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文言文《濫竽充數》全文及翻譯

文言文《濫竽充數》全文及翻譯

《濫竽充數》是小學教材裏一篇重要的文言文,是否還在為學習文言文而煩惱,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文言文《濫竽充數》全文及翻譯,歡迎大家閲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言文《濫竽充數》全文及翻譯

《濫竽充數》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説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濫竽充數》譯文:

齊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田地)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

《濫竽充數》註釋:

(1)節選自《韓非子·內儲説上七術》。這則寓言諷刺了無德無才、招搖撞騙的混子,提醒人們只要嚴格把關,混子就難混。告訴人們要有真才實學。濫:失實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濫竽”即不會吹竽。充數:湊數。

(2)齊宣王: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姓田,名闢疆。

(3)使:派,讓,指使。

(4)南郭:郭指外城牆,南郭指南城。處士:古代稱有學問、有品德而沒有做官的人為處士,相當於“先生”。

(5)這裏是戲稱。請:請求。

(6)説:通“悦”,喜歡。

(7)廩食(lǐn sì)以數百人:官府供食。廩:糧倉。食:給東西吃。以:同“與”。

(8)以:給。

(9)湣王:齊國國君,宣王的兒子,在宣王死後繼位。姓田,名地。

(10)好∶喜歡,愛好。

(11)逃:逃跑。

(12)立:繼承王位。

《濫竽充數》寓言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説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裏去,吹噓自己説:“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着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着優厚的待遇,心裏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着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佈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後都積極練習,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練習題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説之,廩(lin米倉)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1)宣王説之 ( )

(2)閔王 ( )

(3)好一一聽之( )

(4)吹竽 ( )

2.聯繫上下文,解釋文中的加粗詞:

(1)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解釋劃線句中的説的含義,並寫出《論語十則》中用法相同的句子。

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法相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句子:

廩食以數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摹仿課文《蚊子與獅子》,給本文加一個結尾,點明文章的寓意。

答:此故事適用於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6.成語___________就出自本文,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作者韓非是________(時代)著名思想家,是諸子百家中一家思想的後代。我們曾學過他的文章《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yuè(2)mǐn(3)hào(4)yú

2.(1)讓。(2)請求。(3)做國君。(4)喜歡。

3.同悦,高興、喜歡。句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4.用幾百人的口糧供養吹竽的人。

5.無真才實學卻到處招搖撞騙(或:不調查研究受人矇騙)

6.濫竽充數無真才實學又混入行家裏面充數的情景。

7.戰國末期法家《智子疑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7mkk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