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老村舊夢散文

老村舊夢散文

偶爾回老家一趟,看到老家村莊的變化越來越大了,農村城鎮建設的步履已踏平了村裏幾乎所有的老房子,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漂亮整齊的二層小樓,村裏的父老鄉親也和城裏的人們一樣,開始享受着太陽能熱水、暖氣、抽水馬桶的便捷和舒適。清晨起來,一個人在村裏四處走走,一樣的樓房,一樣的街道,讓生於斯長於斯的我一直無法記住哪棟樓房的主人是誰。懷着一種尋覓舊夢的情愫,總喜歡去村裏的旮旮旯旯看看,偶爾發現一絲過去的痕跡還幸運地活在一個角落裏,無論是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會讓我眼睛一亮,生出許多的親切和温暖。望着在晨風中瑟瑟發抖的灰瓦木樑,記憶裏的故事,便像永遠也扯不斷的風箏一樣,將我牽向了童年的天空。

老村舊夢散文

舊時的老村莊,每一條小路都是曲曲彎彎,路邊的牆角似乎永遠生長着細細的小草,開着黃黃的苦菜花兒。那些曲徑幽深的三進院落,那些坐落於村頭巷邊、整天吱吱扭扭唱歌的石磨,那些盤根錯節的古槐,那一片爬滿蟬蜕的棗樹林……還有那春日裏的榆錢兒,秋日裏的紅石榴,夏日裏生滿小魚兒的池塘,冬日裏永遠也化不完的冰凌……每天早晨,當晨曦穿越密密的石榴樹透進窗口時,慵懶在被窩裏的我尚睡眼朦朧,此時,院子裏母親那“咯咯咯”的喚雞聲,梧桐樹上婉轉的鳥鳴聲,四鄰院落的狗吠驢叫聲,還有巷子裏買豆腐大嬸那清亮的敲梆聲,便一股腦兒地灌進了我的耳朵……村莊忙碌而快樂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夏日的傍晚,當一縷縷艾煙裊裊升起時,勞碌了一天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拿着蒲扇,端着飯碗,散坐於大樹下,一邊啦着呱兒,一邊笑罵着在一旁嬉戲打鬧的孩子,這一幅人們最為熟悉的畫面,永遠是我童年記憶裏最温馨、最美麗的一幕。

村子裏那些連着長長過道的三進院落是解放前的大户人家留下的,後來每一個院落都住進了很多人家,高大氣派的門樓上,雕刻着字符和圖飾的青磚褐石,曾讓我的童心充滿了神祕和好奇。這些院落曾是我兒時的樂園,與小夥伴們玩捉迷藏時,只要你藏身於這些院落的某一個角落,小夥伴是不會輕易找到你的。村裏的古槐頗多,大概有十幾棵吧,它們或散落於路邊,或挺立於誰家的院子裏,粗壯的樹幹雖佈滿了孔洞,但龜裂的身子仍頂起了一樹鋪天蓋地的綠蔭。聽村裏最年長的老爺爺説,他小的時候這些古槐就是這個樣子,只是後來樹幹裏的孔洞比以前更大些了。老爺爺説這些樹都是些老壽星,它們都有上千歲的年紀了。村裏的人還相傳,這些古槐歷練了上千年,都是有靈性的,它們遇盛世則榮,遇亂世則枯。有時我和小夥伴們爬進那些樹洞裏玩耍,奶奶就忙不迭地讓我們出來,奶奶告訴我們,這些古槐是狐妖藏身的地方,玉帝為了滅妖,就讓雷公公用雷電劈死它們,這些樹也就跟着遭了殃,被劈開了很多孔洞。我們聽了,一個個都嚇得毛愣愣的,再也不敢鑽進樹洞裏玩耍了。

村邊的池塘和棗樹林是給予我和小夥伴們最多歡樂的地方。烈日炎炎的夏日,我們每人拿一個拴着長線和竹竿的罐頭瓶,瓶子裏放進一些碎饅頭,沉入池塘,只需等上幾分鐘,再猛地將罐頭瓶提出來,瓶子裏便多了幾條活蹦亂跳的小魚兒,我們稱之為“誑魚”。誑魚誑夠了,小夥伴們便一個個脱得赤條條的,跐溜溜鑽進水裏,像小魚兒一樣悠哉遊哉。我膽小不敢入水,就在岸上給他們看衣服。大人是不允許孩子們下水的,所以我只要遠遠地看到誰的父母來了,就趕緊咋呼他們上岸,有時來不及穿衣服,少不了被大人狠狠地罵幾句,再擰着耳朵將自己的孩子拽回家去。棗樹林和池塘相隔不遠,每一個盛夏的`傍晚,那裏面鬆軟的土地裏會鑽出許多蟬猴子(蟬的幼蟲),一晚上我們能摸到幾十個,最有趣的是觀察剛剛出土的幼蟲怎樣脱殼,脱殼後怎樣由幼嫩的綠色變成硬硬的黑色,而那油炒蟬猴子的香味,至今仍令我回味無窮。

温馨的記憶縈繞着身居老村十八年的情懷,曾經的蹣跚學步,曾經的懵懂頑皮,曾經的躊躇滿志,我的年少步履,都深深地浸潤着這片泥土的醇厚,浸潤着這片泥土上一花一草的芬芳。

而如今,早已乾涸的池塘沒了,棗樹林沒了,老房子沒了,規劃區所有的樹木沒了,有的是一排排嶄新的樓房,一條條筆直的水泥路。

村裏的孩子如今三歲就上幼兒園,很多人家把孩子送入城裏上學,街道上已看不到瘋玩的孩子們了;早晨醒來,再也看不到窗外的樹影婆娑,再也聽不到樹上鳥兒的歌聲了;夏日的傍晚,再也看不到人們走出家門,圍坐於大樹下的鄉情融融了……

時代進步了,農村富裕了,而我總覺得失掉了些什麼,是失去了老村幾百年的根,還是失去了一些農村人固有的自然與質樸,我已難以確定,也難以尋覓了。

走出新樓區,遠遠地一株倖存的古槐映入眼簾,它孤獨地守候着一片青磚灰瓦的廢墟,依然孔洞穿身,依然盤根錯節,依然頑強地向上伸展着,頂起一片巨大的盎然綠意。這蒼老而充滿生命活力的古槐,該裝着多少滄桑故事,誰能聽懂它的默默心語呢?

新樓仍在逐漸擴展,這棵古槐能夠永遠生機勃勃地矗立在那裏嗎?但願能夠吧!我在心裏默默為它祝福。

標籤: 舊夢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mnpjr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