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詞 >

周邦彥《六醜》詩詞翻譯賞析

周邦彥《六醜》詩詞翻譯賞析

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

周邦彥《六醜》詩詞翻譯賞析

[譯文] 長長的枝條鈎住行人,像牽住衣衫有話要講,惜別的情感哀怨纏綿。

 [出自] 北宋 周邦彥 《六醜》

正單衣試酒,悵客裏、光陰虛擲。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釵鈿墮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隔。

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靜繞珍叢底,成歎息。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殘英小、強簪巾幘。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欹側。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

註釋:

六醜:詞牌名。此詞調為周邦彥首創,長達一百四十字,分上下兩片,以詠物為題材,寄託自己身世之感。周密《浩然齋雅談》卷下載:“(徽宗)問《六醜》之義,莫能對。急召邦彥問之。對曰:‘此犯六調,皆聲之美者,然絕難歌。昔高陽氏有子六人,才而醜,故以比之。’”

正單衣試酒:杜甫《曲江二首》:“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試酒:品嚐新釀成的酒。《武林舊事》卷三載,夏曆四月初,酒庫呈樣嘗酒。張鎡《賞心樂事》亦曰:“三月季春……花院嘗煮酒。”南宋風俗多沿襲北宋汴京,“試酒”之俗亦是。

悵:惆悵,愁悶。

客裏:客遊他鄉之時。

願春暫留:俞注:“三句一句一轉,《宋四家詞選》評為‘千錘百煉’。‘過翼’,以鳥飛作比方,言春歸的迅速。”

過翼:飛過的鳥。翼:鳥翅,這裏代指鳥。

為問花何在:蘇軾《水龍吟》:“曉為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以美人比落花,意思是夜裏的風雨把薔薇花都埋葬了。韓偓《哭花》:“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楚宮:西施是吳宮美人,故本應作“吳宮”,但按格律應用仄聲字,而吳楚地域相接,吳地後歸楚,楚宮亦多美人,故用“楚宮”。

傾國:美人的代稱。漢樂府《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釵鈿墮處遺香澤:以美人的釵鈿墜落形容薔薇花飄落。此句寫花已零落而香澤猶存,如美人已逝而釵鈿仍芳。《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徐夤《薔薇》:“晚風飄處似遺鈿”。鈿:一種嵌花的首飾。香澤:香氣。澤,油膏之類。

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形容落花飛舞的樣子。蹊:小路。陌:小道。

但:只有。蜂媒蝶使:蜜蜂、蝴蝶往來花叢之中,像是花的媒人和使者,故曰。裴説《牡丹》:“遊蜂與蝴蝶,來往自多情。”窗槅(gé):窗子。槅:窗上用木條製成的格子。

岑寂:冷清,寂寞。

蒙籠:草木茂盛繁密的樣子。暗碧:暗綠色。

珍叢:指薔薇花叢。韓偓《大慶堂賜宴元璫而有詩呈吳越王》:“笙歌風緊人酣醉,卻繞珍叢爛熳看。”

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薔薇枝上有刺,會鈎住人的.衣服,故曰。儲光羲《薔薇歌》:“低邊綠刺已牽衣。”無極:沒有盡頭。

殘英:殘花。強:勉強。簪:插,戴。巾幘:裹發的頭巾。

顫裊:顫動搖曳。欹(qī)側:傾側,斜依。

趁:逐,隨。潮汐:潮水。早潮為潮,晚潮為汐。

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用唐人紅葉題詩的典故。《云溪友議》載盧渥應舉之時,在御溝旁拾到一片紅葉,上面題詩一首,於是藏之巾箱。後娶一宮人,見紅葉後長歎曰:“當初偶題隨流,不想被郎君收藏。”葉上詩曰:“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斷紅:落花。何由見得:珍重落花之意。

譯文1:

初穿單衣試飲新酒,獨客異鄉光陰虛度。願春天暫時留住,春如鳥兒疾飛不知去處。薔薇花在哪裏?昨夜的狂風急雨,把這楚宮的美人摧殘入土。像墮落的釵鈿遺下縹緲的芳香,花瓣飄過桃樹下的小徑,又飛過柳樹下的小路。有誰為之憐惜詠歎?只有黃蜂和蝴蝶,不時扣擊那帶格的窗户。

