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給將有作為的年輕教師散文

給將有作為的年輕教師散文

給將有作為的年輕教師散文

給將有作為的年輕教師散文

傍晚,伏几喝茶,忽想起孩子的作業。頓覺內疚,整天忙於他人的孩子,而自己的卻從未過問過,便搬來小凳子,讓孩子坐下寫作業,已少盡關懷。

誰知孩子跪着寫字,怎麼也不坐。氣憤之餘,強拉他去坐。誰知一坐,竟失聲痛哭。問原因,怎麼也不説,只是用手護着臀部。內心雖覺蹊蹺,也只好暫緩,於是隨了他。

睡覺前,脱去衣服,卻發現屁股上青紫遍佈,一稜稜的紅腫足有六七道;一條大腿上還有一團雞蛋大的紫色傷痕;兩條胳膊上,也有新舊不同的傷痕。妻子失聲道:“怎麼會這樣?這樣小的孩子,怎能忍受這樣的.折磨!”

再三追問緣由,孩子就是不説。我説:“不要問了,我明天去學校問”。孩子才説:“我要是説了,你們能不能不去問?”我説可以,他才説是昨天沒完成作業,並要求我按答應的辦。我答應了他,但一夜無眠。

第二天照例送他,快到學校門口,孩子擋住我説:“你回去吧,這是昨天説過的”。我點了點頭,淚光中看他去走進了校門。

回到單位,心理很難受,只好打電話給他的老師,委婉地點明其事,並要求他善待每一個孩子。其亦謙謹的接受了,並表感激之意。

事情就這麼過去了,但心中的陰影卻久久難散。我想:這就是我們基層教育的現狀,這就是我們的教育搞不好的原因,這就有錢人和官員要把孩子送到我外地就讀的主要原因,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教書終身卻沒有學生的原因。

當然,就其本意,其實是好的,應該是認真負責的表現。但是任何事都有“法”和“度”:“法”一旦錯了,就是再認真,也只有苦勞;“度”即限度,真理與錯誤只有一紙之隔,一旦超越界限,再好的事也就是錯誤的。就如此事,從本意講,老師是人真的;但是打到傷痕累累,則符合那一條規律?與孩子的健康與人格,難道不是摧殘?這難道不是為了人卻害了人?

孩子是頑皮的,越聰明越明顯,任其發展是不行的,需要我們管束和強化。但是我們能否多想點辦法呢?為什麼一定要打呢?教育的規律,也表明並非愛打學生就能成功,並非寫得多就成功。我們能否找到其它激勵機制呢?能否以獎勵代替體罰呢?能不能用寫會生字為止代替一個字寫幾十遍呢?能不能用學會數學公式的應運代替一天幾十道題的強化呢?

其實我記得教學生識字,也沒有多難,如果從分析字形、字義入手,往往有許多字不寫就能記住。如果利用謎語等方法,也許在認的過程中已被學生掌握,然而常見的是一個字讓學生寫幾十遍。教數學也不見得難,如果你在教學前,先許之故事或遊戲,讓他們聽懂了就玩,也許他們非常神速,然而常見的卻是一天幾十道題的強化。也許正是因此,學習日漸成為學生的繁重負擔,從中找不到一點樂趣,致使一點求知慾望日漸喪失,我們以可憐的“好心”葬送了孩子們的前途。

我作此文,並非要對孩子的老師怎麼,其實,這是也許是比較普遍的。因為既然有這樣的老師,當然有造就他的土壤。更何況他們之所以如此,是想有所作為。也並不是説這種行為是可取得的,這種做法畢竟是違背教育規律的。在今天尚以此作為建立功業的手段,是很可憐的。

寫到此,心情很沉重!望廣大同仁深思,願將有作為的年輕教師深思,點燃孩子們夢幻,譜就自己的輝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zw39np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