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報告 >

節約集約調研報告

節約集約調研報告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節約集約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節約集約調研報告

節約集約調研報告1

根據《關於開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專項調研的通知》(皖國土資函[]771號)文件要求,為全面摸清我縣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情況,我局組織開展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專項調研,現就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總體情況

當前我縣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當務之急是向節約集約用地方向轉變,進一步盤活存量土地,挖掘存量土地的潛力,我縣出台了《旌德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管理暫行辦法》,採取了一些得力措施:城市建設用地立足城區改造挖潛;工業項目建設用地嚴格按照四項指標控制供地;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通過整理合並“空心村”建設中心村等辦法節約用地。通過實踐和積極探索,我們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

二、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閒置、空閒土地消化利用情況

我縣現有城鎮存量建設用地26宗,總面積208598平方米,其中閒置土地21宗,面積19202平方米,空閒土地4宗,面積3196平方米,批而未供土地1宗,面積186200平方米,為分期開發項目。目前,已有12155平方米閒置土地納入我局土地儲備中心進行儲備運營,186200平方米批而未供土地也正在組織供地中。

三、工業規劃區節約集約用地情況

近年來,我縣在工業規劃區節約集約用地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同時,在執行中,嚴格按照《安徽省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要求,工業項目建設用地必須同時符合四項指標(投資強度、容積率、建築系數、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標準),主要措施是:

1、取消或嚴格控制項目預留用地。對需要分期建設的項目,根據其近期建設的實際需要進行供地;對於已建設投產的項目內預留用地,及時督促企業儘快按企業規劃投資建設,同時不再受理其用地申請。

2、把好工業項目用地關,鼓勵引入佔地少、用水少、能耗低、低污染、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項目。工業項目投資強度要求不低於27—77萬元/畝。

3、調整建設項目用地控制指標,提高土地利用率。工業項目容積率不低於0.4—0.8,建築系數不低於30%。

4、嚴格界定和控制企業配套用地。工業項目的行政辦公等非生產型的建築面積不得超過工業項目總用地面積的7%。

5、加強對入園項目用地的跟蹤管理,對未按規定時限建設的項目及時進行清理。對於企業取得土地使用權後未按規定期限內開發建設造成土地閒置的,徵收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20%的土地閒置費,籤於出讓合同後滿兩年未動工建設的,解除出讓合同,收回其土地使用權。

通過一系列措施,gdp由的7.56億元增加到8.68億元,增幅由7.4%增至10.2%。

四、企業節約集約用地情況

我縣企業改制多屬破產關閉企業,至底,共完成國有工業企業改制18户,通過改資引進縣外資金約5000萬元,新辦個體工商户521家,實現再就業1000人,返聘職工834人,投入固定資產6170萬,辦理職工退位手續4012人,新辦民企29户,而未佔一分新增建設用地。

五、城鎮村建設節約集約用地情況

我縣在城市建設用地方面立足建成區改造挖潛,一可使舊城更新,二可使城市增容擴能,三可節約土地、保護耕地,積極實施“平改樓”工程和盤活“城中村”、“城中廠”用地,近來先後對老城區進行了三次較大規模的拆遷改造,城市建設用地70%來源於城區存量土地。

從農村居民點用地來看,通過合理規劃,引導農民“進城出村”,發展小城鎮、中心村建設,遷村並點,建設農民多層住宅,整理“空心村”,退宅還田,計劃到將可節約土地169.7公頃。

我縣在節約集約用地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經濟發展與節約用地兩者之間還存在較多予盾,土地利用方式正處於轉軌階段,浪費土地現象還時有發生。今後的土地管理工作中,我們要努力實現四個轉變:即推動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大手大腳用地向厲行節約用地轉變,由寬鬆優惠供地向從緊從嚴供地轉變,由約束性不強的管理向依法依規管理轉變,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保障土地供給,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節約集約調研報告2

全南縣位於江西最南端,山多地少,有“八分半山半分田,一分水路和莊園”之説。根據土地更新調查結果,XX年我縣土地總面積230.9萬畝,其中農用地面積218.82萬畝,佔土地總面積94.7%,建設用地面積7.1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3%,未利用地面積4.27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1.8%,從土地利用情況看,我縣土地利用率較高,但土地潛力不足。隨着我縣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用地量加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凸顯。如何推行節約集約用地,尋求實現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的平衡點,對於破解土地瓶頸問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近幾年節約集約用地的主要做法

近幾年來,大力招商引資,經濟發展加快步伐,土地供需矛盾隨之加劇。為解決土地瓶頸問題,縣國土部門高度重視,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方式上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1.大力推進土地招拍掛,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土地市場治理整頓以來,我縣嚴把土地供應關口,經營性用地一律實行招拍掛,特別是XX年開始嚴格落實國家有關工業用地的政策,對工業用地實行招拍掛,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使有限的土地資源能切實用於投資大、效益好且急需用地的項目,有效防止了土地再次閒置,低效利用,促進了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

