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蜀王陵懷古的散文

蜀王陵懷古的散文

陽春三月,再次去往明蜀王陵卻是個意外。

蜀王陵懷古的散文

對於明蜀王陵我並不陌生,因為在去年九月曾去過,只是那一趟滿懷希望的蜀王陵之行,讓我好生失望。孤憐憐的墓冢,鐵將軍把守的地宮門,博物館門外一人多高的雜草,難得一見的遊人,可歎、可悲、可惜!

明蜀王陵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十陵鎮正覺山山麓及青龍埂等地,是明代(公元1368~1644年)藩王蜀王的家族陵墓羣。明蜀王陵以僖王陵為中心,包括僖王趙妃墓、僖王繼妃墓、黔江悼懷王墓、懷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邊墳郡王墓10座明代蜀王、蜀王妃、郡王及郡王妃的墓葬,形成了一處類似北京十三陵的王陵墓葬羣遺蹟。目前已經發掘出土的就是僖王陵和昭王陵。其餘已探明七座陵墓的尚在地下不曾接開神祕面紗。

從成洛路邊上山,一個類似於山門的建築上赫然寫着四個大字“明蜀王陵”。這個大門是在我去年來時不曾見到的,記得當時山上有不少民居,如今再看,原來建有房子的地方全都拆遷,聽説這一帶要建生態公園,看來此言非虛。

沿着山路往上走,兩邊的松柏挺拔而翠綠,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古蜀道上的翠雲廊。蒼松翠柏,這是古陵墓自古以來的標準,也正是因為這些松柏加深了陵墓的清幽。信步往前,但見紅牆灰瓦,這不會就是朱熹宗祠吧?上次來的時候,聽説朱熹宗祠就在附近,但一直找尋未果,沒想到原來在這裏。不過,當我們踏時清幽的院子,看到兩旁兩米多高的松柏還有那近在咫尺的陵墓,我就知道我的猜測是錯的。

鐵將軍把門的陵墓門上已然用小篆寫着幾個大字——明蜀定王次王妃墓。明蜀定王何許人,他的次王妃又是誰?據《明史。諸王世表》:定王名朱由垓,為獻王朱椿嫡孫。天順七年(1463)襲封,同年薨。這獻王是第一代蜀王,朱元彰的第十一個兒子,明定王為蜀第五代蜀王。次王妃王氏是定王眾多妃子中的一個,這個女人的名字能在史書中不只一次的被提起,是因為她生了一個好兒子。明蜀惠王朱申鑿是第七代蜀王,他是明蜀王“三代賢王”之一,而他的母親便是定王次妃王氏。據史料記載,惠王非常孝順,在母親王氏去世後他一改傳統的墓葬禮制,為其母修建了超規格的大型陵墓。眼前我們所見到的這座定王次妃墓是在修三環時從琉璃場的潘家溝村搬過來的,並對其進行了復原。

工作人員看到我們的到來便打開了門鎖,踏進地宮一股寒氣襲來,空氣中夾雜着難聞的味道,有些沖鼻,我想那可能是甲烷,當然也許是別的。工作人員打開了地宮的燈,我跟朋友沿台階一路下去,無端地覺得有些陰森,就算這裏沒有死人,也不是原來的陵墓,但地宮的陰森還是讓人不寒而慄。地宮門是用巨大的石頭構成,就象古時候的城門,用手觸摸石門指尖透着冰涼,石門在歷經幾十百年後依然保存完好。在我感觸當初的工匠是如何把這樣巨大的石門上到門框裏的時候,朋友卻叫了我。他的聲音在地宮裏迴盪,不由得讓我打了個冷顫。就在我們研究地宮門口的那塊墓誌銘的時候,一位年近六十的大爺打門外進來,他的到來讓我覺得不那麼害怕。地宮裏燈光很暗,兩道石門後就是棺室。原本應該停放棺材的棺座上空無一物。曾看過電視裏不少關於考古發掘的片子,象這種帝王陵墓,應該是有棺有槨的,而如今棺槨無存想來當初發掘時棺槨已然不存。石棺座上有幾個孔,據説只有這樣棺材放在上面,死人才能通氣,入土為安。棺室的牆壁上繪有彩畫,雖然經過了幾百年,又歷經搬遷,但顏色依然豔麗,足可見當時的彩繪工藝已然十分先進。

