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餘秋雨 >

餘秋雨山居筆記好處

餘秋雨山居筆記好處

導語:《山居筆記》一遍看下來,感覺的確很不錯,我覺得可以用“美、奇、柔”三個字來表達我的感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餘秋雨山居筆記好處,歡迎大家閲讀與借鑑!

餘秋雨山居筆記好處

餘秋雨山居筆記好處(1)

首先,“美”是餘秋雨散文的最主要的特色。中學的我很少看書,也許是中學的課程比較多或説是我還沒有看書的習慣吧,所以對餘秋雨的文章的“美”瞭解也就甚少。而今,看了《山居筆記》之後,終於領悟到了餘秋雨“美”的所在了。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多麼美的一串“成熟”的詮釋,諸如此類的語句還很多很多。同樣是幾個漢字,在他的筆下竟拼湊出如此美妙的句子,這也是他能受到如此多的人去欣賞他、品味他的原因了。

其次,餘秋雨的語句中還隱約着“奇”的特點。一些看似平常的語句卻是很“奇崛”的,像“領略這樣逝去以久的人生風采”等等句子。還有,他的“奇”是建立在很平凡的事物上的。在寫現在山西的那些小商販説“在鉅商的腳下做着最小的買賣”,形容康熙狩獵時馬跑得快時説“耳邊生風,羣山急退”。小商販、馬快跑是我們生活中很平凡普通的事情,然而餘秋雨的這些“描繪”語句卻是那麼的不平凡不普通,這就是他“奇”的所在了,一般的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

“柔”是説餘秋雨的文章顯現出一絲綿、纏之意。有很多句子有這樣的特點,細細品味會感到有“柔”意。現今,餘秋雨是很受歡迎的一位作家,但批評他的人也不少。我想,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尚且還沒有“知識的資格”去評論他,我們也沒有“知識的水平”去判斷究竟是餘秋雨的錯“實”還是金文明他們的糾“實”,我們現在只有以一個普通讀者的身份去欣賞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山居筆記》中有這麼一句:“大藝術家即便錯,也會錯出魅力來。

好像王爾德説過‘在藝術中只有美醜而無所謂對錯’”。也許餘秋雨就是本着這句話而寫文章的吧,我覺得這也是評論餘秋雨的最好句子了!

餘秋雨山居筆記好處(2)

渾厚的文字背後,堅實的文化背景支撐。這種文化背景猶如排山的倒海,到了筆尖成了文字就成了涓涓細流流入心間。每每我捧着餘秋雨的書沐浴着温和的月光和徐徐海風品味的時候,總是對“黃金屋”“顏如玉”體會深刻。

這已經是我第二遍讀《山居筆記》了,第一次讀的時候是在公司論壇上,電子版的。電子版的文字雖然與印製版相同,但畢竟直接給予的只是文字。而在明亮的辦公室,電話,傳真機及傳真機的聲音,也很難讓人去品味。只能説,這個時候,無數個盒飯端到我面前,我要挑出非快餐的午餐,慢慢體會。

感謝公司論壇,可以説是應有盡有。只要你去求書,基本上可以滿足。雖然不直接接觸前線營銷,但在競爭激烈的行業及商海中,還有那麼多同事與我這種沒有什麼文化甚至有些淺薄的人志同道合,我也滿足了。

人生真是有很多遺憾,我喜歡語言而且自認在語言方面小有天賦,因此高考的時候也一心填報語言類的學校,但最終因為非成績類的因素學了財務。雖然財務專業在我高考的時候炙手可熱,但我從來也沒有想過要學它。

因此大學四年渾渾噩噩的混着,專業課沒有好好學。在其他同學拼命考註冊會計師的時候,我卻大聲宣揚,我不會做財務的。

人生無奈,畢業後我還做了財務而且做到現在。不敢説有大建樹,但憑此混口飯吃,應該是沒有問題了吧。

在老公和自己的努力工作下,我過上小富的生活---這個小富,當然指的僅僅是有了夠住的房子,有了夠花的銀子,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和可能隨時開會家的車子。

或許在這種時候,我才能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有人研究過,中國真正能做學問的,都是家庭背景相當殷實的。有些人,雖然也登上科學的高峯,但他的確不是熱愛科學,而是想通過科學這條路擺脱他的困境。

我,在生活的'二十九年中,從來沒有想過,我該以何種生活方式和精神境態來生活的問題。而至於餘秋雨提到的人格傳承,雖然偶有思考,但總會被湮沒在報表與奔波中。

記得高中歷史課的時候老師説過明朝有個皇帝,是一個不愛政治愛木工的人。他潛心研究木工藝術,把朝政給了一個大臣。這個皇帝無可厚非的被歷史評定為昏君。但我亦深深感到“昏君”的無奈。投胎到了皇室貴族並被推當了皇帝,又能如何呢?假如歷史有假設,這個皇帝如果不當皇帝,説不定會是一個能與魯班齊名的木工藝術大師呢!

最近在上MBA備考課,原以為我的邏輯會非常差勁。沒想到做了邏輯題,卻發現自己原來不差。60分的邏輯題,在老師沒有教任何套路招式的情況下,我憑自己的招式亂碰亂撞,能在50分以上。而數學仍舊是我最頭疼的科目,雖然只是初等數學。但現在學數學與十年前學數學卻有不同的感觸。以前學的時候背公式,壓根不會想用來幹什麼。而現在學數學,學的卻是其嚴謹,其運用,其考慮思維方式的多方位。

但無論如何,我都不喜歡這些課程。因為至今,我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考Mba—當然,如果我去面試,我不會愚蠢到説這種話---人在生存的時候不得不虛偽。這是老公給我安排的路,我就這樣走。這樣走着,我就不會落後。而一旦老公説的事情我不去做,我就會自食其果。所以,我相信,於我的未來---工作的未來以及生存,這樣走下去是不會有錯的。雖然我不喜歡。

有些時候,很想改行。幻想着如果能學中文或者外語,去體會文學的精深,以書為伍而不是以商為對,這個人生也就完滿了吧。

可我,仍舊要在這工作空閒時候鬼鬼祟祟的敲着這些文字。還好,比較懶惰的我有一個會寫程序的老公,每每遇到大問題的時候,只要我有需要,他總能給我編寫一個小程序讓我能在幾分鐘之內解決其他同事需要幾天甚至一個星期的工作量。工作,如果以量來計算其價值的話,足以説明我不在狀態。真正有激情的時候,不是以量來衡量,而是以創造的看的見的價值來衡量的—又來行話了。當然,會計核算創造的價值不是以貨幣最終體現的,而是以一種報告的形式告知來創造價值的,這種告知本身就是一種價值---或許我該這麼去理解我的工作,會更有意義更有動力一些。

説些啥呢,這是山居筆記的讀後感嗎?我不會對其文章去做評價的,因為就我的筆力和智慧,還達不到評價餘大師的程度。但讀完之後給我的感覺就是,就社會現象而言,文化,商業,權勢的積沉,或許是商業第一,文化第二,權勢第三。而就個體而言,是温飽第一,思想第二,行動第三。

社會和個體,有些相似,同樣也有些無奈。

標籤: 筆記 山居 餘秋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yuqiuyu/023m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