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因為悔恨,所以珍惜理解散文

因為悔恨,所以珍惜理解散文

題記:

因為悔恨,所以珍惜理解散文

我一直相信在那片遙遠的大陸上,有像我們一樣的眼神和渴望;我也一直相信除了得到和給予之外,我還依然有理由奔赴遠鄉;如果非要用世俗的色彩為我抹上,那麼我最渴望得到和給予的,就是——理解!

——筆者

愛爾蘭根(Erlangne)

這將是我為之守候兩月的土地,這也將是我為之懷念一生的塵埃……

碰觸愛爾蘭根的呼吸,她的容顏我已經看不清。夜晚的火車站我依稀的聽到自己的心跳,彷彿是這個古老的市鎮用她的手拍打我的身影。我在飛速地回顧着我的四周,每一個陌生的影子都是我期望的可能,而我的期望卻只能等候微笑的確認。接待我的Christina終於還是出現了,我倒更覺得她像精靈般突然從我的身邊顯現,因為之前我真的看不見她,原來陌生和孤單這麼容易提升眼眶的濕度。

往後的歲月裏,愛爾蘭根的記憶墜若落木,一葉一頁地覆蓋着我的日記,往事開始向未來延伸,然而至少陌生和孤獨會多了一份包圍而顯得不那麼直露了。我沿着樹林踩我的單車上班,也許我們無法相信這兒的城市內還有如此大的一片樹林,像農場。喜歡清晨飛快的穿過樹林,兩鬢的風兒讓我有翅膀的感覺;喜歡看日落的時候的牧羊人,和他的羊羣,聽他的吆喝;喜歡夜晚的時候坐在宿舍前的樹林裏盪鞦韆,滿天的星星在我眼前搖擺;喜歡早晨在研究所聽到舒特太太的“Gutenmorgen!”,然後和藹慈祥的笑容,那是全世界都能夠蔓延的親切;喜歡深夜聽着《memory》入睡,寂靜便像清風,像夕陽,像流星,在我的夢鄉里迅速的滑落……

其實我們一直很害怕寂寞,於是我們總會不斷的和四周對話,更多的時候我們以為我們不寂寞了,其實是我們麻木了。於是,我們的生活多了很多本不該有的驚訝,驚訝歐洲城市的潔淨和綠蔭,驚訝人們的友善和坦白,驚訝工作的精緻和秩序。然為這本該平常的.狀態而驚訝的觸動,難免有一絲絲悲涼。

喜歡愛爾蘭根的SchlossGarten,和他旁邊的教堂。每個週末,Garten(花園)很寧靜,鳥的叫聲貼着落葉,像珠子一樣敲打着你的肩膀;教堂也很安靜,唱詩班的鋼琴聲縈繞人們祈禱的眼神,我望着受難耶穌的像啊,問道:“下一次的懲罰你會降臨給誰?”我害怕連信仰都帶着了功利的影子。

那天筆記本上的網頁説“雲娜”讓泥石流湮沒了樂清的一個山村,那看似貧窮卻安寧的淨土還是難逃上蒼的懲罰;在德國的那天我讀懂了世事難料,可我寧願永遠不懂,人們讀懂的代價總是那麼昂貴。那天我和舒特太太説我的家鄉很多人死在了泥石流,她不是很懂英語,但聽到“dead”的時候她的眼神突然流落出一種哀傷,那種人類天性的哀傷……兩個月後當我心有餘悸地回到了我的家鄉樂清,卻一直沒有人和我提起那慕悲傷,是我們麻木了?還是逃避了。可我真的好懷念舒特太太的眼神,一種莫名的親切,像母親的手一樣撫慰我的思緒,那種我渴望,我們人類渴望的理解啊!

我們的生命總是像泥人般從這片厚土上堅強的站起,又風化成塵埃般隨風而去……

多瑙河(Donau)

“原來多瑙河的水不是藍色,藍色是樂師的眼睛。我不是樂師,你是……”

寫給我知己的信上,我好悲傷的告訴他我只看到了綠色的多瑙……卻遺失了我夢想的藍色,那種碧藍碧藍,彷彿從天空遺落下的一顆純淨。

記得八屆建築與文化學術研討會上章政民先生説我們提倡的往往是我們缺乏的,可我覺得更像我們遺失的……遺失是本該擁有的東西。記得多瑙河是我在德國旅行的最後一站,那夜,我直接從博登湖橫穿了德國的南部到了個邊界城市,叫帕紹。在車上,一位叫Andreas的德國人問我為什麼去那,我説我要去看多瑙河,看完我就回中國。其實多瑙河沒有中國很多河流氣勢磅礴,也沒有中國很多河流那樣蜿蜒流淌,她就是條山谷,千百年來的沖積和流逝,她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卧在瞭如黛的青山之懷,水彎似眉,水淨如眸。可是我們為什麼非要看氣勢磅礴,非要蜿蜒流淌?看多瑙河,就像想看家鄉村裏的小溪一樣,因為期待,簡簡單單的期待,沒有更多的世俗的分析……因為自己的選擇,最終墜入了大同的漩渦,那是一種齊刷刷的悲涼……這個世界我們看到同一條巷子的時候,我們便開始忘卻,那廣袤的天宇,碧藍的海洋和像海洋一樣的森林!

