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冬日雜感散文

冬日雜感散文

自古文人多情愁,尋常人眼裏蕭瑟冷寂的冬天總歸會化成文人筆下一幅幅或綽約、或高冷、或濃郁、或雅淡的風景。我雖非文人,但日日體味不同凡常的冬日韻致,想來也已內化成了對冬日的獨特情感,道不盡、説不明,大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味了。

冬日雜感散文

説起冬天,想必對大多數人來説,用蕭條、冷清、寡淡之類的詞語來描述是再合適不過了。冬季的西北風似狂風掃落葉般狠狠颳走了春之俏麗、夏之蓊鬱、秋之靜美,硬生生來了個慘淡收場。太陽高姿態地躲進雲裏,偶爾探出頭來掃視一番便又徑自溜回雲裏,大多時候期盼暖陽沐浴的人們也只能無奈地任由太陽窩在厚厚的雲裏逍遙,始終不見它慷慨露上一面,又遑論放肆地散落陽光呢。怕冷的人們也收拾起了平日裏的生機,厚厚地裹上一層又一層,只露出一張臉來,無力地抗衡着散漫在空氣裏的寒氣,彷彿一張嘴,一伸手,蝕骨冷氣便見縫插針地迅速躥進你的脖子裏、嗓眼兒裏,直達你的心裏,教你忍受不得、抵抗不得。

至於冬天為何不受人青睞,想來也是可以理解的。世人多愛繁華,都喜陌上花開柳如煙,偏愛繁花似錦綠綿綿,也醉心於落葉紛飛、高天流雲。而唯獨這滿目寥落的冬日殘景,是不怎麼討喜的,終歸入不得人的眼,滲不進人的心。想想也是,放眼望去,滿是殘敗零落之感,不再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生氣活潑,不再有“兩山排闥送青來”的開闊綠意,不再有“數樹深紅出淺黃”的明亮色彩。寒鴉點點,枯枝樹樹,看寒風一次次無情地捻碎飄零的落葉,聽洶湧而來的風聲肆虐地捲走心頭繾綣的温暖,不得不逆風而行,至無處躲藏。於是,水面不再有情意綿綿的縠紋水波,不再有嬌媚撩人的柳煙倒影,不再有羨煞人心的鴛鴦戲水,不再有詩意漫漫的泛舟遊湖,取而代之的是腐朽的的枯枝敗葉,沒有一絲活氣。稀疏的枯樹枝上偶爾停落一兩隻寒鴉,兀地叫上一聲,便把冬的蕭瑟氣息擴散開來,傳的好遠、好遠。

但我以為雖寒冬殘敗單調,蕭瑟寥落中自成風格,自有韻致。淒冷自不必説,但每每行走在無處藏匿的冷風中,那惺惺相惜、默然相望的眼神又何嘗不似那任意散落的暖陽片片抹抹地照進人的心房。倘若嚴冬路上有微笑相伴,有暖心的同伴相攜,又何嘗不似綿延淡遠的清幽梅香消減融化那無從抵擋的寒霜。

冷暖不過人心。寒冬再冷,也抵不過人心之冷。也許你善意待人,平凡處事,但我們終究都只是凡塵之人,吃俗物長大,自然該承受可畏人言。想來也是凡俗之舉,自不必理會,唯有淡然處之,方能自贖。身處俗世的我們彷彿一隻只紙鳶,一線縛之,便再也追不上那落日餘暉下的萬丈霞光。於是我開始明白,縱然“大隱隱於市”的願望再強烈,也終究拋不開塵世間的紛雜,亦逃離不出四季的輪迴。那麼,就學“青中”校園那唯一一株枯樹吧,縱然上天恩賜冬日裏的校園樹木依然青綠如初,但那僅有的一顆枯樹仍努力向陽,盡顯線條之美,反而顯得愈加的可貴。於是我想,尋常人大多沉湎於豐腴繁華,不愛看冬天的樹,因其荒禿了無生氣。但我以為冬天的樹更見風致,雖赤裸着身軀,無層層密葉庇佑,但正所謂“瑕不掩瑜”,反倒更見體態魁梧或風姿綽約之美。所以縱然所處之境如何風流暗湧,周邊之人如何口蜜腹劍,行在人潮如流的路上,這些終不可避免。那麼索性聽之任之,雲淡風輕,如此甚好,倒也落得個自在輕狂。

寒冬將盡,雜感一二,聊表心緒,待暖陽,再出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q7jdn4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