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關於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的散文

關於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的散文

我們處在一個有太多選擇的時代,每個人對生活都有不同的設計,都懷揣着不同的夢想,也都尋找着腳下那條通往夢想的道路。

關於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的散文

今天去圖書館,不經意間看到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社會心態藍皮:2011年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

報告分析,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每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生活動力各不相同。

中國人最大的生活動力是對子女的發展期望和對自我利益的追求。

隨後依次是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人際優勢、追求一生平安、盡力做好本分、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做貢獻。

值得人深思的是追求生活情趣這一項名落孫山。

在公交車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估摸十一二歲的孩子,一張稚氣未脱的臉上有着一頭極不相稱的少年白。

車還沒到站牌,他便大聲叫囂着要下車,臉上露出的焦灼的表情,讓人不由得懷疑他的真實年齡。

我猜想他可能是為了寫作業或着是上課外輔導班,亦或是趁媽媽不在玩會兒電腦遊戲在趕時間吧?這孩子也挺不容易,每天要在書山題海中遨遊,週末還要參加各種的課外輔導班,同時還要滿足父母望子成龍的心。

小小年紀要承受如此之大的壓力,可悲…

孩子尚且如此,作為成年人的我們需要面對的遠不止這些。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北京一女白領因加班過度勞累導致“過勞死”,一時間傳得沸沸揚揚。

這樣觸目驚心的事件其實離我們並不遠。

國際醫學界有這樣一種説法:人不吃飯可以堅持10天,不喝水可以持續7天,但是不睡覺只能活5天。

所以女白領的.“過勞死”不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換個角度思考,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了?現代社會,講的是速度,拼的是效率,重重的壓力迫使我們硬着頭皮往上衝。

每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忙得不可開交。

偶爾週末的閒暇時光停下來,反而覺得無所適從了。

我們忙得究竟是什麼?我相信十有八九的人給不了答案,有人説是成功,當然,懷揣夢想的我們渴望成功是無可厚非的但在當今社會裏,相對於成功而言,幸福已經變成了更為奢侈的一件事。

人們追逐成功,而成功卻無法帶給個人生命價值的全部滿足。

或許我們缺少的只是一點意趣、一點閒情,缺少了與家人共處的那些閃光的零碎的時間。

從這個角度來看,許多成功者不免蒼涼荒蕪。

心不靜,幸福來不了。

缺少與內心對話的機會,生命鮮 活不 起來。

大家在中學時都背誦過劉禹錫的《陋室銘》。

他在小小陋室中怡然自得,不求豪奢,不求改變,而是樂在其中。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別看這小小的房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點點綠色,能讓人歸於自然,更重要的是,與詩人來往談笑的人,都有自己的情趣境界,彼此情投意合。

這小小的空間,沒有精美的裝修,沒有昂貴的傢俱,但是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就是最好的住所,最好的歲月,不繁雜,不忙碌,彈一彈素琴,讀一讀佛經,人生足矣。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

這《菜根譚》中的一句名言。

在山居野林安靜不算靜,只有回到都市身處熙熙攘攘的鬧市中,周圍都是喧囂,你心依然安靜,那你就懂得了什麼是真安靜。

在喧囂中保持寧靜,在坎坷困頓中不失大度,此時此刻,胸襟才算開闊,閒情逸致也算養成了。

為什麼想和朋友們談一談生活方式呢?為什麼想在放下説一説閒情逸致呢?不是為了讓我們拿出大把時光去浪擲,而是讓大家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了自己。

人生路漫漫,如何從容踏上旅程?悠閒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值得嘗試。

標籤: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gny9x.html
專題