員工作職責制度,建立工作考評制度,充分調動其工作主動性。當前,模範職工之家和優秀工會工作者表彰間隔期太長、名額太少,很多優秀的工會幹部往往等不到表彰推薦的年限就退休或調離工會工作崗位,各級工會在嚴格評選條件的同時,可適當的縮短間隔時間,增加表彰名額,提高表彰規格。同時,各級工會可以開展優秀工會幹部療休養活動,以激勵工會幹部充分發揮作用。

(四)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加強上級工會服務指導。強化基層工會建設,上級工會必須轉變工作作風,牢固樹立“服務職工、服務基層”的理念,發揮好指導服務基層工會作用。

一是進一步優化基層工會工作環境。各級地方工會要建立定期向黨委彙報工作和定期向政府通報工作的制度,爭取黨委和政府及時研究和解決工會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實際困難。地方工會尤其是全總、省總、市總要積極爭取人大、全總出台推進鄉鎮(街道)總工會建設的規範性文件,明確鄉鎮(街道)工會地方工會性質和機構設置、編制職數、工作職責、運行機制、經費保障。儘快出台《機關工會工作條例》,明確機關工會職能,落實工會幹部職級以及在獨立管理和使用工會經費上落實法人資格證辦理、賬户獨立、經費獨立、工會審計監督等事項。針對勞務派遣工“兩不管”的情況,爭取工會、人社、工商等部門聯合發文,將“源頭入會、委託管理”的做法以及工會經費的收繳、使用等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確。

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工作目標和考核制度。要根據全省工會工作規劃,科學制定指令性工作任務,這類目標任務不宜多,要求不應過細,首要應突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重點。同時,也要結合基層實際提出一些指導性工作目標,這類目標主要是指導工作基礎較好、工作力量較強的基層工會,不斷推動工會工作的創新和全面發展。每年對指令性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適當的檢查考核和評比,考核內容不宜過多、方式不宜過繁、安排不宜分散,不能增加基層的負擔。同時,對基層工會工作的評價體系,機關事業單位工會和企業工會評價體系要有根本區別,他們工作性質不同決定考核指標不同,要突出重點,兼顧一般,這樣才能更科學,更有説服力。總之,上級工會對基層工會要多一些指導、少一些指令,多一些因地制宜、少一些整齊劃一,多一些熱心服務、少一些檢查評比,更好地調動基層工會幹部工作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一線工會幹部(較大部分是兼職幹部)日常事務繁雜,開會、填報表格、應付各級檢查佔據了大部分的工作精力,真正從事工作的時間少之又少。尤其是在一些非公企業工會中,建會之初上級工會苦口婆心勸導成立工會,成立工會後,上級工會表格、彙報材料雪片一樣飛下來,基層工會幹部應付不瑕,對此非常反感。上級工會安排佈置工作時,要考慮減輕基層幹部工作負擔,將基層工會幹部從應付文山會海工作中解放出來,尤其在數據統計工作中,上級工會各業務部室能統籌開展的統計工作,不要分頭統計;能從其他部門獲得的數據,儘量爭取有關部門提供;統籌建好做實數據庫,切實用好統計年報,使基層幹部將更多精力放到服務職工的具體工作上。

三是建立支持基層工會工作的經費投入制度。上級工會要牢固樹立工會經費要“為職工服務、為基層服務”理念,合理安排資金,使有限的經費盡可能向基層傾斜。完善工會經費税務代徵代管體制,儘快啟動針對小微企業的工會經費地税代收工作,實現應收盡收,為基層工會工作提供經費保障。改革工會經費分成體制,為區、鄉鎮、街道、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以及系統工會開展工作,提供經費支持。

根據轄區企業數、經費上繳數額,調整縣級工會的經費留成比例,以適應縣(市)區工會開展工作的需要。在無法改革經費分成體制的情況下,根據基層組織和會員規模,加大對鄉鎮(街道)、開發區(工業園區)工會補助額度,可推行以獎代補。積極推動小企業工會經費集中代管的辦法,積極向工會聯合會所屬的小企業和基層工會大力宣傳工會經費委託代管的目的、意義及有關辦法,努力在基層工會自願的基礎上,推行工會經費集中代管,建立健全經費管理、使用、監督制度,管好用好代管經費。各級工會要對基層工會聯合會給予一定經費補助,並納入年度預算。

基層工會工作調研報告2

按照省總工會《關於開展加強基層工會建設問題調研活動的通知》要求,市總宣教部結合工作實際,近期,深入到長春建工集團、長春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和長春世界雕塑公園等市內多家企事業單位和請吉林亞泰集團、長春公交集團、吉林省送變電公司和東北電力設計院等單位工會幹部上來召開座談會、發問卷等形式,就基層工會建設有關課題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開展形勢政策任務宣傳教育,教育引導職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共同理想、信念的情況

