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那一汩清泉的優美散文

那一汩清泉的優美散文

我外婆家村莊裏,有一個地方叫四方塘。從我記事起,自來水還沒有通到農村的時候,鄉親們都去四方塘打水喝。

那一汩清泉的優美散文

四方塘三面環田,緊靠馬路,離我外婆家最近。從我外婆家出門,順着馬路走,大約五分鐘就能到達。進入四方塘口,沿着小石子鋪就的台階朝下走,最先會看到一汩清澈的水流從石洞內緩緩淌出。那水流在不足一尺寬的石槽裏,順流而下流進一口水井。待水井盛滿後,繼續一路朝前流入另一口水井。若再盛滿,最後流入地勢較低的石洞內。而前來打水的人只蹲在石槽旁,拿一個大點的瓢舀水;是因為那石槽裏的水比較乾淨,是剛從石洞裏流出來的。

記得第一次打水時,我才十三歲,剛寄居外婆家。那是二零零三年暑假的一個清晨,外公挑着空桶正出門時,我突然跑過去喊道:“外公,等等我,我跟你去打水。”還讓外婆找來兩隻小桶和扁擔。當時我不知道自己咋那般主動,現在想想應該是心血來潮吧!一路上,我有模有樣地挑着兩隻小桶,跟在外公後頭。我們來到四方塘石洞口的石槽前,外公將扁擔、桶放到地上,自己蹲下身子,拿着瓢輕輕拂動水面,然後才舀起清泉倒進水桶裏。當時我有點鬧不明白,為啥不去水井裏打水?於是問外公:“去水井打水不是很快麼?”外公邊舀邊回答:“那兩口井的水不乾淨,是不能喝的,一直只用來洗菜洗衣服。”外公舀水的動作十分熟練,一會功夫,一瓢、兩瓢、三瓢……兩隻大桶全盛滿了。外公挑水離開後,我也學着外公的樣子舀;輕輕地拂動,輕輕地舀,我覺得非常費勁。為了追求速度,我不按外公的那一套,結果一用力,舀起的水含雜質特多。沒辦法,我只能將那瓢水倒進旁邊的井裏,等石槽裏的水清澈後重新舀。時間一滴滴地過去了,兩隻小桶也終於盛滿了。最後我望着那清澈的泉水,忍不住舀起一瓢暢飲。那冰涼、甘甜的味道,至今我記憶猶新。

將盛滿清泉的水桶懸掛在扁擔上,我用右肩挑起,起身時兩手各用力抓緊前後水桶提手上綁着的繩索,以此來減輕胳膊的壓力。我一開始使勁全身力氣,所以感覺輕巧,自認為挑水簡單,還一路哼着歌兒。哪知半路上,兩隻桶的水越來越重,彷彿千斤重的石頭,壓得我上氣不接下氣。我胳膊上的骨頭疼痛不已。不過為了能將這兩桶水挑回家,我駝着背,咬着牙,艱難前行。可每走一步,水桶裏的水溢一口。那狼狽的樣子,被前來挑水的熟人瞧見,我滿臉通紅,耳邊直呼呼迴響:“還真是讀書伢呀,連挑水都不會挑。”快到家門時,水桶裏只剩下不到半桶水。正在淘米的外婆,看見我吃力的挑水姿勢,趕緊放下手中的飯鍋,搶過我的扁擔。坐在門前擇菜的外公笑道:“貴呀,你還得多鍛鍊鍛鍊,免得以後長大挑水都不會。”我的臉頓時發燙。見表妹也在擇菜,我低着頭走過去幫忙。我邊擇菜邊嘀咕:“挑水真累。”不料,這句話不自覺地從口裏蹦了出來,被外公聽到。外公先笑了笑,然後講起了四方塘的歷史

聽外公講,外曾祖父遷移到廖家衝時,鄉親們挑水要走兩里路。外曾祖父苦惱地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於是有一日,外曾祖父找來幾位同輩兄弟商量挖井取水的事。大夥一致認為,挖井取水是千百年的好事,這不僅方便自己,也方便鄉親,更方便子孫。所以大夥都非常贊同,並將挖水井的重任交給我外曾祖父。故而幾日,外曾祖父帶着幾個後生,踏遍了整個廖家衝,將水井的位置選了又選;最後相中了一塊坐落村中心且長滿雜草的空地——也就是現在的四方塘。

