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精選】走進詩歌作文3篇

【精選】走進詩歌作文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詩歌吧,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你知道什麼樣的詩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詩歌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走進詩歌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走進詩歌作文3篇

走進詩歌作文 篇1

走進詩歌,猶如走進了另一個世界,激發起我們的好奇心。每一首詩都有一個意境,每一首詞都有一字獨特。從世界上出現的第一首詩開始,詩就成為了文化的代言詞。這次的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也讓我們知道了更多關於詩的理解。

有句話説,語言不僅僅是為了交流,也是為了感受。世界上最美的也許不是花朵,不是自然,不是藍天,不是海洋……

一首詩,能綻放出豔麗的花朵,感受到自然的清新,發現藍天似的廣闊,學到海洋一樣的知識。詩,是我們語言表達的另一種獨特的方式。走在林間的`小路上,披着月光,感受到了“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或者是坐船在湖面上,看到朵朵蓮花,想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有時候,細心觀察身邊的每一處景物,也許就能在其中發現一首詩。感受到每一種意境,也許就能提筆唱出藏在心中的話語。

詩告訴我,年輕時不努力,到了年老時學習,悲傷也是徒勞。提醒我們應該珍惜時間;詩告訴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本來的面目,是因為自己在廬山裏。教我們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詩告訴我,每吃一次虧,就會得到一次教訓,增長才智。讓我們明白了失敗取得教訓的道理……

記着小時候,經常被爺爺逼着背古詩,那時候的我是多麼幼稚啊,還那麼憎恨古詩。現在才知道,自己的古詩積累量已經完全輸給了其他同學。從古詩中得到的也是少之又少,因為背詩時只是囫圇吞棗地背下字來,從不惦記古詩的意思。我想告訴大家,古詩並不是枯燥的東西。不要看表面的黑體漢字,只要認真體會了,就會發現它的美麗所在。讓我們走進詩歌的大門,來到這萬紫千紅的詩詞花園吧!

走進詩歌作文 篇2

國慶期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詩頌祖國祝福母親”為主題的文思首屆國慶詩會,四十多首愛國詩,繪成了一首自豪的歌。

十月五日下午,我懷着一顆激動的心來到會場,遠遠就看見了一個巨型舞台,舞台中央的台幕上印有“試頌祖國祝福母親文思首屆國慶詩會”的字樣,用氣勢宏大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台下已有很多觀眾,熱鬧非凡;主持人們正緊張地對着台詞;殷老師身着得體的旗袍,委婉優雅,在我眼中,這樣的着裝氣質恰恰給詩會增添了幾分詩意,她與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忙前忙後,眼前的一切是那麼恰到好處。

我和九九正聊着詩會什麼時候才能開始呢,主持人們已手握麥克風,自如地站在舞台上,我心一驚,又緊張又興奮,這可是咱們“文思”的處女秀呢!嘿,主持人個個棒棒的,他們穩重、大方,給詩會開了個好頭。當然,節目也壓得住颱風,愛國的情感融進詩歌裏,顯得分外“高、大、上”。

我最喜歡的詩歌是《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第一句“我是你河邊破舊的老水車”,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地表達了舒婷的愛國之情,還有一句“我是你額上漆黑的礦燈”,更是傳神。品味着優美的詩歌,恍如身臨其境。

突然,我好像找到了什麼,對!對!是詩魂!是徐志摩的多情,舒婷的永遠充滿希望,北島的朦朧詩……讓我情不自禁融入詩人的情感,全身心地沉浸在詩歌中!還有那些低年級的孩子們,聲音雖稚嫩,但也令人感動。柴小雅的《媽媽的愛》,並不是多麼大氣的詩歌,可經由她的情感處理出來,是那麼令人動容。詩歌寫的是一件件小事,可小事中也有大感情。從小到大,媽媽給了我很多的愛,可我們卻沒有給媽媽説聲“謝謝”,一想起來就覺得慚愧。這首詩給我的觸動太多太多。

詩的最後幾句是:“一天,老師叫用“最”字造句,我説,最愛媽媽,媽媽對我説,最該愛的是祖國,祖國是我們所有人的媽媽”。詩的結尾把這首詩的詩魂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孩子們稚嫩的聲線,透露了一個孩子的真情。

這一次詩會,我受益匪淺,讀詩、誦詩、品詩,不就是接近文學的最好方式嗎?

走進詩歌作文 篇3

詩歌是什麼?詩歌是空中的一輪明月,是手中的一杯清酒,是胸中的萬丈豪情,也是心中的濃濃愁緒。

讓我們慢慢走進詩歌深處……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離開了渾濁的官場,在南山自食其力,也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是他的志向;“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他的情趣;“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他的氣節。他將生活的靈感融入了詩歌創作,以詩歌為舟,在歷史的長河上且行且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為友,美酒為伴,孤影相隨。李白雖是寂寞,卻也活得灑脱。國家內憂外患,皇上卻沉迷美色,聽信讒言。也罷,“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剩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然而“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不如遊遍神州,“且放白鹿青崖間”。然而失望中又不乏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仰天長嘯東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做夢都期待有一天有明君識才,“忽復乘舟夢日邊”在學而優則士的封建社會裏,他也有着“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南唐後主李煜,出生在錯誤的時代,那優柔寡斷的性格,註定使他承受亡國之痛。政治上的失敗,並不能掩蓋他詩歌上的天賦。“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可也正是這天賦,造就了他的悲劇。一個弱小沒落的國家容不得風花雪月的才情。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外敵不斷來犯,岳飛用自己的滿腔熱血抒發了人民的不滿。“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鮮血都不能洗刷的仇恨,用詩歌表現得淋漓盡致。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主席激揚文字,指點江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他用慷慨的情感,蒼勁的文字刷新了歷史上對英雄人物的評價,歌頌了為了革命解放事業奮鬥廣大的中華兒女,胸懷寬廣,意境開闊,令人擊節而歎。

中國詩歌源遠流長,濫觴於《詩經》,成熟於盛唐,如璀璨的銀河,羣星閃耀。古人以詩讚物,以詩懷古,以詩言志,以詩抒懷。幸運如我等,能享受詩歌,品味詩歌,走進詩歌的深處。

標籤: 詩歌 走進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0z27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