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朱自清 >

朱自清春反思

朱自清春反思

朱自清春反思1

《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闡述,抓住了春的特點,抒發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旨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揣摩、品味語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時,學習和借鑑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調動人體各種感官描寫景物的方法。上完第二課時後,聽取了同事的意見,綜合總結了一下。

朱自清春反思

這節課上得好的地方有以下幾個突出了方面:

1、教學設計思路清晰,設計的問題符合七(5)班的學情,教師語言清晰簡潔。

2、能體現本文的重點難點教學,並順利達成了教學目標。

3、是一節有質量的課堂,學生理解課文、品味語言和寫法,同時能夠流暢地背誦。這是極其難得的。

4、課堂氛圍活躍有序,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這與老師善於鼓勵的課堂語言分不開,誇讚學生有理由,有明確的指示方向,例如朗讀部分,不但誇其讀得好的地方在那裏,同時又能明確而婉轉地指出不足的地方,使學生有了明確的改進動力和方向。

存在的問題:

1、關注的學生羣體集中在優等生上,對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對忽視,不能做到讓每個人都有所得。

2、在品讀“春風圖”、“春雨圖”的時候,缺乏強有力的歸納與總結,思緒有些

混亂,使得板書也不是很清晰明瞭,板書的字體不夠端正有力。

3、在以情帶讀,品味語言這一環節中,時間安排過於倉促。

解決的辦法:

1、旨在有條不紊地把握一堂課,合理地安排時間,使得在教師的穿針引線之下,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2、教師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教材。克服課堂上的緊張情緒,把平時寫字的力度和穩定性發揮出來。

3、關注班級存在差異的各個羣體,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4、語文,重在語言的品讀,而誦讀是關鍵,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朱自清春反思2

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圖畫,學生在下面認真地作筆記,儘管學生把筆記寫得密密麻麻,我想,這慣。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詩意盎然、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滔滔不絕地講授,機械地、繁瑣地逐一分析五幅也無疑是對新教材的一種背叛,是與新課標的要求背道而馳的,結果肯定收效甚微。

因此,我在第二課時將品位語言作為本課的學習重點,採用“讀一讀、議一議、説一説”的方式,讓學生對本課的優美語言有真切的體會,加強思維與語言的訓練。先給學生做樣子,就春草、春花描繪進行分析,明確寫了些什麼,從哪些角度描繪的,哪個詞或哪些詞用得特別精當,描繪時主要運用哪些方法。然後幫助同學自讀課文,有條理的進行分析。學生把理解、口述、朗讀結合起來,學習的效果比較好。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自主實踐,合作討論,探究疑難的方式學習後幾部分的內容,使學生人人都在這節課中“動”了起來。這樣,既體現了新教材的理念,又鍛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如為了趕課時,後面三部分要挖掘的的內容也很多,可我只給了學生十五分鐘時間就進行填空驗收,效果不太理想,後又給了節課討論進行補漏,完成教學任務。

朱自清春反思3

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教材的前兩單元是以人生為話題,寫對人生的感悟,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春》所在的這個單元是以大自然為主題,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學生愛美的心靈,鍛鍊學生髮現美的能力,所以它在教學中應重視美和感悟對好的詞的積累和運用,好的句子的欣賞與遊。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簡介;

2、誦美課文、讀中理解、讀中欣賞、讀中品味。

2、感受作者對春的讚美之情。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2、瞭解排比、比喻、擬人等語句的表達作用;

3、記敍文章的情感美、語言美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體會作者的語言美

課前安排:

1、解決本文的生字詞;

2、讀通讀懂本文;

3、收集有關春的詩句;

4、收集作者簡介。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彷彿展現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生機,有無窮力量。古往今來,有無數詩人就曾經用彩筆描繪春天美景,請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現在請我們一起去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樣寫春的?

