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精選」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精選」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大家的心情也很複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精選」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1

又一個清明,在這草長鶯飛,氣候怡人的春天!小雨,在煙霧瀰漫的早晨,似乎一如當初的約定,不早不晚的攜着一股空氣的微微的暖流如約而至,每年,好像在這樣的節日,這樣的時刻,她總會斯斯文文的娓娓而來,於是,清明,更多了一份傷感,也多出一份情趣!

漫步於這樣的雨中,手中可以省略那把撐起的雨傘,因為這樣的季節,這樣的小雨,灑在臉上,有一股甜潤的香味,落在身上,便如浴人間最美的甘露,在似雨似霧的夢幻和現實中,絲絲小雨一點一點沁人心脾!只是清明時節,會多出一份感懷,不然,此情此景不會無端的想到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於是,不自然的也想起改編而成的清明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此刻,不知路上人,有幾個,魂欲斷?為這煙雨濛濛的感傷?為那插青之時對故去亡靈的懷念?

本來,真正插青的日子應該在今天,只是因為上班時間不為已所欲,所以,抽取前些時日到老家便已將這份祭奠故去長者的感情深深地放在掛起的清明吊子之中!老家是一個偏遠的山村,但這麼多年以來,或者今後一生,我都一直對她懷着濃濃的無以融化的鄉情,於是,這裏的一草一木,這裏的淳樸善良的人們,總是無時不刻的深深植入我的夢中,我的內心!他們,我想已無可磨滅的融入到了我的靈魂!

走在鄉間的小道上,我似乎聞到了泥土的芳香,多麼熟悉的味道!兩旁的油菜花競相開放,那股沁入肺腑的香氣,使我久久陶醉不願醒來;巍峨的高山桓古不變的永遠那麼挺立着,不竟給我心底堅實的感覺;潺潺的溪水依然像兒時那般叮咚叮咚的唱着歌,捧起一泓清泉,那股清甜依稀還在;而老家的那條略通人性的狗,一路搖着尾巴,似乎有説不完的熱情…這裏,永遠那麼温暖!

男太女太,外婆,爺爺奶奶,在他們的墳地,無限虔誠的掛起清明吊子,給他們燒去紙錢,這份沉重的懷念,不知隔天一方的他們是不是真的能感應?如果有知,願他們一切安好!某些記憶,此刻,開始漫上心頭,記得:在我出生醫療條件極差的那時,生下來是包衣的我,當時差點被當“怪物”,是外婆,用剪刀剪出了一個生命,而出來之後沒有啼哭的我,也是並沒有醫療知識的外婆,用人工呼吸喚救了今天的我!還有那個永遠那麼疼愛我們的奶奶,身體一直健康的她竟然悄無聲息的就離開了人世,那份心底的隱忍的痛,這麼多年一直還在!於是,我更加懂得了珍愛身邊的人,珍惜現在的生活…或許,對他們,這份懷念,用一摞紙錢,一個清明之吊,都不足以表達,只願:逝者已矣,生者當如斯!

清明之雨,還在密密斜織着,本來,這是一個掃墓的時節,也是一個踏青的時候,遠遠的草坪上,一層層新綠正肆意的鋪展開來,湖水開始脱掉厚重的冰層在波光粼粼中甦醒,魚兒雀躍的在水中嬉戲遊動,小鳥欣喜的用清脆的歌喉唱響着春天的旋律…九湖,遊客已紛沓而至,一切,又煥發出生機!

清明時節,雨,應——不再紛紛!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人們在享受踏青問柳的愜意之後,追思故人的時節又將來到了。漫山遍野的翠綠應季而生,似乎在為逝去的生命謳歌,濛濛細雨領略哀傷,似乎在為天堂的親人抽泣,葉片上凝結成的一串串露珠,那分明就是追思親人的眼淚,那碧波盪漾的綠海,翻騰着我不安的內心追憶。每逢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就特別的想念我的父親。

也許是因為淅淅瀝瀝的小雨,牽動和淋濕了我這顆敏感的心,不盡的思念沉沉地壓在我的心頭,心不由自主的疼痛起來,貓抓似的,揪扯着全身,思緒的閘門一瀉千里而不能自已。每到這個時節,爸爸總能給我託夢,時常汗水淋漓的從夢中醒來,然後就在黑暗中睜着雙眼胡思亂想,一直掙扎到天明。這份痛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是心靈卻在這份煎熬中似乎有了一絲安寧,彷彿只有這樣不停的折磨着自己的肉體,才能獲得哪怕一丁點的解脱。精神上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罪人,因為那份歉疚時刻縈繞在心頭。

