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可愛的故鄉散文隨筆

可愛的故鄉散文隨筆

羣山環抱,旺水半繞,白牆紅瓦,綠樹掩映。村內西側,自北向南流動着一條頗具活力的小河。兩條“V”形水泥硬化路穿村而過。直通縣鎮的大街上,白天,車水馬龍;夜晚,絢麗多彩。

可愛的故鄉散文隨筆

五百多户人家,依山傍河而居。一座充滿現代氣息的農產品綜合加工廠,屹立南端。兩個水庫,像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分列左右。站在東南山頭,西北望,猶如諸城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克隆在此。

這,就是我生命的源頭、可愛的故鄉——山東郝家旺。

龍年之春,應德高望重、知書達禮的賢弟——郝洪福之邀,滿懷喜悦,再訪故里。

駐足高處,俯視瀏覽,鑲嵌在街旁河邊的銀楊翠柳,皆被熙風梳綠。點綴在村內院外的桃花桐蕾,無一不被春意染紅。

全新的村容村貌和迷人的.春韻景緻,驟然激起了40年前首來故鄉時那一幕幕感人場景。

1972年春天,陽光明媚,春意盎然。親情似火的我,將熱切尋根的腳步,第一次驅動到這塊夢纏魂繞已久的故土之域。當時的神經興奮度,高得宛似火山爆發,熾熱沖天。

那時,除了人們的思想道德和黨風民風外,似乎啥都落後。路徑自然原始。一過高崖,原本馱我趕路的自行車,反而靠我拉着走。五公里的爬山越嶺,好像模擬了一段紅軍長征。

初來乍到,滿目新鮮。累的感覺被沖淡了不少。向陽坡上的“槐抱秋”,曾令我耳目一新,止步靜觀。不過,一旦進入郝家旺地界,身後的所見所聞,都被親情之風吹到腦後。因為,此行的熱點,是郝家旺,並非他村他事。

走到村東,遇一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見底。經問,名曰旺水河,或許郝家旺村名,就因此而起。

河上有個簡易橋,幾塊石板鋪就,雖不很寬,卻很穩固,古樸韻味甚濃。只要不發河水,人從上面走,滿行。我推着自行車,有些擠把,畢竟太窄。走過去,將自行車插好,轉身返回水邊,蹲下去,以手代碗,喝了兩捧晶瑩的水,甜甜的,解渴,過癮,爽口爽心。

河與村之間,有一個山樑子,既像河的堤壩,又像村的圍牆,我費了好大勁,才將自行車拖上去。我一腚坐下,一邊擦汗,一邊居高臨下瞭望遠風近景。

呵!家鄉真美啊!河東河北山坡上,披着花葉相間的果園大氅;山頂,戴着葱綠的馬尾松帽,峪河則像一條美麗的玉帶纏繞在兩座青山腳下。

從山樑子下來,一個素不相識的“一家子”,親熱過後,將我領進了第一個落腳點——郝宗親大叔家。

兩年前,我與郝宗親大叔,在縣城偶然相識。使得我與郝家旺的親情之線,中斷好長一段距離之後,再次接通。

大叔住宅,位置,村中偏南。大門口,坐東朝西。北面不遠處,是管理區、學校、衞生室和供銷社門市部。地角不錯。

當時,村裏盡是古風古味的街巷,窄而彎曲,斜而不正。路面淨是石拉渣,雨天絕對好,行人踩不到泥。

説真的,我喜歡的,正是這種純真的山村特色,質樸,素雅,靜謐,自然,盡顯原古生態之秀,“世外桃源”之美。

我到郝家旺的消息,比風颳得還快,板凳還沒坐熱,便有20多人,帶着笑臉熱心,前來認識和親近我這個陌生的“一家子”。

中午,被時任大隊會計的郝宗善大叔,熱情邀到他的舍下,與郝世財、郝世寶、郝慶吉等郝家頭面人物,舉杯問盞,同飲共餐。

故鄉的水酒,故鄉的飯菜,再揉進故鄉濃濃的親情,這頓飯,吃的格外有滋有味。心裏不免暖風陣陣,甜意綿綿。即使今天回味,仍覺温馨如春。

下午,滿面稚氣的赤腳醫生郝世友小弟作嚮導,饒有興致地伴我周遊四坡,觀山賞水,獵奇覽勝,使得我的眼界大開,心境驟美。

晚上,熱情滿懷的堂弟郝世財設家宴,為我接風,部分大隊幹部和郝世生等父老代表,欣然出席作陪。

滿屋,沒外姓,都姓郝。一大家子人,敍得親切,笑得燦爛,喝得高興,吃得開心。氣氛如同過年,親切、熱烈、温馨、濃郁。

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人,故鄉的情,留給我不盡的感慨和激奮。

四十年前的故鄉行,其深厚情感,不僅在今日新旺河的波光裏,盪漾不止,還時常闖進我的夢境。

昨天夜裏,我就夢見村東旺河建起了發電站,村北路邊建起了現代廠房,父老鄉親住的,都是時尚亮麗的新樓房,兩條大街上,店鋪林立,霓虹燈絢爛多彩,勝似一副城鎮景象,一轉眼,又變成了更加神奇而美麗的人間天堂。

但願我的美夢,明天就是現實。

標籤: 故鄉 散文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wdooo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