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寓言 >

涸澤之蛇的四字成語故事

涸澤之蛇的四字成語故事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涸澤之蛇的四字成語故事

  【涸澤之蛇】

那年夏季,久旱不雨。嚴重的缺水使莊稼地裂開一道道又寬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乾涸了。原來棲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蟲、魚、蟹、蛙,能夠搬遷的都搬走了。最後還剩下兩條花蛇。它們眼看着池沼邊的雜草全部枯槁,也準備另找一處安身之地。

臨行之前,那小蛇對大蛇説:“你身強力壯走得快。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後面跟,這樣目標太大。人們一看到蛇在行動,肯定會來捕殺。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禍殃。因此,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你最好揹着我走。因為人們從來沒有見過哪一類蛇是這種模樣,也從來沒有看到哪一條蛇像這樣行走,所以一定會起疑心。如果他們把我當成一位神君,對我們敬而遠之,我們不是可以矇混過關,安全抵達目的地了嗎?”

大蛇覺得小蛇的話有道理,於是背起小蛇穿過大路,揚長而去。見到這兩條蛇上下重疊着蜿蜒遊走的人都很恐懼,誰也不敢靠近它們。這些人回去以後,一個個繪影繪聲地向旁人描述自己所見到的情景,並煞有介事地説:“剛才我看見蛇神了。”

這則寓言啟迪人們,要善於識別變化多端的詭計,我們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而要透過現象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本質。

  【自作自受】

唐高宗死後,皇后武則天獨攬大權,直至登基做了女皇帝。則天女皇用嚴刑酷法,對那些為非作歹的貪官污吏進行制裁。當時,有人密告文昌右丞相周興企圖謀反。於是,武則天派酷吏來俊臣去審理此案。

來俊臣派人請來周興,不動聲色地先假意與周興聊天,並請他一起喝酒。酒宴上,來俊臣問周興説:“現在有些囚犯不服罪,你説用什麼方法讓他們認罪,用什麼方法制裁他們才好呢?”

這周興也算是一個酷吏了,他整人的法子五花八門。這次來俊臣把他請來,他還矇在鼓裏,一點也不瞭解真相,因此他洋洋得意地呷着美酒,同時自作聰明地向來俊臣介紹了一種自己慣常使用的整人辦法。他説:“這簡單得很,我有一個好辦法,包管讓囚犯一個個服服貼貼。”

來俊臣不動聲色地説:“什麼辦法,請仔細介紹,我也照此辦理。”

周興説:“拿一個大罈子來,周圍堆上火炭燒烤,待烤得滾燙時,令犯人進到大罈子裏去,看誰還敢不招供他的罪行?”

來俊臣聽罷,立即派人搬來一個大罈子,按周興所説的辦法在罈子周圍點上炭火。不一會,罈子燒得滾燙。來俊臣站起身來對周興説道:“現在皇宮內部傳出命令,要我來審問老兄你的罪行,我想還是先請老兄進入這個大甕裏去再説吧,也好親自體會體會你自己的傑作呀。”

來俊臣的話音剛落,周興早已嚇得魂不附體,連忙跪下,使勁地叩頭謝罪。

看起來,那些作惡多端變着法子整人的人,也有遭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下場的那一天。

  【眼盲心明】

有一個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長彈琴擊鼓,鄰里有一個書生過來問他:“你有多大年紀了?”少年説:“15歲了。”“你什麼時候失明的?”“3歲的時候。”“那麼你失明已經有12年了,整日裏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間社會的形態,不知道容貌的美醜和風景的秀麗,豈不是太可悲了嗎?”那失明的少年笑着説:“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實際上大都是盲的。我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四肢和身體卻是自由自在的。聽聲音我便知道是誰,聽言談便知道或是或非。我還能估計道路的狀況來調節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險。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長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費精力去應付那些無聊的事情。這樣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我不再為眼睛看不見東西而感到痛苦。可是當今某些人雖然有眼睛,但他們利令智昏,看見醜惡的東西十分熱衷,對賢明與愚笨不會分辨,邪與正不能解釋,治與亂也不知原因,詩書放在眼前卻成天胡思亂想,始終不能領會其要旨。還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為,跌倒之後還不清醒,最後掉進了羅網。這些人難道沒有眼睛嗎?那些睜着眼而昏天黑地亂竄的人難道不也是盲人麼?他們實際上比我這個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歎呀!”書生無言以對。

這個故事揭示了這樣一種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歎,而心理上的“盲”更為可悲。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揚長避短,全神貫注於所擅長的事業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績來,領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如果昏昏然過日子,甚至胡作非為、倒行逆施,即使雙目明亮、四肢發達,也是一種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睜眼瞎”和“人形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yuyan/2l0ev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