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有關於年味的散文

有關於年味的散文

昨天下午,女兒問我:“媽媽,就要過年了,為什麼我不覺得興奮呢?感覺和平時沒啥兩樣。”我一邊忙着手裏的活一邊叨叨説:“你們現在吃肉不香,穿緞不光,趕上好社會了,都沒吃過苦那裏知道甜了。”説完這話想想大人又何嘗不是這種感覺呢!少了年味,多了稀鬆平常。

有關於年味的散文

小時候巴不得過年呢!孃家那時候的生活條件還算是不錯的,我們家姐弟兩個,累贅小,父親還是較早的個體户,母親又是個精明能幹的主婦,過年的時候帶着我們姐弟倆先去僅有的一家百貨公司,看好了人家牆上掛着的最新最好看的衣服樣式,拿在手裏給我們姐弟倆前後左右比劃好了,又給售貨員還回去,直接帶我倆奔向賣布的櫃枱,算好尺寸,扯了布,買了釦子,扯了花埡埡(類似現在的蕾絲邊)。然後,經母親的巧手剪裁好後,縫紉機就開始“噠噠噠,噠噠噠”忙個不停了,縫好熨平整之後,讓我倆往身上一穿,站在立櫃的穿衣鏡前一照,甭提多美了。絕對不比百貨公司賣的差,以至於每年過年我們姐弟倆的衣服總比別家孩子的衣服穿的新穎。

在吃的方面,那時物產遠沒有現在豐富,但是,每逢過年殺豬宰羊的情景總會讓我們一幫孩子尾隨追逐看熱鬧,大人們則挎着竹籃,左顧右盼,挑挑揀揀看好了想要的肉,割肉的師傅一刀拉下去,挑着秤桿一稱和你報的斤兩不差上下。有了肉的墊底,再去光顧糖酒公司和七一商店,那時的這兩家商店囊括了煙酒茶糖,甜點乾貨,調料百味,香蠟紙燭,煙花爆竹也在其中,所有過節的吃食應有盡有。儘管物品的豐富程度和如今的超市比起來連冰山一角都不算,卻也人頭顫動,前擁後擠,常有籃子聚過頭頂,孩子們死死拽着大人的衣角生怕走丟,隨着歡笑聲,嘈鬧聲,嗶哩吧啦的算盤聲湧向各自要買的年貨櫃台前,在這種緊張又歡快的氛圍中,年的味道愈演愈烈……

那時,過年是件十分喜慶又隆重的事,進入臘月二十,年味也隨之顯現出來,那時家家户户會蒸各種花式的棗花饃,炸各種樣式的麻葉,炸雞蛋酥和柿子疙瘩,再做上一米篩(一種可以過濾水分的竹編篩子)的豆腐放在家裏慢慢吃,條件好的人家還會滷一鍋下水,在正月裏切一盤熟肉待客可是極有面子又顯示生活富足的事,那時我們姐弟倆沒少偷吃熟肉,唯一的豬尾巴還被我倆分做兩段給吃掉了,等母親發現時,我倆比貓溜的都快。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到了除夕也基本就緒了。中國人講究過節要團圓,在我們家鄉這裏過年的時候要供奉祖先牌位,吃了除夕晌午飯,貼上春聯和窗花,淨了面洗了腳,一家人收拾乾淨利索後,在牌位的供桌前擺設香案,各色乾果和炸麻葉以及幾樣涼菜分盤分碗裝好,一一排列齊整,香蠟燭火也點上,還不忘倒滿酒盞,最後朝西方響一掛鞭炮,一家人齊刷刷跪下迎接祖先回家過年。

按照我們當地的習俗,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是要喝“頭腦湯”的,“頭腦湯”的由來無從考證,簡單的講是一鍋配菜豐富,味道辛辣醇厚的素餃子湯,主要的配菜包括精心切的炸豆腐絲,豆芽、木耳、角片(油炸的面葉)以及涼粉(切方塊)和青菜。湯裏依據個人口味輕重放了胡椒粉以及各種調味料,煮熟的餃子連湯和炒好的配菜匯在一起,再倒少許香油,撒些葱花立馬成就了一鍋味道十足的“頭腦湯”,除夕喝了“頭腦湯”,一家人坐下“守歲”,年——才算是拉開了序幕。

