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有關於閲讀的詩歌

有關於閲讀的詩歌

有關於閲讀的詩歌1

彼此閲讀着心事

有關於閲讀的詩歌

一個季節接着一個季節

直到地老天慌

從平緩的春天開始

生命無數次輪迴

內容散亂卻不失章法

無論是夏的火熱

還是迷離的秋的高潮

甚至寒冷慢慢侵入骨髓

那起伏不定的情節依然

即使漫天的白雪迷離了雙眼

閲讀

遠或着近

在彼此的視野裏

三月飛絮是我滿腹的心緒

六月榴花似你深情的笑臉

九月的紅楓一如你我無語的誓言

一地的落葉鋪滿了我們爛漫的情感

閲讀你我春夏秋冬

陶醉在屬於你我的生命季節裏

百讀不厭

有關於閲讀的詩歌2

《理想》(節選)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

理想是鬧鐘,敲響你的黃金夢;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種獲得,

理想又是一種犧牲。

…… ……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個“大寫的人”。

…………

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

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

請乘理想之馬,揚鞭從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1、為什麼詩人認為“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歌中的“大寫的人”指的是什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完流沙河的《理想》,也許你對理想有新的理解,作為一名初中生,應該樹立怎樣的理想?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呢?請談談(50字以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理想的人會獲得為理想奮鬥的幸福感和理想實現後的喜悦;但這是以犧牲個人的利益為前提的。

2 、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3 、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略”。

有關於閲讀的詩歌3

把自己放逐得很遠

看秋風一天涼似一天

心裏的温度點滴成冰

驛路看楓

點燃十指的灼痛

在一批紛沓的葉子裏

尋覓久違的歸路

異鄉人啊

此生註定要漂泊成

一隻窮頭皓首的蘆花

痴痴等候……

誰的聲音攔腰淹沒

我的孤獨

夢醒

往事很遠……

陌路的風聲

響過碧波千尺的心湖

在一脈草莖上尋覓慰藉

常常忘了

孤獨的薩克斯吹奏離愁

眼淚

是昨夜肩頭的一場秋雨

淅淅瀝瀝

打濕想要銜枝築巢的情懷

驛路太遠

秋天太涼

異鄉人啊

我的帽子

怎能抵擋

那不甘即來的冬天

孤獨比秋風更長

留下音樂的耳朵

翻馬拮花

菊花是一柄利刃

割開鄉愁的傷疤

紛紛揚揚的大雪

即將迷失我的歸途

寒風蕭蕭

聲如裂帛

吹不開

我憂鬱的眼瞼

有關於閲讀的詩歌4

又是一年的落葉黃,

迎來了每年一度的中秋節。

中秋節的來臨帶來了月圓的美麗,

月圓卻讓美麗成為了回憶。

秋天的腳步正在漸漸的離我們遠去,

留下淡淡的一縷秋意。

也給我留下了一絲淡淡的愁,

淡淡的憂,思鄉的愁,思念的憂......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

佇立於茫茫天地之間,

感受着匆匆歲月無情,

如果説春天帶來的是生機,

夏季帶來的是躁動,

冬季帶來的是蕭索,

那麼秋天帶來的則是無奈了。

歲月如此痴長。

曾經在朝陽中埋下的種子,

卻要等到黑夜才開出小花,淺藍色的,

淡淡的.在微風中搖曳。

心頭的原野蔓延成一片蔽徑的幽草,

心中時常感到落空,

像一片沙漠,不知為誰荒蕪着。

情緒浸沒在每一粒沙裏,

温婉的如水,

然而心也如水一般無止盡的流淌。

那種寂寞也許只能用飄萍不定來形容。

猶如這深秋的一片落葉,

悄無聲息的用悲慘的弧線寫下了臨終的遺言。

誰能讀懂她的遺言,

誰是一個悲傷的人。

她因為愛而來,又因為愛而去,

義無反顧,找尋獨自的清宇。

於是,夢裏面都是關於泥土的回憶。

凋零。就這樣孤寂死去。

不留,一點痕跡......