二、讀中理解

1、教師配樂背誦,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默讀;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語氣,並把生字詞橫線畫出。

3、合作、交流教師引導,明確本文的生字詞。

4、齊讀,整體感知課文。

5、思考《春》描繪了幾幅美麗的圖?用三個字概括?若學生對第一個問題不能回答,就把問題縮小。請學生找出描繪春景的句子,然後再引導用3個字歸納: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6、請學生朗讀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引導學生歸納盼春—繪春—贊春。

三、讀中品味

請同學樣找出像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來讀,並説明理由(估計學生會找出一些修辭句式,教師見機點撥,完成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不同的語段來分析。

四、説中昇華

1、齊讀課文,結合課文説説這課你學到了什麼(可能學生會説描寫的作用、修辭的運用等)。

2、請同學們用本文所用的修辭選一至二樣説一句話或一段話,如以春天像……,像……,像……等句式;不用這句式,只要能用上相應的修辭手法進行。

五、課堂小結

本文通過對春的描繪,使我們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讓我們更加熱愛大自然的絢麗風光,同時,我們還學會了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體會到了優美的語言。

六、佈置作業

1、摘抄好詞好句。

2、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3、仿寫《春》的寫作方法,為《秋日的校園》寫上一兩片斷

七、板書設計

朱自清春反思4

1、文本解讀其實很細,對散文文體教學內容的把握應該是清楚的,但未充分設計學生活動。因此第一課時課堂較為沉悶,自我感覺很累。於是第二課時,我開始改變教學方式。

2、怎樣在小組中展開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在學生賞析完自己喜歡的句子後,我的補充似乎不合適,應該讓學生充分説完,最後再來補充學生設想到的但又十分重要的詞句,我的補充打斷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我是在拉着她們向我跑。

(2)學生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評註自己喜歡的地方,學生明顯不適應,根本原因是不會。批註後我直接指名回答問題,舉手的不多,很沉悶。這節課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

首先應該對批註進行示範,教會學生方法。

其次在批註後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其實這也是全課的重點,引導學生抓詞或者句子體會藏在文字背後作者的情感)。我在第二課時這樣踐行,無論是課堂氣氛還是學習效果都很好,並且生成了許多讓我驚喜的火花。第一處楊培藩同學將鳥兒的歌唱與清風流水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聯繫起來,説從這裏感受到春天裏和諧的美,很富有詩意。我狠狠地表揚了孩子,能有這樣的體會,是孩子真的沉進文字中去了。第二處是於林嘉同學將這裏進行對比閲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曾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孩子説,寫籠上薄煙的朦朧大地就是為了突出樹葉的綠和亮,以及生機勃勃。我覺得剛進初中的孩子能用對比的方法閲讀,能這樣想,已經非常不錯了。大大表揚孩子那是必須的。

3、本單元和本課重點是教會學生賞析語言。學會抓詞和句,學會通過修辭賞析語言並體味作者字裏行間的情感是重點也是難點,我覺得本次課達到了這一目標,更潛移默化的教會了學生閲讀的方法。

4、朗讀不太夠。尤其是孩子賞析最精彩的地方,老師應該停下來指導朗讀。經歷了兩屆初三做題講題模式,好久沒細細教課,還真是忘東忘西。

5、除了教一篇課文,還要有屬於自己的課程資源。尤其對新的語文教材,由一篇帶多篇,拓展什麼內容,如何拓展很考驗老師的智慧。我拓展了經典的古詩八首,現代詩兩首以及兩首歌曲。學生背誦了《摸魚兒》和《春景》,並朗讀了其他經典詩歌,大致體會了情感。

朱自清春反思5

《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闡述,抓住了春的特點,抒發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旨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揣摩、品味語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時,學習和借鑑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

為了突破重難點,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如下:

一、引導學生欣賞“春草圖”:

師問1:在文中第三段,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草圖”,你最喜歡哪一句話?

生答1: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師問2:你為什麼喜歡這一句話,這寫出了小草的哪些特點?通過哪個字或哪個詞來體現的?

生答2:“鑽”字體現小草生命力頑強的特點;“嫩嫩的,綠綠的”體現了小草嫩綠的特點。

教師指導學生對“鑽”與“冒”兩個字進行分析,體會朱自清先生用字之妙。同時,對該句的形式進行恰當的分析,明確作者將疊詞“嫩嫩的,綠綠的”放置句末,是為了強調小草嫩綠的特點,句式生動活潑,富有生氣。

師問3: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這表達了作者怎麼樣的情感?

