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雜文 >

大學生學習遇到的問題

大學生學習遇到的問題

一、當代大學生學習的主要心理的問題

大學生學習遇到的問題

⒈學習適應不良

部分大學新生無法適應大學的教學方式,他們習慣於中學的灌輸、接受式的教學方式,養成被動、機械的學習習慣。而大學階段由於課程內容多、教學進度快、抽象性較強,更多地要求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部分新生表現出種種不適應,有的對學習環境怨氣較多;有的哀歎學校、院系和專業,認為自己“投錯了胎”;有的指責教育教學條件不夠如意;有的抱怨師生、同學關係的冷漠和衝突……

⒉目標計劃不明

部分大學生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合理,日常學習缺乏具體可行的學習計劃。有的學生的學習目標定位太低,只求考試過關,如期畢業;有的定位過高,導致個體所追求的“理想”成為“空想”而逐漸喪失鬥志。有的學生反映,“大學生活自由得讓人不知所措。”他們往往覺得畢業遙遙無期,缺乏長遠目標,缺乏對未來的規劃,導致終日無所事事,懶懶散散。有的學生的學習目標被動模糊,易受他人影響和同化。

⒊學習策略不多

很多大學生尚未探索出科學的學習策略體系,他們習慣於中學階段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產生學習的定勢心理。他們對不同學科、不同任務所採用的學習方法趨同,滿足於機械識記、題海戰術。他們的學習策略多表現為重複地誦讀和機械地練習等較低水平的複述策略,而很少對學習內容進行高水平的思維操作,難以將所學知識整合為一個知識體系。他們缺少高效率的預習、複習、聽課、筆記、閲讀、應試、時間和環境管理等學習策略。

⒋學習熱情不足

進入大學後,多數大學生會有一種從過於繁忙勞累的高中學習中獲得解脱的感覺,缺少學習的自主性,使他們產生懈怠、惰性的心理。有的人覺得未來沒有前途,抱負水平減低,學習熱情不足,厭學情緒突出。他們不滿意自己的所學專業,對學習無熱情、無興趣,厭倦刻板的`教與學的方式方法,往往產生一種“混”的學習心態,難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⒌學習動機不強

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後,由於遠離師長的管束,缺少外部學習壓力,缺乏引發他們學習的強化物的刺激,而且他們自身似乎已經“自我實現”,難以產生繼續學習的需要。因此,他們往往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導致學習動機水平較低,難以取得學習上的突破和發展。有的學生在考取普通學校後非常自卑,連基本的自信心都要徹底喪失了,覺得前途渺茫,“我的未來不是夢”。

⒍忽略知識應用

大學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在不久的未來就需要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工作實踐中去。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從教師、家長到學生都過於重視知識記憶和解題技能的訓練,忽視對知識的靈活應用和創造。學習的目的似乎只是將所學知識簡單用於應付作業和考試。學校教育不能遠離社會生活,不能集學生十幾年的寶貴時間只教會學生通過記憶的方式完成應試升學的能力,而忽略應用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成為“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⒎知識基礎不實

大學生要有廣闊的知識背景和紮實的知識基礎。所有的認知過程都在知識基礎這一背景中運行,接受和加工信息以及輸出的程序化都是在知識基礎上進行的。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浮躁、冒進,缺乏刻苦敬業的學習精神。有的學生過於崇尚實用,熱衷於英語、計算機等的考級、考證,忽視專業知識的學習。有的學生沉溺於網絡、小説、電視和戀愛之中,學習不夠努力,直接導致其知識基礎不夠紮實。

⒏學習毅力不強

愉快學習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對於學習本身而言,是一個艱苦與快樂並存的過程,我們往往有“痛並快樂着”的感受。有的學生缺乏學習的自覺性,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成天惰性十足。有的學生缺乏堅持性,缺乏學習的決心和恆心,在學習過程中難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有的學生難以堅持執行學習計劃,知難而退。有的學生缺乏自制力,難以自覺靈活地去除干擾學習的不利因素。

⒐學習考試焦慮

學習對大學生而言,更多的不是對成功的渴望而是來自失敗的威脅。由於學習壓力的逐漸增強,他們會擔心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導致自信心、自尊心受挫而產生學習焦慮。學習焦慮主要表現為容易產生過度的緊張不安、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思維遲鈍、情緒煩躁,甚至頭痛失眠等。平時學習焦慮水平較高,考試焦慮的程度也比較高。過度的考試焦慮可能會誘發諸多認知障礙,如注意障礙、回憶障礙和思維障礙等,嚴重影響考試結果。

