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韓愈《南山詩》詩歌賞析

韓愈《南山詩》詩歌賞析

《南山詩》作品介紹

韓愈《南山詩》詩歌賞析

《南山詩》的作者是韓愈,被選入《全唐詩》的第336卷。朱彝尊曰:“此詩雕鏤雖工,然有痕跡,且費排置。”

《南山詩》原文

南山詩

作者:唐·韓愈

吾聞京城南,茲維羣山囿。

東西兩際海,鉅細難悉究。

山經及地誌,茫昧非受授。

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

欲休諒不能,粗敍所經覯。

嘗升崇丘望,戢戢見相湊。

晴明出稜角,縷脈碎分繡。

蒸嵐相澒洞,表裏忽通透。

無風自飄簸,融液煦柔茂。

橫雲時平凝,點點露數岫。

天空浮脩眉,濃綠畫新就。

孤木掌有絕,海浴褰鵬噣。

春陽潛沮洳,濯濯吐深秀。

巖巒雖嵂崒,軟弱類含酎。

夏炎百木盛,蔭鬱增埋覆。

神靈日歊歔,雲氣爭結構。

秋霜喜刻轢,磔卓立癯瘦。

參差相疊重,剛耿陵宇宙。

冬行雖幽墨,冰雪工琢鏤。

新曦照危峨,億丈恆高袤。

明昏無停態,頃刻異狀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間簉。

藩都配德運,分宅佔丁戊。

逍遙越坤位,詆訐陷乾竇。

空虛寒兢兢,風氣較搜漱。

朱維方燒日,陰霰縱騰糅。

昆明大池北,去覿偶晴晝。

綿聯窮俯視,倒側困清漚。

微瀾動水面,踴躍躁猱狖。

驚呼惜破碎,仰喜呀不僕。

前尋徑杜墅,坌蔽畢原陋;

崎嶇上軒昂,始得觀覽富。

行行將遂窮,嶺陸煩互走。

勃然思坼裂,擁掩難恕宥。

巨靈與誇蛾,遠賈期必售。

還疑造物意,固護蓄精祐。

力雖能排斡,雷電怯呵詬。

攀緣脱手足,蹭蹬抵積甃。

茫如試矯首,堛塞生怐詬。

威容喪蕭爽,近新迷遠舊。

拘官計日用,欲進不可又。

因緣窺其湫,凝湛閟陰獸。

魚蝦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林柯有脱葉,欲墮鳥驚救。

爭銜彎環飛,投棄急哺鷇。

旋歸道回睨,達枿壯復奏。

吁嗟信奇怪,峙質能化貿。

前年遭譴謫,探歷得邂逅。

初從藍田入,顧眄勞頸脰。

時天晦大雪,淚目苦蒙瞀。

峻塗拖長冰,直上若懸溜。

褰衣步推馬,顛蹶退且復。

蒼黃忘遐睎,所矚鑱左右。

杉篁吒蒲蘇,杲耀攢介胄。

專心憶平道,脱險逾避臭。

昨來逢清霽,宿願忻始副。

崢嶸躋冢頂,倏閃雜鼯鼬。

前低劃開闊,爛漫堆眾皺。

或連若相從;或蹙若相鬥;

或妥若弭優;或辣若驚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輻輳;

或翩若船遊;或決若馬驟;

或背若相惡;或向若相佑;

或亂若抽筍;或嵲若炷灸;

或錯若繪畫;或繚若篆籀;

或羅若星離;或蓊若雲逗;

或浮若波濤;或碎若鋤耨;

或如賁育倫,賭勝勇前購;

先強勢已出,後鈍嗔浢譳;

或如帝王尊,叢集朝賤幼,

雖親不褻狎,雖遠不悖謬;

或如臨食案,餚核紛飣餖;

又如遊九原,墳墓包槨柩;

或纍若盆甖;或揭若登豆;

或覆若曝鼈;或頹若寢獸;

或蛇若藏龍;或翼若搏鷲;

或齊若友朋;或隨若先後;

或迸若流落;或顧若宿留;

或戾若仇讎;或密若婚媾;

或儼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戰陣;或圍若蒐狩;

或靡然東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熺焰;或若氣饙餾;

或行而不輟;或遺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

或赤若禿鬝;或薰若柴槱;

或如龜坼兆;或若卦分繇;

或前橫若剝;或後斷若姤;

延延離又屬,夬夬叛還遘;

喁喁魚闖萍;落落月經宿,

誾誾樹牆垣;巘巘架庫廄;

參參削劍戟;煥煥銜瑩琇;

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

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猶奔;蠢蠢駭不懋。

大哉立天地,經紀肖營腠。

厥初孰天張,僶俛誰勸侑?

