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烏鎮遊記散文

烏鎮遊記散文

烏鎮這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烏鎮遊記散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烏鎮遊記散文

篇一:烏鎮遊記

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烏鎮。

烏鎮,像許多古鎮一樣,有穿過小鎮的河道,有傍水而築的樸實民居,有小船在河上盪漾……烏鎮是一個具有文化氣息的地方,少了一些商業氣息。我很喜歡那裏的人、那裏的景、那裏的文化……

剛走進西柵景區,遠遠望去就是一座座石橋立在河上,如果沒有那些橋,河水、景色也就少了一絲生氣。大的橋讓人感到舒快,小的橋讓人感到舒心。可我就體會不到,我走在上面就是提心吊膽、忐忑不安,總以為自己會掉下水去。石橋是由一塊塊石頭壘起來的,無論怎樣去看,都很精緻,可以説為是巧奪天工。

在那裏,令我最感興趣的是:乘小船。我央求父母帶我去,他們就不肯,説是太貴,180一人呢,切,過去一看,180一條船,這下,媽媽可鬧了一個小笑話,最後,還是帶我去乘了,那時是晚上,夜景可美了,不過,有點冷……

我還去了“龍形田”,大得真像一條“龍”,其實是許多小麥組成的,在田裏還有幾條小道呢,我跑在小道,東玩玩西跑跑,可開心了,爸爸還給我照了相。

我還去了……太多太多了,説也説不過來了,可那裏真的太好玩了,我真想是那裏的人啊,在那悠靜的鄉村裏享受生活……

我永遠也忘不了在烏鎮留下的美好回憶……

篇二:美麗的烏鎮

如果你問我哪裏的景色最美,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烏鎮。

我十分幸運地去過三次烏鎮,感受了烏鎮的季節變換。烏鎮是江南的四大古鎮之一,以河成街,街橋相連。

第一次到烏鎮,是個初春的早晨,薄霧中透着絲絲涼意。走在濕滑的石板路上,兩邊的小草已吐出嫩芽,沿河兩岸的民居映入眼簾,絕大多數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石柱或木樁固定在河牀中,上架橫樑,擱上木板,這就是烏鎮特有的“水閣”。

居民們已開始了一天的生活,我彷彿也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枕水人家”的生活。

秋天的傍晚,我第二次來到烏鎮。秋色籠罩下的烏鎮顯得格外古樸。小河裏,搖曳着幾隻黑得發亮的烏篷船,秋風不時地吹來桂花香氣,落日的餘暉灑落在古老的木門上,映紅了旁邊老婆婆的臉。“小橋、流水、人家……”。

今年的除夕,我們全家在烏鎮過年。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惡劣的天氣卻造就了難得的美景。早上推開窗,整個烏鎮成了黑白的世界,寧靜而悽美,水未動,雪在飛。漫天飄舞的雪花彷彿將人們和烏鎮融在了一起,美不勝收。

這就是我眼中的烏鎮,它象靜靜的河水,默默地記載着歷史傳承着文明,令所有到過的人們流連忘返,樂在其中!( 海南天驕模特經紀演出 — 天驕文學 www。tj—model。com )

篇三:美麗的烏鎮

烏鎮是一個古樸典雅又美麗的地方,它位於浙江省。

進入烏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奇特的房子。那裏的房子是用特殊的優質木材建成,而且建在水裏。所以烏鎮又稱為“枕水之鄉”。每座房子的'陽台上有一塊甲板,人們就在這甲板上洗衣服、聊天。坐在甲板上看着水中自由自在嬉戲的魚兒;聽着樹上鳥兒婉轉悠揚的歌聲,心裏別提有多舒暢了。房子門旁還有些雕花屏風,不僅漂亮,而且又能使房屋通風透氣。房子與房子之間還有一座拱形橋,為的是人們出行方便。瞧!烏鎮的建築風格多有趣!當看到這些,我不禁想起了古代詩人寫的《憶江南》。

再説説烏鎮的水。烏鎮的水十分清澈,清的能看到水底的水草、游魚;烏鎮的水十分平靜,靜的猶如一面魔鏡,把藍天白雲、江邊的綠樹紅花、房子、遊人都“吸”到了裏面,構成一幅絢麗多姿畫卷。

烏鎮還有一處有趣的景點,叫“錢鍾廳”。裏面有一個大鐘,如果你用錢擊中了大鐘,還代表你將來是個大富翁呢!

説完了烏鎮的美麗景點,再説説烏鎮的人。這是著名文學家茅盾的家鄉,他的文學作品豐富了家鄉的文化生活,給美麗的烏鎮增添了一份靈氣。

烏鎮真是一個景美,水美,人更美的寶地!

篇四:夢裏水鄉——烏鎮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説起美麗的江南風光,難免會提到小橋流水,充滿着古色古香的古鎮——烏鎮。

烏鎮是一個充滿寂靜的小鎮,小橋、流水、人家,一切都顯得安寧、祥和遊覽的人們也不想破壞這份寧靜,匆匆地來,悄悄地走,只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

早晨,當第一抹陽光照向大地,烏鎮甦醒了。婦女們陸續走到小河邊,清洗自家的衣服。一些酒家、客棧紛紛打開了大門,但人依舊顯得稀少。

烏鎮的小河很長,彎彎曲曲的,宛如一條綠絲帶,飄蕩在小鎮的每一個角落。河水很清,水中有許許多多的魚蝦在自由自在地穿梭。河面上的老伯們撐着船,帶領遊客們遊覽烏鎮。看看那一個個依河而建、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築,那一座座形態各異又別緻精巧的拱橋,那一條條參差不齊而又狹窄的石板街,真是別具一格。我在古鎮恬靜的街巷中穿行,恍如走進另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世界,若不是親眼所見,我怎麼會相信這是真的呢?

