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寓言 >

經典寓言故事(集錦15篇)

經典寓言故事(集錦15篇)

經典寓言故事1

小刺蝟的外婆病了,小刺蝟帶着蘋果去河對岸看望外婆。

經典寓言故事(集錦15篇)

可是,一條河擋住了它的路。小刺蝟在岸邊急得直跳腳,想“我該怎麼辦呢?”

這時,剛好長頸鹿路過這裏,它看到小刺蝟着急的樣子,就問:“小刺蝟,怎麼了?什麼事把你急成那樣啊?”小刺蝟告訴了長頸鹿。

長頸鹿靈機一動,説:“小刺蝟,我來幫助你吧!”説完,它把頭伸到了河對岸,讓小刺蝟踩着它的頭過了河。

小刺蝟過了河,非常高興,從背上拿下一個蘋果給長頸鹿。

長頸鹿説:“小刺蝟,不用客氣,老師説過,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能幫助到你,我也是非常高興的,這個蘋果你還是拿去送給你外婆吧!”

從此以後它們倆就成了好朋友。

經典寓言故事2

樂觀者與悲觀者

樂觀者在每次危難中都看到了機會,而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了危難。

父親欲對一對孿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為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一天,他買了許多色澤鮮豔的新玩具給悲觀孩子,又把樂觀孩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裏。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悲官的孩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會壞的。”孩子仍在哭泣。父親歎了口氣,走進車房,卻發現那樂觀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裏掏着什麼。“告訴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裏一定還藏着一匹小馬呢!”

温馨提示:樂觀者與悲觀者之間,其差別是很有趣的:樂觀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餅,悲觀者看到的是一個窟窿。

經典寓言故事3

老鷹與狐狸互相結為好友,為了彼此的友誼更加鞏固,他們決定住在一起。於是老鷹飛到一棵高樹上面,築起巢來孵育後代,狐狸則走進樹下的灌木叢中間,生兒育女。

有一天,狐狸出去覓食,老鷹也正好斷了炊,他便飛入灌木叢中,把幼小的狐狸搶走,與雛老鷹一起飽餐一頓。狐狸回來後,知道這事是老鷹所做,他為兒女的死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時無法報仇,因為他是走獸,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會飛的鳥。因此他只好遠遠地站着詛咒敵人,這是力量弱小者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久,老鷹的背信棄義的罪行也受到了嚴懲。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殺羊祭神,老鷹飛下去,從祭壇上抓起了帶着火的羊肉,帶回了自己的巢裏。這時候一陣狂風吹了過來,巢裏細小乾枯的樹枝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豐的雛老鷹都被燒死了,並從樹上掉了下來。狐狸便跑了過去,在老鷹的眼前,把那些小老鷹全都吃了。

這故事説明,對於背信棄義的人,即使受害者弱小,不能報復他,可神會懲治他。

經典寓言故事4

春秋時期的時候,俞伯牙擅長於彈奏琴絃,鍾子期擅長於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遊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巖石之下,心裏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之後,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鍾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後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先,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經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讚賞。

俞伯牙聽到讚語,趕緊起身和鍾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於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鍾子期在一旁聽後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於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鍾子期聽後,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鍾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他放下了琴,歎息着説:“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瞭,您所説的跟我心裏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於是二人結為了知音,並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但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鍾子期時,得知鍾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於是就摔破了自我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經典寓言故事5

衞靈公在位時,不大親理朝政。這給一些有政治野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用腐蝕、獻媚的手段取悦於靈公,從而換取靈公的寵 信。在封建官場的爭權奪利中,彌子瑕是一個獲勝者。他不僅使衞靈公對他言聽計從,而且即使他用自己所把持的朝廷大權為非作歹,靈公也不去過問。對此,很多人深感痛恨。

有一次,一個侏儒求見靈公。進殿後,他興沖沖朝靈公走去。到了靈公面前,他神祕地説了一句:“我昨天做的一個夢已經應驗了!”靈公好奇地問:“是怎樣的一個夢?”侏儒説:“我夢見了一口灶。它預示我能見君王。現在我不是見到君王您了嗎?這説明我的夢已經應驗。”靈公一聽很生氣。他忿忿地説:“人們都把國君比做太陽,你卻把夢見灶與求見我聯繫在一起,真是豈有此理!”侏儒説道:“請君王息怒。我這樣講是有道理的。大家都知道太陽的光芒普照天下,地上沒有哪一件東西能遮擋其光輝;君王的功德蔭庇全國,沒有哪一個人能夠取而代之。然而灶卻不一樣。如果有一個人坐在灶前燒火,就能把灶口完全遮住,他身後的人哪裏還能看到灶膛裏的光亮呢?現在君王身邊不是經常只有一個人在那裏‘燒火’嗎?既然如此,我見您之前沒有夢見太陽而是夢見了灶,難道有什麼不對嗎?”

