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詞 >

早梅古詩詞5篇

早梅古詩詞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於唐代以前並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早梅古詩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早梅古詩詞5篇

早梅古詩詞1

[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註釋:

【1】寒梅:梅花。因其凌寒開放,故稱。宋柳永《瑞鷓鴣》詞:“天將奇豔與寒梅。乍驚繁杏臘前開。”

【2】迥(jiǒng):遠。

【3】村路:鄉間小路。唐李羣玉《寄友》詩:“野水晴山雪後時,獨行村路更相思。”

【4】傍:靠近。

【5】不知:一作“應緣”。應緣,猶言大概是。

【6】發(fā):開放。

【7】經冬:經過冬天。一作“經春”。

【8】銷:通“消”,融化。這裏指冰雪融化。

作品賞析:

【詩文解釋】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人們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發,以為那是經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詞語解釋】

迥:遠。

傍:靠。

發:開放。

經冬:過冬。

銷:這裏指冰雪融化。

【詩文賞析】

全詩即在於寫一個「早」字。寒冬剛過,百花未開,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際,為世界帶來生機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無數文人墨客踏雪尋訪,尋覓這凌寒獨放的早梅。在遠離道路的溪水橋邊,詩人終於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畫得惟妙惟肖,韻味十足,與詩人的精神心有靈犀。

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這首詠梅詩,則側重寫一個“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潔白如玉,又照應了“寒”字。寫出了早梅凌寒獨開的丰姿。第二句寫這一樹梅花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一個“迥”字,一個“傍”字,寫出了“一樹寒梅”獨開的環境。這一句承上啟下,是全詩發展必要的過渡,“溪橋”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説一樹寒梅早發的原因是由於“近水”;第四句迴應首句,是詩人把寒梅疑做是經冬而未消的白雪。一個“不知”加上一個“疑是”,寫出詩人遠望似雪非雪的迷離恍惚之境。最後定睛望去,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樹近水先發的寒梅,詩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點出了。

梅與雪常常在詩人筆下結成不解之緣,如許渾《早梅》詩云:“素豔雪凝樹”,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張謂的詩句則是疑梅為雪,着意點是不同的。對寒梅花發,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詩人也都產生過類似的疑真的錯覺。宋代王安石有詩云:“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也是先疑為雪,只因暗香襲來,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謂異曲同工。而張謂此詩,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的梅花着筆,寫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探索錄覓的認識過程。並且透過表面,寫出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讀者透過轉折交錯、首尾照應的筆法,自可領略到詩中悠然的韻味和不盡的意藴。

早梅古詩詞2

古詩原文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譯文翻譯

梅花要迎接春天的來臨,所以它早先開放。儘管冬天的天氣是多麼寒冷,但它還是傲然獨立,毫不畏懼。

它只是怕開花落在羣芳之後,到那時,人們遊春的意興索然,再也沒有人特別注意地觀賞它了。

註釋解釋

發:開花。

疑:畏懼,害怕。

別意:格外注意,特別注意。

詩文賞析

在詠梅詩中僅以早梅為題的就為數不少。這類詩的一個共同特點是突出一個“早”字。這首《早梅》詩,用極富表現心理狀態的手法,寫出了梅花的堅強性格。

詩題是《早梅》,卻並沒有具體描寫早梅的形象、姿韻,而是在議論早梅“早發”的原因。“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來臨,梅花不畏嚴寒,不懼風霜而早於眾花開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發”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嚴寒的堅強性格。這些均從詩人口中説出,倍感親切。同時,在詩人觀賞早梅生髮出來的感歎中,隱隱寄寓着詩人的情懷。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承上聯,繼續抒寫早梅的原因。唯怕百花開在先頭,自己落了後,沒有人再來觀賞,所以,爭先恐後,早早放出了芳香。“畏”字引出的意義深遠。原來,梅花獨自早早開放,是有着一種追求的,不能落在“眾花後”,而要開在“百花前”。詩人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了梅花人的個性,用“疑”“畏”等極富於表現心理狀態的字眼,生動描寫了梅花不怕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而且,巧妙地寄寓了詩人自己懷才不遇、孤芳自賞的情懷。

詩裏沒有直接出現梅的畫面,也沒有任何對梅的形象描繪,但讀後,早梅的形象卻鮮明可觸。這是因為詩人的議論,緊緊扣住了一個“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

