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驪山重遊記散文

驪山重遊記散文

自從2004年退休後,年年和朋友結伴去藍田湯浴泡澡遊玩,今年感覺有點膩了,於是我們六人一行在三月十八日一早來到驪山故地重遊。

驪山重遊記散文

十多年前兩次來過驪山,驪山的美景曾經使人留戀往返,而唐玄宗和楊玉環的那段流傳千年愛情傳奇更令人沒齒難忘。而今的驪山更是今非昔比,翻天覆地。驪山腳下,華清池旁,隨着大唐華清城的拔地而起,臨潼的旅遊經濟開始了一次華麗轉身。漫步在大唐華清城廣場,欣賞着“長恨歌”飄逸的造型和精美的浮雕,重温歷史記憶,令人心馳神往。

來到臨潼第二天,正當我們在華清城廣場觀看楊貴妃沐浴的浮雕時,忽然眼前一亮,發現廣場成羣接隊的人簇擁在一起,走近一看,才知道陝西五套秦聲飛揚節目組來這裏進行秦腔臨潼區海選賽。於是我們中的秦腔戲迷連聲説,這次臨潼之遊來得巧。於是再也挪不動腳步,那裏也去不了,於是結結實實觀看了當天秦腔賽的全過程,有兩個反應快的還不失時機的和主持人演員都合了影。親眼目睹了《秦聲飛揚》主持人海濤的風采,現場見到和傾聽了明星評委展運華,張小斌,譚建勛對參賽演員詼諧犀利的評論和觀眾親密互動,感覺到我們的真是幸運極了。參賽者大都是我們的同齡人,年齡最大竟然八十多歲,這種對秦腔的執着也深深的打動了我們,我們情不自禁地為的同齡人切切實實做了一回觀眾席上最虔誠的粉絲。我們毫不吝嗇的為這些秦腔的捍衞者鼓掌加油。這次驪山之行,竟使自己在不經意間愛上了秦腔。

驪山美如錦繡,又名繡嶺,海拔一千三百多米,以石甕谷為界分為東繡嶺、西繡嶺。我們用了一天時間先爬西繡嶺,從驪山晚照到石甕谷用了兩個多小時。在石甕谷,我們遇見一個揹着揹包三十歲左右的小夥向我們問路,通過攀談,才知道這是個孤獨的旅行者,利用閒暇之餘,一個人揹着揹包計劃走遍大江南北,問他為什麼不和朋友結伴,他説,朋友都比較懶。一種敬慕之情油然而生,我們曾經感慨八零後是令人鬱悶的一代,但今天這樣的八零後是我們欣慰。吃苦,執着地實施自己的志向,應該當之無愧的`是八零後的楷模。

也許是山下那高亢雄厚的秦韻勾起我們的戲癮,也許是俊秀壯麗的驪山適合我們展示自己那不曾展示的歌喉。第二天我們從東邊爬山的時候,我們這一幫年過六旬的人,竟然在山上徹底放鬆自己瘋了一把。我們在地勢比較平坦的山路上,對着鬱鬱葱葱的山峯,毫無顧忌地可着嗓子唱起了秦腔。惹得一路遊人注目觀看,我們也毫不顧惜已經具備穩重的形象,唱起了我們熟悉的老歌新歌,把我們幾十年積澱的矜持放下,把我們從不輕易示人的歌喉放開。把我們的瘋狂的姿態和忘情的歌聲獻給美麗的驪山。感覺真好!當然我們也不忘隨時做一下評比,聲音最好的唱得最標準的是我的同事老計,她那渾厚寬闊的聲音為驪山增色添彩,是山上的遊人不由自主的為她鼓掌。也是同行的我們自慚形穢羨慕不已。

雖然驪山美景依舊,雖然華清池的故事不再新穎。但是舊地重遊,仍然樂此不疲。重温了歷史,領略了唐文化,感受了温泉,見證了古蹟,仍然使人感慨萬千。3月23日下午,我們依依不捨地告別了驪山。

標籤: 驪山 遊記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rve3v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