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感親之恩散文

感親之恩散文

今天是國慶放假第五天,秋高氣爽,早晨忙好家務,一個人坐在店裏,等會母親也將從農村老家來,妻子前天與她妹妹一起旅遊去了,可能今天要回來,孩子們回來玩了幾天就提前去城裏了,我一邊看着店,一邊回想着一些事情與親人。

感親之恩散文

在我們這個家族裏,世代種田做工,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沒有誰當個大官,也沒有誰是教師,醫生,或者是工程師,學者之類,最大的官是我的三祖父的二兒子,曾經是生產隊隊長,大集體時曾在村裏當民兵營長,改革開放後承包了村裏的一個紙箱廠,他對我還是關愛的,對我家也很照顧,他在六十一歲時就去世了,離今已十幾年了,我一直記着他,懷念着他。在如今大學幾乎普及的情形下,我們這個家族裏是大學生的卻是屈指可數,大家過着普通而又平凡的生活,但他們中許多人卻讓我感到可親可愛,可敬可佩。

我的祖父母都是在九十多歲高齡時才相繼問世,他(她)們的音容笑貌一直浮現在我的腦海,久久難忘,他(她)們的勤勞與樸素的美好品德永存在我的心中,在中秋節的夜晚,仰望天空,我多麼希望那圓圓的月亮帶去我對二老的深深追憶與留戀,我永遠不會忘記爺爺,奶奶曾經對我的關愛,我沒有什麼帶給你們,只有這深深的思念!

我的父母忠厚善良,父親年將八十歲了還在勞作,母親還來店裏幫我們照看,燒茶做飯,他們生育了我們還哺育了我們,我一生都無難以為報,許多細微末節,我體會極深,什麼是人生,什麼是命運,我不是一位麻木的人,我只有嚴於律己,發奮圖強。他(她)們沒有女兒,在中秋節的前天,我會像女兒一般送上一份禮品,一份深深的祝福,真心祝福父母親無病無痛,純樸的心靈天天開心,沒有憂愁煩惱,只要他(她)們在世一天,我都將不會盡意去遠方,我會像一條狗一般忠誠地伏在他(她)們身旁。

佛説:今生的妻子,前世你埋的人,是來還未報的恩。我與妻已經結婚三十餘年,回想這幾十年來我對妻又有什麼恩,只有妻對我的情,每次遇到事情與什麼難處,她總是顯得那麼強勢,我知道她是在用那弱小的身體護佑我,怕我樸厚的心靈受人欺侮。年輕時,我也喜歡打牌喝酒,妻子總是放不下心,不是不讓喝,不讓我賭,而是害怕我傷了身體,害怕中了壞人的圈套。每當生病受傷,她總是無微不至的關心,放下手中的一切來到我的身邊。遇到情緒低落時,更是苦口婆心的開導我,鼓勵我,説服我。人到中年開始向老年過度,她又時常安慰我,寬慰我,不要斤斤計較,要努力下順其自然,盡人事,聽天命。在對待父母長輩,兒媳孫子的問題上,也是上孝下慈,幫我分擔責任與義務。我是平凡的農民後代,回憶與妻走過的坎坷又順利的.人生,我將如何感激妻,我想在今後與妻的人生路上,唯有勤奮,忠誠,做一位真正的人。

岳父母雖然沒有生育我,但對我信任,將一手扶養長大的女兒許配了我,給了我一個家。一路走來,陪伴左右,相互照應。每當逢年過節,妻子總會安排好一些禮品讓我送給二老,我想:這僅僅只能表達一點心意。隨年齡的增長,我現在越來越覺得:在人世間,血總是濃於水,不管世間如何變化,他(她)們總會在我的心裏佔有一席之地。

祖父母在時,在遠方的舅爺爺,舅奶奶經常打電話來問長問短,祖父母不在了,春節,中秋節期間舅爺爺又打來電話關心我們,這讓我十分激動。幾十年來,我們相隔千里,記得還是小時候見過面,如今舅爺爺年紀大了,還經常想念着我們,記掛着我們,多少次想去看一看,但工作的緣故總是未能遠行,他(她)們的情義,我永遠會記在心裏,有朝一日,如若有機會,我一定會去走一走。到了今天,已經過去半個世紀,我逐漸悟出一個道理,情義像醇酒一般越沉越香,越久越深,祝願我們祖祖輩輩的情義如長江黃河之水綿綿流長!

