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優秀散文:細節識人

優秀散文:細節識人

識人用人,自古就是一道難題。

優秀散文:細節識人

楊溥是明初重臣,官至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是明朝歷史上公認的著名賢相。一年,其子從湖北老家到京城看望他,楊溥問兒子:“沿途當官的,可聽説誰最賢、誰不賢?”其子説:“經過江陵縣,認為那兒的知縣很不賢。”楊溥感到奇怪:“此話怎講?”其子説:“江陵知縣既不接送,又招待很簡慢。那位江陵縣令名叫範理。”

聽完兒子這一細節的講述,楊溥非但不怒,反而連連稱讚範理是位好官。楊溥認為範理能這樣對待他的兒子,説明範理不阿權貴,必有能耐,隨即記住了範理這個名字。後經考察,得知範理品行才能俱佳,便力薦他升任德安府知府,後來楊溥又上奏朝廷將其提拔為貴州左布政使。範理在任時,兢兢業業,勤政為民,史稱“甚有惠政”。

然而細節識人,有時也會被表面現象所矇蔽,繼而得出錯誤的判斷和結論,不僅常人會犯這樣的錯誤,就是聖人也在所難免。

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被困於陳蔡國境之間,七天未進食。弟子顏回討到一些米來煮飯。飯熟了,孔子看到顏回從鍋裏抓飯吃,當顏回把飯端來時,孔子佯裝沒有看見剛才的事,説道:“我方才睡着,夢見先君,他説只有清潔的食物才可以送給人吃。”顏回知道老師這是在懷疑自己偷飯吃,便稟明老師:“剛才是柴灰落進鍋裏,挑不出來,棄之可惜,學生就把那點兒髒了的飯抓來吃了。”孔子這才發現錯怪了自己的學生,慨歎道:“人們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看來眼見的也未必都真實啊!”

孔子親眼所見的一件小事,差點誤會顏回,因而得出“眼見未必都為實”的感慨。同樣,作為朝廷高官的楊溥,通過範理敢怠慢自己兒子的細微小事,看出了他耿直赤誠的品德,慧眼識人才,一再將範理推薦和提拔,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

楊溥識人與孔子誤解,今日讀來,仍受益匪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nmjgx8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