創茲樸而巧,戮力忍勞疚。

得非施斧斤?無乃假詛呪?

鴻荒竟無傳,功大莫酬僦。

嘗聞於祠官,芬苾降歆齅。

斐然作歌詩,惟用贊報酭。

《南山詩》註釋

1、南山:即終南山,在長安即今陝西西安市南面。亦指秦嶺山脈。據清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此詩為元和元年,自江陵法曹召為國子博士後作。

2、囿:這裏泛指聚集之處。

3、兩際海:終南山東際有東海,西際有陸海蜀地。《史記·張儀列傳》:“利盡西海。”索隱:“西海為蜀川。”

4、山經:泛指記載山脈的書。地誌:記載輿地的書。

5、茫昧:不明。受授:指記載。

6、團辭:指撰寫。團,聚集。提挈:指勾勒大概。

7、崇丘:高地。指終南山以外的小土山。

8、戢戢:聚集,簇擁。

9、縷脈:羣山稜角線條分明,如絲如脈。

10、蒸嵐:升騰的山氣。澒洞:渾然一片的樣子。

11、融液:浮動的樣子。

12、岫:峯巒。

13、修眉:比喻露出雲外的山脊。《西京雜記》:“文君佼好,眉色如望遠山。”

14、撐:聳立。

15、褰鵬噣:指雲海中雙峯對峙,如飛鵬張開大嘴。噣,鳥嘴。

16、沮洳:潤澤。

17、濯濯:清新的樣子。

18、嵂崒:高峻。

19、酎:經過重釀的醇酒。

20、歊歔:熱氣上升。

21、刻轢:刻剝欺凌。

22、磔卓:突出聳立。

23、陵:高出於,凌駕。全詩校:“陵,一作凌。”

24、幽墨:寂靜。墨,通“默”。

25、新曦:初升的太陽。危峨:高峯。

26、袤:南北橫長。

27、太白:山名,在今陝西周至縣南,南連武功山,在終南諸山中最為秀出。

28、莫間簉:言旁無高山堪為副貳。

29、藩都:屏衞京都。配德運:唐王朝自稱以土德王,太白山在京都長安西南,在八卦中屬坤位,坤為土,故稱。

30、宅:居。佔丁戊:指終南山地處秦嶺之中,在長安之南。在八卦納甲圖中,南為丁位,戊位在中。

31、詆訐(jié):侵犯的意思。乾竇:指西北方位。八卦圖中,乾在西北方位。

32、兢兢:寒冷的樣子。

33、較:角逐,競爭。搜漱:形容風聲。

34、朱維:南方。指山南。

35、陰:山的北面。騰糅;霞雪上下翻舞的樣子。

36、昆明大池:即昆明池。漢武帝元狩三年造,在長安西南,終南山北面,周圍四十里,廣三百三十餘頃。

37、覿:看。指遊觀。偶:遇,正當。

38、倒側:指山的倒影。清漚:指清池。漚,浸泡。

39、呀:同“訝”,吃驚。

40、徑:通“經”。杜墅:即杜陵,在長安東南。自昆明池東北行至杜墅,由此登山。

41、坌( bèn):塵埃。“bèn”原作“岔”,據《四庫全書》本改。畢原:地名,在京師萬年縣西南二十八里,為周文王、武王、周公陵墓所在地。陋:狹小。

42、軒昂:高峻的山。

43、行行:走了又走,不停地走。

44、煩互:雜亂x錯。走:趨,湊集。

45、擁掩:擁蔽,障塞。

46、巨靈:神話中擎開華山的河神。傳説阻擋黃河水流的華山本為一山,後有巨靈以手擘開其上,以足蹬離其下,於是華山一分為二,以通河水。見《文選·西京賦》薛綜注。誇娥:《列子·湯問》説:北山愚公欲平太行、王屋二山,挖而不止,上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而去。

47、賈:賣。《詩·鄴風·穀風》:“既阻我德,賈用不售。”