在調研中瞭解到,基層工會對開展形勢政策任務宣傳教育比較重視,始終把握培育職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很多單位尤其是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把此項工作納入經常性工作來抓,作為新職工入職的第一課和必修課,其主要做法是:一是舉辦各類形勢報告會、座談會、形勢發展論壇和班前會,及時宣講形勢政策任務,做到讓職工入耳入腦入心,培養職工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二是開設“職工道德講堂”、“職工文化大講堂”,為職工授課輔導,佔領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領域陣地,培育引導職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共同理想、信念,為建設幸福長春建功立業。三是選樹職工先進典型,用先進職工事蹟激勵引領廣大職工樹立新風尚,凝聚感召職工愛崗敬業創佳績,培育保持工人階級的先進性。四是建立“職工書屋”,為職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技文化素質搭建平台,目前,全市共有“職工書屋”、“流動職工書箱”、“農民工書屋”、“職工讀書而”和“閲讀吧”2900多個,共有書籍160多萬冊。五是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開展豐富多彩、主題鮮明、喜聞樂見的職工文體活動,寓教於樂,滿足廣大職工精神文化的需求,提高職工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六是開設網絡平台,及時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充分闡釋中央、省市相關政策,幫助職工正確、理性看待社會問題和暫時困難。七是開展“創學習型組織,做知識型、技能型職工”活動,引導職工樹立共同理想信念,提高職工綜合素質。

通過調研看出,我市基層工會組織逐漸形成了自覺作為、典型引領、職工參與、搭建平台、運用載體、形成制度的工會宣傳教育格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職工思想的先導,融入工作的點滴。

在調查中還了解到,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工會和較大的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工會對開展形勢政策任務宣傳教育工作比較重視,工作思路明確,方式方法多樣,全員全程參與,而一些非公企業、小企業對此項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工作緩慢甚至停滯。

二、基層工會幹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知曉度和認識的情況

20xx年1月,全總十五屆六次執委會通過了《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學習宣傳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決議》,這個《決議》的形成,表明全總非常重視學習宣傳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這個理論體系和工作實踐的。從調研情況來看,基層工會幹部大多數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是知曉的,能夠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自覺指導本單位工會實踐,開展工會工作、檢驗工作成果。一些基層工會幹部還結合本單位實際,創新工作方法,撰寫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實踐的論文和文章。基層工會幹部認為,中國工會在鞏固工人階級政黨的執政地位、維護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須認清中國工會與西方國家工會的本質區別,增強政治敏鋭性和政治鑑別力,保持清醒頭腦和政治方向,只有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

在調研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基層工會幹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瞭解不多、認識不夠,開展工作隨大幫、盲目性、隨意性、應付性多,缺乏規範化、系統化、經常化和大眾化。

建議:一要進一步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學習宣傳力度。二要選樹推廣自覺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先進工會的典型經驗和做法。三要編寫出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書籍和讀本。四要加強基層工會幹部教育培訓力度。五要理論聯繫實際,結合基層工會組織工作實際,靈活、多樣、紮實地開展工作。

三、基層工會開展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情況

在調研中瞭解到,各基層工會組織對開展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視,尤其是當前全面深化改革之中,工會組織積極探索工作規律,大膽創新方法,打造特色工作品牌,解疑釋惑、化解矛盾,增強了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滲透力,使其具有廣泛性和包容性,為保持職工隊伍和諧穩定提供了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

一是經常開展職工主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傳播正能量,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

二是以開展職工職業道德建設為抓手,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職工高尚道德情操和行為規範,做道德建設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三是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職工讀書活動,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努力營造書香長春氛圍。

四是暢通職工訴求表達渠道,積極疏導職工情緒,化解矛盾,全市企事業單位工會普遍建立了“員工訴求中心”,為職工表達思想和訴求多元化架設了橋樑。

五是加強輿情信息收集研判,把握職工思想狀況和趨勢,關注職工多元需求,迴應職工關心的熱點、焦點,引導職工的正確輿論。

六是弘揚宣傳職工先進典型事蹟,堅持用真人實事、真情實感體現導向、引領方向,在職工中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向上氛圍。

七是加強職工文化建設,開展職工演講、徵文、知識競賽、歌手大賽和書法繪畫攝影等活動,培養職工文明健康生活情趣,讓職工在文化活動中體驗快樂、豐富精神、提升素養、形成共識。

八是建立職工文體活動中心、職工活動室和職工拓展訓練等陣地,為職工學習、娛樂、健身和休閒創造條件。

九是建立各種職工興趣愛好協會,發揮陶冶情操、提升情趣、凝聚人心的功能。

十是把人文關懷元素融入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關心職工、愛護職工,為職工排憂解難,使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接力氣、易於受用,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調研中同時瞭解到,職工對當前我市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滿意,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職工基本能接受新形勢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

四、職工在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對基層工會的要求和願望的情況

在調研中瞭解到,職工感到競爭愈加激烈,工作生產壓力較大,對提升自身素質有強烈願望和緊迫感,求知求能求新明顯增強。很多職工除了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技能本領,對基層工會組織也抱有很大期盼。

一是期盼加強技術技能培訓,儘量做到按需施教、分層次施教,有的放矢,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期盼多選樹基層一線身邊的職工先進典型,讓職工可信可服可親可學。

三是期盼開展經常性職工勞動競賽、技術比武等活動,為職工多搭建展示技能、提升技術技能的平台,以賽促練、以賽促學。

四是期盼帶領職工到先進企業參觀學習,交流先進技術技能,開闊發明創新視野和思路。

五是期盼擴大勞模技能傳承活動範圍,讓職工拜高技能勞模為師,讓更多的職工成為一專多能和多面手。

六是期盼建立學習增智、技能提升的激勵機制,鼓勵職工增強學習意識和工作動力,提高職工自身素質和本領,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社會發展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baogao/wdwq8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