父親辛苦了一輩子,勤儉節約,對自己苛刻的近乎殘酷,對他人卻總是那麼寬容。在我印象中,父親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穿着樸素的工作服,只有生日的時候才換上一套深藍色的中山裝。那洗得發白的工作裝,陪伴着父親的每一個日日夜夜,見證着他的人生軌跡。粗布製作的工作服結實耐用,象徵着勞動人民的勤勞質樸,就像的父親的優良品德一樣,令人稱道。

父親在我的眼中就是一棵參天大樹,他用堅強的臂膀支撐起了一把大傘,無時無刻都在為我們遮風擋雨,有了他才有了我們這個温馨的家。雖然日子過的艱苦,但我的童年在他的庇護下,依然過的快樂無憂,幸福甜蜜。

我的父親心靈手巧,天資聰慧。家裏的椅子是他用山上的樹枝做成的,經久耐用,刷上紅色的油漆就是一件別緻的工藝品,別的小朋友都羨慕我家的椅子漂亮,我也時常自豪的説:“這是我爸爸做的!”父親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追求完美,這也是他為人處事的一種風格吧。我總是形容他是一盒萬金油,無論用在哪裏都會發揮最好的效應。母親説在她眼中父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這樸實的話語也算一個女人對心愛的男人最高的讚美吧。在我少女懵懂時就很羨慕母親,夢想着長大我也能找到像父親一樣偉岸的郎君。

我十五歲父親就因病去世了。因為自己的貪玩,沒有在父親最危難的時刻好好照顧他,我的內心一直很愧疚。結婚以後離開家鄉,就很少回家。也許是距離遙遠,也許是心中的愧疚作祟,一直很少在清明時節回家,我害怕看到遺像上父親的那雙眼睛。但是遠在異鄉,我的思念並沒有因為這份距離而減少。

偶爾回去掃墓,難免故地重遊。走在兒時的家鄉小路上,那田邊地頭開滿的油菜花在太陽的照射下明晃晃的,金黃的花朵隨着風在不停搖擺,彷彿在歡迎回家的野丫頭。那小小的'蒲公英開着小黃花,我摘下一朵,想起了秋天的時候,用嘴一吹,漫天飛舞的絨花上下翻飛,十分絢麗。桃花斜倚在農户的院牆上,笑得顫顫巍巍的,粉紅色的花瓣像我小時候的笑臉,模樣嬌俏。白色的梨花開得十分豔麗,一簇簇的花朵佔滿了枝頭,如嬌似雪,十分清新美麗。大院裏那棵高大的桑樹依舊挺拔着身軀,兒時站在樹下偷吃桑果的頑皮摸樣依稀回到眼前;那銀鈴般的笑聲不絕於耳,衝出院牆,響徹在藍天白雲下,伴着那五彩的風箏越飛越高。

童年的母校包圍在一大片油菜田裏,紫紅色的菜籽花揚着一張張笑臉,十分喜人。還是那幾座舊校舍高聳在圍牆之內,我悄悄的從後門繞進去;轉過那一株黃梅樹,彷彿又聞到了梅花綻開的清香撩人。偷偷的向教室裏邊張望,孩童們朗朗的讀書聲整齊劃一的響在我的心頭。年少的我也是坐在這些教室裏開始學習生涯的,那一張張小小的課桌已經擠不下我漸漸發福的身子了,斑駁陳舊的桌面上刻畫着亂七八糟的字體,那時頑劣的我也曾這麼惡作劇過,我已記不清哪張是我曾經坐過的書桌了?

穿過學校,順着田間崎嶇的山路,一直走到盡頭的山尖上,父親的墳墓就靜靜的躺在這裏。清明時節掃墓的人多,沿途不時碰上熟悉的鄉鄰和我們打招呼,那熟悉的鄉音很親切。他們和我們一樣提着籃子,裏面裝着祭奠用的香燭、紙錢,鞭炮、白酒、五花肉,還有糖果和餅乾。我提着五顏六色的紙燈籠小心翼翼的走在前面,母親步履蹣跚,一邊走一邊唸叨着父親的好;二姐和姐夫扛着鋤頭默不吭聲的尾隨其後。

彎彎曲曲的山路走完,我們一行人來到父親的墓地前。母親眼含淚花注視着墓碑,口中喃喃自語,傾訴着對父親的思念;花白的頭髮隨着山頭的風飛舞着,十分醒目。看着墓碑上鮮紅的字體,我跪在泥土地上深深的叩拜着。心中默唸着為父親寫的幾句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遊子回鄉淚濛濛。手捧黃土來祭拜,陰陽相隔兩茫茫。和風細雨青草長,欲哭無淚魂魄散。”父親這個詞彷彿變得好遙遠好遙遠,二十年沒叫過父親了,每當想起父親就忍不住熱淚盈眶,天國的父親,您幸福嗎?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3