烏鎮還有很多名人的故居,去了這些地方,我彷彿讀完了一本厚厚的歷史書。烏鎮那水、那橋、那宅會時時飄入我的夢裏。

真的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篇五:烏鎮尋遊

一夜流水到天明,人家盡枕河。這就是烏鎮。

走在青石鋪就的烏鎮小巷裏,把腳步輕輕落在千百年不老去的石板上,每一步都彷彿叩響了歷史,每一塊磚瓦都彷彿在訴説着古老。時光也彷彿在我探尋的目光中停滯下來,然後悄然地回溯。我不清楚眼前那條小巷究竟有多深,似乎只要沿着那幽深的小巷一直走下去,一便能夠走進烏鎮悠遠而古老的故事裏。

滄桑,給人一種淡淡的從容和優雅。我像是走向一條時空逆轉的隧道,沿着歲月的脈絡走向了某個昨天。就踩着這經過歷史洗禮的“蒼老”,穿過一條條曲折巷子,撫摸着那些雕花的窗櫺。是在尋找久遠的記憶呢,還是在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我不知道,但心卻一直都在沒來由地感動着。是為這城市所遠不能有的靜謐嗎?在這裏,就像來到了一個靜靜的天堂,只不過,沒有上帝,只有黛的瓦、暗紫的木板牆、雕花的窗,古舊的屋檐,拙樸的石橋,還有橫穿小鎮的那條幽幽的河。水是蒼綠的水,是這裏的靈魂。它靜靜地流淌着,從容地穿起了一個鎮子,也穿起了如歌的歲月。是水,潤澤了千年的烏鎮,生生不息。那輕悠的烏蓬船,悄然遊弋在這水上街市、天上人間。高高的桅杆還立在斑駁的船頭,素雅的印花布在風中飄飄搖搖,搖曳着清麗婉約的水墨江南。搖櫓聲欸乃,穿越千年,遙遠卻又在不遠。

有水自有橋。烏鎮的橋另有一番情趣,多而靈。我正站在逢源雙橋上,聽説這座橋上走左升官,走右發財。烏鎮最大的橋也不過就是東市河上的這座橋。烏鎮的橋大都是石拱的,古韻悠悠。拱橋或橫跨在河流,或靜卧於河埠,少有扶欄,只是比街面略高出三五級台階。萬興橋、鹹安橋、福安橋……每座橋都有自己吉名錶達人們的心願。這樣烏鎮人將橋賦予一種靈運,每年元宵的踩橋會就成為人們祈福求緣的際遇。

往河道旁的閣樓望去,偶爾有幾位阿公阿婆在打着盹兒,支一架織布機靜靜立在屋子中間,任門外遊人嘰嘰喳喳路過,任窗下流水潺潺。真是閒適!那高生公三白酒坊的燒酒醇香滿巷,也不知飲醉了多少羈客。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吧!

最後是去參觀茅盾紀念館。從門檻步入,你就知道這曾經是個大户人家,前堂後廳,左廂右房,迴廊曲經。人傑地靈,沈家又培養了一個自己的叛逆者,烏鎮卻因此而聲名鶴起。作為中國無產階級的文化先驅,茅盾在這雨露豐沛的江南吸足自己的知識底藴後,開始作為一個無產階級文化戰士的長年征戰。我想,這是烏鎮的茅盾,更是茅盾的烏鎮,烏鎮的文明最終歸結於它深厚的文化底藴。我知道烏鎮這個地方也正是通過茅盾這一代文學巨匠的名字。

好多人都説過,烏鎮是一箇舊夢,深色的木格窗子,灰檐青磚小瓦,小巷蜿蜒,黃昏般陰鬱的長廊,延伸着古典,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畫,浮印人心頭。

這就是烏鎮了,一座江南小鎮,一個寧靜的夢裏水鄉。千百年歲月的滄桑為它增添了獨有的風韻,幾分矜持,幾分散淡……貌似寂寞卻又如詩般幽雅。

一個似曾相識的夢……

離開這個夢的時候,風兒撕開了雲層,天邊透出一絲光亮。陽光瀉在水中,船槳劃破一河水色,劃碎了金,劃碎了銀,河面一片氤氲。烏鎮漸漸遠去了,但這夢裏的水還在我的心中流淌。

篇六:秋遊烏鎮

第一場秋雨降下,我來到了烏鎮。時間真的不曾改變什麼,小橋流水人家,一切都是那個樣子,寧靜而古雅。

搖起了烏篷船,順水又順風,轉過了青石港,掛起了大紅燈。

初到烏鎮,眼前景色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輕步上了小船,鼻尖嗅着這一江南水鄉的氣味,不禁閉上眼,慢慢體會。聽那船槳範起的水波聲緩緩盪開在心間。

小船劃呀劃,不知什麼時候已經靠了岸,天邊夜色愈濃,皎月也已東昇。登上小石橋,坐在亭台水閣邊,看着這一江秋水,以及水中這一輪滿溢圓月,不禁思緒萬千。幾葉當地特產苦丁茶,輕落杯中,緩慢舒展在水裏,漾起綠色的波紋。家鄉在這時候是那麼遙遠,撙一縷月光,一口飲下,才發現淚已濕了雙眼。

情醉烏鎮,不覺已該離去。這才帶着愛戀與不捨匆匆離開。

標籤: 烏鎮 遊記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v783j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