2.控制增量,盤活存量,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嚴控工業用地標準,工業項目用地達不到規定投資強度、容積率、建築系數等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標要求的,不予供地或對項目用地面積予以核減。嚴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新上項目選址必須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範圍內。除對選址有特殊要求,確定無法在規劃區內選址的項目外,一律不進行規劃調整。近年來,縣國土部門組織專門力量,對批而未供、長期閒置的城鎮建設用地進行清查,通過徵收土地閒置費、收回閒置土地等方式,促進土地的盤活利用。XX年共清理5宗閒置用地,面積127.6多畝,目前都已通過整改全部開工建設。

3.依法處置破產和改制企業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縣國土部門依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採取多種方式積極處置破產、改制企業的土地。對改變土地用途、實施房地產開發的,進行公開招拍掛出讓。對出讓給新企業繼續進行工業生產的,進一步明確土地容積率、建築密度,提高土地的集約利用。

4.加快空心村改造,推進土地集約利用。因地制宜,大力實施“拆舊建新”和“增減掛”項目。對農村老宅基地進行土地整理,推倒低矮破舊的平房,形成統一規劃安置地安置被拆遷村民。對於農村“空心村”現象,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廢棄地和宅基地復墾整理,合理規劃功能佈局,規劃居住地,實行集中連片建設,防止農民村民無序建房,亂佔耕地。XX年止,我縣開展“拆舊建新”,推廣“新户型”建設示範點12個,安置農户300多户;完成拆舊面積650畝,復墾面積530畝。通過改造,既改變了農村面貌,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二、節約集約用地存在的問題

隨着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因土地利用效率低而引發的問題逐漸凸現,突出表現為:

1.思想認識不夠到位。用地理念滯後,缺乏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緊迫感、責任感。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觀念還不能完全深入人心,甚至認為土地問題是阻礙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的誘因,在嚴格落實土地政策和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上還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2.土地的集約利用程度不高。部分項目用地寬打寬用現象比較明顯,土地利用率和單位土地投資強度偏低。在項目用地上不能嚴格執行集約用地的控制標準,如建花園式工廠、企業低容積率建設、粗放式用地的現象。

3.土地閒置不容忽視。一些招商引資項目,由於後續投入、預計不足等原因,不能及時完工,造成部分土地的閒置,此外,受城市規劃控制或調整、企業破產遺留問題等影響,不能盤活開發,也造成土地閒置。

節約集約調研報告3

一、基本情況

(一)全市開發區整體情況

目前,全市擁有3個國家級開發區、16個市級開發區。開發區規劃總面積約34497.5公頃。其中,國家級開發區規劃總面積為25812.96公頃,佔規劃總面積的74.8%,市級開發區規劃總面積為8684.54公頃,佔規劃總面積的25.2%。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XX市開發區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收入利潤快速增長,成為首都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充分發揮了引領輻射作用。截至20xx年底,19個開發區入駐企業約4萬家。開發區累計實現總收入約1.8萬億元,實現利潤約1500億元,應繳税金約802億元。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6千餘億元,約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4.5%。

(二)開發區土地利用現狀

根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成果,以20xx年12月31日為評價時點,國家級開發區調查評價總面積為25150公頃,評價範圍內開發區土地供應率88.15%,建成率94.93%;綜合容積率1.12,建築密度21.48%;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0.79,工業用地建築系數31.43%;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5910.13萬元/公頃,工業用地產出強度16213.48萬元/公頃,高新技術產業用地產出強度29121.11萬元/公頃;市級開發區調查評價總面積為7079公頃,評價範圍內開發區土地供應率92.42%,建成率86.39%;綜合容積率0.45,建築密度23.12%;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0.52,工業用地建築系數32.43%。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2662.35萬元/公頃,工業用地產出強度3570.5萬元/公頃。

(三)開發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主要措施

一是加強規劃為引導,謀劃園區集約轉型。以《XX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年-20xx年)》為依據,統籌全市產業功能區發展,充分利用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機遇,組織開展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空間範圍和佈局規劃、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海淀新區部分、昌平部分)規劃編制,構建“兩城兩帶、六高四新”的創新產業發展格局,打造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優化、南部高新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拓展、全市其他多園區整合提升的新格局。

以《XX市“十二五”時期工業佈局規劃》為依據,以開發區等重點園區為主要載體,進一步優化產業園區服務功能,進一步促進產業向園區聚集、向新城集中。

二是加強基礎研究,逐步完善用地標準體系。XX市先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北京工業開發區(基地)建設和發展的意見(試行)》、《關於北京工業開發區(基地)建設項目節約土地和資源的意見》,對工業項目用地容積率和建築密度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加快搬遷調整不符合首都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定位要求的產業,堅決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業。發佈了《關於XX市開發區開展生態工業園建設的意見》。各區縣也出台了相關的支持政策,如XX區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xx年本),制定了區級項目准入標準。