這篇故事,抓住了封建君王好大喜功、夢想與日同輝的自私心理,把一個不理朝政的昏君比做灶,其寓意是以此來藐視、刺激他,促使其擺脱個別壞人的控制,振興朝綱。同時,寓言還告誡人們,我們對於彌子瑕那種通過給君王歌功頌德來博取名利的野心家,決不能掉以輕心。

經典寓言故事6

古時候有一漁夫,是出海打魚的好手。他有一個習慣,每次打魚的時候都要立下誓言。有一年春天,聽説市場上的墨魚價格最高,於是立下誓言,這次出海只捕撈墨魚,好好賺它一筆。但是這次魚訊所遇到的全都是螃蟹,他非常懊惱地空手而歸。等他上了岸才得知市場上螃蟹的價格比墨魚還要貴。他後悔不已,發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打撈螃蟹。

啟示:一個人在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人生理想的時候,不僅僅要符合自身實際,也要符合社會需要的實際。而社會需要的實際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着,因此我們要根據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實際,調整自己的理想,這樣才可能由理想變為現實。否則,即使自身條件再好,理想也只能是空想、幻想。

經典寓言故事7

有個楚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後,把一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着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他們覺得,這麼多人喝一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干脆給一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但就就是到底給誰好呢?於就就是,門客們商量了一個好主意,就就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

門客們一人拿一根小棍,開始在地上畫蛇。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他就把蛇畫好了,於就就是他把酒壺拿了過來。正待他要喝酒時,他一眼瞅見其他人還沒把蛇畫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邊自言自語地説:“看我再來給蛇添上幾隻腳,他們也未必畫完。”邊説邊給畫好的蛇畫腳。

不料,這個人給蛇畫腳還沒完,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一個人一把搶了過去,原先,那個人的蛇畫完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不依,説:“我最先畫完蛇,酒應歸我喝!”那個人笑着説:“你到此刻還在畫,而我已完工,酒當然就就是我的!”畫蛇腳的人爭辯説:“我早就畫完了,此刻就就是趁時間還早,但就就是就就是給蛇添幾隻腳而已。”那人説:“蛇本來就沒有腳,你要給它添幾隻腳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就就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卻眼巴巴看着本屬自己而此刻已被別人拿走的酒,後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為就就是,喜歡節外生枝,賣弄自己,結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

經典寓言故事8

一個下着濛濛細雨的午後,一條蚯蚓鑽出了洞穴,在路旁閒逛。

逛着逛着,蚯蚓看見一條長長的蟒蛇正在睡覺。自己一向對這龐然大物敬畏不已,而且一直想好好觀察一番,而如今機會就在眼前,蚯蚓豈能輕易放過?

蚯蚓貪婪地注視着蟒蛇,那大傢伙修長的身材使自己羨慕不已,他心想自己若有那樣漂亮的身材該多好啊,什麼時候才能夠長那麼大呢?唉,但願在自己的生命還沒有完結之前,能夠達成這一心願。

於是,蚯蚓悄悄爬到蟒蛇旁邊,使勁地將自己拉長。雖然蚯蚓的身子柔軟富有彈性,然而這個彈性卻並不是沒有限度的,由於用力過大,蚯蚓最終把自己的身體弄斷了。

經典寓言故事9

老漢粘蟬:凡事必須專心致志

孔子前往楚國,路過一片樹林,看到一個駝背老人,手裏拿着一根長長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術非常嫻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沒有一個能逃脱的,就好像信手拾來一樣輕而易舉。孔子驚奇地説:“您的技術這麼巧妙,大概有什麼方法吧!

”駝背老人説:“我的確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時候,如果能夠在竹竿的頂上放兩枚球而不讓球掉下來,粘的時候知了就很少能夠逃脱;如果放三枚不掉下來,十隻知了就只能逃脱一隻;如果放五枚不掉下來,粘知了就像用手拾東西那麼容易了。你看我站在這裏,就如木樁一樣穩穩當當;我舉起手臂,就跟枯樹枝一樣紋絲不動;儘管身邊天地廣闊無邊,世間萬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裏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麼東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響不了我對知了翅膀的關注,怎麼會粘不到知了呢?”孔子聽了,回頭對弟子説:“專心致專,本領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人所説的道理啊!”

