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遊記散文《五一遊南京秦淮河》

遊記散文《五一遊南京秦淮河》

天將晚的時候,我們來到了秦淮河。雨早已經停歇,天仍是陰沉沉的。

遊記散文《五一遊南京秦淮河》

一下車,我們便被眼前的古式建築羣所吸引,來到大排檔門前,順着購物美食街前行而去。八年之後故地重遊,心有欣喜更有新奇。也許初次的遊歷只是萍水相逢,要麼一見傾情,時時縈繞,要麼稍有感動,便束之高閣,偶爾想起,而今再次重遊,將有怎樣的期待和感動?

街道兩旁亭式建築,古色古香,古樸典雅,連綿不斷,高低參差,錯落有致,軒窗閣樓,灰牆黛瓦,坡頂青磚。兩旁店鋪林立,特產工藝,賓館酒樓,美食風味,絲綢烏衣,雨花石雕,令人目不暇接。遊人如織,擁擠如籠,水泄不通。人挨人,人擠人,俊男靚女,牽手成行,撫肩而進,熱鬧非凡,繁華市井,巷道滿滿。選了幾隻桂花鴨,幾顆雨花石,轉了轉絲綢店,逛了逛烏衣巷,記得幾年前的珠簾軒窗草蓆亭頂,而今已是朱門黛瓦,樓閣翹檐,花格木窗,檐飛窗透。烏衣巷前,劉禹錫詩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前夕陽斜”仍然回縈,王謝舊居已去,徽派建築羣集錯落,燕子不再,只留給遊客一片無盡的遐想和探尋慾望。

站在文德橋上,撫着橋欄雲波花柱,向秦淮河遠處望去,河兩岸亭樓林立,連綿不斷,家家户户,臨河而開,亭頂檐軒,朱門紅窗,細格廊欄,軒窗閣樓,灰牆黛瓦,檐翹廊凸,台階曲轉,近水迎門,大紅燈籠高高懸掛,依次排開,或高或低,或明或息,或在屋檐下,或在軒窗旁,或在門廊邊,或在河沿角,或如臂伸出,或藏綠樹中,或呈橫列,或呈豎排,點點紅燈,映在水中。徽派風格,別具風情。河水清清,波紋蕩蕩,綠波微瀾,紅影綽綽,星星點點,幾條小船,緊貼河岸,遠遠而來,緩緩而走,泛起波紋,漣漪疊興,船舫相向而行,弄皺一池春水,搖碎兩邊紅燈倒影,顫顫微微。遙遙望去,紋波依依,如裙如裾,風姿綽約,旖旎可人。

也許李白的二分明月的故事依然在流傳,但是遊人們卻忘記了“過橋非君子”的傳説,遊人開始增多,逐漸擁擠,橋頭上,你簇我湧,穿紅着綠,牽手搭肩,揹包掛傘。想站在橋頭留個影,剛舉起相機,便有人一晃而過,禮貌者或稍一彎腰,低頭而過,或因搶鏡,回頭報以道歉般的微笑,也有的略微一停,更有的徑直而過,謙謙君子之氣蕩然無存,儒雅之風遺忘於腦後。

站在橋上,看着下面,遠處的秦淮河水,河水紋波姍姍,燈影閃閃,不禁吟詩成首:

《秦淮河邊》

秦淮水韻波連波,兩岸軒亭多錯落。

日落黃昏家家燈,槳聲吹皺點點紅。

白鷺洲頭中分水,文德橋上思分月。

未進青樓心莫死,此生必去秦淮河。

來到江南貢院,貢院門旁已經燈籠高掛,金光閃亮,裏面陳列史料,並有筆墨紙研扇可兜售。明遠樓樓閣裏面亦是燈火通明。明遠樓呈立體正方,三層木製結構,底層四面各開拱門,樑柱交錯,四面軒窗,朱門紅窗,剔透玲瓏,燈籠高懸,金光紅暈。相隔不遠便是江南貢院牌匾楹聯,頂樑二龍相戲,檐角如龍翹尾,四柱三門,高低雙層,錯落一致,神韻大氣,上貼壁畫,古韻明晰。

天將傍晚,夫子廟前東西長街上游人如織,人力車伕着黃衣,戴禮帽,貼在街邊,靜等遊客,更有車伕在人羣縫隙中鑽來鑽去,搖鈴聲聲,車子忽抬忽低,車上游人,忽起忽落,前仰後合。迎面看去,遠處得月台下燈籠滿檐,金陵春前金龍戲珠。

來到天下文樞牌坊楹聯前,文樞牌匾,三門四柱,檐角高翹,莊嚴宏大,頗為壯觀。兩邊楹聯“允矣斯文,為古今中外君民立之極;大哉夫子,會詩書易禮春秋集其成。”赫然醒目。文人相聚,留影合照。