東園清清冷冷,草木茂盛,一片幽暗。靜靜地環繞花叢,陣陣歎息發自心絃。長長的枝條鈎住行人,像牽住衣衫有話要講,惜別的情感哀怨纏綿。將一朵小小的殘花,勉強地插在頭上,怎比得鮮花在美人頭釵上搖顫,嬌媚斜側引人愛憐。漂泊的花瓣,不要跟隨潮汐迅速離去,只怕那上面有相思的詩句,難以為知音人看見。

譯文2:

正是穿單衣品嚐新酒之時,我卻長期客宦在外地,大好的時光輕易拋擲。盼望春天能暫時留步,春天卻像飛鳥展翅,飛過去一點不留蹤跡。薔薇花呵你去向哪裏?莫非是昨夜的狂風驟雨,當作楚宮美人葬入墓地?也許釵鈿墮落處,還遺發着濃郁的香氣;還是胡亂裝點桃林小路,或是在柳陰下翻來捲去。誰能多情對你深表惋惜?只有那枝頭上的蜂媒蝶使,還不時地把窗櫺扣擊。

東園裏一片落寞沉寂,草木葱蘢幽暗深碧。我獨自饒着薔薇花叢,不斷地連聲歎息。長長的枝條故意招惹行客,牽着衣襟像是要説話,傾訴無限的惜別情意。殘存的花蕾是那麼嬌小,勉強把它插在頭巾上。總不像一朵盛開的鮮花,釵頭上顫威威賣弄嬌姿,還時時向人斜倚。落花即或被水漂流去,也不要追逐那早潮晚汐。恐怕那凋落的花瓣上,還題寫着相思的詩,漂走了,你的情意誰知。

賞析

這首詞並非泛泛詠落花,而是抒發對花落後的“追惜”之情,更是對自己“光陰虛擲”的“追惜”之情。詞寫得極有特色,與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有異曲同工之妙,頗值一讀。

詞作上片抒寫春歸花謝之景象。開首二句,“正單衣試酒,悵客裏、光陰虛擲”,點明時令、主人公身份,抒發惜春心情。“試酒”,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户部點檢所十三酒庫,例於四月初開煮,九月初開清,先至提領所呈樣品嚐,然後迎引至諸所隸官府而散。”這裏用以指時令──農曆四月初。長期羈旅在外的詞人,值此春去之際,不禁發出虛度光陰的感歎,寫來含渾而不顯露。“正”字、“悵”字直貫全篇。“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過翼”,以鳥飛作比喻,形容春歸之迅速,這三句一句一轉:“願春暫留”,表示不忍“虛擲”,珍惜春光;“春歸如過翼”,春不但不留,反而逝如飛鳥,竟成“虛擲”;“一去無跡”,不僅快如飛鳥,更無影無蹤。“一去”二字,直説到盡頭,不留餘地。隨着句意,惜春之情愈轉愈深。賙濟評曰:“十三字千迴百折,千錘百煉,以下如鵬羽自逝”(《宋四家詞選》)。以上五句寫春去,是題前之筆。接下陡然提出:“為問花何在?”一筆噴醒,又輕輕頓住。譚獻認為:“‘為問’”三句,搏兔用全力”(《詞辨》卷一)。陳廷焯指出:“……此處點醒題旨,既突兀,又綿密,妙只五字束住,下文反覆纏綿,更不糾纏一筆,卻滿紙羈愁抑鬱,且有許多不敢説處,言中有物,吞吐盡致”(《白雨齋詞話》卷一)。其實從下句“夜來風雨”至上片結束,皆從此一問而出,振起全詞。“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二句,正面寫落花。“傾國”,美人,這裏以之比落花。以美人比落花,唐代即有。沈亞之《異夢錄》:“王炎夢遊吳,同葬西施。”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這裏本應説吳宮,但為律所限,故借用“楚宮”。這三句既寫因夜來風吹雨打,使落花無家,更寫由於落花是無家的,所以雖有傾國之美姿,也得不到風雨的憐惜。這裏是人與花融合來寫,以花之遭際喻羈人無家、隨處飄零之身世。這三句一開一合,一起一伏,很好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的矛盾與苦悶。“釵鈿墮處遺香澤”以下六句,大力鋪開,盡情寫薔薇謝後的飄落情況。“釵鈿墮處遺香澤”,這裏是以美人佩戴的“釵鈿”喻落花,化用徐夤《薔薇》詩:“晚風飄處似遺鈿”句意,零落之餘,只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落花飄零是慘景,而以“桃蹊”、“柳陌”來襯托,卻顯得極有情致。接下側寫一筆:“多情為誰追惜?”“為誰”,即誰為。春去花殘,觀賞者都已散去,應不再有多情追惜之人了。“但蜂媒蝶使,時叩窗隔”二句一轉,蜂蝶無知,不知“追惜”,然而它們卻以媒人、使者的身分“時叩窗隔”,似乎在提醒室中人去“追惜”。通過以上描繪,把薔薇雖然凋謝而香氣猶存,春天雖然逝去而值得追惜之情景寫得韻味盎然。詞作上片特用問語“為問花何在”、“多情為誰追惜”,加以強調,以突出“無家”與“無人追惜”之意,由此見出內中隱含詞人自己的身世遭際之感。

