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關於誠信的經典文言文

關於誠信的經典文言文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一諾千金。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關於誠信的經典文言文,歡迎參考!

關於誠信的經典文言文

關於誠信的經典文言文

殺豬示信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譯文: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兒子跟在後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沒有辦法,對兒子説:“你回去吧,我從街上回來了殺豬給你吃.” 曾子的妻子剛從街上回來,曾子便準備把豬抓來殺了,他的妻子勸阻他説:“我只是哄小孩才説要殺豬的,不過是玩笑罷了.”曾子説:“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並不懂事,什麼知識都需要從父母那裏學來,需要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如果哄騙他,這就是教導小孩去哄騙他人.母親哄騙小孩,小孩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辦法.”説完,曾子便殺了豬給孩子吃.

立木建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轍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譯文:

法的條令已經完備,還沒有公佈,商鞅擔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國都集市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招募能把它遷移到北門的人給他十金.

民眾認為奇怪,沒有一個敢去搬的,商鞅又説:“能搬的人給他五十金.”.

有一個人搬遷了那根木頭,商鞅就給了他五十金.

商鞅用這個來表明自己不欺騙民眾,終於公佈了法令.

濟陽之賈:

原文:

濟陽之賈人,渡河南亡其舟,棲於浮直之上,號焉.有淦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人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淦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淦者日:“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日:“若,漁者也,一日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

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人日:“盍救諸?”漁者日:“是許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觀之,遂沒.

譯文: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 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來.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説:“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説:“他就是那個説話不算數的人!”於是他們站在旁邊袖手旁觀,商人淹死了.

季札掛劍

原文: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譯文:

季札第一次出使,去造訪北方的徐國的君主.徐君十分喜歡季札(身上所佩)的劍,但是卻不説出來.季札心裏也知道(徐君喜歡自己的劍),但是他還要出使到別的國,所以沒有送給他.(後來他出使完後)再回到徐國,徐君已經死了,於是解下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樹上.他的隨從説:“徐君已經死了,這是要送給誰呢?”季札説:“不是這樣的,我當初心裏已經要把這劍送給他了,怎麼能因為徐君死了而違背自己的諾言呢!”

關於誠信的經典文言文句子

1.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戰國思想家

2.內外相應,言行相稱。

--韓非,戰國哲學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

--屈原,戰國人

4.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周,戰國哲學家

5.人背信則名不達。

--劉向,漢朝經學家

6.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韓嬰,漢朝詩論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暢泉,晉朝隱士

8.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

--程頤,宋朝哲學家

9.多虛不如少實。

--陳甫,宋朝哲學家

10.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楊簡,宋朝學者

標籤: 文言文 誠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pxq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