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席慕容 >

淺析席慕容愛情詩歌

淺析席慕容愛情詩歌

席慕容的詩體現着純真、寬容、仁愛的精神內涵。詩人追求絕對的愛、永恆的愛,在《七里香》、《一棵開花的樹》等眾多愛情詩中都體現了這種純真、痴情的特點。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淺析席慕容愛情詩歌,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淺析席慕容愛情詩歌

  淺析席慕容愛情詩歌

【摘要】席慕容是台灣著名詩人,其詩歌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她的愛情詩大多蒙着一層淡淡感傷,因揮之不去的感傷而更動人心。詩人對於這種感傷格調選擇原因,以及掩蓋在感傷表層下的深層意藴,和愛情詩歌總體特點是本文所要討論的話題。

【關鍵詞】席慕容;愛情詩;感傷

席慕容崛起於70年代的台灣詩壇,其詩歌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風靡華文世界,其作品是一版再版,掀起的“席慕容熱”經久不衰,堪稱當代華文文學世界一大奇觀。

席慕容的詩歌代表作有《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等。縱觀席慕容的詩歌:“愛的抒發已成為席慕容詩歌的第一主題”。情和愛散落在席慕容詩歌殿堂裏的各個角落,在俯拾而望的情愛故事裏,感傷,憂鬱,悵惘,充斥其中,詩人不斷地通過設置遺憾性情節,來渲染誇飾心中一個個破碎了的夢。浪漫感傷格調構成了席慕容愛情詩歌最大的特色。下面,我想就席慕容愛情詩歌走上浪漫感傷主義道路的原因,以及通過這種感傷主義格調所顯現出的席慕容愛情詩歌的深沉意藴,和其詩歌在意象的設置和語言運用上的特點進行一番簡要分析。

一、浪漫感傷格調的選擇

弗若伊德認為:文學是被壓抑的慾望――無意識本能的滿足,文學創作就是為了實現某些在生活中不能實現的慾望,文學藝術是幼年做過的遊戲的繼續和他的替代。十三歲開始在日記中寫詩歌的席慕容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幻想,朦朧中有了對愛和生命的最初感悟。然而,這種感悟是滿含哀愁的,一如她在《時間草原》序中所言:“恍如有種悲憫從高處對我們俯視,又恍如重逢那消逝以久的美好世界,那生命初始的對一切美好事物似曾相識的鄉愁。”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在席慕容的心中,愁緒來自於生命的初始階段,即使美好如愛,也必然是憂傷的,真正的情愛是由痛苦和不幸澆灌而成的罌花。可是,現實卻跟席慕容開了一個多麼友善的玩笑啊,她的愛情婚姻生活一帆風順。正如她自己在《七里香》後記〈一條河流的夢〉中説:“在現實生活裏,我是一個幸運的女子,因為有深愛着我的人的支持,我才能如此恣意地成長,想畫就畫,想寫就寫,做着對一個婦人來説是極為奢侈的事。我要承認,在今生我已經得到了我所一直盼望着的那種絕對的愛情,上蒼一切安排都有深意,我願意按着既定的軌道走下去,知恩並且感激。”

席慕容本身沒有苦難的生活經歷,但卻有對痛苦的一種初始的體驗。而這體驗只是感性的,猶如夢中的海市蜃樓,上蒼沒有給她觸摸的機會,即使年少時有過那麼一段青澀的戀情,那種無疾而終的淡淡憂傷,猶如裝飾她人生旅程的帶刺玫瑰,痛並快樂着。悲喜交加的一段經歷,更衍化為詩人的人生經驗,成為她日後詩歌創作的靈感源泉。

所以在這無法選擇的矛盾困惑中,席慕容從美好的現實中沉靜了下來,剝離生活表層的幸福外衣,開始對人生命運進行深層探索。所以,以《雨中的了悟》、《請別哭泣》、《為什麼》為代表的席慕容詩歌大都被一層悲劇性情境所籠罩,她不斷地謳歌痛苦,禮讚離別,表現出了對虧缺性情境由衷的欣賞。詩人在一段段感傷性的述説中尋找童年時期失落的夢,真誠而又熱切,讀來悽婉迷離,叫人潸然淚下。

二、深沉的主題意藴

《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席慕容的愛情詩向我們奏響了一曲青春的輓歌。在輓歌聲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箇中年女性對愛對生命的深切體悟:光陰流逝,紅顏老去,有緣無份。然而,詩人沒有沉浸在苦痛中而無力自拔,面對無奈和不幸,詩人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個在宿命意識掩蓋下坦然而又堅強的`女性形象。在《回首》中,她唱道“親愛的朋友啊 難道青鳥必要自焚才能成為鳳凰 難道青春必要愚昧 愛必得憂傷”。