從棺室出來的時候,我的頭不小心碰到了墓門,同行的大爺提醒我小心。我這才留意到,墓門很矮,但門上的雕刻裝飾仍十分華麗足見其皇家氣派。

從地宮出來,我跟朋友聊着這個叫王氏的女人,不知道她會有怎樣傳奇的一生。而且有一點讓我十分不解。蜀定王的陵墓在雙流黃龍溪一個叫黃(皇)墳村的地方,為何他的次王妃在逝去後沒有伴在他左右,而是葬在了琉璃場的潘家溝村,這樣的墓葬形式是不符合當時的皇族墓葬禮制的。當然,我是無法去追尋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我想在蜀王陵完全發掘後,史學家會對這一現象有一個比較好的解釋。

從定王次妃墓出來右行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就是前不久遷來的明蜀王府太監墓羣,由於還在施工當中,我們無法進去觀看。這座正在修改的明蜀王府太監陵墓,將常伴昔日的主子左右,生死相隨。

在離定王次妃墓三百米左右的地方就是明蜀王陵博物館。在這個博物館裏躺着明蜀昭王、王妃和明蜀僖王。

博物館外曾經一人多高的雜草已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停放在門外空地上的小車,這不由得讓我心裏一喜,也許今天有機會去僖王陵地宮看看。打正門而進,青石板鋪成的道路讓我熟悉,道路兩邊的松柏依然挺拔。抬頭便能看到陵墓上的高大仿古建築,這跟我們剛才看到的定王次妃墓截然不同。古時帝王將相的墓葬,大都是地下為陵,上面建廟。據説早年些陵建有高大雄偉的廟宇,在明末戰亂時全部被毀,如今修復後的僖王陵已然保存了當時所具有的形式,地下為陵,陵上建廟。

蜀僖王朱友薰(“薰”為“土”+“薰”,這個字在現代字典裏是找不到的,據説在《康熙字典》裏有這個字)為明代第三代蜀王。第二代蜀王朱友育死後無嗣,便由他的弟弟當時的羅江王朱友薰繼位。僖王在位時間極短(宣德七年到九年),年僅26歲。

曾有文章説,明蜀僖王陵的`地宮號稱是“中國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的地宮”。去年九月來的時候,因大門緊閉未能一探究竟很是遺憾,此次前來,王陵大門敞開,門口坐着一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這不免讓我喜上心頭。沿台階而下,便是深埋地下九米深的地宮。雖然説是九米,但我對此持懷疑態度。地宮門高大雄偉,遠比我們剛才看到的定王次妃墓的地宮門來得漂亮,藩王之氣彰顯無疑。整個地宮為四進室,三道墓門高大而厚重,墓室寬敞,四周墓壁彩繪雕刻精美,在燈光的映襯下更顯華麗。第三道門後的棺座上放着一具已經毀損的棺材,我仔細看棺材的木板還有被白蟻咬過的痕跡。棺室後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二龍戲珠,後壁的四個角上也雕刻着精美的圖案,足可見當時的四川經濟文化相當發達,不然象如此精美豪華的地宮遠非一點點財力和物力可以修建完成的。

從僖王陵地宮出來,站在台階上我仍忍不住回頭再看看,如此豪華的地下王府宮殿足可以想像當年僖王在位時生活的畫面。

出僖王陵再往前便是昭王陵,是昭王和王妃的合葬墓。昭王陵是在修成渝高速的時候搬到這裏來的,也正因為知道它是搬遷過來的,讓我對昭王陵的興趣不大。雖然不曾進昭王陵,但在看了定王次妃墓和僖王陵後已然可以想象地宮的格局,所以我們只在門口看了看不曾進去。

朱元璋一統天下,建立大明。開國之初分封了自己的兒子駐守邊疆,原本是想以此鞏固國運,守土安邦。然而,多年後,這樣的分封制卻形成了藩王割據局面,朱元彰當初為鞏固統治的目的不但沒有達到,而且還直接的造成了歷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於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永樂皇帝朱棣開始了一統天下的局面。明朝歷代的蜀王都算得上賢德之王,而四川地處多民族地區,歷代蜀王能讓各民族和平相處足可見其文治武功。也正因為如此,歷代帝王對蜀王都是恩寵有佳,特別是在朱棣“靖難之役”中,蜀王曾助朱棣奪得皇位,自朱棣後的明朝皇帝也都對蜀王恩賞不斷。

蜀王,在明朝的歷史上也曾輝煌一時。這匆匆幾百年過去之後,如今再看這一掊黃土,埋葬的又是多少繁華和哀榮。

走出明蜀王陵,三月明媚的陽光撒在我的身上,懶洋洋的,路邊的海棠正吐着芬芳,好一派爛漫春光!

標籤: 懷古 散文 王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owowe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