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走進窪裏鄉居樓體驗鄉村文化園散文

走進窪裏鄉居樓體驗鄉村文化園散文

無論是身在農村,還是生在農村,我們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是農村人,不是農民的兒子,起碼是農民的孫子。如果上追祖宗幾代,如果説自已不是農民的後代的人,恐怕寥若晨星,幾乎沒有幾個。如果是農民的子孫,自然就離不開農村,離不開故鄉,離不開那個我們好像已經忘記但又似曾相識而又常常想起的地方。

走進窪裏鄉居樓體驗鄉村文化園散文

故鄉的記憶是甜蜜的、親切的、令人牽腸掛肚的,然而又是苦澀的、尷尬的、讓人難以割捨的,當然也是酸辣的、痛楚的、叫人慾罷不能的。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説的那種若即若離的鄉士鄉音,鄉情鄉愁吧!它剪不斷,理還亂,説不清,道不明。

四月,在雪後初晴的一天,我倒地鐵,轉公交,隻身一人,輾轉數十公里,慕名來到位於北京城郊的昌平,在這裏,有一個窪裏鄉居樓鄉村文化莊園,在這裏,我尋找到了過去的故事,追憶到了童年的快樂,找到了回鄉土、覓鄉音、憶鄉情、續鄉愁的感覺。

窪裏鄉居樓鄉村文化樂園,佔地面積很大,這裏有一條小河,把整個區域一分為二,一邊是餐飲區服務區,一邊是旅遊觀光區。

餐飲區按照不同需求分區佈局,具體劃分為幾個不同風格的餐飲區,有接待團體也可為鄉親們舉辦宴席的宴會大廳,有相對獨立且比較避淨隱蔽的閣樓,有上下兩層視野開闊的登高望遠廳台,有毗鄰湖泮垂釣養性的休閒茶座,有掩映密林迴歸田園風情的陶然居。但不管地處何方,規模大小,風格如何,檔次高低,所有建築基本上都是以就地取材的草木為主,建築也是傳統工藝、構造簡單,具有濃郁的鄉土風情氣息和農家舍院味道。

同時,不論你坐在何處,點用何菜,都集中在一個大食堂統一加工製作,而且都是明堂亮灶,真材實料,摻不得半點水分和雜料,食品衞生安全也會讓你百分百地放心。

而這裏更值得他們引以自豪和值得買弄的是,糧食是他們自已種的、麪粉是他們自已磨的、蔬菜是他們自已栽的、家畜是他們自已養的,肉食是他們自已宰的。總之一句話,自種自養、自給自足,自產自銷,綠色有機。當然,除了現場吃,也可以購買自帶,而且還包購包郵,配送到家。

遊覽區相對於餐飲區要更加遼闊,面積大的多,不僅有遊玩區、養殖區,還有農耕歷史博物館、農村工藝術呈列展示館,當然還有互動遊戲區和採摘體驗園。

遊玩區主要是採用木棒、繩索等農村現有的材料,根據鄉村傳統文化娛樂項目,結合現代少兒遊樂器械,製作了一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遊樂設施,不單適宜兒童單獨遊戲,也允許成人共同參與其中,其實更加適合全家參與、親子互動的家庭類親情活動項目。

養殖區採取圈養與散養相結合的方式,把傳統農家牲畜、家禽的養殖與珍獸、猛禽司養相匹配、共融合,除了動物園特有的、被國家列為保護動物而禁止民間司養的猛禽野獸、珍奇動物外,這裏幾乎是應有盡有,無所不有。而且最大的亮點和特色在於,養殖了許多我們過去司空見慣,而如今快要失傳和滅絕了的農耕牲畜和家畜家禽,這在無形中又擴充了傳統動物大家庭的陣容和隊伍,讓當今生長在鋼筋水泥、磚瓦石塊中的孩子們又開闊了許多眼界,增長了不少見識。

特別是讓孩子們購買草料、菜葉、苞米等,去親自體驗餵養動物,又能與這些生物近距離互動交流,既讓他們迴歸了熱愛大自然的天性,又在其中滲透了情感的塑造和培養。

窪裏博物館,幾乎囊括了我們北方農村所有的農耕機具和日常家庭物件,這裏呈列的東西有我們見過的,也有我們沒見過的,但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難免會喚起童年的記憶,讓人思緒萬千,浮想聯篇。

屋角這個鋪着破草蓆的'土炕,讓我不由地想起小時候在光溜溜的席面上捂燙坑,淨溜溜的屁股上常常烙出席面方格格的情景來,真是覺得滑稽可笑而又荒唐有趣,讓人有些忍俊不禁而又五味俱全。其實,物質的富有並不能代表精神的富足,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飢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年代,我們這些臭皮蟲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憂愁"二字,所以,也就沒有如今這麼多的煩惱和痛苦,壓抑和恍惚。

手工體驗館裏展示了許許多多的農村工藝物件,有過去生產生活必需的勞動成果,也有農村文化藝術生活的歷史積澱,還有融入現代元素的手工技藝,還有瀕臨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特別是一些能讓孩子們動手參與,模仿製作的項目,更是讓他們喜聞樂見,躍躍欲試,讓他們在體驗勞動快樂,感受收穫成就的同時,也學習了知識,陶冶了情操。

過去曾讓我們這些跳出農門的農二代、農三代們恐懼和逃避的農村生產勞動和家庭生活瑣事,在今天見不到泥土,吹不到清風,嗅不到麥香的孩子們來看,也許是一種富有樂趣的事情。用傳統的木犁耕地,用傳統的木耬播種,用傳統的石墩墩地,用傳統的方法脱坯、蓋房,脱粒、壓場,推碾子、壓米麪、柴火鍋灶貼餅子、磨豆漿、做豆腐、推獨輪車、挑扁擔等等。學做農活,瞭解農藝,在我們是記憶,是苦差,但在孩子們來説,既是體驗,又是陶醉。熱愛勞動,就要從小培養,熱愛自然,就要回歸鄉土。

由於時間關係,還有許多地方和項目無瑕顧及,特別是沒有來得及到田園採摘區去體驗感受。有時候,留白也是一種藝術,缺憾也是一種情操,也許只有這樣,我們的緣才未盡,才可能再一次有機會踏上這裏的土地,領略這裏的風情,就把這一切都留後未知的明天吧,再見,窪裏鄉居樓,鄉村文化園。

最後,我還想嘮叨的是,故鄉是生育撫養我們的地方,也是我們長大成人的地方。雖然昔日我們想方設法地跳出農門,夢想着逃離這片鄉土,但是,當我們在外飄搖,遊離人生的時候,還是忘不了遠離的故鄉和陌生的鄉親,因為這裏有着我們難以割捨的親情和拂之不去的鄉愁。

鄉居樓勾起的是我們對童年的記憶,激起的是我們對故鄉的思念。人到中年時,故鄉就成了一輪湖中的明月,鏡裏的圖畫,可望而不可及,可親而不可愛,就像你臆想中的情人,睡夢中的發財,會讓人輾轉反側,苦思冥想。

像鄉居樓這樣的鄉村生活樂園,不正是我們尋覓鄉音,感受鄉情,寄託情思,安放靈魂的去處嗎?當然,它也是孩子們迴歸鄉土,親近自然,接觸社會,陶冶情操的樂土。所以,我真誠地希望,有更多的鄉紳賢達加入農耕歷史的挖掘,鄉村文化的振興,但願有更多的鄉土文他莊園如雨後春筍般地崛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oozql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