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關於清明節的詩歌:清明

關於清明節的詩歌:清明

清明掃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習俗,唐代以來逐漸合併於清明。才成了清明節的習俗。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植,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以下是由YJBYS文學網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關於清明的詩歌,更多文學雜文歡迎關注文學網。

關於清明節的詩歌:清明

清明

宗族的老少爺們,

通過無線電網,

齊集。

尋根至荒郊野外,

芳草萋萋地。

尋根至龍山頂,

奇石清泉旁。

發現,

在高山緑原裏,

先祖們,

並不冷寂。

我們緬懷,

先祖的大地情懷!

也欽佩,

他們的高瞻遠矚。

踏青的後人們,

除了懷念、感歎,

應該還有,

光榮和激勵!

 

拓展閲讀:上墳掃墓

掃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習俗,唐代以來逐漸合併於清明。才成了清明節的習俗。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植,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

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到了當代中國社會墓葬已大多改為方形小石室的公墓。有《清明》詩云:“乍温復凊雨如麻,郊野草青行跡加。或向陵園尋志石,思親敬獻墓頭花。”(摘自《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

舊時,泰安的掃墓儀式比較隆重。男主人挑着四個小菜和水餃到祖墳,先將祭品供上,然後焚香燒紙,灑酒祭奠。招遠、即墨、臨朐、臨清等地掃墓時還要給墳墓添新土。據説,這是給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實質上是對祖先的懷念。多數地區是在清明這天掃墓,少數地區(如諸城)在寒食這天掃墓,而龍口、博興等地則在清明前四天掃墓。一般都在清明這天掃墓。

清明節山東各地都插柳條、松枝,據説是紀念介子推。泰安家家户户插柳條,並給狗戴上柳條圈。民謠:“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即墨則習慣戴松枝,寓意要像松柏一樣興旺。臨沂、諸城卻用柳條、松枝在牆壁等處輕輕抽打,邊打邊説:“一年一個清明節,楊柳單打青幫蠍,白天不準門過,夜裏不準把人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jvxo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