48、造物:天地萬物的創造者。

49、排斡:推開移走。

50、呵詬:斥責怒罵。謂雷電之聲。

51、蹭蹬:立腳不穩而下滑。抵:至。積甃:指深谷。甃,井壁。

52、茫如;茫然。矯首:抬頭。

53、堛塞:迫促鬱塞。

54、拘官:受官事約束。

55、又:復,復進。

56、湫:深潭。

57、湛:清水。閟:閉。

58、神物:指魚蝦。寇:強取。

59、鸞環:盤旋,環繞。

60、鷇:始生待哺的幼鳥。

61、睨:泛指觀看。

62、達枿:指高峻之山。奏:進。指呈現於眼前。

63、峙質:聳立不動的形體。指高山。化貿:變化,變動。

64、前年遭譴滴:指貞元十九年十二月,自監察御史貶連州陽山令。

65、藍田:關名,在今陝西藍田縣東南。

66、顧盼:觀覽。脰:頸項。

67、蒙瞀:眼睛昏花。

68、懸溜:瀑布。

69、褰:撩起。

70、蒼黃:同“倉皇”,倉促,匆忙。睎:望。

71、吒:通“詫”。蒲蘇:即鈹,形似劍、矛的兵器。

72、杲耀:明亮。

73、清霽:晴朗。

74、副:符合,遂意。

75、冢:山巒。

76、鼯:形似蝙蝠,能在樹間滑翔的動物,俗稱飛鼠。鼬:一種善捕鼠的獸,尾毛可制毛筆,稱狼毫。

77、劃:豁然。

78、爛漫:分散遠布的樣子。

79、妥:安穩。弭:順從。

80、雊(gòu ):雄雉鳴叫。

81、決:迅疾。

82、相佑:互相扶助。

83、嵲:孤高特立的樣子。注灸:中醫治病的一種方法,即用艾葉等製成艾炫或艾卷置於人體穴位,燒灼以治病。注,全詩校:“一作炷。”