大年初一,孩子們像打了雞血似的,天微亮就從被窩裏爬起來了,一改往日笤帚疙瘩上身都叫不醒的慫樣,迅速穿好放在枕邊的新衣服,新鞋,洗了又洗的臉蛋和不常光顧的脖子,尤其女孩子臭美是天性,抹點擦臉油,精心梳個辮子再卡(qia)個髮夾,匆忙喝了“頭腦湯”美美的站在一邊看一幫半大小子放鞭炮,不時的跳着腳,貓着腰捂耳朵。大人們更是裏裏外外忙碌的迎客送往,小輩會去長輩家裏磕頭拜年,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大娘嬸嬸比平時叫的都甜,聲音也高了八分貝,自然長輩們的壓歲錢也都細數分發給我們。所謂的“壓歲錢”也就是驅邪納吉,寓意吉祥美好!年初一的中午飯大部分家庭以——肉扯麪為主,小炒肉裏放了炸豆腐,木耳和黃花菜,熬的濃郁而不膩的滷子,澆在剛從鍋裏撈出的一指寬的扯麪上,一碗極具誘惑力的美味無時不刻挑戰着舊旱的味蕾,那時一年到頭也只有過節才能吃上肉,可想而知一碗肉扯麪該是多大的誘惑了。

過了年初一,便開始串親戚了,對於我們孩子來講自然是好吃好喝,還有壓歲錢可拿簡直不亦樂乎。大人們坐下來拉拉家常,吃吃飯,能喝酒的再喝點,喝的高興了划拳聲也此起彼伏起來了。

幸福的時光總是太短,轉眼間十五元宵節就到了,我的家鄉這裏也和中國多數地區一樣會扎燈籠,鬧紅火。家家户户都會親手糊燈籠,農村最為常見的是紙燈。那時,父親會找來竹篾紮好燈籠的框架,五角星樣的燈籠,父親扎的最為拿手,母親買來各色彩紙剪剪畫畫,我們也跟着手忙腳亂地幫忙,把蝴蝶,孔雀,梅花都糊在了燈籠上,再綁幾個彩紙穗固定在五角星的幾個角上,傍晚扯一條電線下一個燈泡,燈籠瞬間絢爛了整個院落,我和弟弟又蹦又跳圍着燈籠轉,還會拽着父母跑到街上看別人家的燈籠,一盞盞形態各異,五顏六色的燈籠打破了漆黑的夜空,男女老幼沉浸在笑語聲中。多少年過去了,經歷了世事無常,可那時一家人的'歡樂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中。

大概從正月十三起就陸續有了鬧紅火,有踩高蹺的,扭秧歌的、擺旱船的、耍獅子的,這些紅火也大部分延續至今。雖然,今天隨着各種娛樂的不斷出新,這些紅火看起來也不那麼奪人耳目了,可在我小時候的八十年代中期,人們可供娛樂的項目實在寥寥無幾。因此,過元宵鬧紅火就格外的博人眼球了。那時候,人們三五成羣,簇簇擁擁,拖家帶口,肩膀上架着孩子,脖子伸的老長往最熱鬧的地方鑽,在嗩吶鑼鼓聲中萬人空巷,更有萬眾風情籠罩在小城的上空。

一年又一年,時光就這樣在指縫間溜走。當年那個小姑娘,如今也年過四十有餘了。隨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今的街上你想要的以及你沒想到的商品應有盡有。在吃的用的方面一腳踏進超市,商品琳琅滿目,豐富到無所沒有,生活條件好了,人們也捨得花錢了,平時都吃香喝辣,穿的也都光鮮亮麗。歸根結底,年味藴藏在親手蒸的棗花饃裏,飽含在毛筆寫的春聯和全家人一起糊的燈籠裏,更是藏匿在母親親手縫製的新衣和滷的一鍋下水裏。什麼都成了花鈔票就能買到的,大人孩子過年也就少了期盼和欣喜,大概年也因此漸漸失去了原汁原味吧!

此時,已是午夜。明天又逢除夕,年也將至。千言萬語尚不能道明此刻心境,感慨之餘更多感恩,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親朋好友的愛戴之意!感恩愛我的和我愛的你們的陪伴!更感恩祖國!感恩這偉大的盛世!如果,沒有國泰民安,我們又怎能“吃肉不香,穿緞不光”,又怎能“安得廣廈,高枕無憂”。所以,常懷感恩之心,常億當年之苦,便會品得今日生活之甘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pzxgr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