有關於閲讀的詩歌5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着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

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着下課等待着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

福利社裏面什麼都有

就是口袋裏沒有半毛錢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

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隔壁班的那個男孩

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嘴裏的零食手裏的漫畫

心裏初戀的童年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太陽總下到山的那一邊

沒有人能夠告訴我

山裏面有沒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裏

總是一個人面對着天空發呆

就這麼好奇就這麼幻想

這麼孤單的童年

總是要等到睡覺前

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

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

才知道該唸的書都沒有念

一寸光陰一寸金

老師説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長大的童年

有關於閲讀的詩歌6

蝶戀花

王詵

小雨初晴迴晚照。金翠樓台,倒影芙蓉沼,楊柳垂垂風裊裊。嫩荷無數青鈿小。

似此園林無限好。流落歸來,到了心情少。坐到黃昏人悄悄。更應添得朱顏老。

註釋:作者因蘇軾遭文字獄而受牽連被貶謫外放,七年後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這首詞寫於他回到汴京時。

(1)聯繫全詞及寫作背景,你從“似此園林無限好。流落歸來,到了心情少”中讀到哪些隱含的內容和思想情感?

[解析] ①園林富麗,春色迷人,但“似此”二字卻流露出這好風景已與自己無關的感受。因為詞人遭遇貶謫外放,雖然重回汴京,又到舊時園林,但已物是人非,詞人臨老,妻子過世,再無欣賞“好風景的心情了。②“流落歸來”看似輕輕一筆,卻內涵豐富,概括了詞人七年的遷謫生涯,包藴無窮的辛酸。

(2)把上下闋對照讀,這首詞主要是運用什麼藝術表現手法來抒情的?試作具體分析。

[解析]主要藝術表現手法:以上闋的樂景反襯下闋的哀情;初晴晚照,金翠樓台,楊柳裊裊,嫩荷無數,賞心悦目,令人留連;但詞人對之只是“心情少,“坐到黃昏人悄悄”,境況淒涼孤寂,蒼茫暮色與垂老之人,令人悲徊不已。情景之間形成強烈反襯。(或“寫景設色愈是富麗,就愈反襯出詞人心情的黯淡淒涼”)

其他答案:象徵手法(或比喻手法)。首句寫雨後初晴,夕陽返照的景象,象徵(比喻)久遭遷謫始得召還的人生;天晴雖可喜,但夕陽黃昏義可悲,這又比喻了被貶之人被召固然 可喜,但人生已垂暮又可悲的現實。

[詩詞簡析]

此詞借景抒懷,表達了詞人流落異地之悲、老大無成之慨,以及無幸遭貶的苦悶、壓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惆悵和悽苦之情。原詞之墨跡保留至今,現藏於故宮博物院中。

起筆“小雨初晴迴晚照。”富於象徵意味:雨後初晴,夕陽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遷謫始得召還的人生。終見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陽黃昏,亦復可悲。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於這初晴晚照之中。接下來“金翠樓台,倒影芙蓉沼。”二句更需玩味。樓台本已巍峨壯觀,疊下“金翠”二字狀之,氣象更加富麗堂皇。如此金碧輝煌的樓台,沐浴於晚照霞輝之中,其倒影又映現於荷池之水面,樓台本身與其倒影,遂構為一亦實亦幻的莊嚴景觀。難怪《宣和畫譜》稱王詵“風流藴藉,真有王謝家風氣”。“楊柳垂垂風裊裊。”詞人更以如畫之筆,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楊柳垂垂,原是靜態;風裊裊,則化靜態為動態,姿態具動靜相生之妙。“裊裊”二字極美。從其手跡可見,此二字真是姿媚無限,筆意之美,與詞情相得益彰。“嫩荷無數青鈿小。”歇拍承上文芙蓉沼而來。時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無數青鈿。至此,盎然春意觸目縈懷。

