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別樣廣州遊散文

別樣廣州遊散文

(一)一座古祠堂,別樣感覺新

別樣廣州遊散文

因工作需要經常出差廣州,每次去廣州乘地鐵到荔灣區政府辦事都要經過陳家祠站,一來二去的就對“陳家祠”這個地產生了濃厚興趣,望文生義,想這陳家祠一定是個負載了什麼來由、傳説、或文化的所在,便問朋友。果然,一説陳家祠,朋友的話匣子就打開了:“你沒去過陳家祠?真是可惜了!陳家祠離我們這不遠,就在中山七路廣場附近,這個祠堂原名陳氏書院,清代宗祠,規模宏大,裝飾講究,是我們廣州最富有代表性、保存最完好的清末民間建築。去看看吧!肯定獲益匪淺!”

朋友一席話讓向來喜歡尋幽訪韻的我坐不住了,決定趁工作之餘獵奇觀賞一番。一日,從荔灣區政府辦完事出來,在大排擋簡單吃點東西后,我就約了朋友直奔陳家祠,遠遠循着大理石門上“古祠流芳”四個字走過百花爭豔的廣場就到了古色古香的陳家祠。

眼前的陳家祠堂完全套用我國傳統四合院建築風格,由幾個大型的四合院將大小十九座建築聯為一體,形成了以中軸為主線,外設廂房的嚴謹獨特的對稱佈局,具有濃郁的南方書院的鮮明特點。朋友説:“‘深三進、廣五間、九堂六院’這十個字是陳家祠堂建築的精髓所在,它的建築文化都囊括到這九個字裏了。”我接應:“九堂六院我能夠猜出個大概來,這‘深三進、廣五間’我就不知其然了。”朋友呵呵一笑:“我也只是聽人這麼説而已。大概是指房子深度與寬度的把……”

陳家祠堂薈萃了嶺南民間文化與建築特點,因“三雕二塑,一彩繪、一鐵鑄”的裝飾特色著稱。三雕指磚雕、石雕和木雕,兩塑指陶塑和灰塑。三雕以木雕數量最多,規模最大,內容也豐富多彩,它匯聚表現了不同時期的歷史故事。走進第一道門,樑架上便雕有“王母祝壽”、“踐士會盟”、“尉遲公爭帥印”等故事。其中以《三國演義》曹操在銅雀台大宴羣臣為題材的雕塑最為形像、生動。簡直能看到穩坐銅雀台之上的曹操心中對三足鼎立形勢的隱憂!校場武士精神抖擻,能夠讓人感愛到這是一支多麼強大的力量,只有這種力量才能夠把握乾坤。徐晃和許褚為一件錦袍爭奪得難解難分的動作雕刻得栩栩如生,人物形象也生動傳神。陳家祠堂石雕材料多采用麻石,可能是因為南方氣候潮濕,而麻石耐酸鹼、耐腐蝕的原因吧!這裏所有建築的廊柱、欄杆、牆裙、柱礎和台階都是清一色的麻石。門口石獅子也由麻石雕琢而成,這個線條簡練,神態祥和,顏容端莊的瑞獸令人歎為觀止。磚雕作品遍佈陳家祠堂每個地方,每一個作品都讓人讚不絕口。

灰塑,是嶺南傳統建築裝飾工藝,淵源甚早,以明清兩代最為盛行,尤以祠堂、寺廟和豪門大宅用得最多,多在房屋的瓦脊和院廊上。據説陳家祠的灰塑是一位南海藝人所作,因風雨剝蝕,曾一度淡去豔麗色彩,經其後代修補恢復如初,工藝更為精細,立體感超強、色彩更加豔麗。至於鐵鑄藝術,我不懂,也不敢班門弄斧,以免貽笑大方。呵呵。

陳家祠壁畫和楹聯既彰顯了我國濃濃的傳統文化,又滲入嶺南文化因子,令人浮想聯翩。東西廂房壁畫創作了不同的人物傳説,有王勃滕王閣揮毫作賦、玄宗華清池夜宴李白、東坡西子湖泛舟碧浪,等等。楹聯則體現了祖先文風宏業的理想和願望,表達了後人對先祖的頌揚追思之意。

和朋友沿着彎彎曲曲的走廊,依次走進每一個房間,彷彿正行走在晚清時代,行走在那個歲月裏,聆聽先人播聲南洋、絃歌強國的心聲。面對這座器宇軒昂、庭院寬敞的建築,面對這些木雕、石雕、磚雕,灰塑、陶塑、鐵鑄,壁畫、楹聯藝術,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的思想。陳家祠堂經過百年風雨,仍是那麼古樸典雅,莊嚴肅穆,這是一座充滿了歷史底藴的建築,一幅幅精美的壁畫,畫中人物,都會令人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歷史的輝煌與厚重,令人油然產生自豪情懷。

等到從祠堂裏出來,我的獵奇心理已蕩然無存,滿眼滿心都是敬重與崇敬——燦爛的神州文化真是無處不在,在南國,在珠江邊,有那麼一座書院,連接大江南北,傳播華夏文化,承載大河文明,美哉!壯哉!

