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林清玄哲理散文

林清玄哲理散文

林清玄的散文通常富含哲理,值得我們觀賞和品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吝嗇的人

從前有一個非常吝嗇的人,他從頭上的每一根頭髮到腳上的每一個腳趾頭都很吝嗇,他從來沒有想過要給別人東西,連別人叫他講“佈施”這兩個字,他都講不出口,只會“布、布、布……”個半天,好像一講出這兩個字,自己就會有所損失。

佛陀知道了這件事後,就想去教化他,於是到了他住的城鎮去開示。佛陀就告訴大家佈施的功德:一個人這輩子之所以富有,比別人長得高、長得帥,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跟上輩子的佈施有關。

這個吝嗇的人聽了佛陀的教示之後很感動,可是他仍然佈施不出去,他為此深感煩惱,便跑去找佛陀,對佛説:“世尊呀!我很想佈施,但是做不到。”佛陀從地上抓了一把草,把草放在他的右手,然後要他張開左手,佛陀説:“你把右手想成是自己,把左手想成是別人,然後把這把草交給別人。”這個吝嗇的人一想到要把這把草給別人,就呆住了,想得滿頭大汗,仍然捨不得給出去,最後,他突然開悟:“原來左手也是我自己的手。”就趕緊把草給出去,自己也為此深感欣慰。第二次他只約花了一分鐘,就把草給出去。後來,他只要很簡單地就可以把草給出去。佛陀又説:“現在你把草放在左手,把右手張開,將草交給別人。”第一次他也是想了半天才給出去,第二次他很容易就交出去。最後,佛陀對他説:“你現在把這把草給別人。”他便把這把草給了別人。

經過不斷的練習,這個有錢人便把財物佈施給別人,最後把身體也佈施給了別人,結果證得了菩提。

這個故事令我非常感動,認識到菩提的追求沒有資格的限制,再吝嗇、再壞的人,只要發心想追求菩提,就可以透過訓練開啟菩提心。訓練開啟菩提心最簡單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時時讓自己往美好、光明、良善的地方走。

生命的餡

在麪包店,我為了買奶酥麪包或花生面包而遲疑半天,因為兩種我都愛吃,但一天只能吃一種。

後來我買了奶酥麪包,是不得不作的選擇。

排隊付賬的時候,我想到,買麪包時的遲疑也就像人生裏的每一個選擇一樣:

我們要買一條土司容易,但選擇麪包的餡兒就難;我們要生活很容易,但生活得有內容、有滋味就難。

可以用錢買的麪包都會難以選擇,何況是那些無法用錢買的選擇呢?

為了充飢而買麪包,是第一種層次;為了品味而買麪包是第二種層次;又能充飢又能品味,是第三種層次。

人生的追求也是如此,有的人只顧物質而不顧心靈;有的人為了強調心靈而鄙視物質;只有視野開闊的人,才知道心靈與物質平衡的重要。

物慾的追求與心靈的追求乃是天平的兩端,一個有慧心的人自然可以找到既可充飢又好吃的麪包。

走出麪包店,我想明天再買花生面包吧!然後我就邊走邊吃剛出爐的奶酥麪包,熱氣騰騰的,滋味很好。

車倒一車檸檬

市場裏有一對夫婦在叫賣檸檬:“三斤二十元,三斤二十元——檸檬大俗賣。”

我隨着人羣圍過去看,覺得三斤二十元太便宜了,大概不會有什麼好貨色。

青翠的檸檬被堆滿在卡車上,我小時候種過檸檬,因此一眼就看出那是很好的檸檬,果皮薄軟、顆粒飽滿、外表光滑、水分淋漓的樣子。

我邊挑選檸檬,邊不可置信地問道:“你這檸檬賣這麼便宜,成本啖收得回來?”

賣檸檬的是一位中年的漢子,臉上有農夫的風霜,他笑着説:“我今天開車出門的時候,正好有一個人車倒一車檸檬,我就停車去幫他撿,他對我説:‘少年仔,這檸檬太俗了,我不想撿了,讓你撿去賣好了。”説完,他就開車跑走了,我只好把檸檬車來這裏賣,本來要隨便讓人捧走,但想到我檢檸檬也要工,汽車也要油錢,所以大俗賣,三斤二十元。”

買檸檬的人聽了全笑起來,農夫的太太聽了也忍不住噗哧笑出聲音,拍着丈夫的肩膀,對顧客説:“今年種檸檬,了得塗塗塗,還有心情講這些笑話。”

由於農夫夫婦的開朗,大家都把同情轉化為敬佩,加上檸檬實在太便宜了,一車檸檬很快就被清掃一空。

我回家一邊喝清涼的檸檬汁,一邊想到農夫講到車倒檸檬的神情語調,心裏很感動,彷彿在盛夏中也有清涼。我們生活中偶爾會有悲苦,但對那些有幽默感的、能挺身迎向悲苦的人,悲苦只是一陣涼風吹拂。

“歷經萬般紅塵劫,

猶如涼風輕佛面。”

真的,檸檬是最酸的,可是加了一點蜂蜜,沒有任何飲料可以和它相比,生活的悲苦彷彿檸檬的酸,幽默的態度則是蜂蜜,使最酸的檸檬汁也有着美好的滋味。

小人物在生活裏也能練出幽默的心,這是無可懷疑的。

你看看市場裏有一塊大招牌:

“種西瓜的自殺了,西瓜一斤五元,包開包甜,不甜免錢。”

其實種西瓜的並沒有自殺,那賣西瓜的人就是瓜農。

你聽聽賣成衣一件九十九元的人,他怎麼叫賣:

“阮頭家跑路去大陸,薪水沒發給我們,只好把成衣廠的衣服拿來抵工錢,免本的,只收各位走路的工錢。”

仔細問問,他八成是自己口中跑路去大陸的頭家。

那清晨就出發、從鶯歌挑着杯碗來賣的老人,一個杯子只能賣五元;那從宜蘭坐火車挑着自種的絲瓜與竹筍來賣的婦人,一條絲瓜只賣十元;那坐着輪椅沿路叫賣抹布的、失去雙腿的人……這些人不發一語,他們堅毅的臉容就使我感動。

因此,每次我對生活感到意興闌珊的時候,就會走到人潮穿流的市場,去看看小人物的生活場景,他們在這混亂的社會堅持着生命的意志,用寬廣的心來包容失敗與踐踏,實在是生活裏打破了底線的結果。

這時候,我的心就會像春天的草木重獲生機,與那些卑微的人站在共同的土地上,準備開新的花,結新的果實。

標籤: 林清玄 散文 哲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kpomy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