過片“似此園林無限好。”將上片作一綰結。園林如此富麗,春色復如此迷人,確乎可説無限之好。應知此園林非指別處,就這位駙馬之府邸。王詵詞中曾一再對之加以描繪。句首“似此”二字,已暗將此美好之園林與自己之間推開一段距離。“流落歸來,到了心情少。”“流落”二字,寫盡七年的遷謫生涯,所包藴的無窮辛酸,又豈是“歸來”二字所可去之以盡。重到了舊時園林,已物是人非,經此重譴,詞人臨老,妻子下世,園林縱好,也只能是“心情少”了。韻腳之“少”字,極含婉厚重,有千鈎之力。詞情至此,由極寫富麗之景一變而為極寫悲哀之情,真有一落千丈之勢。“坐到黃昏人悄悄。”黃昏遙承起句晚照而來,使全幅詞有綰合圓滿之妙。更重要的,還於以時間之綿延,增加意境之深度。坐到黃昏,極言其悽寂況味。更應添得朱顏老。結句純為返觀自己一身之省察,詞情更為內向,悲感尤為深沉。園林依舊,朱顏已改,人生到此,復何可言。

初晴晚照,金翠樓台,楊柳裊裊,嫩荷無數,皆可喜之景,亦皆可慰人心。然而詞人卻只是“心情少”,無法擺脱悲哀。而寫景設色愈富麗,則愈反襯出其傷心懷抱之黯淡。中間具一大跌宕、大頓挫,筆勢變化有力,是此詞又一特色。抒情結構的巨大轉折,與情景之間的強烈反襯,都是表現主題的重要藝術手段,足可玩味。蘇軾《與子由論書》詩云:“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此詞以流麗之景傷心懷抱,以婉約之筆寓硬轉之勢,正是具有東坡所論之一種特美。

有關於閲讀的詩歌7

 千秋歲①

秦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裏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注】①千秋歲:詞牌名。此詞作於詞人被貶處州時。②西池:汴京(今開封)金明池。③鵷鷺:兩種鳥,這裏借指同遊的同僚、朋友。

⑴請從情與景結合的角度分析詞的上片四句在全詞中中的作用。(3分)

⑵請結合全詞內容對賞析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一句的藝術手法。(3分)

 閲讀答案

古代詩歌鑑賞(6分)

⑴淺淺的春寒從溪水邊、城郭旁消退了,天氣轉暖,花影搖曳,鶯聲盈耳,一派熱鬧的城郊暮春風光。這四句寫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動的時令、地點。(1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以樂景襯哀情:春色雖美,但詞人遠謫他鄉,孑然一身,觸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對往昔的回憶。(2分)

⑵雙關:春去也一聲浩歎,不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時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將一去不復返,可謂一語雙關,言簡意深。(1分)

借代,飛紅萬點生動地寫出了暮春時節落英繽紛的景象,畫面悽美,令人傷感;(1分)

比喻,愁如海,以深不可測、茫無邊際的大海寫出了詞人愁之深、愁之廣,這愁既有傷春之愁、年華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1分)

 【試題閲讀】

1.詞的開頭四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請簡要描述。這四句在全詞中有何作用?(5分)

答案:淺淺的春寒從溪水邊、城郭旁消退了,天氣轉暖,花影搖曳,鶯聲盈耳,一派熱鬧的城郊暮春風光。(2分)這四句寫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動的時令、地點。(1分)以樂景襯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2分)

2.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是傳頌千古的名句,請結合全詞內容對其表現手法進行賞析。(6分)

答案:春去也運用雙關。一聲浩歎,不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時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將一去不復返,可謂一語雙關,言簡意深。飛紅萬點愁如海運用了借代、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飛紅萬點生動地寫出了暮春時節落英繽紛的景象,畫面悽美,令人傷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測、茫無邊際的大海寫出了詞人愁之深、愁之廣,這愁既有傷春之愁、年華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指出任意兩種手法,並作分析即可。6分。)

(3)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一句中亂和碎,用詞極為工緻,亂寫出了花的 ;碎寫出了鶯聲的 。

(4)近人夏閏庵雲:此詞以愁如海一語生色,全體皆振,乃所謂警句也。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如海之愁有哪些內涵?