(二)一條大江流,別樣風情存

來到廣州,不可能不看珠江水。

水是生命之源,河流又是城市、民族的魂魄。依山傍水,臨水而居,是中國人最崇尚的福地,廣州就是珠江邊的一處福地。

在廣州漫行,不管沿江路還是濱江路,無論二沙島還是一沙面,奔騰在你面前的波瀾壯闊的'江,始終都是珠江。

輕輕走近珠江,走近這生命之水,靜靜聆聽承載着無數愛與愁的珠江水,聆聽它們日夜不息地吟唱着的歲月之歌,會滋生無數詩情。

珠江邊除了水就是不同年代、不同風情的新老建築。從清康熙二十四年起,清政府就在廣州便設立了廣東海關,我國曆史上最早的海關之一。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珠江邊上就逐漸出現了融合中西的樓羣。其中包括已作為文物保護的“粵海關”大樓、廣東郵務管理局大樓、南方大廈大樓、愛羣大廈等。這些大樓涵括了當時當地政府大部分職能,從郵政、商業到旅遊,足以見證當時廣州人敢為人先的開放精神。這些大樓都坐落在珠江邊上,歷史滄桑賦予了它們獨步古今的文化色彩,成了珠江獨特的文物風景線。

一條珠江,兩樣風情。新地標的小蠻腰處燈火輝煌,絢爛了無數遊人的心情。來到廣州,不能不領略珠江一夜遊,尤其對外地人來説,這是必選項目。廣州的一位朋友告訴我,他生命最真處就是對珠江的魚水情,以至於他兒子的滿月宴都是在珠江遊輪之上舉行的。他説:“珠江是廣州人的母親河,我們聽着珠江濤聲長大,早已把自己的生命同她融在了一起,所以,在珠江上為兒子舉行滿月慶典,具有不同凡響的意義,會為孩子帶來一生好運……”

是啊!這一江文化確實令人寄情無限,珠江一夜遊我沒有盡興,第二夜依然流連海珠廣場。跟着朋友到了獵德菜市場,只見一處水產店聚集了百十多號人,感到新奇,便湊過去想看個究竟,沒想到這裏都是佛家居士,他們在此購買活魚去珠江放生。這對於我來説,是一件新鮮事情,於是,我便隨着他們的善心到珠江邊,我們從大元帥夜出發,一路上浮光掠影,喜氣洋洋的氣氛瀰漫在大江,瀰漫在珠江的漣漪裏……

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兒似乎感覺到了真誠的善良,在狹窄的水袋裏靜靜地期待着新生。那些佛教信徒將魚兒一條條放入水中,但魚兒並沒有人們期待的隨江濤入海的那種歡快姿態,而是不離江邊,似乎有什麼新的期待。一位土生土長的廣州人歎息:“魚兒也知道珠江的水質不如從前了,它們也和人類一樣需要純淨水……”

沉重的歎息深深觸動了我的靈魂,珠江也到了該整治污染的時候了。畢竟,它是母親河,是廣州人民的母親河!

(三)一座羊城新,別樣時代風

住廣州吃廣州,對我這個經常來廣州的人已沒有什麼新奇意義了。但五羊新城,着實令我感受到了別樣的時代氣息。

五羊新城又名五羊邨,也叫珠江新城,位於越秀區,是廣州市的一個商業住宅區。朋友告訴我,這個新區在天河、珠江新城、琶洲會展中心三大商務輻射範圍重疊之處,具有得天獨厚的地脈靈氣。

住在凱旋華美達大酒店,周遭商業興旺發達,生活便利,三五步便可到達大型超市,麥當勞、肯德基、銀行網點應有盡有。尤其各種風味餐廳會讓人油然產生犒勞舌尖的衝動,如果剋制着不去,就會一種飽受折磨的感覺,如果去,身處水泥森林裏,人渺小得如同螞蟻一般,道路星羅棋佈,面貌似乎差不多,名字也類同,兜兜轉轉,總找不到目的地……你説新奇不新奇!

