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唐詩 >

唐詩送魏二賞析

唐詩送魏二賞析

王昌齡這首詩妙在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並且在藝術構思上也頗有特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唐詩送魏二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唐詩送魏二賞析

作品介紹

《送魏二》的.作者是王昌齡,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43卷。

原文

送魏二

作者:唐·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

註釋

①橘抽:秋熟的水果。橘抽飄香,言秋已深。

②瀟湘月:全詩校:“一作湘山月。”月,全詩校:“一作上。”

作者介紹

王昌齡(698—約757)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祕書省校書郎。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約在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秋,獲罪被謫嶺南。三年後北歸。公元748年(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在當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擅長七絕,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存詩一百七十餘首,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

繁體對照

送魏二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

作品賞析

瀟湘月:一作湘江上。

詩作於王昌齡貶龍標尉時。

送別魏二在一個清秋的日子(從“橘柚香”見出)。餞宴設在靠江的高樓上,空中飄散着橘柚的香氣,環境幽雅,氣氛温馨。這一切因為朋友即將分手而變得尤為美好。這裏敍事寫景已暗挑依依惜別之情。“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賈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戀處,蘭舟催發”,送友人上船時,眼前秋風瑟瑟,“寒雨連江”,氣候已變。次句字面上只説風雨入舟,卻兼寫出行人入舟;逼人的“涼”意,雖是身體的感覺,卻也雙關着心理的感受。“引”字與“入”字呼應,有不疾不徐,颯然而至之感,善狀秋風秋雨特點。此句寓情於景,句法字法運用皆妙,耐人涵詠。

按通常作法,後二句似應歸結到惜別之情。但詩人卻將眼前情景推開,以“億”字鈎勒,從對面生情,為行人虛構了一個境界: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夜泊在瀟湘(瀟水在零陵縣與湘水會合,稱瀟湘)之上,那時風散雨收,一輪孤月高照,環境如此悽清,行人恐難成眠吧。即使他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夢中也擺不脱愁緒。詩人從視(月光)聽(猿聲)兩個方面刻畫出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環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詩境頗具幾分朦朧之美,有助於表現惆悵別情。

末句的“長”字狀猿聲相當形象,使人想起《水經注·三峽》關於猿聲的描寫:“時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長”字作韻腳用在此詩之末,更有餘韻不絕之感。

詩的前半寫實景,後半乃虛擬。它藉助想象,擴大意境,深化主題。通過造境,“道伊旅況愁寂而已,惜別之情自寓”(敖英評,《唐詩絕句類選》),“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陸時雍《詩鏡總論》)。在藝術構思上是頗有特色的。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説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tangshi/xz0dm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