5、有人説,花影亂,鶯聲碎一句中亂和碎用詞極為工緻,請談談你的看法。(4分)

6、秦觀朋友孔毅甫讀到鏡裏朱顏改之句時驚呼:少遊盛年,何為言語悲愴如此?請結合下闋簡要賞析秦觀是如何表達這種心情的?(5分)

 參考答案:

(3)亂字寫出花的紛繁、搖曳;碎字寫出鶯聲的清脆、雜亂。

(4)飄零疏酒盞一句,他鄉逢春,因景生情,親友離別,產生飄零憔悴之愁;憶昔西池會一句,撫今追昔,政治風雲變幻,同僚好友多被貶謫,天各一方,有憶念故人之愁;日邊清夢斷一句,青春年華消逝,政治理想破滅,有抱負難伸之愁;春去也一句,暮春時節,落紅無數,感歎歲月流逝,良時難再,有惜春傷己之愁。

5.亂字寫出花的紛繁、搖曳;碎寫出鶯聲的間關、雜亂,形象生動,描寫精當。(2分)眼前花影亂,耳邊鶯聲碎,亂、碎實際是寫失意飄零的詞人內心的煩亂,以樂景寫哀情,給人悽迷之感。(2分)

6、虛實結合,回憶過去,感慨今天的遭遇坎坷,詞人兩次被貶,遭受了沉重的挫折和打擊,他自覺再也沒有伸展抱負的機會了。日邊清夢斷,可見他對朝廷不敢抱有幻想了;朱顏改,指青春年華消逝,寓政治理想破滅,飄泊憔悴之歎。(3分)運用比喻的修辭,將飛紅比喻成海,不滿當前流離生活又深知前途無望的雙重感情,使詞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而憔悴愁苦。孔毅甫理解這種感傷所以要驚呼。(2分)(答借景抒情也可給分)

【賞析】

該詞一起句就標明瞭作者身處的時間、地點和環境水邊沙外。地點:棲霞寺外的沙洲上,甌江邊,面對青田縣城(後文再作補敍)。時間:暮春季節。以外字連帶城郭,正是城郭輕寒退的時候。城郭:孟子曰,三裏之城,七裏之郭。如青田水南村,石郭、平堰(平演)、西門外、後山等周邊地區。這裏已是綠意盎然。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言不論水邊沙外還是內城外郭,已是一片暮春氣息。春寒退,春天即將歸去。這種戀春、惜春之情,也正是詞人惆悵失意的感情流露。花影亂,鶯聲碎,寫花影,可見陽光明媚;寫鶯聲,可見境界清幽。花影、鶯聲相互照應,應是一派明柔春景,加上亂、碎二字,聯繫上文的惆悵之情和下文的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兩句看,則亂者情也,碎者心也。春光雖好,但已入暮,身世如斯,怎不令人心碎意亂。這就自然地引起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的懷人之情。飄零是説自己遭受貶謫,酒盞是指與朋輩把酒共話。一個疏字,寫出詞人仕途坎坷,半生飄零,因而久已未和好友同遊共飲、談詩論政了。對這種友情的無盡相思,使人衣帶漸寬身漸瘦。離別寬衣帶所説的離別,不是普通的離別,而是因政治原由各遭貶謫,天各一方,前途未卜的離別,所以其痛苦更甚。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詞人明知相見不易,卻又無時不產生強烈的願望。但翹首遠望,昔日摯友又在何處呢?看到的只是在寂寂暮色中漸漸聚合的天空碧雲。思念、失望、孤寂、苦惱,在人不見、空相對裏得到深刻地表露。

