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家鄉劇變贊地電散文

家鄉劇變贊地電散文

關中的初秋,萬畝綠野隨風擺動,雨後初霽的后稷大地,色彩斑斕,美麗如畫。

家鄉劇變贊地電散文

週末的上午,我回到了久別的故鄉——武功縣小村鎮薛祥村。

薛祥村是一個僅有三四百户、一千餘人的小村莊。遠遠望去,大田裏的玉米成排成行,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生機勃勃。一排排農房村舍錯落有致,户户都是瓷磚紅瓦的樓房、鋁合金的門窗、美觀大方的新式大門,無不顯露出一種濃濃的現代氣息。道路旁一根根動力電杆整齊劃一,一條條電力銀線縱橫交錯,兩台嶄新的變壓器豎立在村子一南一北,5台抗旱變壓器分佈在大田的角角落落,村民房檐下檐牆上都掛着一塊塊嶄新的智能電錶箱,格外引人注目。

時間已近正午,一進村,再也看不到了往昔滿街飄動的裊裊炊煙,再也聽不到了家家户户“撲踏、撲踏”的風箱聲,側耳聽到的卻是電磁爐上鍋碗瓢勺的交響曲,迎面聞到的卻是美味佳餚的撲鼻香味。剛到家門口,熱心的嫂子就立馬抬出了小飯桌擺上飯菜,聞訊而來的鄉親們紛紛端着飯碗歡聚一堂,鄉親們説説笑笑的,海闊天空擺起了“龍門陣”,話題自然而然地從“不見炊煙起,但聞飯菜香”説了開來。談到家鄉這幾年電力供應發生的巨大變化,鄉親們無不伸出大拇指讚不絕口!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通電以後,薛祥村的電力線路逐漸老化了,配變設備日漸落後了。曾幾何時,由於主變容量不足,電網供電卡口,短板明顯。後來,村裏家家都接上了自來水,農村消費品也在不斷升級換代,對電力供應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當今的農村人從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老四件”,到電視機、洗衣機、錄音機、電冰箱、電風扇、影碟機的“新六件”,再到現在的抽油煙機、熱水器、空調、電腦等消費品,哪一樣都離不開電能。隨着大功率電器進入農家後,村裏用電負荷急劇增加,用電高峯時電壓不穩,地裏抗旱機井不能正常啟動的情況時常發生,經常跳閘家裏電燈不亮,空調、電磁爐沒法使用的現象更是司空見慣。

2013年以來,武功縣供電分公司加快推進新一輪農網改造工程,為縣域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強有力的電力支撐。在此期間,對薛祥村供電設施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北村的配電變壓器由50kVA增容到100kVA,南村的配電變壓器由100kVA增容到200kVA,改造低壓線路、下户線7000多米,2017年3月又更換安裝智能卡表329塊。農網改造後,實現了高壓進村、低壓規範,村裏平均供電半徑縮短到150多米,提高了供電能力和安全用電水平,全面解決了村民的用電難問題。與此同時,也對抗旱線路進行了升級改造,將機井表計更換為智能電錶,並安裝了漏電保護器和補償器,徹底解決了排灌供電設施老化、設備長期過載運行、排灌高峯供電能力不足等問題。

隨着供電環境的不斷升級,村民的幸福指數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提起這幾年農網改造帶給農民的福祉時,大家感觸多多,快言快語的三叔説:“這幾年來,咱農村可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農民的日子越過越舒坦了。你看現在家家都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户户都有空調電扇,年輕人手裏都拿的是移動電話,這不就是以前説的共產主義麼?現在,做飯用的電磁爐,出門騎的是電動車,那樣能離開電?這可真得感謝黨的富民好政策,也得感謝電力局的師傅們!”

接過三叔的話頭,家門中的二弟喜笑顏開,動情地説:“以前電壓低,用電高峯時經常跳閘,空調、電磁爐根本沒法使用,現在線路改造了,電壓穩定了供電足了,空調、冰箱、電磁爐一起開也沒問題。咱農民也和城裏人一樣了!”

村裏的能行婆姨李大嫂一語中的:“今年的夏天這麼熱,就像個大火爐,大家一天到晚都在開空調、開風扇,一次都沒跳閘。擱到以前那還不把人熱死啦!説起來,還真是多虧了電網升級改造啊!”

提起農網升級改造,大家的話匣子就一下子打開了,機井管理員高興地説:“機井線路設施改造後,現在都更換了大功率的抽水水泵,電力充足電壓穩定,灌溉成本有了顯著的降低,給咱農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説到這裏,他還板着指頭,給大家算了一筆賬:“現在澆地一是省時間,原來澆一畝地需要兩個多小時,現在只要二十分鐘就夠了;二是省費用,現在電壓穩定了、抽水量足了,以前澆一畝地需要五六元錢的電費,現在只要兩元錢就夠了。今年天旱,咱們村共有一千多畝土地,已經澆了六茬水,算一算,節約了多少錢啊!”

提起農網升級後的變化,鄉親們一個個興高采烈,讚不絕口,有着説不完的心裏話兒……

望着鄉親們們滿臉燦爛的笑容,聽着他們發自肺腑的話語,作為陝西地電警務室的一名工作人員,我為地電人取得的驕人業績而驕傲!我為地電人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自豪!

五年,它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節點,更是站在新高度的一個新的起點!我相信陝西地電人將會繼續砥礪奮進,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業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jnwvpm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