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記憶深處的那條路散文

記憶深處的那條路散文

在時光荏苒間,歲月的痕跡,在我大西北黃土地上的家鄉,深深地留下了一道履跡。這便是我那四面環山,偏僻、落後、寂靜家鄉的小山村裏,一條通往外面世界;同時,也連接村裏、村外,在我記憶中、最熟悉的一條土路。

記憶深處的那條路散文

從我十幾歲開始,就從熟悉的家門口出發,騎着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揹着半袋乾糧,帶着簡單的行李、鋪蓋卷,沿着這條村裏的土路,走向距離家門50多公里的甘肅省定西中學充滿知識的校園。是這條連接村裏、村外的簡易土路,方便了我的出行,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看到了外面五彩繽紛、精彩的世界。同時,也是這條土路,促使我獨自一個人開始了外面的生活;也是這條土路,無私地支撐着我在上甘肅省定西中學期間,每個星期天的早上,天矇矇亮啟程,下個週六的深夜歸來。風裏來、雨天去,霜裏來、雪天去,從來沒間斷過,一直陪伴着我讀完甘肅省定西中學。在我人生記憶中,那段學生時代、是最美好的三個春秋!

對於一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長期生活在鄉下的農村孩子來説,一旦走出這條路,當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無論外在環境是多麼艱苦,卻永遠改變不了他如詩如畫的夢囈!求知的那種慾望,自從走出家們的那一刻起,也曾不設想未來的日子,是否充滿桃李芬芳!只知道這條路的終點,是充滿知識的校園;這條路的起點,便是温暖的家園。有了充滿知識的校園,便有了對知識渴望的起點;有了温暖的家園,便有了母親精心準備給我可口、香噴噴的晚餐。可經年懵懵懂懂的少年,在這條路上走的太匆忙,竟忘記了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但是,這條路上的風景依舊!沒有路標的路況依舊……

是大西北黃土地上我的家鄉,那淳樸善良的民風、豐腴厚實的地氣孕育出了我一種堅韌、執着的精神,我要面向大海、我要看似錦繁華、我要遠走他鄉!我被廣闊天地所召喚,我被博大精深的文化所魅惑。不到20歲的'那一年,我就沿着這條村裏的土路,走出了小山村,去了異地他鄉上學,每年只回來一、兩次。隨着學業的完成,也在異地他鄉,成家立業,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小家庭,安家落户。從那時起,我便變成了離家的孩子,在外面流浪,沿着這條路,每年回去的次數越來越少了!陪伴我的是、為生活奔波,一串串帶淚的詩行!

從此,這條大西北黃土地上我家鄉的路,便成了我一生中永恆的掛牽和凝望!牽掛的是路起點的那端,是我小時候最幸福、温馨、舒適的家園,家裏還常年居住着我那年過花甲、滿頭白髮、體弱多病的父、母雙親,他們從來沒離開過這條村裏的土路半步,是否身體安康?凝望的是村裏常年居住,心地善良、勤勞樸實的父老鄉親,是否已經踏上這條路,奔向小康,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今天在異國他鄉艱辛拼搏的遊子,帶着生命的躁動、帶着父輩的囑託和叮嚀、帶着迷茫和渴望,我開始在生命裏漂泊,年年在異國、歲歲在他鄉。當每次回去的時候,沿着這條土路,風塵僕僕,踏進小山村,做了片刻的停留,又匆忙踏上北上遠去的列車,靜靜地站在窗口,不停地張望,望着遠去的家鄉、望着漸漸消失的土路,心裏佈滿了一層厚厚的憂傷和不捨!就連隨身攜帶的行囊裏,似乎裝滿了濃濃的母愛、父愛,和沉甸甸的鄉情。那是母親用乳汁澆築的生命的底色;那是父親用肩膀扛就的一排排足印;那是心地善良的父老鄉親,用樸實憨厚繪成的本色。

在異國他鄉之後,總盼着回家的日子,當再次沿着村裏的這條土路,踏進小山村的那一刻,頓感在異國他鄉為生計拼搏的艱辛、無助、委屈化為無有,彷彿看到路邊長的那一株草、那一棵樹、那一株花,顯得如此親切!同時,也看到眼前安靜、祥和的小山村,這裏四面青山環抱;這裏綠樹成蔭;這裏山清水秀;這裏水秀山青!遠方高低起伏的山戀疊嶂,向遠方延伸!小山村就像一位恬靜、美麗的少女,與世無爭,靜靜地偎依在羣山環抱之中……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副丹青水墨畫,美麗極了!同時,也看到小山村傍晚時分,每家農户的屋頂,裊裊升起了一縷縷晚餐的炊煙,也嗅到了從空氣中飄來,記憶中最熟悉的飯香……

今天在盛世歡歌,黨中央“服務三農”、“城鄉一體化”各項“惠民”政策的帶動下,我的家鄉每年都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村外一條從東到西連接外面世界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也被政府投資,加寬和水泥硬化了路面。但是,進小山村的那條土路依舊;小山村周圍的黃土大山依舊。這裏沒有高聳入雲的大廈;這裏沒有車來人往擁擠的柏油馬路;這裏更沒有攝像頭、太陽路燈等多元化、高科技、防盜、照明的設備、設施。可這裏有豐腴、樸實無華的蒼天厚土;這裏有世界上最疼愛我的父、母雙親;這裏有心地善良、憨厚質樸、為人正直的父老鄉親;這裏有淳樸、濃濃的民風鄉俗!

在遊子心裏,這裏已經遠離了塵世的紛爭和利益的紛擾,永遠是一片最純潔、祥和、安靜、肥沃的神聖樂土!在外面常年漂泊累了,感覺這裏的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草木本無價,山水皆有情。那是一種融入大自然,和諧、深沉的美!尤其是在今天“我的夢、中國夢”帶來的弄潮中,我家鄉的小山村裏,好多土生、土長的農家莘莘學子,已經開闊了視野,沿着這條小山村的土路,踏進充滿知識的校園,順利考進名牌大學、重點大學的校門,放飛了自己的夢想,看到了外面五彩繽紛的世界。

同時,也在黨中央“服務三農”英明政策的引導下,村裏的年輕人,已經轉變了“開荒種地”、“以農為本”的思想觀念,沿着這條路,勇敢的走了出去,到外面更遠的世界,打開了一條“脱貧致富”的創業之路!來建設自己山更青、水更綠,更加美好的家鄉!昔日低矮的農舍不見了,現在每户農家都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磚房……

村裏的這條路,有力的見證了黨中央,改革開放以來,在今天的和諧盛世,給我大西北黃土地上我的家鄉,帶來了前所未有“實實惠惠”的滄桑鉅變!也是這條路,凝聚着我那心地善良、勤勞樸實的父老鄉親,把“脱貧致富”的鬥志、決心,和奔小康生活的願景,早已抒寫在藍天、白雲端;抒寫在隴原大地上,正與時俱進,繪就着日新月異的美麗畫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pjqkz4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