前面石砌欄杆,欄杆之下是泮池碼頭,可上游覽船。石欄邊,星星點點的矮架柱狀路燈,立體古雅,透着古韻,散發着古典的芳香。站在欄杆前可見百米照壁,照壁之上兩條金龍,騰空炫舞,二龍戲珠,金光閃閃,金龍之下燈光爍爍,灼灼煜煜,熠熠生輝,似河水奔流,水韻紋翻,河中倒影,金波漣漪,間雜紅光點點,其情其景,蔚為壯觀。遊船畫舫,有的緊貼岸邊,有的往來穿梭,緩緩而行,船舫金燈繞檐,頭尾前後,大紅燈籠懸掛,立體線條,明晰凸顯。

四面環顧,各色建築,門前燈籠掛,燈着檐角邊,建築造型,被勾勒得線條清晰,輪廓鮮明,整體畢現,富麗堂皇。文樞楹聯後面,東西兩側,魁光閣與聚星亭,犄角相望,互為呼應,六角飛檐,聚星亭看似雙層,魁興閣內魁星亭三層六面,飛檐翹角,檐角金光閃耀,線條清清。街邊幾棵綠樹間雜其中。

照壁,泮池,天下文樞,一條中軸線,正對着夫子廟櫺星門,六柱三門,上刻篆文“櫺星門”,並有牡丹圖案磚刻浮雕,美侖美奐,進櫺星門,大成門,便是大成殿。

站在泮池東面的橋頭上,前有咸亨酒樓,後有得月台,河邊秦淮人家,金陵春酒樓,家家燈光點綴,處處燈火輝煌。秦淮河上,畫舫着金色船頂,帶紅色光暈,浮斑駁水面,緩緩而行。水面之上,明暗交雜,泮池岸邊石欄,明光倒映,畫舫紅暈和遠處亭樓輪廓,檐角燈籠,倒影入水,紋波盪漾,影影綽綽,黑暗之中,碎金點點,紅影閃閃,如夢如幻。

街頭之上,燈光璀璨,溢彩流光,江南小調,絲竹炫音,茗茶沁鼻,小吃飄香,遊人流連,市民倘佯,一派盛世繁榮的景象。

匆匆地走在人流中,我與上次一樣只是一個遊客,繁華的街景,炫目的光影,流線型的亭榭,喧鬧的人流,搶走了我的柔軟的眼,奪走了我的躁動的心,讓我寧靜的思緒沉睡在心底。

我本想在王者之都的金碧輝煌裏,去烏衣巷前體會一下昔日的棗花香,感受一下夕陽斜;到朱雀橋邊想象一下野草花,文德橋上體會二分明月,白鷺洲頭吟誦李白的二水中分;再到桃花渡前,媚香樓裏,長板橋邊,體會俠骨柔腸,淺斟低唱;嚐嚐咸亨酒店的淮揚菜,秦淮人家喝杯酒,在孔乙己的茴香豆中,找點靈韻,尋點才思;想象江南才子的文思泉湧,吟風誦詞和秦淮八絕的悽婉絕美;我也想在槳聲燈影裏感受一下兩位文者的不同感受,體會一下而今時代的我在槳聲燈影裏的感動與文思。

也作為一個師者,感受一下當時貢院號舍裏的江南學子,到明月樓上瀏覽一下號舍,如同今天當一次監考;看看當年學子的卷宗;走進夫子廟,到露台上感受一下昔日的講台;體會顏回,孟軻對老師的膜拜;想象一下當年皇帝出巡朝聖祭孔的陣容。

我像八年前一樣,來到秦淮河,匆匆地來了,又匆匆地離去。帶着淺浮的表象,帶着炫目的觀感,支離破碎的野史與傳説。我並沒有在你的璀璨的燈光裏體味到你昔日的滄桑和悲涼,我並沒有在你沿襲的酒家中體味到你的千年之前詩人到來時的落魄,我並沒有在你同樣的巷口,一樣的橋頭聽到你的昔日的故事和詩人的傳説。

秦淮河啊,我又一次隨着擁擠的人流,匆匆地瀏覽了你金粉的凝脂,溢彩的燈影,站在秦淮河的橋頭上,我總有一種與你相隔遙遠的距離之感,我像是一個擦肩的遊客,與你只是一個萍水相逢的約見,一個淡淡如水的交集,我沒有走進你的內心,只是見到了你五彩的浮容,輕曳的裙裾,不知道你千年的悲歡,體會不到你歷史的滄桑感。

秦淮河水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橋頭,每一個巷口,每一個台階,每一個酒樓,每一個院落,似乎都有着一個悽美的故事,你給了我們一縷明媚的春光,一襲豔豔的暖意,不管是春夏還是秋冬,你用一幅五彩的面紗遮住了你流血的傷口,斷角的的殘垣,把那些悽美的名字和傳説注入了導遊的描述中,讓它炫光流彩,芳香永遠。

也許,等到下一次,我一定不會這麼匆匆,我一定打好行囊,來與你做一個深深的約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xzzp7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