⒑缺少學習反思

學習反思有助於對學習合理歸因,從而有效調節學習過程,不斷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學生們從一年級起每週至少需要一次機會來反思自己在這一週的學習情況。但是事實上,大學生的學習反思可能很難達到這個標準。他們通常只對學習結果進行簡單反思,難以對學習目標、方法、策略和過程等進行深層反思,難以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

二、當代大學生學習心理的基本對策

⒈加強不同階段的學習適應

一年級是適應階段,要對大學新生進行導向教育,使其儘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為靈活地適應新問題和新情境做好準備。要調整心態,建立信心,在學習中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體會成功的愉悦,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注意新生學習方法的銜接、指導與適應。教師要將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消極被動扭轉為積極主動,改變大學生“應試式”的學習方式,去除大學生對中學階段學習方法的固守心理。二、三年級是充實階段,要對大學生加強定向教育,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導大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創新學習、高效學習,發展他們的學習素質。四年級是衝刺階段,要對大學生進行去向教育,幫助他們做好就業前的心理準備,確立就業目標、繼續學習的發展方向,引導他們樹立終身學習信念。

⒉加強學習方法指導

首先,教師應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他們制定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一旦學習目標確定,前進就有方向,學習就有力量。其次,要引導大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制定計劃時要明確自己基礎水平和能力,既不要高不可攀,又不要觸手可及。第三,要指導學生做好精心的學習準備。學習準備由生理的成熟、心理的成熟及學習的心向三個因素組成。大學生既要做好知識準備,也要做好身體準備和心理準備。第四,要努力培養大學生學習的基本技能,如學會筆記、學會讀書、學會預習、學會聽課、學會複習等。第五,要促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某種角度看,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大學生的優秀學習素質的形成。第六,要引導大學生進行積極合理的學習歸因,為獲取學習成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第七,要幫助大學生形成獨特的學習風格,張揚學習個性,促進自我發展。第八,要促使大學生經常性地進行學習反思。每個“學程”結束後,大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根據學習內容效果、學習方法策略等方面的定期反饋,及時進行反思。第九,要引導大學生根據反思結果進行調整。不斷調整和改進學習計劃,完善學習方法,優化學習策略,調適情緒。第十,要引導大學生追求更高的學習境界。教師應激發大學生“不安現狀”,不斷進取,努力達到“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⒊合理轉變學習方式

學習化社會需要大學生能科學合理地轉變學習方式,並加以自由選擇、優化組合、創新發展,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習效率,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首先,在學習態度上,由他主學習轉為自主學習。大學生應該始終以主動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擺脱被動消極的學習方式,注重訓練獨立學習、思維和工作的能力。其次,在學習性質上,由重複學習轉向創新學習。大學生要學會創新學習,發展其創新個性,培養其創新意識,發展其創新的積極信念和堅強意志。第三,在學習空間上,由課堂學習轉向社會學習。社會學習能使大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和知識信息,能培養大學生科研的態度和能力,掌握科學探索的方法和途徑。第四,在學習途徑上,由經驗學習轉向體驗學習。體驗學習有利於大學生親歷學習過程並在過程中體驗生動的知識和豐富的情感;有利於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學習,培養動手操作能力,使手腦結合,身心結合。第五,在學習內容上,由理論學習轉向應用學習。“學以致用”是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不要把應用知識僅僅看作是一種做事的方式,更應當把它看作是一種思維方式。大學生不應僅僅是為“學”而學,而應樹立為“用”而學的觀念。第六,在學習規模上,由單獨學習轉向結伴學習。結伴學習能增加同伴之間的交往互動,可以幫助他們去除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加以取長補短。第七,在學習風格上,由匹配學習轉向失配學習。通過學習方式的匹配與有意失配策略的相互補充,最終促使學生更好地應對複雜的學習任務,掌握並採用多樣的學習方式。

⒋加強學習心理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途徑,又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的解決,學會學習能力的發展不僅要依靠外力的促進,更需要自我的認同、理解和內化。隨着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學習心理教育必須啟發和培養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通過幫助學生髮展自我監控的技巧,教師可以將學習的責任移交給學生。”教師要在全面瞭解學生學習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學習心理特點和問題,不斷培養學生正確的自我認識、積極的自我體驗、合理的自我評價和有效的自我調控的能力。

標籤: 大學生 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zawen/jqmd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