詞作下片着意刻畫人惜花、花戀人的生動情景。“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開首二句起襯托作用,以引起下文。詞人不忍辜負蜂蝶之“時叩窗隔”,於是走出室內,來到東園,只見園內花事已過,碧葉茂盛,一片“花落”後“岑寂”的景象,也是“光陰虛擲”、春天“一去無跡”之實況。“靜?珍叢底,成歎息,”寫人惜花。為了“追惜”,詞人靜靜地繞着薔薇花叢,去尋找落花所“遺”之“香澤”。“成歎息”三字總括一切,承上啟下。“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三句,為一歎,寫花戀人。花已“無跡”,但有“長條”,而“故惹行客”,話別“牽衣”,有同病相憐之意,也寫出“行客”之無人憐惜、孤寂之境況。無情之物,而寫成似有情,雖無中生有,卻動人必弦,感人至深。“殘英小、強簪巾幘。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欹側“四句,為二歎。在“長條”之上,偶然看見一朵殘留的小花,詞人以為這就是打算與其話別者。雖然“殘花”本不是“簪巾幘”之物,然而“行客”卻頗受感動,故“強”而“簪”之。然而這哪裏比得上它當初盛開時插在美人頭上之嫵媚動人呢?殘英強簪,令人回想花盛時之芳姿,映帶凋謝後之景況,有無限珍惜慨歎之意。這既是慨歎花之今不如昔,更是慨歎自己的“光陰虛擲”、“人老珠黃”。詞作寫至此,詞人如夢初醒,似有所覺悟,又有無可奈何之感。最後三句“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為三歎。詞人因終不願落花“一去無跡”,所以又對花之“漂流”勸以“莫趁潮汐”,冀望“斷紅”上尚有“相思”字。如若落花隨潮水流去,那上面題的相思詞句,就永遠不會讓人看見了。“何由見得”,即何由得見,流露了依依不捨的深情蜜意。這裏活用紅葉題詩故事,借指飄零的花瓣。對以上所寫,賙濟評曰:“不説人惜花,卻説花戀人。不從無花惜春,卻從有花惜春。不惜已簪之‘殘英’,偏惜欲去之‘斷紅’”(《宋四家詞選》)。末句複用問語,逆挽而不直下,拙重而不呆滯。譚獻曰:“結筆仍用逆挽,此片玉之所獨”(《詞辨》卷一)。

這是首“惜花”之詞,更是首“惜人”之作。全詞構思別緻,充分利用慢詞鋪敍展衍的特點,時而寫花,時而寫人,時而花、人合寫,時而寫人與花之所同,時而寫人不如花之處。迴環曲折、反覆騰挪地抒寫了自己的“惜花”心情,又表露了自傷自悼的遊宦之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ci/kle29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