在修編《XX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xx-2020年)》時,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國發〔20xx〕3號)的精神和要求,將節約集約用地作為規劃修編的核心內容,明確到20xx年市域範圍平均每公頃建設用地的地區生產總值不低於360萬元;平均每公頃城鄉建設用地的二三產業增加值不低於500萬元。各開發區根據相關標準體系要求,結合自身發展狀況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分別制定了開發區項目准入標準和節約集約用地管理辦法,建立開發區項目入區評估和聯審機制。

三是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逐步完善出讓體系。引入市場機制,積極實施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制度。XX市先後印發了《關於全面實行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實施意見(試行)》、《關於工業用地倉儲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有關問題的通知》《XX市工業用地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程序(試行)》,對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具體程序和辦法進行規範。對生產經營性項目全面推行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一律採取有償出讓方式供給土地。對非經營性用地改變為經營性用地的,約定政府可收回土地使用權,重新依法出讓。

四是加大批後監管,逐步建立動態跟蹤制度。按照“跟蹤儲備一批、簽約在談一批、開工建設一批、投產見效一批”的目標,落實“簽約項目抓落地、落地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進度、竣工項目抓生產”的要求,建立了相關部門聯動機制,充分整合信息資源,對已供土地進行全過程、多層次的跟蹤;注重開發區閒置土地資源盤活,加大閒置土地處置力度,通過採取收購、入股、合作、轉讓、退出、調劑、租賃等形式,把閒置、半閒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向優質項目轉移配置,鼓勵開發區對餘量土地依法轉讓、以市場方式調整安排和企業“零增地”擴張,最大限度地提高開發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如北京雁棲經濟開發區達能公司收購妙博士乳業公司,年產值從以前的不到4000萬元提升到3億元。

二、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標準體系尚未完善,缺少法律政策支撐

通過對市級開發區的調研發現,本市缺乏針對不同空間區位、不同產業類型的有針對性的規範、科學的指導標準體系,在諸如投資產出強度、建築密度、容積率等方面尚未形成統一標準。各開發區准入門檻及各項指標多由區內自行掌握,採取一事一議的形式確定。這樣,既不利於企業和開發區的雙向選擇,也不利於企業績效評價,不利於開發區管委會及各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土地利用管理。此外,集體產業用地流轉及相關政策尚不完善,使得開發區進行產業項目建設時存在集體建設用地融資難、市政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企業註冊手續繁瑣等問題和困難,導致開發區涉及集體建設用地方面土地開發率相對較低。

(二)缺乏對全市各類型產業用地的統籌規範管理

目前,我市3個國家級開發區、16個市級開發區範圍內入區企業實現總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不到一半,全市過半的工業產值仍是由國家級、市級開發區範圍以外的各類產業基地、功能園區內入駐企業實現的。目前XX市對產業用地的統籌管理和節約集約利用評價主要集中在3個國家級開發區、16個市級開發區,而對其餘的各類產業基地、功能園區,尚未納入到產業園區的統籌管理中,缺乏統一的政策引導、評估、管理、考核、監測等問題。

(三)區域間的同質化競爭依然存在,缺乏全市產業佈局規劃的統籌引導

調查中發現,部分開發區、產業基地、功能園區之間引進產業項目重複或類型相似,處於無序發展和同質化競爭態勢,缺乏全市統籌引導,不符合XX市中長期發展目標。目前,開發區的基礎規劃及產業引進任務主要在區縣政府,在地方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使得區域經濟發展訴求優先於開發區自身發展訴求。區縣政府在引進項目時首先考量的是經濟和財政收入,忽視了區縣的功能定位及全市產業結構、資源(能源)配置、環境保護等要求,導致現實中“規劃跟着項目走,項目隨着意志走”的現象依然存在,不利於開發區產業項目的佈局優化、資源保護、節約集約發展。比如汽車工業等製造業,數個區縣紛紛引進,儘管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但土地集約利用度相對較低,而對能源特別是水資源、土地資源的消耗又較高,污染嚴重,需要進一步統籌規範。