下片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兩句,這裏的西池,即指金明池;鵷鷺是兩種鳥名,因其飛行有序,故常用以喻班行有序的朝官;蓋,車蓋,指車。這兩句是追憶當年與同僚友好,飛車赴會的盛況。這次盛會,參加者三十六人,皆當時名公文人,他們縱談闊論,宴飲暢遊,從早至晚,極盡歡娛。但,俱往矣!如今朋輩星散,各貶他鄉,撫今追昔,不能不使詞人發出攜手處,今誰在?的悽愴悲呼。日邊清夢斷,日邊指帝京,詞人越是憶念昔年帝京攜手共遊舊事,越意識到既往之日不可復回。本來,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願望,往往可在夢中尋求,但是清夢斷,詞人清醒地認識到重返帝京、舊友重聚已不可能。這種不滿當前流離生活又深知前途無望的雙重感情,使詞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而憔悴衰老,以至鏡裏朱顏改。難怪孔毅甫見鏡裏朱顏改一句時,驚道:少遊盛年,何為悲愴如此。春去也呼應開篇春寒退,且在感情上表現得更沉重,無限悽楚哀怨的情思溢於詞表;而飛紅萬點愁如海,以落花飄零襯愁情,其悲愴絕望的心情更令讀者驚心,以海喻愁乃詞人內心深處的斷腸淚凝聚而成。

此詞為懷念友人而作,更沁透着詞人貶謫之怨,因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上片主要寫離情和思念之苦,下片則撫今追昔道出瞭如海愁情。在語言上不脱清麗俊逸本色,雖有仿用前人詩詞語意之處,但卻自成格調,情韻天然。

有關於閲讀的詩歌8

閲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其後問題。(6分)

詠赤壁 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

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雲海,

周瑜於此破曹公。

赤壁詩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①。

【注】銅雀:銅雀台,建安15年曹操建於魏國都城。二喬:喬公之女,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瑜。

(1)下面對兩詩的理解、分析錯誤的兩項是:( )(3分)

A.這兩首七絕都是懷古詩,詠歎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實。

B.李詩宏觀地描寫了周瑜火攻的氣勢及曹軍戰船灰飛煙滅的結果。

C.杜詩從細節入手,將操軍劍斷戟折的苦戰場面展現在讀者面前。

D.李詩客觀地述説了瑜勝操敗的歷史,沒有明顯的褒貶傾向性。

E.杜詩則暗含對操軍兵敗的惋惜,慨歎偶然因素對歷史的影響。

(2)就杜詩的後兩句,寫一段鑑賞性文字。(3分)

答:

(1)C E (C杜詩中未表明劍斷戟折的是操軍,且沒有“苦戰場面”的“展現”。E 杜詩沒有“對曹軍兵敗的惋惜“)(3分,對一項得1分,兩項全對得3分)

(2)示例①從假設角度反思歷史,指出如果沒有東風的幫助,歷史可能改寫。見解雖不一定正確,卻表現了詩人的智慧與才情,使全詩深沉而有韻味。示例②末句用典兼以借代,將沒有偶然因素、歷史可能改寫的抽象思考表現得形象生動。(3分,抓準角度1分,結合詩句1分,效果分析1分)

有關於閲讀的詩歌9

格調作為詩論術語,是要求詩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調的審美含義決定的,後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義決定的。這兩個字起初是並舉而非連用的,連用之後,有時也還分而論之。

皎然《詩式》中説謝靈運的詩其格高,其調逸,這裏的格是就內容整體而言的,是謝靈運特立獨行的人格轉化成的精神境界;調不單指音調,是就形式整體而言的,指英音調和諧而自由,遣詞造句縱心任情。歐陽修的《六一詩話》論格而不論調,如説鄭谷詩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此格指的是詩的境界。又説晚唐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此格是詩人胸懷、境界賦予作品的總體風格。嚴羽《滄浪詩話詩辨》中説:詩之法有五,體制、格力、氣象、興趣、音節。前三者大體對應于格,後二者則是對應調。嚴羽系統地探討詩法,後世詩法及文法的基本問題大多不出照;範圍。寬泛意義上的格調論,包括思想要求和藝木要求、內容與形式關係以及整體上效法古典還是重視新變的古今之爭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滄浪詩話》中都有所涉及,故而嚴羽被視為開後世格調論先河之人。

