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富源墨紅鎮木香故里優美散文

富源墨紅鎮木香故里優美散文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木香故里風景區是個好去處。從曲靖南出發,經過茨營,車行30多公里就到富源墨紅鎮法土林場的風景區“木香故里”。見到木香故里這幾個字,我就想:這是什麼意思?木香是一種中藥,難道這裏產木香?亦或木香是個人名?

富源墨紅鎮木香故里優美散文

進入林場,立即被各種松樹包圍,富源縣最高的山就在法土林區,它叫營盤山,海拔2774米。營盤山各種各樣的杜鵑花開滿了山坡,紅的粉的白的杜鵑花構成了花的海洋。置身於花海,醉在花朵裏,醉在春光裏,我彷彿看見花仙子曳紅衣、披白紗翩翩在飛,水袖拂過一個又一個山頭,白紗巾飄在山腰。小密蜂展開歌喉,布穀鳥聲聲啼叫,羣羊高聲咩咩,白胸黑袿的飛燕,一趟又一趟不停歇,大地披紅杜鵑獻錦,飛蟲奏樂花仙起舞,她回眸電笑一切悄然。

我還在糾結木香這個地名,遠遠看見一個牧羊老人,就迎上前去問,才知道木香故里是彝語,意思是來這裏玩。墨紅鎮地處富源縣西南,全鎮國土面積495.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25米。境內的風景區法土林場始建於1971年,林場位於墨紅鎮西部,處於富源縣最高海拔區。

林區的這一切都得感謝植樹的前輩,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在法土林區賞花觀景的同時,我們不得不説到二十年前的天保工程。1998年國家啟動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簡稱天保工程,以遏制中國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的森林資源急速消耗,使退化的生態環境得到休復。而墨紅的天保工程比國家啟動的還要早。墨紅鎮是漢彝回等族雜居地,彝族居多,以狩獵和旱作為生,森林是人的命根。1971年,主管富源縣農業和林業的副縣長李紹芳動員號召24個村寨,貢獻出種植蕎麥的坡耕地,以及分散在蕎麥地之間長期砍柴的陡坡地段,組建法土林場。李紹芳副縣長帶頭與羣眾一起種植華山鬆,當年與他一起勞動的`老人稱讚他説:“李紹芳副縣長能吃苦得很!是他帶領我們開闢了林場。”如今法土林場的松樹挺拔,鬆籽飽滿清香。後人在前人的基礎上沿法土林場周邊繼續植樹,擴大了林場,林場從最初6萬畝發展到40多萬畝。

林區有一個小型水庫叫社安水庫,是富源縣海拔最高的水庫。它是青翠樹林間的一塊藍寶石,四面青山、碧綠晶瑩,微風徐來、泛起層層漣漪,在早晨新鮮的空氣中漫步,看清澈的水中游魚歡快地徜徉,水鳥叫一聲掠過水麪,一切是那麼寧靜。風輕輕地吹拂,在尖世中渾濁的心靈經過這水滌盪,變得清揚。那晶瑩剔透的水呀,浸潤了周邊的景色,也浸潤了我的心靈。一個牧羊人趕着一羣羊從杜鵑花叢中走來,一對綿羊母子剛從杜鵑花下鑽出來,也許瞥見了生人,就驚疑地站在了蘭天白雲下,周圍的小樹小草也停止了切切私語,只有風拉着雲在跑,這一番情景叫人的心向那小花小草傾斜。

牧羊老人是彝族,漢話説得很好,老人用漢話為我們唱了一首彝家山歌:

“地裏鋤禾喜融融/有心念郎不怕窮/只要兩個情意深/冷水沖茶慢慢濃。”

他給我解釋説現在日子越來越好過了,只要肯勞動,日子也是冷水沖茶一樣慢慢越來越好的。

我想:茶通常是用開水沖泡,這裏用冷水沖茶比喻日子越來越好,並且這好日子的味道能慢慢地品出,我不禁為墨紅這片土地上勞動的人們叫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w94qk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