在席慕容所構建的一個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裏,抒情女主人公大都經歷了一段徹入心扉的愛情,最終在失卻後的緬懷中昇華了對愛的認識,最美的時光不是相愛,而是別離後的思念,而是思念中的無怨無悔。對於愛情,詩人不在乎天長地久,朝夕相處,愛因失去而美好。這在她的詩歌《盼望》中得到深刻的體現,“其實,我盼望的也不過就只是那一瞬,我從沒要求過,你給我你的一生。”對於愛情,甚至是生活,席慕容更在乎的是一種內心感受,真正的愛情必須上升到精神的高度。愛是超越婚姻,拒絕物質的,愛是人們真心的付出,而且更多的只能存在於心中,現實的擁有就不那麼重要了。這也如她在《江河》序中所説的“你所給我的,我已經收到了,你給我那就是我的,此生此世我會感激,我不必去跟別人搶那幅字了……”坦然,超脱的心境溢於言表。

在短暫的失去與永恆的完美中,詩人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份答案,這樣就把對生命和愛的認識上升到一種形而上的高度。正是這超越感性的理性認識,也就完成了席慕容作為一名中年女性對時間,對生命,對愛的成熟的個人

體驗。使她的詩歌實現了感性的超脱,達到了智性的高度 。

三、精心的意象營制

在席慕容為我們構築的詩意世界裏,既有感覺的流露,又有智性的思索,在感性和智性的交融中,更通過對頗具象徵性的意象的設置,擴充了詩歌的內涵,又豐富了詩歌的美感,達到一種如古人所言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境界。對意象的精心營制,是席慕容詩歌的一大特色。

《文心雕龍神思》篇:“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一直以來,中國詩學傳統就非常重視意象的設置,把意象的設置作為文學的首術,甚至把意象運用的好壞作為品評文學作品優劣高下的標準參物。席慕容繼承了這一優秀的詩學傳統,非常重視意象的選擇和設置。她的詩歌常用“蓮”作為主要意象體,通過“蓮”這一意藴深厚的意象來表達自己對愛的哀婉憂傷和純潔至美的深切體念。在《蓮的心事》裏,她寫道“我/是一朵盛開的夏蓮”。詩人直接就將自己比作一支盛開的夏蓮,一支鮮豔綻放,又在翹首等待的蓮,蓮在詩人的筆下,已經被充分的人格化。詩人借蓮這一意象抒發了自己隱祕的心事。對愛的渴望,然而囿於傳統的束縛,又只能等待,在不憂不懼中,在一種心靜如水的淡定矜持中,等待男人的欣賞,採摘,然而最終還是錯過了。是誰的過錯呢?在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女主人公完全處於一種被動的地位,雖然缺乏一種大膽主動的精神,但是在她身上我們看到的卻是一箇中國傳統的女性形象,美麗、靜穆,矜持。藉助“蓮”這一古典意象,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由衷的欣賞和思慕之情。在《緣起》中的“荷”,《一棵開花的樹》中的“樹”,特別是《十里香》中繁複的意象組合,這些意象的設置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關於情和愛的無限遐想,具有一種“言外之味,弦外之音”,更給席慕容悽婉的詩歌殿堂裏抹上一層典雅柔婉的色調。

四、獨具的語言特色

詩所以為詩,取決於語言。優秀的詩人都熱衷於對詩歌語言的探求,席慕容的詩歌取得巨大成就和她對詩歌語言的獨特性探求是分不開的。欣賞批評席慕容的詩歌,對她的語言特色的探討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在語言的使用上,席慕容的愛情詩歌語言是細膩雋永,平緩單調的。她大量地從古代詩歌語言當中吸取豐富的養分。在《生離別》中,她寫道;“悲莫悲兮,生別離”古詞彙的使用更使我們感受到抒情主人公的情之深,悲之重,暗通了中國古代的怨婦之悲。給詩歌的浪漫感傷格調更增添一種滄桑之重。讀來毫無不順之感,迎合了中國傳統的詩歌美學特徵。

在傳統的選擇中,她又摒棄華麗典雅的用語,用簡潔的語言來表達深廣的意義。在《悲歌》中:“今生將不再見你,只為再見的已不再是你,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現,再現的只是些滄桑的日月和流年。”寥寥幾筆,卻包含了豐富的內容,給我們敍説了一個非常完整的故事。男女主人公由最初的相愛到最後的相離。以及離別後的心理狀況,透過這種心理,我們又感受到了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能為力,時間流逝是生命所不能左右的痛苦。詩人在這簡單明暢的語言中宣泄了自己的真情。不管在時間還是在空間上都給讀者以無限寬廣的想象,從而也就很好地實現了話語容量的最大化。

席慕容還非常注意詩歌語言的純潔性,完全拒絕粗俗、醜陋、惡的語彙。即使是表現感傷,憂鬱的情緒,她都會選擇一些清新,乾淨的語詞,如:青春、年華、夢、山川、浮雲等。在語言上對美的追求,豐富了整個詩境的美感,顯現出唯美主義色彩,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五、結語

席慕容的詩歌為當代華語文學塗上濃郁一筆,不管是在主題的提煉還是語言的使用和意象的選擇上,都達到了相當高的造詣。詩人在對愛的感傷體驗中昇華了對愛的認識,使我們可以在這慾望橫流的社會重拾對愛的信心和希望,席慕容的詩歌也成為了一代人的精神慰藉品,其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參考文獻】

[1]尉天驕主編. 台港文學名家名作鑑賞[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2]邱運華. 文學批評方法與案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 2006.

[3][法]波德萊爾著. 惡之花[M]. 郭宏安譯.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ximurong/wll22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