早梅古詩詞3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賞析

梅花傲霜雪鬥嚴寒,歷來是詩人歌詠的對象,且多以梅自喻,表達作者的情趣。

全詩分前後兩層意思,前四句詠物,後四句抒懷。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起筆不凡,筆勢突兀。早梅與別的花卉不同,在萬物沉寂的寒冬綻開了花蕾,眾花搖落獨暄妍(林逋《山園小梅》)。一個發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機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其背景高遠廣闊的碧藍的天空,不僅映襯着梅花的色澤,更突出了它的雅潔,不同凡俗。而發高樹的高字借實寫虛,暗寓詩人不苟合流俗行高於時人。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緊承開頭兩句寫梅花開放的惡劣環境,表現梅花不同凡花的風骨。這兩句詩與陸游《落梅》絕句裏的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意同,都讚頌了梅花傲視霜雪的不屈品格。早梅所處環境的朔吹、繁霜實際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環境的縮影。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到邊遠落後的南荒之地,過着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嚴重的摧殘。面對腐朽勢力連連不斷的打擊,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懷抱堅定的自信,他表示:苟守先聖之道,由大中以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

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遠方的親友,於是借物抒懷: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前兩句由陸凱贈范曄詩 折梅逢驛吏,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翻出,但意致不同。陸詩灑脱,柳詩沉鬱,這是因為柳宗元作詩的情境與陸凱不同。柳宗元被貶永州後, 罪謗交織,羣疑當道,故舊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訊,在寂寞和孤獨中艱難度日的柳宗元是多麼思念親友們啊!

於是想到折梅相送,可親友們遠在萬里之外,是根本無法送到的。這裏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還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為一個羈囚不能連累了親友,更何況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柳宗元從梅的早開早落聯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麼不憂,怎麼不心急如焚呢?正因為憂其早開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勵,自我鞭策。

事實上在永州雖然被迫離開了政治舞台,但他自強不息,把閒居的時間用在訪求圖書,認真研讀和對自己前半生實踐的總結上,奮筆疾書,在理論上做出了重大建樹,在文學上取得了光輝成就。這就是他對親友的告慰。欲為萬里贈四句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很複雜的,既有對親友的思念,也有對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輔時及物的理想不能實現的痛苦。

柳宗元是一個用世之心極強、不甘寂寞的人,但他在永州過的.是遠離政治活動而浪跡山水的生活,貶謫所造成的痛苦時時激盪在內心,反映在他的詩歌裏,正如孫昌武先生所説是表現上的簡淡清爽與內在感情上的深沉熾烈的統一。這首詩就是這樣,用簡樸、疏淡的文辭刻畫早梅傲立風霜昂首開放的形象,抒寫詩人的情志,狀難寫之物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梅的風骨與作者的人格融為一體,含蓄藴藉,感情深摯委曲,給人以很強的感染力。

早梅古詩詞4

古詩原文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譯文翻譯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

人們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開放,以為那是經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註釋解釋

迥(jiǒng):遠。

傍:靠近。

發(fā):開放。

經冬:經過冬天。

銷:通“消”,融化。這裏指冰雪融化。

詩文賞析

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這首詠梅詩,則側重寫一個“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潔白如玉,又照應了“寒”字。寫出了早梅凌寒獨開的丰姿。第二句寫這一樹梅花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一個“迥”字,一個“傍”字,寫出了“一樹寒梅”獨開的環境。這一句承上啟下,是全詩發展必要的過渡,“溪橋”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説一樹寒梅早發的原因是由於“近水”;第四句迴應首句,是詩人把寒梅疑做是經冬而未消的白雪。一個“不知”加上一個“疑是”,寫出詩人遠望似雪非雪的迷離恍惚之境。最後定睛望去,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樹近水先發的寒梅,詩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點出了。

梅與雪常常在詩人筆下結成不解之緣,如許渾《早梅》詩云:“素豔雪凝樹”,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張謂的詩句則是疑梅為雪,着意點是不同的。對寒梅花發,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詩人也都產生過類似的疑真的錯覺。宋代王安石有詩云:“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也是先疑為雪,只因暗香襲來,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謂異曲同工。而張謂此詩,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的梅花着筆,寫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探索尋覓的認識過程。並且透過表面,寫出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讀者透過轉折交錯、首尾照應的筆法,自可領略到詩中悠然的韻味和不盡的意藴。

早梅古詩詞5

古詩原文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

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

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台。

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

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

譯文翻譯

在花園裏是容易看出時節的變化的,其中最使人驚異、最能標誌時節變化的就是梅花。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風寒,在零霜下雪的時候,它就在路邊開放了。

梅花的枝葉和花朵開遍揚州。

梅花盛開的時候可以使被遺棄者見之有感而落淚,也可以使鍾情的人觸景興懷而勃發。

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飄落得早,所以趕在正月就開起花來了。

註釋解釋

兔園:本是漢樑孝王的園名,這裏借指揚州的林園。

標:標誌。

物序:時序,時節變換。

擬:比,對着。

卻月觀:揚州的台觀名。

凌風台:揚州的台觀名。

長門:漢宮名。漢武帝曾遺棄陳皇后於長門宮,司馬相如為她寫過一篇《長門賦》。

臨邛:漢縣名,司馬相如曾在臨邛飲酒,結識了卓文君。

上春:即孟春正月。

創作背景

公元507年(梁武帝天監六年)舊曆四月,撫軍將軍建安王蕭偉出為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揚州刺史,何遜遷水曹行參軍,兼任記室,深得蕭偉信任,日與遊宴,不離左右。這首詩即寫於第二年早春。