84、錯:色彩相雜。

85、篆籀:漢字的兩種字體,筆畫勾連盤曲。篆又稱小篆,西漢王莽時由摘文省改而成。籀又稱大篆,通行於戰國秦。

86、離:佈散。

87、蓊:聚集。逗:停留,屯駐。

88、賁育:孟賁、夏育,都是古代著名的勇士。

89、勇前購:勇猛向前,爭赴賞募。

90、浢譳:説話遲鈍。

91、餚核:肉類食品和果類食品。飣餖:食品堆砌於盤中。

92、九原:墓地。

93、槨:套在棺外的大棺。

94、甖(yīng):小口大肚的瓶子。

95、揭:豎立。登:古代的`一種瓦質禮器,即瓦豆。豆:盛食物的木製高足盤。

96、曝鼈:曝背之鼈。指山形如鼈背向上隆起。

97、搏鷲:展翼搏擊的雕。

98、先後:妯娌。

99、顧:回頭看。宿留:期待。

100、戾:乖背。

101、密:親近。

102、儼:昂頭。

103、翻:飛。

104、蒐狩:春獵叫蒐,冬獵叫狩。這裏泛指圍獵。

105、靡然:傾倒的樣子。

106、北首:向北。

107、熺:熾盛。

108、饙餾:蒸飯。

109、彀:張弓。

110、赤:光禿。鬝(qiān):鬢禿。

111、柴槱:聚積木柴,燃燒祭天帝。

112、龜拆兆:古代占卜時,燒烤龜甲,根據龜甲上出現的裂紋來判斷吉凶禍福。拆,通“坼”。坼兆,即龜甲上出現的裂紋。

113、繇:原指卦兆的佔辭,這裏指卦爻。

114、剝:《周易》卦名。

115、姤:《周易》卦名。

116、延延:猶説長長。屬:接續,相連。

117、夬夬(guài):斷開。叛:分離。遘:相遇,會合。

118、喁喁:羣魚之口露出水面的樣子。

119、落落:孤獨的樣子。宿:星辰,星座。

120、誾誾:通“言言”,高大的樣子。

121、巘巘:高壯的樣子。駕:通“架”。庫廄:車庫馬廄。

122、參參(shēn):形容長的樣子。削:陡峭如削。

123、琇:似玉的美石。

124、敷敷:分佈披散。

125、闟闟:下墜的樣子。溜:屋檐。

126、兀兀:不安的樣子。狃:獸足蹂踐地面。

127、超超:跳躍。

128、蠢蠢:騷動的樣子。駭:起動。懋:用力。

129、經紀:條理;法度。營腠:營衞腠理。

130、開張:開闢。

131、僶俛:猶俯仰。侑:勸。

132、樸:大。

133、戮力:併力。勞疚:勞苦。

134、斤:斧頭。

135、鴻荒:指天地初開的太古時代。

136、酬僦:酬勞。

137、祠官:掌管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的官吏。

138、苾:芳香。歆:鬼神享食祭品的氣味。

139、斐然:有文彩的樣子。

140、贊:助。報酭:指酬神的祭祀。酭,酬酒。

《南山詩》賞析

南山就是終南山,也稱中南山。它是長安南郊的名山。

韓愈好遊奇山,務必窮其形勝而不顧性命(《國史補·卷中》)。所以,他筆下的《南山》詩雄奇恣肆,卓犖不凡。不僅如攝影家運用廣角鏡頭,從各個方位、季節,攝取了南山種種奇景,而且能勾出山之神態,滲入詩人的遭遇、心情、意趣。

此為五言古詩,計一百另二韻,分三段。第一段至“陰霰縱騰糅”,言遠眺中的南山,千姿萬態,瞬息異狀,惹人遊興,熾烈。此段分三層。首層至“茫昧非受授”,寫終南山的地理位置。自“團辭試提挈”至“頃刻異狀候”為第二層,總狀遙望中的終南山。詩人使用了大量的動詞:“湊”、“出”、“碎”、“蒸”、“通透”、“飄簸”、“融”、“凝”、“露”、“浮”、“褰”,揮寫雲山變幻之態。日出雲散,始睹峯巒脈紋如縷,密佈若繡;雲嵐勃起,山蹤忽隱,但見“澒洞一片,山峴嵐漸稀,忽能透靄見山;流雲時而“飄簸”,時而“平凝”,山巒也隨之忽露忽沉,忽靜忽動;嵐卷巒“浮”,形如“脩眉”新綠;雲消峯豎,似鵬喙浴海。詩人運用浮雲在山間舒捲給人造成的錯覺,使靜謐之山躍躍欲“浮”,躍躍欲“褰”。其中“縷脈碎分繡”句工細,“蒸嵐相澒洞,表裏忽通透”句雄奇,“天空浮脩眉,濃綠畫新就”句清新,’孤木掌有絕,海浴褰鵬噣”句奇恣。此後,分寫四季山景:春山草木“吐深秀”,沁芬芳,即使“嵂崒”的巖巒,也“軟弱”似醉;夏山被“蔭鬱”的叢林“埋覆”,能見的只是“夏雲多奇峯”;秋天,草木凋零,“癯瘦”的峯鍔直刺“宇宙”;冬季,冰雪“琢鏤”“危峨”,在“新曦”映照下,山色分外妖嬈。詩人以瘦硬之語句,勾勒南山季節性的特徵,從中還可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事物總在不斷地變化,堅硬的巖石,也會顯得“軟弱”;橫亙半空的名山也難免被“埋覆”;代表冬季的顏色是“幽墨”,但裝扮它的卻是潔白的冰雪等等。“西南雄太白”以下寫太白山是第三層。太白也稱太乙,是終南山的主峯。寫太白就是寫終南。其中“朱維方燒日,陰霰縱騰糅”句與王維《終南山》“分野中峯變,陰晴眾壑殊”作用相近,但風格迥異。韓愈寫得飛揚雄奇,王維之句則雄渾平和。