解析:一個人如果能夠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集中精力,勤學苦練,就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古人説的精誠專一,確實是我們做事的基本態度。

經典寓言故事10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

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説八門語言?店主説:不。這人奇怪了:那為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闆。

啟示: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相反許多能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只能做最好的攻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經典寓言故事11

楚王聘莊子為相:寧可自由地活着

楚王聽説莊子很有學問,特意派了兩個大夫(官名)去聘請他為相。兩大夫在談水找到正在釣魚的莊子,説明來意。

莊子聽了,頭也不回,答道:“我聽説楚國有個神龜,死了三千年,枯骨龜甲還被楚王珍藏着,你們説這個畜性多幸運呵!”兩大夫還不太懂這個意思,還以為人説的是楚王敬賢之意。

不料莊子冷笑道:“我呢,卻寧可拖着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為至少還活着,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願意讓楚王供奉珍藏。”兩個大夫這才又羞又愧的退去了。

呆若木雞:深藏不露,動靜以時

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鬥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説:“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

十天後周宣王又問紀渻子訓好雞了嗎,紀渻子回答説:“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

十天後周宣王又問紀渻子,紀渻子回答説:“還是那麼顧看迅疾,意氣強盛。”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紀渻子,紀渻子回答説:“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已不會有什麼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內,別的雞沒有敢於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周宣王高興極了,立即帶着這隻雞去鬥雞了。

解析:莊子認為,真正有大智慧、有着高超技巧和真正勇敢的人應該是藏而不露的,他們的表現也許是愚鈍,笨拙和膽怯的。但是,在真正需要他們的時候,這些人冷靜、沉着,能夠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能力。莊子通過這則寓言,闡述了道家的辯證思維,即“相反的兩極在某種高度便相互接近轉化”的道理。

經典寓言故事12

這些亦莊亦諧、寓意深刻的管理寓言在辦公室裏流行了很長時間。其實,更多時候小故事往往比大道理更能打動人。這裏有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希望能帶給您一點愉悦和啟發。

關於文化

紀昌學箭

紀昌向飛衞學射箭,飛衞沒有傳授具體的射箭技巧,卻要求他必須學會盯住目標而眼睛不能眨動,紀昌花了兩年,練到即使椎子向眼角刺來也不眨一下眼睛的功夫。飛衞又進一步要求紀昌練眼力,標準要達到將體積較小的東西能夠清晰地放大,就像在近處看到一樣。紀昌苦練三年,終於能將最小的蝨子看成車輪一樣大,紀昌張開弓,輕而易舉地一箭便將蝨子射穿。

學習射箭必須先練眼力,基礎的動作紮實了,應用就可以千變萬化;企業的經營也是一樣,基本的人事、財務、技術、業務一定要好好掌握,那麼後續就可以鴻圖大展了。辦企業有如修塔,如果只想往上砌磚,而忘記打牢基礎,總有一天塔會倒塌。

拾雞者

曾有這樣一個人,每天都要去偷鄰居的雞,有人告訴他説:“這樣的行為,不符合君子之道。”那人回答説:“那就減少一點好了,以後每月偷一隻雞,等到明年的時候,就完全不偷了。”

這也是一種循序漸進的理論?是不是很荒謬?但是我們有時候自己就做着這樣的事情。吸煙有害身體,戒掉吧,每天少抽點;企業的管理機制有問題,一步一步來解決。可是事情到了最後怎麼樣?煙依然還在抽,企業的問題還是沒有徹底解決,一步一步來嘛!

明智的管理者在制定一項政策的時候,總是會記得這樣一件事――制定一個日程安排表,不實現目標決不罷休。計劃使我們的思想具體化而體現出我們期望做什麼,什麼時候做好,誰去做什麼事,以及如何做。

老農移石

有一位老農的農田當中,多年以來橫亙着一塊大石頭。這塊石頭碰斷了老農的好幾把犁頭,還弄壞了他的中耕機。老農對此無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種田時揮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頭打壞之後,想起巨石給他帶來的無盡麻煩,終於下決心了結這塊巨石。於是,他找來撬棍伸進巨石底下,卻驚訝地發現,石頭埋在地裏並沒有想象那麼深,那麼厚,稍使勁道就可以把石頭撬起來,再用大錘打碎,清出地裏,老農腦海裏閃過多年被巨石困擾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把這樁頭疼事處理掉,禁不住一臉的苦笑。

從這則寓言故事中,我們會領悟出企業管理中的道理:遇到問題應立即弄清根源,有問題更須立即處理,決不可拖延。

企業管理活動中,往往會遇到反覆出現的問題或不良現象,如若諱疾忌醫或拖延了事,積壓下來,就必然給企業造成困難,甚至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無法正常進行,嚴重時還會威脅到企業的生存。所以,對企業管理中出現頻率較多的問題,不應迴避,而是抓住苗頭,及時調查,追根溯源,及時找出解決的途徑和辦法。