詩文賞析

兔園,《史記》稱東苑,在今河南商丘市東。遜時在揚州,詩一開頭就標出兔園是因為建安王蕭偉與樑孝王劉武有着許多相似之處。《史記·粱孝王世家》雲:“於是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複道,自宮連屬於平台三十餘里。得賜天子旌旗,出從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於天子。出言蹕,入言警。招延四方豪傑,自山以東遊説之士莫不畢至。”而建安王蕭偉《梁書》本傳雲:“偉少好學,篤誠通恕,趨賢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遊士、當世知名者,莫不畢至。齊世,青溪宮改為芳林苑。天監初,賜偉為第,偉又加穿築,增植嘉樹珍果,窮極雕麗,每與賓客遊其中,命從事中郎蕭子範為之記。樑世藩邸之盛,無以過焉。”建安王蕭偉的芳林苑,恰似樑孝王劉武的兔園。詩中的兔園,意即指芳林苑。園中百卉,獨詠梅花是因為梅花自有它獨特的標格。正當冰封大地、萬木蕭疏之時,梅花已預報了春天的來臨,所以説“驚時最是梅”。“驚”字用擬人筆法,突出梅花對節令轉換的特殊敏感,尤為醒目。

“銜霜當路發”四句,則具體地描繪梅花的高標逸韻。它不畏嚴寒,凌霜傲雪,嫣然開放。正因梅花盛開,霜落其上,故曰“銜”。正因梅花盛開,千嬌百媚,與白雪相映成趣,故曰“映”。卻月觀,凌風台,想必是園中的主要景點,自然梅花更盛。“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陸游《落梅》其一)一個“橫”字,寫出了梅花凌寒怒放的高貴品格;一個“繞”字,寫盡了梅花俏麗報春的嫵媚情態。從語法上講,“銜霜”、“映雪”是動賓結構,“枝橫”、“花繞”是主謂結構,這樣就錯落有致地寫出了滿園梅花盛開、光彩照眼的動人情景。

滿園梅花動詩興。詩人不禁由花事聯想到人事,想起了人世間許多悲歡離合的故事。漢武帝的陳皇后,擅寵驕貴,終因驕妒失寵,退居長門宮,愁悶悲思,聞司馬相如工文章,遂奉黃金百斤,令為解愁之辭,相如為作《長門賦》,中雲:“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縱橫。舒息悒而增欷兮,屣履起而彷徨。……夜曼曼其若歲兮,懷鬱郁其不可再更。”故詩曰:“朝灑長門泣”。《史記·司馬相如傳》載:“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户窺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文君之父卓王孫開始反對兩人的婚事,後經勸説,不得已而“分予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及其嫁時衣被財物。”後漢武帝命相如為中郎將,建節出使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蜀人以為寵。於是卓王孫、臨邛諸公皆因門下獻牛和酒以交歡。卓王孫喟然而歎,自以得使女尚司馬長卿晚,而厚分與其女財,與男等同。”故詩曰:“夕駐臨邛杯。”

“朝灑”二句,一悲一喜,一離一合,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兩事都與司馬相如有關。寫兔園之梅,為何聯想到司馬相如呢?因為司馬相如和樑孝王還有一段因緣。樑孝王到首都長安,帶來鄒陽、枚乘、莊忌等一批文士,相如見而悦之,遂藉口有病而辭官遊樑,樑孝王令與諸生同舍,一住幾年,乃著《子虛賦》(見《史記·司馬相如傳》)。詩人是將建安王比作樑孝王,將芳林苑比作兔園,而將自己比作司馬相如。有人説:“長門借喻閨婦,臨邛借喻遊子,意謂閨婦方見梅傷春時,而遊子亦罷飲思家也。”(何融《何水部詩注》)這種理解似失之於淺俗,與整首詩的基調亦不盡吻合。建安王蕭偉愛客接士,何遜以卓越的才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遂引為水曹行參軍兼記室,日與遊宴,深被恩禮。何遜正是躊躇滿志的時候,似不應有消極悲愁之歎。最後“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二句,寓有人生有限,應當及早建功立業的思想。整首詩的基調還是積極向上的。作者是以司馬相如自喻,借詠梅來表現自己堅定的情操和高遠的志向。陸時雍所説:“何遜好梅,梅詩絕未見佳,其所好在形骸之外。”(《古詩鏡》卷二十二)尚屬皮相之見。

標籤: 古詩詞 早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ci/m8j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