自“昆明大池北”至“脱險逾避臭”是第二段。可分四層。首層至“始得觀覽富”。其中“綿聯窮俯視,倒側困清漚”六句,寫詩人取道昆明池,往遊終南,一路俯瞰水中山影,不肯稍瞬;稱山影“困”於池而不能盡見;嫌周圍四十里的昆明池,小如“清漚”,均委婉透出詩人對終南山的一往深情。“微瀾動水面,踴躍躁猱狖”,言風吹波起,山影破碎,狀若猿猱躁躍:想象奇特,造句瘦勁,乃韓愈的當行本色。“仰喜呀不僕”,寫出行近終南,仰觀南山時的心情,語平直而意深邃,其氣直貫“崎嶇上軒昂”二句。第二層至“欲進不可又”,寫詩人中途迷路,未能遂登山之願。其中“行行將遂窮”以下九句,描摹詩人爬山時的心理,相當出色。他在嶺阜之間奔走,尋覓登山之路,恨不得將南山周圍的峯巒全都搬走;甚至想請神話中的誇蛾、巨靈移山,又怕違拗造化本意,為雷電呵詬。詩以此數句,作一頓挫,盤旋蓄勢,逗出“攀緣脱手足”以下七句,明寫攀山之艱,暗示詩人遊興之濃。自“因緣窺其湫”至“峙質能化貿”為第三層,着重寫遊湫。其中“林柯有脱葉,欲墮鳥驚救。爭銜彎環飛,投棄急哺鷇”,以“彎環飛”,狀羣鳥貼湖迴翔,能傳其神情;而“救”、“爭銜”、“投棄”數詞,與前“陰獸”“神物”相應,為此幽靚之境蒙上一層神祕的色彩。它與前層相映:一苦一樂,一張一弛,有相反相生之妙;而神話的運用和渲染,則為結句作詩酬神之意埋一伏筆。末四句,言詩人于歸途“回睨”,不能忘情南山,逗出二次遊山。自“前年遭譴謫”以下為第四層。言詩人於譴謫途中,再次遊南山,終因冰雪封路,沿途杉篁披冰,枝若“蒲蘇(刀劍)”,幹如“介胄”,只得悵而返。

“昨來逢清霽”起,至“蠢蠢駭不懋”為第三段前層。詩人於貶謫遐方之後,擢任京官,乘興往遊,直登峯巔,視野頓然開闊。往昔視為畏途的峻嶺大阜,盡伏眼底,只如五色斑斕的帶“皺”石堆。此後,即用五十一個“或”字句,十四個疊句,形容千山萬壑的諸種態勢。對此,歷來讚揚者多,批評者少。批評集中在“味短”“辭費”上。其實,韓愈作此詩目的在於狀南山勝景,在於“體物”。因此,吸收了《子虛》、《上林》賦的手法入詩,抓住山壑峯巒小異之處,盡力鋪張雕繪。這,決不是“味短”、“辭費”,而是按照題材,選擇詩體(方世舉稱《南山》是賦體)的結果,是“以文為詩”的範例。其中連用“或”字,遠紹《小雅·北山》(有十二個“或”字句),近承陸機《文賦》(連用八個“或”字句),加以參差變化,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詩風。句中多用駢字、時雜拗句,復以險韻出之,如“或連若相從,或蹙若相鬥”“或戾若仇讎;或密若婚媾”之類即是。詩以一句一喻為主,其間錯落地雜以四句一喻和二句一喻,連用排比,仍富變化。句式多變,有“或×若××”式,也有“或××若×”、“或若×××”及“或××××”,多種句式交互使用。形象中時寓議論,如“或如帝王尊,叢集朝賤幼,雖親不褻狎,雖遠不悖謬”,末二句包孕着人際關係的哲理。又如“ 或前橫若剝,或後斷若姤”以卦象狀山:剝卦“ ”,為“地下山上”之象,有“不利有所往”的象徵。在形容山態時,言己目前身在峯頂的處境,隱寓處世之道。就全詩章法而言,第一段由遠眺而逗遊興,第二段言二次遊山,歷盡艱危而遊興不減,經層層盤旋作勢,引滿待發之後,至此,連用五十一個排比句和十四疊句,猶如長江黃河之水,經上游山峽壅阻之後,噴薄而出,一瀉千里。就筆法而言,最初自山下眺望,兩次往遊:一系俯視水中倒影,一乃近矚山徑風光;此則絕頂鳥瞰,角度不一,寫法迥異。山本靜物,但在韓愈筆下均具動態,且原因各不相同:第一段是雲嵐舒捲而造成山“動”的錯覺,第二段是風吹水動,引起山影破碎躁動;此段則是詩人遊目四騁而造成的錯覺。撰如此長詩,而能一筆不復,尤見韓愈才力之雄。自“大哉立天地”以下為後層。言終南山奇神靈,故詩人作詩以酬。

程學恂説:“讀《南山詩》,當如觀《清明上河圖》,須以靜心閒眼,逐一審諦之,方識其盡物類之妙。又如食五侯鯖,須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極百味之變。”此評極是。

《南山詩》歷代點評

《潛溪詩眼》曰:“孫莘老嘗謂老杜《北征》勝退之《南山詩》,王平甫以為《南山》勝《北征》,終不能相服。山谷尚少,乃曰:若論工巧,則《北征》不及《南山》,若書一代之事,以與《國風》、《雅》、《頌》相為表裏,則《北征》不可無,而《南山》雖不作未害也。二公之論遂定。”