生答3: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草在不經意間悄然而出的情景,表達出作者的驚喜之情。

教師對這一句話的朗讀給予指導,請同學起來範讀,在讀中品味語言之美,並進行點評。 最後,由對“春草圖”的賞析,引發對如何寫景的思考,注:平時多觀察,抓住事物特徵;字斟句酌;適當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二、要求學生學以致用、融會貫通,根據賞析“春草圖”的方法,賞析“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

存在的問題:

①提出問題後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動腦筋思考,影響課堂的學習效果。

②對學生的點評不到位,偏於形式化,如“很好”、“不錯”。

③關注的學生羣體集中在優等生上,對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對忽視,不能做到讓每個人都有所得。

④在學生自主賞析“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的時候,缺乏強有力的歸納與總結,思緒有些混亂,使得板書也不是很清晰明瞭。

⑤在以情帶讀,品味語言這一環節中,時間安排過於倉促。

解決的辦法:

①旨在有條不紊地把握一堂課,合理地安排時間,使得在教師的穿針引線之下,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②教師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教材。

③教師不斷提高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的能力,有針對性地作出合理的評價、有利的引導。 ④關注班級存在差異的各個羣體,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⑤語文,重在語言的品讀,而誦讀是關鍵,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朱自清春反思6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本文在盼——繪——頌的抒情中描繪了心中的春,與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風格上有較大的變化。 在教學設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紀實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本文在盼——繪——頌的抒情中描繪了心中的春,與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風格上有較大的變化。

在教學設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紀實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從字方面來説文中多音字多。如:漲、散、藏、和、暈等。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有大量的雅詞。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處之多。從段落佈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後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功春,表現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於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個人認為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有何處、為何美。調動聽、説、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鍊、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了兩課時:一是品讀課;一是背讀課。意在使學生學有所得。得到一種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在起初的教學設計中的一些問題:一、品讀活動中,把整文交給學生去品詞、品句、品段的處理過於急功近利,過於粗糙。如能做以下的調整、細化則更好,學生所得則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組,每組自由選寫草、花、風、雨、人的圖景來進行品讀活動效果更好。二、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有幾句話表述不夠嚴密,使學生的思路發生了偏斜。不易於課堂練習的進行。所以在設計時一定要細心。三、品讀活動中的理解活動,兩個問題的設計偏難。

在教學過程中也有兩個問題:一、對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教學流程有點澀。不夠順暢。二、教態不美,缺少活力,及對學生情緒的激活和調動。壓制了學生的積極的情感。

朱自清春反思7

在教學設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

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從段落佈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後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功春,表現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於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本人認為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有何處、為何美。調動聽、説、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鍊、提高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第一、理清課文結構。

本文可分為三部分:盼春、繪春、贊春。在繪春中又描繪了五幅春景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部分同學搞不清這幾部分的順序,針對這一點,我把以上藍色的字打印出來,貼好不乾膠,顛倒順序擺放在黑板槽上。為了給同學一個完整的印象,我只安排了一個同學讀課文,並提出問題,“聽同學讀課文後,看誰能按照文中的順序給這些詞語找出恰當的位置?”我找了班內的兩個學生進行操作,反饋的結果非常讓人滿意。同時又為解決教學難點鋪平了道路。

盼春、春草圖、春花圖、繪春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贊春。

第二、對文中重點詞句的理解比較到位。

我選取的教學內容為五幅春景圖中的兩幅:春草圖和春花圖。其中有兩個句子是教學重點內容。“小草偷偷地從草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句話的處理花費了一定的時間,從小草的情態、質地、顏色等方面分析的很透徹,使學生體會到了小草的生命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中“鬧”字到底比“叫”字好在哪裏,除了語言上的表述,還找了幾名同學模仿了蜜蜂和蝴蝶的“叫聲”及“鬧聲”,從聽覺和視覺多方面理解作者的寫作用意。深刻理解作者

通過細緻生動的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的景象,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下一些問題:

一、課上對課文的朗讀還不夠充分,朗讀課文的形式比較單一,在品讀活動中,把整文交給學生去品詞、品句、品段的處理過於粗略。還要採取單人讀、小組讀、男生讀、女聲讀及自由朗讀的形式,在讀中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

二、在進行問題設計時,一些問題問的還有些碎,怕學生抓不住問題的主幹,不能理解所提問題的用意。還有幾句話表述不夠嚴密,不易於課堂練習的進行。所以在今後的設計時還要細心。

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巧妙地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這些方面的反思知識自己的淺薄的認識,不當之處還請領導和老師們批評指正。

標籤: 朱自清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zhuziqing/qdl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