水井位置確定後,外曾祖父發動着村裏的勞動力。從開挖的第一天起,鄉親們非常賣力。你一鋤,我一鋤;你刨土,我挑土;忙得汗流浹背,忙得不亦樂乎。每天鄉親們早出晚歸,誰也不喊乏累。因為誰都想多出點力氣,多為子孫後代造點福。就這樣,日子就在忙忙碌碌中度過,那塊空地也逐漸變成了幾米深的水井。可井底沒有水冒出,鄉親們開始有點泄氣了,連我外曾祖父也懷疑自己的判斷。又過了幾日,水井快被挖成塘了,仍不見地下水冒出,外曾祖父決定放棄。哪知鄉親們正準備收工時,有一人挖井時,“砰”地一聲響,鋤頭碰到了石塊。他以為只是小石塊,便彎身用手清理。當手觸摸到石塊時,才察覺石塊只露出一點點頭,且異常潮濕,石塊上還有許多類似藻類的植物。他特別興奮,跑來告訴我外曾祖父。我外曾祖父將石塊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讓幾個後生小心翼翼地跟着石塊的形狀挖。漸漸得,石塊露出了它本來的面貌。它是一塊大巖石,下邊還有一個小石洞,一汩水流從洞內緩緩流出。這水流清澈明亮,還散發出淡淡的原野氣息,外曾祖父激動地落下了眼淚。

望着潔淨的清泉,鄉親們一陣歡呼。他們重新鼓起勁繼續挖。數日後,兩口沒有水冒出的四方井形成了,同時也裝滿了石洞裏流出的清泉。自四方井形成後,前來打水的鄉親們絡繹不絕。某日外曾祖父站在堂前,望着側對面自己挖的井笑道“四方塘象口塘”沒想到第二日,“四方塘”這名字居然不脛而走,傳到了家家户户,更一直沿用至今。四方塘是鄉親們自己挖的,自然是精心呵護。那兩口水井每一年都會淘洗,那旁邊的樹枝,雜物都會不翼而飛。後來連四方塘地面、石壁,兩口井都用水泥鋪砌好……四方塘經過歲月的洗禮,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模樣。而那石洞裏的清泉也日夜不停地流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哺育着父老鄉親。

還聽外公講,那一汩清泉,滋味甘甜,深受外曾祖父的喜愛。外曾祖父病逝前,把二十幾歲的外公叫到牀頭説:“兒呀,你現已是一名人民教師了,但這遠遠還不夠,你要像石洞裏流出的清泉一樣。”外公講到這裏時,淚珠充滿了眼眸。當時,我和表妹還以為飛蟲飛進外公眼睛裏了。直到我讀高中,回憶起這情景時,才明白外公眼裏淚珠的含義。外公是想到了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桃李滿天下的碩果;他是為自己完成了父親的遺願而落淚的。我也明白了昔日外公講四方塘故事的用意,他是讓我們知道挑水不易,挖井取水更艱辛。也許只有這樣,才能督促我們好好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

大概是二零零七年,自來水通入農村後,前往四方塘打水喝的人幾乎沒有了。就是去四方塘的,也就是洗洗衣服,洗洗菜。就這樣,四方塘被淘汰了,也就沒人重視它了。所以一到雨季,四方塘淹沒成一口水塘,水位還會高漲到馬路上。一到旱季,鄉親們就抽兩水井裏的'水用來灌溉農田,此時水位上升,浸沒石洞,四方塘也就變成了一口水塘。而年邁的外公,每每遙望到四方塘時,總為它歎息,也為自己感歎:“若是再年輕點,我還是喜歡去四方塘打那一汩清泉喝。”

再一次暢飲那一汩清泉時,是二零一三年的夏日,老家正鬧旱災,田地裏的莊稼半青半黃,有得已經枯萎不堪了。更為要緊得是,因半個多月不見一滴雨露,外婆家村莊裏的自來水停水三日。所以剛從異地歸來的我,這三日內都要去四方塘打水。這三日,四方塘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清晨、下午鄉親們排着長長的隊伍,守候在石洞口石槽旁。今年乾旱特嚴重,連四方塘那兩口水井榦涸見底,鄉親們只能眼巴巴望着那石洞裏流出來的清泉。雖然那清泉沒有斷流,但流得不乾脆,是一滴一滴地聚集在石槽裏的。我聽着清脆的水滴聲,眼前浮現出外曾祖父那個年代:四方塘那一汩清泉,不論用來洗衣做飯,也不説烤酒打豆腐,單是夏日舀一碗解渴的人也多不勝數……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如今重温王維詩句,讓身在異地的我不禁想起了外婆家村莊裏的那一汩清泉;想起了當年外公給我和表妹講四方塘歷史的這段往事;想起了在那一汩清泉的哺育下的外公,大舅,表弟,他們都成了人民教師,且都遵循着外曾祖父的遺願一直朝前走。

我不知道下一輩,再下一輩能否堅持,但我相信,即使那一汩清泉斷流,他們身邊總會有人沿着外曾祖父的遺願走下去。

標籤: 散文 清泉 那一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nyymw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