洪興祖曰:“此詩似《上林》、《子虛賦》,才力小者,不可到也。”

黃震《黃氏日抄》曰:“《南山詩》險語疊出,合看其佈置處。”

蔣之翹曰:“《南山》之不及《北征》,豈僅僅不表裏《風》、《雅》乎?其所言工巧,《南山》竟何如也?連用或字五十餘,既恐為賦若文者,亦無此法。極其鋪張山形峻險,疊疊數百言,豈不能一兩語道盡?試問之,《北征》有此曼宂否?翹斷不能以阿私所好。”

吳喬曰:“《詠懷》、《北征》古無此體,後人亦不可作,讓子美一人為之可也。退之《南山詩》,已是後生不遜。詩貴出於自心,《詠懷》、《北征》,生於自心者也;《南山》,欲敵子美而覓題以為之者也。山谷之語,只見一邊。”

朱彝尊曰:“此詩雕鏤雖工,然有痕跡,且費排置。若《北征》則出之裕如,力量固勝。”

顧嗣立曰:“此等長篇,亦從騷賦化出,然卻與《焦仲卿妻》、杜陵《北征》諸長篇不同者,彼則是實敍事情,此則虛摹物狀。公以畫家之筆,寫得南山靈異縹緲,光怪陸離,中間連用五十一‘或’字,複用十四疊字,正如駿馬下岡,手中脱轡。忽用‘大哉立天地’數語作收,又如柝聲忽驚,萬籟皆寂。”

方世舉曰:“古人五言長篇,各得文之一體。《焦仲卿妻》詩傳體,杜《北征》序體,《八哀》狀體,白《悟真寺》記體,張籍《祭退之》誄體,退之《南山》賦體。賦本六義之一,而此則《子虛》、《上林》賦派。長短句任華《寄李白、杜甫》二篇書體,盧仝《月蝕》議體,退之《寄崔立之》亦書體,《謝自然》又論體。觸類而成,不得不然也。又按《南山》、《北征》,各為鉅製,題義不同,詩體自別,固不當並較優劣也。此篇乃登臨紀勝之作,窮極狀態,雄奇縱恣,為詩家獨闢蠶叢。無公之才,則不能為。有公之才,亦不敢復作。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者也。近代有妄人,譏其曼宂,且謂連用‘或’字為非法,不知‘或’字本《小雅·北山》,連用疊字本屈原《悲回風》、《古詩十九首》,款啟寡聞,而輕有掎摭,多見其不知量也。”

姚範曰:“宋人評論,特就事義大小言之耳。愚謂但就詞氣論,《北征》之沈壯鬱勃,精采旁魄,蓋有百番誦之而味不窮者,非《南山》所並。《南山》僅形容瑰奇耳。通首觀之,詞意猶在可增減之中。杜公詩誦之古氣如在喉間。《南山》前作冒子,不好。”

《唐宋詩醇》曰:“入手虛冒開局。‘嘗升崇丘’以下,總敍南山大概。‘春陽’四段,敍四時變態。‘太白’、‘昆明’兩段,言南山方隅連亙之所自。‘頃刻異狀候’以上,只是大略遠望,未嘗身歷。瞻太白,俯昆明,眺望乃有專注,而猶未登涉也。‘經杜墅’,‘上軒昂’,志窮觀覽矣。蹭蹬不進,僅一窺龍湫止焉。遭貶由藍田行,則又跋涉艱危,無心觀覽也。層層頓挫,引滿不發,直至‘昨來逢清霽’以下,乃舉憑高縱目所得景象,傾囊倒篋而出之。疊用或字,從《北山》詩化出,比物取象,盡態極妍,然後用‘大哉’一段煞住。通篇氣脈逶迤,筆勢竦峭,蹊徑曲折,包孕宏深,非此手亦不足以稱題也。”

趙翼曰:“究之山谷所謂工巧,亦未必然。凡詩必須切定題位,方為合作。此詩不過鋪排山勢及景物之繁富,而以險韻出之,層疊不窮,覺其氣力雄厚耳。世間名山甚多,詩中所詠,何處不可移用,而必於南山耶?而謂之工巧耶?則與《北征》固不可同年語也。”

方東樹曰:“《北征》、《南山》,體格不侔。昔人評論以為《南山》可不作者,滯論也。論詩文政不當如此比較。《南山》蓋以京都賦體而移之於詩也,《北征》是《小雅》、《九章》之比。讀《北征》、《南山》,可得滿象,並可悟元氣。”

陳衍曰:“昌黎《南山詩》,固未甚高妙。然論詩者必謂《北征》不可不作,《南山》可以不作,亦覺太過。《北征》雖憂念時事,説自己處多。南山乃長安鎮山,自《小雅》‘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後,無雄詞可誦者。必謂《南山》可不作,《斯干》詩不亦可不作耶?”

