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打草驚蛇的成語故事

打草驚蛇的成語故事

打草驚蛇:原比喻懲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擊懲處;使乙感到驚慌。後多比喻行動不慎不嚴密而驚動對方。小編收集了打草驚蛇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打草驚蛇的成語故事

[釋義] 打草時驚動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懲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擊懲處;使乙感到驚慌。後多比喻行動不慎不嚴密而驚動對方。

[語出]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塗宰;瀆物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

[正音] 蛇;不能讀作“sé”。

[辨形] 驚;不能寫作“警”。

[近義] 操之過急 因小失大

[反義] 欲擒故縱 引蛇出洞

[用法] 含貶義。多表示勸阻或否定的語氣。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和“風吹草動”;都有前因後果的關係;但“風吹草動”通常指輕微的動盪和變故。

[成語故事]:

唐朝有一個人名叫王魯,他在當塗做縣令。這個王魯愛財如命,經常掠奪老百姓的錢物。王魯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變着法子貪污受賄,巧立名目搜刮民財。因此,當塗縣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個個從心裏恨透了這批狗官,總希望能有個機會好好懲治他們,出出心中的怨氣。

有一次,適逢朝廷派官員下來巡察地方情況,當塗縣老百姓一看機會來了,於是大家聯名寫了狀子,控告縣衙裏的主簿等人營私舞弊的種種不法行為。狀子首先遞送到了縣令王魯手上。巧的是,狀子上所列舉的罪行,和王魯平時的`違法行為幾乎一模一樣。這可把王魯嚇壞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邊看着手中的狀紙,一邊發着抖,心裏想:怎麼會這樣,這……這不是在説我嗎?王魯想着想着,驚恐的心怎麼也安靜不下來,他用顫抖的手拿筆在狀紙上寫下了他此刻內心的真實感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意思是你控告主簿,雖然目的就像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條躲在草裏的蛇,被大大地嚇了一跳了!寫罷,他手一鬆,癱坐在椅子上,筆也掉到地上去了。

後來,人們從這個故事引申出“打草驚蛇”這一成語,用來比喻一方面給予甲懲罰,另一方面乙也受到了警戒。現在人們多用這一成語比喻做事不夠機密,往往由於一些不必要的舉動,導致對方察覺到了自己祕密的意圖。

[造句]:

1、連長告訴我們,不要打草驚蛇,要對敵人進行圍攻。

2、為了不打草驚蛇,他只是旁敲側擊地詢問了來人幾個問題。

3、這是敵人的先頭部隊,放他們過去,以免打草驚蛇,影響全殲敵人主力的計劃。

4、這次行動千萬要保密,不能打草驚蛇。

5、在野外要進入草叢時,切記要先打草驚蛇。

6、你最好別打草驚蛇,老闆很喜歡peter,而你只是沒沒無聞的小人物。還是放聰明點兒,別吭聲,等待時機。

7、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驚蛇,讓歹徒溜了。

8、你打草驚蛇了驚什麼蛇?

9、我爬山時一定帶根棍子,既可以當枴杖,又可以打草驚蛇。

10、這個計謀的關鍵在於避免打草驚蛇,等對方鬆懈後,可一舉進攻。

11、對方似仍未察覺,我們先按兵不動,免得打草驚蛇。

12、最後他們決定最好不要打草驚蛇並且不再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32247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