蜘蛛修網

一座破舊的廟裏住着兩隻蜘蛛,一隻在屋檐下,一隻在佛龕上。一天,舊廟的屋頂塌掉了,幸運的是,兩隻蜘蛛沒有受傷,他們依然在自己的地盤上忙碌地編織起蜘蛛網。沒過幾天,佛龕上的蜘蛛發現自己的網總是被搞破。一隻小鳥飛過,一陣小風颳起,都會讓它忙着修上半天。它去問屋檐下的蜘蛛:“我們的絲沒有區別,工作的地方也沒有改變。為什麼我的網總是會破,而你的卻沒事呢?”屋檐下的蜘蛛笑着説:“難道你沒有發現我們頭上的屋檐已經沒有了嗎?”

修網自然很重要,但瞭解網破的原因更重要。經常會看見忙得團團轉的管理者,這些在管理中充當救火隊員的管理者就像那隻忙碌的蜘蛛一樣,沒有考慮過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關於組織文化

老鷹餵食的故事

老鷹是所有鳥類中最強壯的種族,根據動物學家所做的研究,這可能與老鷹的餵食習慣有關。

老鷹一次生下四五隻小鷹,由於它們的巢穴很高,所以獵捕回來的食物一次只能餵食一隻小鷹,而老鷹的餵食方式並不是依平等的原則,而是哪一隻小鷹搶得兇就給誰吃,在此情況下,瘦弱的小鷹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兇狠的存活下來,代代相傳,老鷹一族愈來愈強壯。

這是一個適者生存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公平”不能成為組織中的公認原則,組織若無適當的淘汰制度,常會因小仁小義而耽誤了進化,在競爭的環境中將會遭到自然淘汰。

關於領導藝術

兩隻刺蝟

兩隻睏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着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温暖而又不致於被扎。

“刺蝟”法則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領導者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係,這樣做可以獲得下屬的尊重。與下屬保持心理距離,避免在工作中喪失原則。

北風和南風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意上身,始而解開鈕釦,繼而脱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這則寓言形象地説明了一個道理:温暖勝於嚴寒。領導者在管理中運用“南風”法則,就是要尊重和關心下屬,以下屬為本,多點人情味,使下屬真正感覺到領導者給予的温暖,從而去掉包袱,激發工作的積極性。

老虎的孤獨

作為森林王國的統治者,老虎幾乎飽嘗了管理工作中所能遇到的全部艱辛和痛苦。它終於承認,原來老虎也有軟弱的一面。它多麼渴望,可以像其他動物一樣,享受與朋友相處的快樂;能在犯錯誤時得到哥們兒的提醒和忠告。

它問猴子:“你是我的朋友嗎?”

猴子滿臉堆笑着回答:“當然,我永遠是您最忠實的朋友。”

“既然如此,”老虎説,“為什麼我每次犯錯誤時,都得不到你的忠告呢?”

猴子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説:“作為您的屬下,我可能對您有一種盲目崇拜,所以看不到您的錯誤。也許您應該去問一問狐狸。”

老虎又去問狐狸。狐狸眼珠轉了一轉,討好地説:“猴子説得對,您那麼偉大,有誰能夠看出您的錯誤呢?”

和可憐的老虎一樣,許多主管也時常會體味到“高處不勝寒”的孤獨。由於組織結構上的等級制度,主管和部屬之間隔着一道深深的鴻溝。所有的部屬對你的態度,都像對待老虎一樣敬而遠之,因為:指出你的錯誤容易,可萬一你惱羞成怒,他們不是自取其禍嗎?更何況,由於立場不同,有些部屬不僅不會阻止你犯錯,反而會等着看你的笑話!尤有甚者,個別員工可能等的就是你倒台的這一天,他正好可以取而代之。

想要部屬指出主管的缺點或錯誤,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他能確信自己得到好處;第二,他得足夠勇敢;第三,作為主管的你,具有明辨是非的眼力和包容的胸懷。

經典寓言故事13

一隻大雁每年都要南北往返遷徙數千公里。它曾飛越過無數的高山、江河、森林、草原,見識過各種各樣的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經歷過數不清的狂風、暴雨、冰雹、大雪,可是它仍然覺得自己的見識非常淺薄。

有一天,它正在天上飛,突然聽到下面一隻知了趴在樹上高叫:“知道知道!我什麼都知道!”它以為這隻知了的學問一定非常了不起,於是它就落下來,停在樹上,準備向知了請教問題。

大雁問知了:“你都到過什麼地方呀?”