格調在詩文評中的連用標誌着格調論正式出現,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時偏於格的含義,是就內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時偏於調的含義,是就形式而言的審美性。因為格指詩歌體制、是觀作品整體,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代的格調論,格是詩歌體制、整體格局,是知覺層面的詩歌內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價值:調則是聽覺層面的音節聲調,與視覺層西的詩體四、五、七言、長短句等相應,關乎情緒和感覺:不一一定涉及意義。二者的結舍,是形式美與或高遠或深沉境界的一體,只是在具體.的詩文評論申可能偏於採一方面的意義。

格調論除討論詩歌的形式與境界外,還展開了兩個具有一般性的文論問題,一是崇古還是創新;二是重內容還是重形式,主情還是主理。

值得重視的是,當格調論涉及古今之爭、情理之爭、內容與形式之爭時,道德與審美、人格與文風的關係問題就凸顯出來。從孔子、劉勰到韓愈,都注重傳統道德的永恆價值,要求文章傳播正確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時也對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藝術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學者繼承了這一思想傳統:將人格與文章、藝術風格統一起來。作為格調論的總結者的沈德潛在《説詩啐語》中説,六朝發揮了秦漢樂府的形式美、音樂美,至唐詩格律工整,興寄和詩教則有所缺失,他要求不僅學習唐詩的聲律美,更要追溯古詩的思想境界。現當代學者論及格調時,同樣是:腎人格和文風統一起來。評説一個人、一部書,一件藝術作品及其他審美對象之格調有無、高低,可能是道德評判,也可能是審美評判,可能是就內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風範而言,當然更可能是兼而有之。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格調要求詩既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又具有美的形式,前者由格的人格、道德含義決定。後者由調的審美含義決定。

B.論述詩歌時,剛開始格調是分開用的,後來兩個字連用正式出現了格調論,但其含義不同定,有時偏於格,有時偏於調。

C.歐陌修論述鄭谷詩格不甚高的格是指詩歌的境界,論述晚唐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鉻的格指詩的總體風格。

D.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對詩歌思想和藝術、內容和形式的關係以及整體效法古典還是重視新變等進行了比較粗疏寬泛的論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格調連起來用是詩形式美與高遠或深沉的境界的結合,標誌着格調論的正式出現,自此論詩就要偏重於境界方面。

B.明代用格調論評論詩歌時,格指詩的格局、體制問題,指代詩的境界和思想價值;調是音節聲調,關乎情緒和感覺。

C.沈德潛認為不僅要學唐詩的聲律美,更要學六朝的古詩,因為其不僅具有形式美、音樂美,而且在興寄、詩教上要唐詩好。

D.現當代學者論述格調時,把人格和文風統一起來,可能是道德評判也可能是審美評判,可能涉及精神境界、外在風範等。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皎然《詩式》中從格調角度討論了謝靈運詩的內容和形式,從內容上討論其詩歌的精神境界,從形式上體會詩人的隨性。

B.嚴羽把詩法概括為五類,體制、榜力、氣象對應格、興趣、音,節對應調,後世探討詩、文法都在此範疇。

C.格調論討論的崇古與創新、重內容與重形式、主情與主理的問題,涉及到道德與審美、人格和文風的關係等問題。

D.古代很多人重視文章的傳統道德與藝術品位,要求文章不僅要有正確思想、健全情志,而且要使人格與文章、藝術風格統一。

參考答案:

1.D【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進行了比較粗疏寬泛的論述錯誤,原文嚴羽系統地探討詩法,後世詩法及文法的基本問題大多不出此範圍。寬泛意義上的格調論,

2.A【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自此論詩就要偏重於境界方面於文無據。

3.B【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後世探討詩、文法都在此範疇錯誤,説法絕對,原文是嚴羽系統地探討詩法,後世詩法及文法的基本問題大多不出此範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37l9lz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