程學恂曰:“讀《南山詩》,當如觀《清明上河圖》,須以靜心閒眼,逐一審諦之,方識其盡物類之妙。又如食五侯鯖,須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極百味之變。昔人云賦家之心,包羅天地者,於《南山詩》亦然。《潛溪詩眼》載山谷語,亦未盡確,然則《北征》可謂不工乎?要知《北征》、《南山》本不可並論;《北征》,詩之正也,《南山》乃開別派耳。公所謂與李、杜精誠交通,百怪入腸者,亦不在此等。”

徐震《評釋》曰:“以韻語刻畫山水,原於屈、宋。漢人作賦,鋪張雕繪,益臻繁縟。謝靈運乃變之以五言短篇,務為清新精麗,遂能獨闢蹊徑,擅美千秋。昌黎《南山》,取杜陵五言大篇之體,攝漢賦鋪張雕繪之工,又變謝氏軌躅,亦能別開境界,前無古人。顧嗣立謂之光怪陸離,方世舉稱其雄奇縱恣,合斯二語,庶幾得之。自宋人以比《北征》,談者每就二篇較絜短長。予謂《北征》主於言情,《南山》重在體物,用意自異,取材不同,論其工力,併為極詣,無庸辨其優劣也。”

曾國藩《讀書錄》曰:“《南山詩》‘西南’十句,賦太白山;‘昆明’八句,賦昆明池。清漚為微瀾所破碎,故猱狖躁而驚呼,呀而不僕,此述昆明池所見。‘前尋’下二十二句,言從杜陵入山,因羣峯之擁塞,不得登絕頂而窮覽也。惡羣峯之擁塞,思得如‘巨靈’、‘誇娥’者擘開而析裂之。然雷電不為先驅,終不能擘,遂有攀緣蹭蹬之困。‘因緣’以下十二句,因觀龍湫而書所見。‘前年’以下十二句,謂謫陽山時曾經此地,不暇窮探極覽也。‘昨來’以下,至‘蠢蠢駭不懋’,謂此次始得窮觀變態。前此遊太白,遊昆明池,遊杜陵,游龍湫,本非一次,即謫貶時亦嘗經過南山,俱不如此次之暢心悦目耳。”

《南山詩》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 字退之,洛陽人,文學家,世有韓昌黎、韓吏部、韓文公之稱。三歲即孤,由嫂撫養成人,貞元進士。曾官監察御史、陽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贈禮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贊成改革主張,又反對藩鎮割據。尊儒反佛,比較關心人民疾苦 。

韓愈在文學上主張師承秦、漢散文傳統,積極倡導古文運動,提出“文以載道”、“文道合一”的觀點。《師説》、《進學解》等,皆為名篇。韓詩力求創新,氣勢雄偉,有獨特風格,對宋詩創作影響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南山詩》繁體對照

南山詩

作者:唐·韓愈

吾聞京城南,茲維羣山囿。

東西兩際海,巨細難悉究。

山經及地誌,茫昧非受授。

團辭試提挈,掛壹念萬漏。

欲休諒不能,粗敍所經覯。

嘗升崇丘望,戢戢見相湊。

晴明出稜角,縷脈碎分繡。

蒸嵐相澒洞,表裏忽通透。

無風自飄簸,融液煦柔茂。

橫雲時平凝,點點露數岫。

天空浮脩眉,濃綠畫新就。

孤木掌有絕,海浴褰鵬噣。

春陽潛沮如,濯濯吐深秀。

巖巒雖嵂崒,軟弱類含酎。

夏炎百木盛,蔭鬱增埋覆。

神靈日歊墟,雲氣爭結構。

秋霜喜刻轢,磔卓立癯瘦。

參差相疊重,剛耿陵宇宙。

冬行雖幽墨,冰雪工琢鏤。

新曦照危峨,億丈恆高袤。

明昏無停態,頃刻異狀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間簉。

藩都配德擼?終?級∥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zdll9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