知了説:“我從這棵樹下的小洞裏出來,爬了很長很長的路,爬到了這棵樹上。”

“那你都見過什麼呢?”

“我見過身邊這很多的樹,還有在樹上叫的這很多隻麻雀。”

“你經歷過狂風、暴雨、冰雹、大雪嗎?”

“沒有呀,我不知道你在説什麼呢。”

“你現在多大了呀?”

“我出生已經五六天了。”

“那你為什麼説你什麼都知道呢?”

“難道我知道的事還不夠多嗎?”

大雁聽了,知道知了是一個狂妄而又無知的傢伙,於是不再理它,振了一下翅膀飛走了。

淺薄的人把學問放在嘴上,淵博的人把學問放在心裏。

經典寓言故事14

從前,有個農夫趕着一匹馬和一頭驢子到別處去。驢子背上馱着許多沉重的大口袋,到中午時刻,天氣很熱,驢子對馬説:“兄弟呀,幫幫忙吧!否則,我真支持不下去,馬上就要累死了,這些口袋實在太沉重啦!”

那匹馬卻裝作沒有聽到驢子的請求,它心裏嘀咕道:“這麼大熱天,我幹嗎要馱這些大口袋自找苦吃?這隻蠢驢天生就是馱東西的料子。”

沒多久,驢子終於支持不住,一頭栽倒在地上,死了。農夫便將驢子背上的大口袋卸了下來,又扒下驢子的皮。他將那些口袋連同這張驢皮一起放到馬背上。然後,牽着韁繩,繼續朝前趕路了。

到這時,那匹馬才私自歎息道: “唉,好重啊!剛才,我要是肯幫驢子一點忙就好了!”

經典寓言故事15

據説,天帝締造大地和人類時,也用泥巴捏了許許多多昆蟲鳥獸,並且賦予生命。這些東西,跑的跑,跳的跳,爬的爬,飛的飛,無奇不有,難以管理。遂命獅為獸王,鳳為鳥王,蟬為昆蟲之王。還規定,王的責任是幫助它的百姓解決實際問題。

誰知,好逸惡勞的蟬,謀其位而不謀其政,整天躲在樹蔭下尋歡作樂。有一天,螻蛄飛來向它彙報:“尊敬的王上,我們的住房被水淹了……”螻蛄還沒説完,蟬王就唱起了:“知了——,知了——!”螻蛄以為大王已經曉得,不宜多講,告退走了。第二天,蜻蜓又來彙報:“尊敬的王上,我們已經斷糧了,有的餓得難熬已在啃自己的屁股。”蟬王在圓形的樹杆上移了移幾乎是方形的身子,心不在焉地唱着:“知了——,知了——!”蜻蜓以為大王早已瞭解民情,糧食很快就會得到解決,歡歡喜喜地回去了。第三天,紡織娘哭哭啼啼地也來了:“大王,螳螂吃掉我一個孩子。”蟬不以為然地直起喉嚨唱:“知了——,知了——!”善良的紡織娘以為螳螂很快會受到應有的懲罰,懷着感激的心情離開了蟬王。

過了幾天,螻蛄遭的水災越來越嚴重;抵抗不住飢餓的蜻蜒死了一批,倖存者仍然癟着肚子;為非作歹的螳螂象是自由王國的天使,而紡織娘的孩子卻一個接一個地喪生。螻蛄、蜻蜓、紡織娘忍無可忍了,便相約同往,請求大王解決實際問題。蟬王在樹上老遠看到他們來了,起勁地高喊:“知了一一,知了一一!”

三位受難者,面面相覷,心中都明白:蟬王是不會幫助解決問題的,再拖下去只有死路一條。螻蛄提議:“二位,我們不如冒昧向天帝稟報,或許會有一線生機。”蜻蜓和紡織娘覺得螻蛄兄説的辦法好,於是一齊行動。

天帝聽了稟報,遂即降旨,召來了蟬王,問:“他們的危難你曉不曉得?”蟬唱:“知了——,知了一一l”又問:“知道了又為什麼不解決?”蟬王仍答:“知了,知了。”天帝急了,喝問:“到底解不解決?”蟬王還是“知了,知了”地唱着。天帝雷鳴電閃地發了一通脾氣:“光知道,而不幫解決,等於不知道。佔着茅廁不拉屎,你永遠唱你的‘知了’歌去吧!”

從此,蟬又成了令人討厭的小昆蟲。

標籤: 寓言故事 集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yuyan/enl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