(四)部分園區用地結構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開發區內老舊低效項目是導致開發區內地均產出差異大、經濟發展不平衡、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部分開發區內大量用地被生活、綠化、公用建設用地和其他用途用地佔用,也造成了單位土地工業產值偏低。個別用地規模大的項目對園區整體建設強度影響較大,比如某些行業,由於不宜採用多層廠房,導致佔地規模大,影響園區整體建設強度。個別園區由於產業主導類型的特定發展規律,導致目前投入產出強度較低,影響了土地集約利用程度,比如生物醫藥行業,企業建設後需要經過幾年的試生產和產品檢測才能正式投產,導致用地效益暫時受到影響。另外,當前開發區產業用地主要是通過出讓方式提供給入區企業,當部分企業受市場取向、資金短缺、產業導向變化等因素影響面臨產業淘汰時,其土地使用權性質並沒有改變,在退出機制不完善的'現狀下,如何清理騰退低效項目用地成為一項難題。

三、產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建議

(一)進一步統籌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建立、健全和完善“體系建設”

一是建議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協調聯動,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類產業用地規劃管控制度、用地標準控制制度、節約集約用地鼓勵政策制度、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制度、土地利用監測監管制度,重點探索因地制宜設定項目入區門檻,建立全市分區位空間、分行業類型的產業用地強度、用地效益指導標準體系;結合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在產業用地供地安排上做到有的放矢,切實落實“優先保障內生增長優質資源的用地需求,優先保障高端、高輻射力產業發展用地需求”的土地供應導向原則。

二是進一步加強基礎評價體系。依託統計數據,開展全市範圍內各類型產業用地基礎評價工作,深入掌握全市開發區、基地、功能區的土地利用情況、開發建設情況、土地使用強度、土地投入產出效益等情況,通過產業用地綜合承載力的評價以及全市基於區域功能定位的橫向比較,有針對性提出政策建議,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二)探索形成集體建設用地合法合規利用及流轉機制

一是深入研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試點政策,結合目前正在開展的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工作,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需要,探索農村集體土地的利用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完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合法合規利用的新機制,促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在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國家用途管制、本市產業政策以及權屬清晰的前提下依法開發、建設、流轉。

二是系統梳理現有開發區內集體建設用地的使用情況,全面掌握開發區內集體建設用地的利用總量、結構和佈局,使用質量和用地效益等基本情況。結合開發區土地利用標準和管理要求,對不符合相關要求的集體建設用地,本着尊重歷史,區別對待,分類處理的原則,探索研究包括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在內的差別化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三)積極探索產業“退出”、“騰籠換鳥”機制

一是加強企業用地動態監測和批後監管。通過動態監測,掌握開發區用地管理基礎信息,科學評價用地質量效益,提出有針對性政策建議。通過批後監管,掌握不符合首都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定位要求、不能達到集約用地標準、經營不善以及“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業狀況,為逐步實現產業升級和騰退置換提供依據。

二是大力推進閒置土地清理處置,對供而未用、用而不足、強度不足、長期閒置等不同類型閒置土地區別對待,採取有針對性措施,鼓勵和引導企業“騰籠換鳥”,依法轉讓。如將高污染、高能耗、低產出的企業轉型為有特色的都市型企業、有品牌的特色企業、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對達不到集約用地標準的企業進行跟蹤督促,如經過整改仍達不到用地標準的企業應逐步置換或退出;對閒置土地清理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以促進有限土地資源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效益。

(四)繼續創新土地出讓和招商模式

一是實行產業用地彈性年期制度。為避免由於用地年期過長而導致土地資源浪費,通過“招拍掛”獲得土地使用權的,可根據產業成長週期、生命週期、企業規模和行業政策,確定合理的用地出讓年限,而不是一律以法定最高出讓年期供地,將有限的土地資源充分循環利用。

二是探索更多采取租賃方式,引導和推進招商模式由出讓土地向租賃標準化廠房轉變。對非生產性企業和投資少、規模小的一般工業加工項目不單獨供地,可採取租賃標準廠房的方式解決生產經營場所問題,以減輕企業資金投入。形成“出讓土地使用權、出租土地使用權、租賃標準廠房”並存的產業用地格局。

四、通過調研發現並需引起重視和下力量研究解決的問題

一是上述解剖、分析的19個開發園區是改革開放以來陸續批准並發展建設起來的。但現實情況中,全市未納入上述範圍,但具有各類產業功能的園區增加了很多。如位於XX區的未來科技城項目;位於XX區的花博會項目;位於XX區、正在籌建中的園博會項目;退出涉鋼產業的首鋼園區項目等。對上述各類產業園區應抓緊建立並完善政策引導、科學監測、業績考核評價等制度。

二是各類具有文化創意特色的園區紛紛建立,如位於城市核心區的XX區正在建設天橋文化演藝區,而向東直線距離不足三公里的XX區提出建立天壇文化演藝區。儘管這類具有文化創意特色的園區在大方向上均符合中央精神和全市中長期發展規劃,但作為產業功能園區,在市場需求及風險,政府主導下引入各類社會資金參與建設及管理等諸多方面缺乏深入、科學的論證、評估,仍存在同質競爭、無序發展的趨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baogao/9er2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