我有一位忘年交,是我的叔伯舅爺爺,將要八十歲了,他沒有上過什麼高等學府,只讀過小學,但他靠自身努力自學成才,一生喜愛舞筆弄墨,也不知什麼時候,因相同愛好讓我與他老人家走到一起,他有好的文章都要給我,出版的書都要給我一本,難得相見,見了都要給我許多報刊雜誌,養生書籍,對我寫的雜文筆記總要指點與讚美,並不斷鼓勵,這讓我非常敬意,不僅僅是他的學識,而且他的温良與淳樸的優秀品德,讓我非常敬佩。像他這樣有特殊風格的人,現在很難找到了。我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凡人,對這一位可愛的老人也無以為報,如若能寫一點有用的東西,就是對老人家最好的尊敬。

姑爺爺,姑奶奶去世後,我一直與表叔有着親密的聯繫,他家在江南,每當我有什麼事隔江過水去找他,他總是有求必應,盡力而為。他還教會了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社會的經驗,他雖然富有,但對我從來不拿一點架子,總是那麼平易近人,為人低調,樸素簡單,勤儉節約,善解人意,每次在我辦完事回來,他怕我來不及過江,總是開車送我到渡口,現如今也已七十有幾了,在中秋,春節期間,我會帶着禮品過去看望他,一直把他當父親般看待,直至永遠。

我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以及我的弟弟弟媳等人,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都是我的親人,他們對我都很好,都很關心,我時時記着他們,感謝他們,只要需要,我都會盡其所能。

他(她)們雖不是親人,但在中秋與春節時我都要拜服的佛神,雖然我是唯物主義者。在我初期創業的飯店書房裏,在三樓的那個園桌上供奉着幾尊陶瓷的佛神,一尊是開懷大笑的彌勒佛,這是一位友人在我一次冤枉而苦惱時從狼山上帶回來給我的,我知道這佛其實是一件陶瓷像,是一位曾經的高僧,在他成佛之前一定也經受過許多煩惱與苦難的際遇嗎;另三尊是觀音菩薩像,分別是:送子觀音,滴水觀音,圓光觀音,其中圓光觀音有一點破損,在她後面是一位手捧仙桃的仙女,這些都是不同時期人家送給妻子的,她們分別寓意送子送福子孫綿延,事業有成財源不斷,吉祥如意事事順心。我一直將她們與彌勒佛供奉在一起,我知道,這只是一種願望與信仰,但我還是感激這些佛神,不會忘記他(她)們曾經陪我度過多少個日日夜夜,讓我度過了許多寂寞,戰勝了許多苦難,我要向他(她)們合十致敬,希望消災排難,永保天下太平!

還有一位比親人還親,比佛神還要敬的親人,她就是我一直所熱愛的祖國,從成立起她已度過了六十九個春秋,在她和平的懷抱裏,我們安心生活,工作。作為祖國的兒女,我感到由衷的幸福,為祖國的美麗富饒而驕傲。我要珍惜這美好時光,為國家,為社會,為家庭,遵章守紀,盡其所能。

不管怎樣,在這國慶假日,舉國歡慶,許多人們在這安定的環境下游山玩水之際,我只想把對親人,對佛神,對祖國的感恩之情移到紙上,記在心上,也不知有沒有意義,但仍樂此不疲,給我平淡枯燥的生活抹上一點顏色,增添一點樂趣,請允許我向他(她)們深深地鞠上一躬,僅此而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gqzgq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