五羊新城是廣州二十一世紀的金融商務區,集中體現了廣州作為南國大都市蒸蒸日上的另一面,也是廣州向世界展現新形象的窗口。五羊新城到底成就了多少富翁,成就了什麼樣的精英人士不得而知,但新城確實是新貴們的最愛。如果你選擇在此工作、生活,你會感覺到空氣裏的每個因子都充滿了土豪樣的霸氣。呵呵。

記得上次來,朋友曾在這裏的某高級餐廳宴請我們,那特別的記憶令人回味無窮。尤其牛扒刀,號稱世界最好的牛扒刀,到底好在哪裏我也説不清,只是刀柄的觸感及舉起刀切下的力感,都令人回味良久。牛扒的記憶早已模糊,而那刀卻成了我不停來此造訪的理由……

五羊新城是中央認可的三大國家級商務區之一,珠江上這座新城的崛起,標誌着廣州已成為中國三大城市之一,它把廣州從省會城市直接晉級到中國現代大都會,其作用不僅僅影響南方,而且直指南洋諸國。但在網上搜索五羊新城,沒有太多介紹,這令我有些不太明白:這裏是金融服務中心,文化中心和跨國公司的總部,這樣一個代表新中國科技、時尚的新城不知因何沒有充斥網絡?

從林和西到赤崗塔的無人駕駛地鐵,是五羊新城獨特的風景線,這是世界上第一條全自動地下旅客輸送系統,其運行的站點中,以歌劇院站人流最旺,這可能是因為歌劇院的原因。歌劇院與中央廣場、濱江綠帶共同形成了集文化藝術於一體的廣場。廣場秉承了五羊新城設計的精神與理念,開放,自信,豐富並深化了城市的發展方向。

以前來廣州,總會聽到一些廣州人報怨廣州的發展不夠現代、超前。如今,有了五羊新城,們還會説什麼?但在綿延的人羣中,在排隊觀看香奈兒藝術展的時候,我忽然又想到了另外一處風景,我真該去感受一下那裏的茵茵綠草了……

(四)一灣青水綠,別樣荔枝紅

如果説入住五羊新城會讓人盡情享受入世的霸氣,那麼遊覽華林寺則會讓人充分體味出世的恬靜。廣州,就是這麼特別,會在不經意間將看似矛盾的世情組合為和諧的所在,走吧,請從五羊新城坐車出來,到華林寺拜謁達摩祖師去!

據説在一個悶熱的黃昏裏,達摩祖師從西方駕雲而來,來到廣州的華林寺,寺廟大門輕輕掩閉,之後,傳出了悠悠木魚聲,鐘鼓磬鈸、次第響起,經聲佛號在暮色裏穿透紅塵,穿透人們疲憊的心靈,也穿透了上下九步街上的每一個角落。

出得華林寺即是全國最大的玉石街。玉石翡翠在鐳射燈的照耀下珠光寶氣,爭奇鬥豔、璀璨無比,只有來到這裏,你會真正明白什麼是財富,什麼叫珍貴。

把腳步和心靈從玉石街帶回,行走在廣州西關上下九街心廣場,一幅“馬踏飛燕”的雕塑凌雲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告訴來這裏參觀遊覽的人們,廣州不僅有玉石珠寶,而且還有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在閃光。

在商業浪潮衝擊下,所有城市步行街,幾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唯有繁華背後的風土人情,才是這個城市獨具魅力的所在。

舊時廣州,因“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的荔枝灣成就其美名,據説,它的中心就是達摩祖師度海登陸的地方。明清時,這裏地處廣州城西門外,故人們稱此處為西關。明末時,這裏興建了十八甫,開設十三行。於是,西關日漸成了商賈雲集地,成為廣州商貿中心。清朝中晚期,這裏先後興建了寶華街、逢源街和多寶街等居民區。從此,達摩祖師的西來寶地被紅塵所包圍,炊煙鬧市裹挾淨土梵香,車水馬龍漫卷晨鐘暮鼓。

寶華街、逢源街和多寶街還是西關大屋集中的地方,曾有人説過:“到廣州不看西關大屋,就等於到了埃及沒看金字塔。”也許這種比喻是貼切的。對遊人從不設防的主人們會打開屋門讓你欣賞他們的大屋,這裏的大屋建築保護得相當完好,猶如狹長的時光隧道,每一個細節都印記着曾經的繁弦急管和遠去的風花雪月。其最具特色的是那些大屋門,基本都是三重結構,矮矮吊角門、趟櫳門和硬木大門聯合演繹出西關大屋牢固、開放的態度。

西關風情是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在此碰撞後,又融合在一起產生的,這種碰撞結出的果實不論是火花或是血淚,都會給這個城市帶來不同凡響的大喜大悲。上下九步行街還安放着一些反映老廣州生活的雕塑,這些雕塑會告訴你,這裏曾經的風風雨雨,這裏曾經的歡笑與眼淚。

儘管這些淚笑早已隨着珠江水東流而去,但兩岸荔枝紅依然掩映着新的晨鐘暮鼓,梵聲裏,我們行走在別樣的廣州市街,傾聽着別樣的時代濤聲……

標籤: 廣州 別樣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r7w89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