多瑙河兩岸有很多古老的城堡,像很多隻眼睛凝望着她。奧地利在水一方,當我們能輕而易舉的望見另一個國度,對我而言是那麼的興奮,就像當初在羅馬一腳跨入了梵蒂岡城一樣。我知道我們很多時候邁出一步是那麼的艱難,無論是政治上,生活上,科技上,還是情感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小孩這麼一步一步的邁出來,於是我們都理解;然而也正因為我們都理解,我們都容易忽略了。於是我們對生命的逝去付之一笑,我們對城池的消亡持之默然,我們對至親至愛的付出受之矜持;於是我們總是麼製造些等級,製造些隔閡,製造些後悔來體現那當初的理解是多麼的珍貴?“物以稀為貴”是多麼傷人的一句話啊!

城堡對多瑙河的守候轉眼幾個世紀,剝落的城壁只是更加見證了他的執着;多瑙河逝者如斯,千年前的水花早已化成何處的雨滴,可銘刻她內心的,如那盪漾的倒影,千年難釋!

我們渴望簡單的守候,沒有用來製造珍貴的距離。理解的默契,親偎依依!我聽着樂師用素指講述她的故事,像多瑙河旁的城堡那樣善聽……

哈瑙火車站(HanauHauptBanhhof)

最終離開德國選擇了哈瑙火車站,那是離法蘭克福最近的一個城市的火車主站(HauptBanhHof),我不知道那夜我為什麼選擇了它,但我明白我現在為什麼懷念着它。

火車站有個麪包店,麪包店裏有兩個主人,一個是麪包師,一個是售貨員。麪包師起得很早,它在臨晨一點多就已經開始烤制各式各樣得麪包;售貨員工作到很晚,往往到車站裏寂靜得不再有腳步聲才離去。麪包師因為售貨員得優異的銷售業績而努力做出更多更美味的麪包,售貨員因為麪包師的可口的麪包而更加賣力地推銷他們的產品。生活,就因為彼此的支持,贊同河認可下,交叉的前進。

當理解和合作交融的時候,營造生活就不顯得那麼艱難。生活有時候需要像藝術品一樣經營……

麪包店對面是一家書刊店。

女主人來得很早,大約清晨四點半左右。然後她會把店裏的所有的燈光都亮起來,並在店裏的花瓶裏換上帶來的一束鮮花。接着就把書刊和一些報紙從送貨處提來,擺得整整齊齊,燈光和整齊的書刊一樣,伴着花香温馨宜人,尤其在這寒冷的清晨。

然後到了五點半,車站開始絡繹不絕的人來人往,趕地鐵上班。但是他們都去去這個報刊店,很奇怪的是不等客人開口,女主人會主動拿出客人要的報刊,然後可鞠

的笑容,一聲:“Morgen,Martin……”

燈光依舊温馨,和笑容一樣親切可人。唯獨變化的是她手中的報刊和客人的名字。這就是經營,她經營的不僅僅是報刊,更多的時候生活和心情!

後記:

當飛機經過莫斯科上空的時候,已經是午夜了,我看到了莫斯科的燈火輝煌,當看到了周邊更多的黑暗。這讓我想起了去實習前,一位學長説起當他的飛機在城市的夜空時他的感受:我們以為自己在燈火輝煌中,其實在燈火的外面有更廣袤的黑暗大地,只是我們看不到罷了!

我好欣慰我體會到他的感受。我們總是被我們的身邊的燈火輝煌欺騙了,可是黑夜中的人們又何嘗不被黑夜欺騙呢?這寧靜和喧囂,黯淡和高光,本都是存在的一種屬性,為什麼非要分一種好壞,作為一種可笑的嚮往呢?

其實我們都理解,但我們都忽略了;因為忽略了,所以失去了;因為失去了,所以悔恨了;因為悔恨了,所以珍惜理解了。於是這本該屬於平常的理解卻靠珍惜來維持,我們做錯了什麼?但我希望是我一個人寫錯了!

標籤: 散文 珍惜 悔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v78km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