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訪百歲老人莫瑞英散文

訪百歲老人莫瑞英散文

在見到莫瑞英老人之前,我一直不知到村支書李裕新是莫瑞英老人的孫子。

訪百歲老人莫瑞英散文

當李支書領着我和鎮土地所的龍德知來到一座樓房的庭院前,李支書放下肩上抗着的鋤頭,招呼我們進去。這是一座呈7字型的兩層樓房,樓前的水泥地坪上,曬着剛收割的稻穀,金燦燦的鋪滿了整個大院,看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庭院的竹籬笆圍牆上,爬滿了八稜瓜、苦瓜、南瓜的藤蔓,瓜果間還見一朵朵粉紅的喇叭花。

走進院子,我見在院角搭蓋的洗衣台前,一個老人正在水龍頭下洗刷一雙布鞋,龍德知告訴我,這就是莫瑞英老人。我趕緊拿出照相機,拍下了老人洗鞋的畫面。見老人洗好了,龍德知扶老人站起來,我又幫老人照了幾張。老人身子骨硬朗,腰不彎,背不駝,儘管已是百歲高齡,身高仍在1.65米以上,可以想象老人年輕時,身材高挑,身強力壯,端莊貌美的樣子。老人把鞋拿去掛在竹籬笆上晾曬,只見她步履平穩,沒有一點老態龍鍾的樣子,根本看不出是個百歲的老人。

李支書把我們讓進堂屋,指着1個老人介紹説,這是我父親,今年75歲了。龍德知在旁補充説,支書父親是老支書,當了幾十年的村支書、大隊長。我見老支書人雖然瘦點,但身體很好,目光炯炯,很有精神。

老支書叫李德明,知道我們的來意後,他向我們介紹老人的情況:我母親生於1910年,五月份過的生日,已吃100歲的飯了。母親12歲做童養媳,被從大壯村接過來,生了我們姐弟3人,姐姐今年78歲,我75歲,老弟73歲,在我9歲時,父親李綱道就去世了,那年母親才34歲,上有公公婆婆,下有3個兒女,老的老,小的小,可想當年日子的艱辛。好在母親人長得高大、身體好,無論是下田做農活,上山砍柴火,還是做家務,煮茶弄飯,養豬喂牛,什麼都是自己做,裏裏外外一把手,樣樣拿得起,放的下,幾十年來含辛茹苦,盡孝道,送走了公公婆婆,拉扯大了我們姐弟3人。早些年母親在縣城跟我弟弟李藴忠過,弟弟是國家幹部,當到縣委統戰部副部長,他的4個小孩都是母親幫帶大的,現已退休,住在縣城裏。母親是1987年才回到村裏和我們過的。現在母親已百歲高齡,除了耳朵有點聾,已不大聽得清楚外,沒有什麼大毛病。老人閒不住,平常總要找點事來做,掃地,捆桑枝,只要能插得上手的,她都幫着做。平常洗澡,洗衣都是自己做,洗澡水1桶有三四十斤,都是她自己提,從不要我們幫忙。

聽了老支書的介紹,我不禁對莫瑞英老人肅然起敬:12歲做童養媳,34歲起守寡,孝敬公婆,撫兒育女,吃盡了人世間的艱辛,這是1個多麼堅強的女人,這是1個多麼偉大的`母親。

從與李德明父子的交談中,我瞭解到老人有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莫瑞英老人與兒子、媳婦都跟着大孫子李裕新過。李裕新的兩層樓房,是1993年時蓋的,當時在村裏算是比較早的了,説明老人家裏的經濟條件還不錯。李裕新有2女1男3個小孩,也就是莫瑞英老人的重孫,3個孩子讀書都很用功,也很爭氣,都考上了大學,老大已畢業,在南寧找到了工作,兩個小的還在南寧讀書。老人無論是住在城裏的兒孫,還是就在村裏的兒孫們,對老人都非常孝順,有事無事都時常帶着老人喜歡吃的的點心、水果,回來看看老人,令老人很有一種幸福感、滿足感。

中午吃飯時間了,李支書留我們在家吃,考慮到下午在附近還有采訪任務,另外也想看看他們家的飲食情況,就答應了。李支書出去了一會,就捧回一大把南瓜苗,説:中午就吃這個,綠色、環保、無污染。於是,我們一邊摘南瓜苗一邊聊。

據我對長壽老人的瞭解,長壽的老人大都矮小,偏瘦,因為人越高,心臟受地心引力的吸引力越大的,心臟的負荷就越大,對人的長壽是一個不利因素。莫瑞英老人身材高大,有着常人難以忍受的艱難的生活經歷,卻走進了百歲老人的行列,故我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起居特別留意,多次在這個問題上引導,希望李家父子多談談。李裕新説:奶奶的生活習慣也沒什麼特別,天冷晚上8點鐘睡覺,天熱9點鐘睡,早上7點鐘起牀,每天總要睡10到11個小時,中午一般都不睡午覺,有時晚上也和兒孫們一起看看電視。60歲以後奶奶就沒有牙齒了,我們煮的飯菜都軟一點,糜一點,盡力將就她老人家。奶奶平常以素食為主,豬肉吃點瘦的,不吃肥肉,水果、蔬菜有什麼吃什麼,也不挑剔。

是啊,確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我説,李支書,那你們這裏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長壽的老人呢?據説江口村4000多點人口,上70歲的老人就有380多人。李支書説:是的,江口村地處兩江交匯處,山青水秀,林木繁茂,空氣清新,自然環境好,夏天氣温比城裏低二三度,冬天也比城裏暖和得多;過去吃的是大江的水,現在吃的是山裏引來的水,水質好,無污染,水特別甜;最重要的是江口村的人非常勤勞,種田、養蠶、養豬、種水果,靠勤勞致富,社會風氣好,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我當了這麼多年的村幹部,很少見有吵架、打架的,有什麼矛盾,幹部出面調解一下,也就解決了。聽説我奶奶12歲到村裏,都快90年了,從沒和人紅過臉,吵過架。看來,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也應該是人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

午飯很快做好了,菜是兩大碗南瓜煮雞蛋湯,一碗紅燒肉;飯有乾飯,有粥。我説請老奶奶一塊來吃。李裕新説奶奶吃過了,天熱,早上把粥煮好放那裏,誰餓了誰吃。我們邊喝酒邊聊天。我注意到,南瓜苗蛋湯都吃得差不多了,紅燒肉基本沒動。看來,他們家的飲食,葷菜不缺,但少吃,以素菜為主,多吃。

去向莫瑞英老人告別時,她正在補衣服,她媳婦莫雪梅説,老人的衣服都是自己洗,自己補,從不要我們幫忙。

在結束這次對百歲老人的採訪後,我總在想,追求人生的健康長壽,探索並揭開人類長壽的奧祕,是自有人類以來,就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目標。近些年來,各種各樣的長壽理論不時見諸於報刊,什麼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心態平和等等,應該説都很有道理,但從莫瑞英老人長壽給我們的啟示,我想,1個和睦的家庭環境、1個和睦的社會環境,同樣也是人類健康長壽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gzv92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