清明節這天,一早的雨就淅淅瀝瀝的下了起來,偶爾還伴有“隆隆”的雷聲,窗架上的玻璃似乎經不住雷聲的振盪發出了“吱吱”聲響。坐在電腦前的我突然間想起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來,腦海裏頓時便是那“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景象。原打算要在正清明節這天回老家去掃墓的,可是沒能成行,心裏難免有些傷感。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一百零八天。清明節始於周朝,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植樹節、鬼節等。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時間最長的節氣,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時候,人們會帶着祭品去到已故親人的墳塋前,插香獻供整修墳墓,表達對亡人的哀思和緬懷之情。

清明節的頭一晚給大哥和堂弟通了電話,説了一些清明掃墓的事宜,趁機表達了一番自己不能去掃墓的遺憾和內疚。每年的清明節這段時間,正是人們春種的大好時機,常言道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老家的親人們很忙,他們或蓋新房子,或準備着栽種。一年之計在於春,儘管農事繁忙,然而作為子孫後代,抽出一些時間來對已故之親人儘儘孝道,這是綱常之內的事。

我是真的有些慚愧,甚至覺得愧對了先祖,因為一些事耽誤了回去掃墓。就在前幾天,我接到了雲南紅河學院李金髮博士的約稿,要我撰寫一篇相關文章參加紅河學院舉辦的“邊疆民族地區城鎮化建設研討會”。寫這樣的文章不比寫一篇散文、一首詩歌那樣單純,其間要閲讀大量的資料和作一些必要的調查……不找理由了,越説心裏越堵得慌!説真的,我不想先祖聽到我為沒能回去掃墓找藉口。我在想,就趁這個清明吧,好好把彝族聚居區人們的心聲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借紅河學院舉辦這次研討會的契機告訴更多的人們,使我們保護民族文化的倡導儘可能地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千百年以來彝族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他們勤勞勇敢,他們創造了很多人類歷史上的燦爛文化,比如位列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的至今在彝族羣體裏活用着的古彝文字,比如蜚聲海外的十月太陽曆……如今,國家雖然提倡大力挖掘和發展民族文化,然而很多文化在自覺或不自覺中日見消失,一些具有傳統意義的民族建築或建築元素漸漸地被大同吞噬,更叫人難以接受的是一些趨於大同的元素被死搬硬套了進來,而一些地地道道的民族文化卻被遮蓋了起來,被凝固進了現代化的水泥砂漿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但願紅河州學院舉辦的這次“邊疆民族地區城鎮化建設研討會”對所有民族地區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建設是一次好的契機,先祖們要是天上有知的話,我想他們會感到欣慰的。

目前國內過清明節的民族有:苗、滿、壯、侗、土家、瑤、黎、水等二十四個少數民族,黔西北地區的彝族也過清明節。火葬是彝族的傳統葬式,墓葬朝向也不是東南西北而是對應天上的星座,這一墓葬形式曾被學術界稱之為罕見的彝族墓葬——向天墳。在彝族傳統文化理念裏,君王死後上太陽,大臣死後上月亮,師死了上啟明星,而滿天星斗是老百姓去的地方……一個區域內的節日是共享的,生活在同一個區間內的各民族,他們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需要或者説利益關係,處於弱勢的民族往往會有意無意地掩藏了一些屬於自己的文化,漸漸地靠向另一個處於強勢的民族,就如黔西北地區彝族自清朝中葉後改火葬為土葬一般,雖然那是清廷強行推行的結果,卻也凸顯了一個強勢文化的擴張性和兼容性。其實,每個民族的節日都有其被傳承下來的理由,這些節日或祭奠或祈福或辭舊迎新,它們幾乎都彰顯着人們對這個世界的敬畏和膜拜、認識和依賴,同時也藴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各自民族的文化根源。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一種文化對另外一種文化的兼併是必然的,在這個程中不迷失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清明節的掃墓,一些平常關係較差的族人也會走到一起來,大家誠心地或為先祖上香,或為之培土,相互間在不經意間便會少了一些芥蒂多了幾分親切。這個時候的人們更多的則是想念逝去的先祖,或為先祖曾經的磨難吁歎不已,或為先祖曾經的風光心生豪情。

快到中午的時候雨小了下來。依窗遠眺,對面半山腰銀帶似的高速公路橋下,幾個掃墓人似乎在避雨並燒火取暖,青煙裊裊升起,幾處墳塋上掛着的白紙格外顯目。雨越來越小,陰霾的天空漸漸明朗開來,公路橋下的人們復又鑽了出來,在山野間忙碌開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我想起了陰陽兩隔的先祖們,但願他們在那個世界裏不會遭受如此瀝瀝細雨。突然間,我的眼前浮現出了大哥和堂弟他們的身影,他們正虔誠地在先祖的墳塋前忙碌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r9lzq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