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與父同行散文

與父同行散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説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的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完成一篇優秀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與父同行散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父同行散文

走出高考的考場,我的心忍不住有點小雀躍,不管考試結果怎麼樣,終於不用東躲西藏,可以光明正大地看小説、讀唐詩宋詞了。

父親送了我《唐詩三百首》、《基督山伯爵》、《太陽黑子》幾本書,那段時間,我整日沉浸在書中怡然自樂,尤其是那本《唐詩三百首》,圈圈畫畫,密密麻麻寫滿了註釋以及生僻字的注音,頁面慘不忍睹。

也許是父親看我讀書入迷,也許是想讓他的記者事業後繼有人,那天,父親去河南日報社改稿,破天荒邀我同行,那可是我心目中的聖地,是有彩色光環的地方,我想都沒想,就點頭同意了。

我要與父同行。

父親把筆記本、鋼筆、一本詩集放進我隨身攜帶的包裏。上車後對我説:“寫作是一件很孤獨、很寂寞甚至很痛苦的事,作品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要挖空心思鍛詞煉句,讓她以最好的模樣出現,可以不必光彩照人,但一定要獨一無二。坐不了冷板凳、抵不住喧囂就趁早放棄,如果決定走這條路,把你心裏的`問題寫在筆記本上,向報社編輯取取“真經”,如果選擇寫作,再苦再難也要堅持下去,不可半途而廢。”

七月,火辣辣的太陽肆無忌憚地拋灑着自己的熱情,地面被高温烘烤得似乎快要龜裂……環視整個車廂,大部分人昏昏欲睡,我們父女是例外。父親提議和我玩歇後語遊戲,一句歇後語他説前半句,我説後半句。這個遊戲我很少贏父親,他是個歇後語迷,他的寫作台上堆着一摞摞收集到的歇後語,他的收集過程五花八門,沒有定式。書中看到的、走訪時聽到的、自己原創的、親朋好友特意收集轉給他的……來源渠道不一。

前排座位有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一直趴在座椅上伸出頭看着我和父親玩遊戲,時不時地插上幾句,後來可能覺得不盡興,索性蹲在我面前的過道上,加入進來,“三方交流”妙趣橫生。

玩遊戲的時候,我膝蓋上之前攤開的那本詩集一直沒有合上,小夥子看見賈島的《題李凝幽居》,興奮地説:“這首詩我最喜歡‘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很有意境美。”父親靜靜地聽完小夥子的話,就問我們知道“推敲”的典故不?小夥子不言,我也不語。父親就説起了這個典故。

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一直筆耕不輟的父親已西去天堂。如果人生有輪迴,想必此刻父親正臨風窗下,吟誦着他的詩意人生。而父親在我心中種下的那棵文學的種子,已生根發芽,開出朵朵小花馨香在不同的報刊上。儘管這條路,我走得很慢,甚至有時候步履維艱,但很篤定。我知道,這條路有父親在,我不孤單,只要我不停下手中的筆,我就一直在與父同行……

標籤: 散文 同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gvdjj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