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經典寫景散文《那童年的小鎮》

經典寫景散文《那童年的小鎮》

“暖暖地午後,請你陪我到夢中的水鄉,誰也帶不走那扇古老的窗。看那青山盪漾水上,看那晚霞吻着夕陽。”不知是從何處看到這樣一首歌詞,不記得曲調,不知是誰吟唱,但那詞如畫般的意境,卻讓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我家鄉那早已消逝了的小鎮。

經典寫景散文《那童年的小鎮》

記憶中的小鎮,有一條古老的小街,長長的,總感覺望不到盡頭似的,用青石板鋪就的街面,被一代代小鎮人踩的光滑而圓潤。街面很窄,兩邊屋檐相接,中間只見一線天光,晾衣杆可以穿街而過,對門人家隔街隔窗都可以相談。沿街是各式各樣的店鋪,還有代表小鎮最具文化經濟性的郵局、信用社、供銷社。不開店的人家的屋門也是一律敞開着。房子都是磚木結構,都是兩層樓和幾進之深的小院,對不熟悉小鎮的外面人看着,卻總有着那“庭院深深深幾許”的神祕感。

小鎮的外面是一條灣灣的沙河,沙河的兩岸是那倒垂的水柳,河岸有人家的地方,在河邊都有青石鋪就的洗衣和淘米用的條石板,那灣灣的沙河把小鎮一分為二,沙河的上面,建有一座小橋,年代並不久遠,但也為小鎮平添了一份景緻;小鎮和眾多地處皖南山區的小鎮一樣有着相同的格局;也都是處在羣山的環繞中。它沒有沈從文筆下那湘西吊腳樓組成的小鎮那樣渾樸奇險,也沒有蘇州小鎮那具有文化意昧的精巧雅緻,比之餘秋雨筆下的江南小鎮,我家鄉的小鎮其實也不過是條古老的小巷吧。但是對於我來説,那童年的小鎮,卻是刻在我生命裏的,總在每一個落寞的時光如昨日重現;一眸的記憶遠望,心靈所觸的就是那些細雨如絲的仿若夢境的時光,那小巷、那老屋、那石板路。

杏花煙雨的江南,青草長滿河堤時,是江南最美麗的.時節,記憶中也是小鎮最美好的時光。因小鎮是地處皖南沿江的交界處,閉塞中常略顯繁華。童年時的小鎮民風平和安祥,且依然是遵循着古老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最喜歡的是小鎮的早市,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從山那邊升起,小鎮最忙碌的時侯也開時了,四方的鄉民們從家裏挑來各色的新鮮蔬菜,在小巷街面的兩旁排開。且總有一些為了生計而奔波的南來北往的行人,在小鎮逗留,給小鎮帶來陌生而新鮮的面孔。這時的街面總顯的擁擠而繁華;每每這個時刻,總喜歡早早的起牀跟在大人後面去買菜,喜歡在街面熙攘的人羣裏鑽來鑽去,找着自已喜歡的東西看着,雖沒錢也沒想着去買,當內心卻特別的快樂。小鎮早晨集市買賣的時間很短,城裏人稱為‘露水市’,當8點過後,所有鎮機關都到了上班時刻,小鎮集市的人羣也慢慢地散去,只有那街面固定的店鋪開着,悠悠的等着顧客,這時街巷總有一些老人和閒人在街檐下打牌下棋,而愛聊天的女人們,則喜歡捧着瓜子,閒閒的在一起,有着説不盡的陳年舊事,道不完的街面新聞,聊到情深處,常忘了去回家做飯。温暖、恬靜、慵懶、舒緩、這就是小鎮民居的生活方式,時光也就這樣如流水般緩緩走過。在走過的記憶時光裏,卻留給我一個難忘而快樂的童年。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江南的風是温柔的,小鎮的雨是纏綿的,纏住了過客的思念,但卻留不住那匆匆的腳步。江南的杏花在煙雨中開了又謝;江南的柳枝在春天的陽光下,綠了又青;只是我那童年的小鎮,早已在新時代文明的衝擊下吞沒,彈指間消逝在江南的煙雨中,成為了遠逝的一片風景。任時光荏冉,任歲月變遷;那童年的小鎮記憶,依然如夢般收藏在我生命的畫頁中。

常在那天淡夜涼,月光滿地的惆悵時,想起那童年的小鎮,想起那美好的時光,那裏的一切依然清晰如昨,那小巷、那老屋、那石板路;那裏的一切象一張淡淡的水墨畫一樣,深深的定格在我的腦海裏,如夢似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rkm02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